漯河農產品集聚集群發展 深加工增值延伸糧食產業鏈

2020-12-05 國際在線

  微微發黃的糖漿,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香味。「這可不是一般的糖漿,而是食品級低聚木糖,能潤腸護肝、降低膽固醇。」6月24日,在位於漯河市的河南源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李源隆自豪地說。

  讓人意外的是,這種具有保健功能的產品竟然來自玉米秸稈、玉米芯、棉籽殼、花生殼等。「8噸玉米芯生產1噸低聚木糖,1噸低聚木糖售價高達十多萬元。年產1000噸低聚木糖,能消耗1萬噸左右的玉米秸稈。」李源隆說,他們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生產的功能性低聚木糖等產品,不僅被蒙牛、雙匯、君樂寶等眾多國內企業使用,還打入了美國市場。

  通過精深加工,發展功能性、保健性和醫用食品,是「中國食品名城」漯河市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重要舉措。據介紹,除源隆生物等本地企業外,漯河市還新籤約了上海京元、福建蔡記等一批功能性、保健性食品項目。

  玉米芯、玉米秸稈等變成了廣泛應用於食品、保健品領域的高附加值的低聚木糖,那玉米本身去哪裡了?

  在漯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可口可樂公司漯河生產車間裡,一派忙碌景象,一罐罐飲料正從這裡出發銷往全國。一牆之隔的,是美國嘉吉(漯河)食品有限公司。一根管道穿牆而過,嘉吉的糖漿直送可口可樂車間。而嘉吉糖漿的主要原料,正是來自漯河和周邊地區的玉米。

  「美國嘉吉(漯河)食品有限公司擁有我國最大的單線果糖生產線,年產果葡糖漿30萬噸,年需澱粉35萬噸,轉換玉米50萬噸以上。」漯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吳玉培說,這種「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集聚發展的特徵在漯河十分突出,構建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糧食產品完整供應體系。

  據悉,今年,漯河市又引進了美國嘉吉20萬噸預混料項目,將利用玉米提取澱粉和果糖後形成的副產品,加工成飼料母料,完善玉米深加工全產業鏈。

  「玉米之旅」有力帶動了玉米種植、收購、儲存到物流配送、初級加工、食品生產的玉米產業鏈。在臨潁縣,天嘉生化和天冠生化兩家企業年加工轉化玉米50多萬噸,帶動了該縣及周邊縣區的玉米良種培育和規模種植。「我們這裡任何一家食品企業,基本都能在『家門口』找到其發展所需的要素供給。」臨潁縣委書記陳紅陽說。

  一根玉米,通過加工變成果糖,用於飲料生產;而玉米秸稈、玉米芯等也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變成功能性食品……在漯河,這種「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集聚集群發展、精深加工增值,不斷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的故事越來越多。(記者 郭海方)

