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星將位於韓國本土的兩條LCD高世代產線出讓給合豐泰,而將蘇州的G8.5代線以換股收購方式出讓給了華星光電,至此,LCD產能已集大部分中於中國大陸。與此同時,有關陸廠是否接盤了韓廠的落後產能,甚至OLED是否能全面取代LCD的爭論日囂塵上,為此,筆者總結了以下觀點,僅供各位參考。
OLED全面取代LCD?這是個偽命題!
從LG在2013年推出55吋OLED電視開始,OLED就以「超薄、省電、廣色域、高對比、廣視角」等營銷賣點攻城掠地,儼然成為高階TV代名詞,大有一舉取代LCD之勢。但是,放眼過去數年,OLED只做到了雄踞一方,雖然排擠了一點LCD的疆界,但幾年下來也相安無事。
OLED固然有很多的優點:以色域廣、顏色鮮豔、高反應速度、模組輕薄、可撓(Flexible),但是和LCD相比,OLED的硬傷同樣明顯:除了壽命相對短,價格昂貴之外,還有一道未解除的詛咒——烙印(burn-in),而這些硬傷是先天有機材料無法持久及烙印致命的缺陷,目前尚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反觀LCD陣營,在顯色性、亮度和輕薄方面也奮力趕上,雖無法做到OLED那麼極致,但目前差距也不是太大。
群創技術副總丁景隆認為大尺寸OLED命運將步上PDP(等離子電視)後塵。2004年等離子電視崛起,當時市場一片看好投入者眾,行業普遍認為LCD在40吋以上有天險,超過40吋以上的大尺寸電視都將是PDP的天下,不過就在LCD的7代線量產之後,LCD的尺寸限制順利突破,PDP陣營最後黯然退場,全球最後一條PDP生產線在日本松下於2015年關閉後,正式退出市場。現在的OLED與LCD對決也有點當年PDP與LCD交鋒的味道,丁景隆認為不出10年,OLED在電視領域也將重演PDP命運。
自17年開始,關於OLED取代OCD的說法在業內就逐漸不再有人提及,普遍的共識是:高端產品用OLED,主流產品還是LCD的天下。OLED與LCD不是誰將取代誰的關係,各有優缺點,各佔一部分市場,各有各的發展空間。
LCD會慢慢消失嗎?長遠來看有這個可能,時間將會在20年以上,但是,最後取代LCD的絕對不會是OLED。
陸廠接盤韓廠落後產能?壓根不存在!
三星正在著力打造QLED真量子點面板以及更高端的MicroLED面板,LG、索尼等則青睞OLED。除OLED外,其他幾個技術陣營還有待發展成熟,短期內難形成有效產能。mini LED和當前部分QLED仍舊是LCD的改良技術,成熟的LCD相較於OLED和MicroLED等有著巨大的成本和產量優勢,這個優勢在未來的10年內都難以被超越。在可見的未來,LCD以穩定的品質和成本優勢在面板領域還將持續佔據主流的市場地位。
韓廠退出LCD產能並不意味著LCD是落後產品。韓廠的退出是因為LCD產業發展極為成熟,行業利潤水平已回歸到正常水平範圍,在LCD領域已難以攫取高額回報,因此將資金集中投向風險更高但有可能帶來更高回報的QLED及MicroLED領域。
在韓廠退出的同時,陸廠抓住契機通過進一步集中產能,以面板製造帶動上下遊產業生態鏈發展,通過產業集群效應大幅降低生產運營成本進一步提升利潤空間。通過產業集群效應降低製造成本,這是韓廠難以做到的,也是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壁壘之一。除合豐泰引進三星兩條高世代產線、華星光電接手三星蘇州G8.5代線外,京東方還將熊貓電子南京G8.5代線和成都G8.6代線納入麾下,進一步鞏固了行業老大地位。
2020年,大陸LCD面板產能已超全球50%份額,到2023年,陸廠面板產能將達到全球產能的70%。產能高度聚集,效率提升,有序發展,這對面板製造行業絕對是個大好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