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恐龍到巨齒鯊,為何越來越多史前生物被「復活」

2020-11-25 澎湃新聞

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中,驚險恐怖片總是佔著不小的比例,其中又以表現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的食人巨型動物的來得多。在今年的電影市場上,《侏羅紀世界2》上映不過兩月,《巨齒鯊》又強勢襲來。在上映前的宣傳中,作為遠古殺手的史前動物巨齒鯊吸睛無數,仿佛這將會是一部海洋版的「侏羅紀公園」——《侏羅紀世界2》片尾的那個滄龍襲擊海濱衝浪者的畫面便已讓人浮想聯翩。

《巨齒鯊》海報

影片中的巨齒鯊原本生活在12000米的馬裡亞納海溝「海底」之下,與已知海洋生態環境由硫化層隔開,卻由於人類的探險與救援活動意外獲得了「上升空間」,成為現實海洋的終極殺手。從這樣一個情節安排來看,就像有的影評已然揶揄的那樣,與其說這是在描述作為「活化石」的「史前海洋掠食者」,倒不是說是「海洋異形」更加合適。實際上,整部影片用來科普巨齒鯊身世的鏡頭不過幾秒鐘,用「咬合力驚人」與「200萬年前滅絕」兩句話即可概括。甚至,將從海底裡穿出來的巨齒鯊,替換成哥斯拉或是其他任何一種導演想像出來的怪物對於影片的故事進程都幾乎毫無影響。何況從科學角度而言,《巨齒鯊》的情節設定根本就不合邏輯:任何深水生物在上升到海平面高度時必然死於水壓差造成的體內壓力膨脹(這就是人們無法吃到新鮮活帶魚的原因),遑論橫行無忌荼毒生靈無數了。

既然存在如此嚴重的「BUG」,真正的問題其實是,為什麼本部影片要選擇一種確實存在過的史前動物充當「主角」呢?假若回顧電影史的話,人們就會發現,這樣的做法早已有之。早在1925年,《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由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最著名的史前動物明星——恐龍——就此第一次出現在了銀幕上。影片中恐龍大鬧倫敦的場景給了日後類似影片中各種怪獸在城市裡肆虐的劇情提供了無盡靈感。1933年的《金剛》使用特攝技巧製造出了怪獸,又用聲光烘託恐懼氛圍,遂以暴龍與大猩猩「金剛」打鬥的經典場景大獲成功。

暴龍對決金剛的經典場景

到了1953年,電影《深水怪獸》(The Beast from 20000),描述一隻虛構的恐龍因為原子彈的測試而從北極的冰層中甦醒並且進入紐約市進行大破壞。此片帶動了1950年代怪獸電影風潮,很快,1954年日本東寶公司便拍攝出了著名的《哥斯拉》(Godzilla)。從外形不難發現,影片中的怪獸「哥斯拉」其實也是參考暴龍、禽龍、劍龍等諸多恐龍的樣子創造出來的。

這些登上銀幕的史前動物有一個共同特點——「大」與「強」(反過來,類似今天老鼠體型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就很不受電影製作方青睞)。這兩者是力量的最直觀體現。因此銀幕上的史前動物形象不過是「大」與「強」這種原始審美觀藉助影像的表達罷了。這些特徵都在突出這種指向一種無限深淵的原始力量,突出在這種神秘威嚇面前的畏怖、恐懼、殘酷和兇狠。與此同時,與人類臆造的怪獸相比,曾經生存在地球上的史前動物又能夠給人一種虛幻的真實感。許多人(特別是孩童)在參觀自然博物館的恐龍骨架時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問「如果恐龍生活到現在會怎麼樣」,而在銀幕上現身的史前動物可以說恰好能夠滿足這種觀眾的獵奇心理,從而帶來更加新鮮的視聽刺激。

「一看就是假的」哥斯拉

囿於電影技術的限制,早期銀幕上的史前動物造型生硬粗陋,用通俗的話說,「一看就是假的」。直到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才決定性地改變了這個局面,這部裡程碑式的作品運用電腦特技製作的恐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標誌著電腦特技在視覺文化時代開始成為塑造史前動物真實形象的重要手段。