相關焦點

  • 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瀋陽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發展規劃(2018...
    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2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瀋陽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發展規劃(2018-2020年)  加快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是推進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穩步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放大產業集聚效應、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
  • 山西構建經濟新版圖:產業集群聚合 釋放經濟動能
    打造配套鑄件產業集聚區、鑄管及管件產業集聚區、煤機裝備產業集聚區三大集聚區,實現技術工藝水平、專業化發展水平、鑄件質量水平、標準化管理水平、資源利用率等五大提升,努力將澤州縣打造成全國鑄造產業集群化、園區化發展的先行區。  交城縣鑄造產業集群。通過產業聯合、整合、重組、淘汰落後等手段,加快推進主導產品由普通鑄件向機械加工件、零部件的延伸,銷售市場由低端配套向動車、汽車等高端領域延伸。
  • 《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一2025年)》全文
    果蔬、奶類、畜禽及水產品等鮮活農產品,重點發展預冷、保鮮、冷凍、清洗、分級、分割、包裝等倉儲設施和商品化處理,實現減損增效。糧食等耐儲農產品,重點發展烘乾、儲藏、脫殼、去雜、磨製等初加工,實現保值增值。食用類初級農產品,重點發展發酵、壓榨、灌制、炸制、幹制、醃製、熟制等初加工,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 和田打造紅棗深加工循環產業鏈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荒灘變棗林 紅棗釀美酒和田打造紅棗深加工循環產業鏈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 通訊員阿地拉) 眼下,正是新疆和田紅棗豐收期,走進和田縣阿瓦提鄉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紅棗林,棗農正忙著採摘、晾曬已成熟的果實。
  • 張家界市工信局召開生物醫藥(植物提取)產業集群發展座談會
    紅網時刻張家界11月18日訊(通訊員 宋茜)為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打造「三個高地」,擔當「四新」使命,落實五項重點任務,全面推進位造強省建設,優先發展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促進張家界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搶抓政策機遇,錨定主攻方向,聚焦短板弱項
  • 河北行動|盧龍縣:打造全產業鏈百億甘薯產業集群
    視頻攝製: 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 張晶 通訊員李美 劉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河北行動打造全產業鏈百億甘薯產業集群——盧龍縣甘薯產業發展探訪日前,位於盧龍縣的河北中薯農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外收購點,甘薯堆積如山
  • 「中原糧倉」崛起「農頭工尾」工業群——中原傳統農區轉型發展...
    新華社鄭州11月25日電 題:「中原糧倉」崛起「農頭工尾」工業群——中原傳統農區轉型發展樣本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丁、王聖志、孫清清  被譽為「中原糧倉」的河南省駐馬店市,緊握糧食這張王牌,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以「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 梅州借力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集聚發展延伸鏈條,加快大健康產業...
    通過產業鏈延伸,還能應用於化妝品、汽車香水、消毒噴霧等領域。」華清園董事長凌鳳清介紹,公司自成立至今,已建成南藥梅片種植示範基地8674畝,並引領帶動梅州市農戶種植15000多畝。  如今,梅片樹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葉子就能賣錢,苗種三年后豐採,公司保價收購,不愁銷路,每畝利潤約2600多元。」平遠縣石正鎮周畲村村民黎旭笑著告訴記者。
  • 中國拓馬鈴薯產業增值空間 科技研發促主糧化生產
    張婧 攝   中新網甘肅定西9月27日電 (張婧)「科技進步正在將糧食增長推向極限,但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對作物生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26日說,要建設10億畝高標準糧田,保證每年5億噸的糧食產能,投資建設農田水利工程,特別是東北糧倉的農田水利工程,並且,還要通過科技進步提高單產,實現用最少的土地生產出更多的糧食。
  • 關於發展方解石新材料產業集群的構想與建議
    經過5年的拼搏與發展,該公司已成為湖南省重質碳酸鈣深加工龍頭企業,擁有優質方解石礦山10座,礦石總儲量在3000萬噸以上,生產加工基地三處,生產線19條,年產系列重質碳酸鈣產品4、產業發展潛力與前景 方解石產品深加工增值空間巨大。
  • 運鴻集團以三產融合發展 賦能深加工增值 帶動減貧助貧
    而在運鴻集團智慧大棚裡,進行果蔬深加工植物多肽系列產品及綜合利用產業化開發項目,投產後年銷售收入達20億元,納稅過億元,新增就業崗位300個,實現萬畝果蔬種植戶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同時,還帶動了周邊附加產業,如物流業、包裝業、育種和其他經濟作物等。筆者看到,在運鴻集團創辦的農產品深加工車間,經過安裝、調試後,現已正式投入生產。
  • 雙城記·九龍坡行(四)| 用好經濟圈產業集聚效應,同頻共振發展夢!
    而遠在重慶的兄弟九龍坡正同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力構築現代產業體系,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實現產業自我生成能力,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
  • 殷巷鎮:探索「一核多元」模式,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
    近年來,商河縣殷巷鎮堅持「一核多元」的發展模式,以黨建為引領,圍繞產業規劃、品牌建設、龍頭引育等方面,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農業特色產業集中成片開發、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以平臺思維打造農產品銷售新亮點
    耕地面積279萬畝,常年種植糧食300多萬畝、花生50萬畝、果品40萬畝、蔬菜70萬畝,是全國聞名的糧食主產縣、強筋小麥生產優勢區域、全國商品油料生產基地、全國優質果品生產基地、山東省重要的出口創匯蔬菜生產基地。
  • 信陽發文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到信陽毛尖、河南華英等品牌
    探索建立品牌農產品營銷平臺,擴大市場佔有率。到2025年,省級以上農產品知名品牌超過80個。(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糧食和儲備局)三、具體措施(一)實施淮上糧倉鞏固行動。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糧食產量穩定在110億斤/年以上。到2025年,優質弱筋小麥發展到260萬畝,再生稻發展到8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穩定在110萬畝左右。
  • 上海寶山打造海洋生物產業集聚示範平臺
    「深藍號」漁業捕撈加工船試航巡禮活動暨框架合作協議籤署儀式舉行。 廟行鎮供圖中新網上海5月19日電 (王子濤)5月19日,「深藍號」漁業捕撈加工船試航巡禮活動暨框架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上海市寶山區吳淞客運碼頭舉行。
  • 長三角智庫:集聚一體化發展的創新要素 | 三個地·理論周刊
    在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目標下,長三角應立足自身的創新資源優勢、產業體系基礎和對外開放條件,至少應在本土企業成長、產業集群升級、有效市場培育和有為政府建設這4個方面著力來促進創新要素集聚。第一,發揮本土企業在創新要素集聚中的主體能動作用。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其獲取創新要素的能力及創新意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科技創新的效果。首先,要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 聚焦農產品加工業:蔬菜加工何時告別「洗剪吹」?-中新網
    加工不僅讓不少「大路菜」身價倍增,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費選擇。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農產品加工業有何神奇「魔力」,如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在改善和優化農業供給方面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其發展還需要哪些支持?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赴山東安丘、壽光、膠州三市,進行了調查。
  • 產業研究|利用資源稟賦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一、產業集群的發展可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聚集各類資源要素,降低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運營成本。二、對內,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可以充分發揮集聚帶動效應,促進產業鏈中的企業快速成長發展;對外,可以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到此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