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巴塞隆納之前,沒問化的我並不知道高迪,也不了解巴特略之家。而這裡是我第一個欣賞的高迪作品。跟著朋友去了之後,曾經離清華建築系差10分的我深深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的創造力、藝術修養,距離優秀建築設計師十萬八千裡。所以沒有入行而永保熱情,對於我或許是最好的結局。聽著中文的導覽,看著3D的建築內飾歷史重現,想像高迪對建築事業的天賦、熱情與執著,他的謙遜與對藝術的敬畏……我的眼眶溼潤了。離開的時候,我把關於高迪和他的作品的漫畫版書籍中、英文版本的都買了,希望薰陶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將來從事什麼職業,都要對生活、藝術抱有熱情。
巴特羅之家(Casa Batlló)是高迪改造的藍色童話之家,設計靈感來源於加泰隆尼亞地區的民間故事——聖喬治屠龍救公主。巴特羅之家的內部設計也秉承了高迪一貫的作風,沒有直線和稜角,全是柔和的波浪形。另一個從大自然的物象中汲取靈感的設計是通往屋頂的螺形樓梯,高迪偏愛著這種極具自然韻律的曲線造型,並賦予巴特羅之家頂樓的平臺一種特殊的風格,煙囪和通風道的表面由碎瓷馬賽克拼貼,又是高迪獨創藝術風格的具體展現。臨近聖誕節,裡面下起了人工雪。
巴特羅之家本身就是一個故事,一位美麗的公主被龍困在城堡裡,加泰隆尼亞的英雄聖.喬治為了救出公主與龍展開了搏鬥,用劍殺死了龍,龍的血變成了一朵鮮紅的玫瑰花,聖喬治把它獻給了公主。高迪的靈感來源於此,所以這座房子的每一個設計都有著特殊的含義。十字架形的煙囪代表英雄,鱗片狀拱起的屋頂是巨龍的脊背,鑲嵌彩飾的玻璃和構思獨特的陽臺則是面具,人骨造型的支架一點也沒有給人陰森的感覺,陽光照耀下色彩繽紛的拼貼玻璃叫人眼花繚亂。
巴特約之家是一座公寓樓,位於著名的「不和諧街區」(Mancana de la Discordia),安東尼·高迪於1905-1907年對原建築進行了徹底的翻修,那種魔幻色彩很吸引人,抬頭看那些陽臺的時候感覺是在看那種骷髏頭面具。這座樓在2004年被授予歐洲文化遺產獎,2005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一走進去就覺得是進到了一個美麗的海洋世界,而後導航也有說,高迪將海中動物的身體構造,轉換和建成現實的物理建築結構。比如說通風口,整棟樓沒有電器通風,靠的就是這個類似魚尾巴的小扇門來排氣。超級酷!導航特別有趣, 是2D還原的視頻導航,對準哪個地方就會有視頻還原100年前的場景。
裡面的各種除了美美美美之外,導航還解到,巴約之家其實是位於非常不利於採光的位置,但是高迪使用了曲線形的玻璃和特殊的窗口設計,使得陽光通過各種折射照到各個客廳,讓客廳通亮暖和。夢幻……巴特羅之家可以在網上買票,但是居然要花5歐來跳過排隊。但其實因為門票巨貴,這裡不比聖家堂,排隊的人並不算多,幾分鐘就到了,所以根本不必提前買票。巴特羅之家的門票同樣附送免費的語音導覽,也有中文解說。而且這裡的語音導覽是我繼倫敦哈利波特工廠和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之後看到的第三好的語音導覽(甚至勝過梵谷),它是一個手機改裝而成,在點選了房間對應的數字後會根據重力感應呈現出房間有家具的樣子和高迪的靈感來自於哪裡。
比如剛進門的一個橢圓形的窗戶,如果把語音導覽像拍照一樣對準它就能看到屏幕上一隻與窗戶形狀吻合的海龜悠然地遊走。 巴特羅之家的靈感源自加泰隆尼亞的民間故事:聖喬治屠龍救公主。這麼一個爛俗的故事在高迪這裡得到了全新的詮釋。屋頂漸變色的鱗片是巨龍的脊背,而十字形的煙囪則是勇士的聖劍。樓道裡扶手的皇冠是公主的象徵。形態怪異的窗戶像巨龍的血盆大口,白色的窗臺像面具又像獠牙,客廳外面的窗戶更是採用人骨形狀的支柱,外牆上白、藍、綠、棕的噴漆既像龍噴濺出的鮮血又讓人聯想到莫奈的睡蓮。巴特羅之家的另一個設計元素是大海。
不管是各種家具來自海洋生物的螺旋狀、海星狀、水滴狀、魚鰓狀、氣泡狀的花紋,還是整個天井從採光考慮從底層到天台是白色到鈷藍的漸變,還是電梯外面那波紋玻璃的圍欄,都讓走在巴特羅之家內部的遊客恍若身處清涼的海洋世界。達利曾這樣形容巴特羅之家:"我看到了大海,怒濤翻滾的大海、波瀾不驚的大海、輕風拂動的大海。"果然藝術之間是相通的,天馬行空的高迪碰上超現實主義的達利,正在扭曲融化的鐘表碰上波濤洶湧的房屋,不作太多評價,把高迪留給達利去解讀吧。 在巴特羅之家高迪同樣表現出驚人的完美主義,從窗戶大小隨高度改變到以他獨特的字體設計的門牌號,從對樓道用料的細緻考量到房間彩色窗戶的濾光效果,再到和米拉之家結構類似卻因材料不同呈現出完全不同光採的天台和閣樓,巴特羅之家處處閃耀著他對自然的狂熱和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