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款光磁微動滑鼠富勒G90正式上市到現在已有整整兩年了,黑科技光磁微動和第九系也逐漸的被市場所接受和認可。前陣子我弄到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第九系滑鼠:G95,它是專門針對網吧的一款滑鼠,而且官方暫時沒有對外零售。
富勒第九系滑鼠一直都是走性價比路線,並且一直堅持使用自家的光磁微動。這款G95也是一款光磁微動滑鼠,但因為是網吧產品,所以沒有包裝和附件,只有一個簡單的泡沫袋,應該是為了節省不必要的成本。
這是一款純右手的人體工學滑鼠,尺寸為136x77x45mm,從數據上就可以判斷這是一隻大滑鼠,而市面上中等滑鼠的長度一般在120mm左右居多。
滑鼠表面使用了灰色的類膚金屬漆,看著質感不錯,摸著也還算舒適。
一般右手滑鼠都是更偏向於FPS類遊戲的設計,MOBA類遊戲適合用稍微小一點的滑鼠,來緩解頻繁移動操作給手和手腕帶來的疲勞。
左側翼做了一個外延伸作為大拇指的指託。靠前一點有三個側鍵,除了常規的前進/後退外,增加了一個火力鍵,按下的時候會降低DPI值為400 。設計理念應該是為了讓瞄準更精確,但是也許和我手小(17cm手長)有關,我使用過的所有帶火力鍵滑鼠,一般都不是太容易以正常的持握手型按到,所以感覺實用價值並不高。習慣捏握和大手的用戶會更好一點。
這款G95的外形稜角分明,滑鼠前半部分有很明顯的轉折設計。左右鍵採用分離式設計,經過了兩年的不斷改進,光磁微動的聲音和力度都有很大的改善,不過依然噪音會比普通微動稍微明顯一點。
滑鼠兩側都沒有單獨設置橡膠側裙,估計也是考慮到網吧環境的特殊性,因為橡膠相對來說更不容易打理。
在常見的DPI切換按鍵後,多了一個燈效循環切換按鍵,這個設計是很方便的。在我看來,網吧產品最好是完全不需要驅動,可以直接通過物理操作來設置所有功能。
滾輪外圈是橡膠材質,兩側和中間部分都可以透光。滾輪可以感覺到刻度感,但刻度感的反饋不是特別強烈,阻尼感適中。讓我比較滿意的是滾輪鍵的按壓力度不偏重,而且回彈反饋還比較清脆。
底殼很簡單,四塊腳貼,屬於最常見的設計。倒是前端的防拉扯設計,一度讓我誤以為是鍵線分離,還用勁拔了幾下,結果紋絲不動。
黑色尼龍編織線材,配備有磁屏蔽環和鍍金USB接口,還有一條魔術扎帶。驅動程序
G95有驅動程序其實讓我比較意外,我前文說過,網吧產品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免驅,直接通過物理按鍵來設置所有功能即可,而且越簡單越好。因為絕大部分去網吧的用戶可能不會也懶得去設置驅動,(那些真正對外設有要求的玩家,應該都會自己帶裝備)。
按鍵自定義界面,全部是圖文結合的方式,一目了然。
燈效設置界面,共有五種燈效可切換:七色自動循環變色、常亮、七色循環呼吸、左右鍵按下變色,和燈光關閉。每種模式下可詳細設置具體的參數。
G95搭載了一顆PMW3327光學引擎,最高可達6200DPI。應該也是刻意為網吧市場而特別安排的,要知道第九系其它滑鼠目前基本都是用3360引擎了。高級設置相關的也都是直觀的界面,驅動的整體風格和可設置的細節,和富勒旗下的其它滑鼠驅動基本保持了一致。燈光展示
滑鼠可以發光的區域一共有三處,分別是滾輪、LOGO和尾部的燈帶,亮度和均勻度表現的中規中矩,不過暫時不能分開單獨設置燈光,但對於一款網吧產品來說倒也無可厚非。感受和小結富勒G95滑鼠重量只有110克(不帶線)並不算太重,滑鼠長度則有136mm。我自己手長17cm,平時習慣抓握,持握起來居然很適合,也是讓我覺得有些神奇;而我家人19cm手長,使用1211指法(大拇指和無名指夾住滑鼠,小拇指不觸碰滑鼠)不管是趴握還是抓握,無名指都會剛好處於右側的那條稜線上,但換成131指法就會很舒服。如果用122指法捏握的話也會比較順手。(上述和個人的持握習慣關係較大,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如果習慣了中小滑鼠的人,突然換過來用這隻大號滑鼠,可能會需要一個比較久的適應過程。總的來說,富勒作為國內老牌外設廠家,這款針對網吧市場的第九系光磁微動滑鼠,在做工和用料方面沒有什麼值得挑剔的地方。網吧產品我覺得最重要的性能是:耐用、好修!大家都知道,滑鼠損壞通常都是由於左右微動雙擊導致的,光磁微動的壽命理論在5000萬次以上,而且基於結構原理上來說是不大會雙擊的,這一點就極大的增加了滑鼠的正常使用壽命;至於修理,光磁微動的更換也要比普通滑鼠那種需要焊接的微動更方便,所以我倒是很期待這款滑鼠在網吧環境下的實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