《侏羅紀公園》劇照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最近20年中的突飛猛進,由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參與創造的畫面不僅能夠模擬真實,甚至能夠超越,以至於對英語世界中一直存在的「攝影機不說謊」這樣的簡單概念造成了威脅。「侏羅紀」系列影片迄今已經拍攝了五部,登上銀幕的各種恐龍形象已經到足以以假亂真的地步,恐龍的種類也不再局限於暴龍、梁龍、迅猛龍等「明星」物種。除此之外,1999年的《史前巨鱷》也被認為是一部「透過栩栩如生的鱷魚模型,以及電腦輔助的逼真效果,是能讓觀眾在影院體驗恐怖氣氛的電影」。

而在2008年的美國科幻電影《史前一萬年》中,數字特效同樣重現了恐鳥、猛獁象與美洲劍齒虎這三種已滅絕動物的形象。特效部門還建立了一個由插畫、照片、電腦合成影像和電視節目組成的資料庫,為動畫師製作片中的古生物提供參考。與皮膚表面顯得光溜溜的恐龍相比,最複雜的特效工作集中在處理哺乳動物與鳥類的毛髮上。對猛獁象而言,製作的難點是粘在一起無光澤的長毛;恐鳥的難點則是在羽毛上;至於劍齒虎的難點則是它們與水的互動場景。儘管有著這些困難,影片的最終效果仍然讓人驚嘆。漫步《史前一萬年》中,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人類技術的進步和藝術的變革,同時也為觀眾重現了史前的壯偉景象。

《史前一萬年》中的猛獁

除了商業影片之外,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還為另一類影片帶來了新生。這就是關於遠古生物的科普紀錄片。傳統的此類紀錄片往往顯得枯燥乏味,無法吸引普通觀眾。而在1996年,受到《侏羅紀公園》大獲成功的啟發,英國廣播公司(BBC)開始拍攝6集系列片《與恐龍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創作者希望它能真實地再現恐龍時代,而且擁有《侏羅紀公園》的元素——片中出現真實的恐龍形象。為了最大限度地還原紀錄片的真實性,《與恐龍同行》的創作團隊運用電腦合成技術與模型重塑的方式,重塑場景和主角。他們還邀請了不少古生物學家參與製作。比如復活恐龍,製作團隊充分研究了恐龍骨架的特徵,運用電腦技術完成恐龍的復原,包括皮膚、鱗甲、顏色以及眼睛等。製作團隊對恐龍的重塑以恐龍化石為基礎,可以說是以真實性為前提進行的製作。在恐龍的生存環境方面,製作團隊發現新卡裡多尼亞的環境與兩億兩千萬年前的三疊紀相似,加利福尼亞的紅杉林與侏羅紀巨型爬行動物生存環境相似,智利的火山巖與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相似。綜合各方面要素,製作團隊最終確定了拍攝的場地。同時,為了還原逼真效果,製作團隊又揣測恐龍的行為模式,藉助動態模型的製作,讓這些恐龍在拍攝環境中「動」了起來。

《與恐龍同行》

隨後的6集系列片《與古獸同行》(2001年)則是大獲成功的《與恐龍同行》的續集,這部紀錄片講述了恐龍時代終結之後大型哺乳動物如何崛起並統治世界的故事。它總共耗資700萬英鎊,將神奇的電視特技與世界上頂級科學家的分析結合在了一起,在觀眾眼前展現出一幅遠古的洪荒景象。一些只以冷冰冰的化石存在於現實之中的動物、植物在影片中栩栩如生,觀眾跟隨著它們生存競爭的腳步,更能感受到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歷盡的艱辛,以及人類獨具的聰明智慧。

《與古獸同行》中的美洲劍齒虎

如同《侏羅紀公園》一樣,BBC的《與恐龍同行》與《與古獸同行》同樣堪稱科普紀錄片中的裡程碑。從此之後,《史前公園》、《史前掠食者》、《海洋之獸3D: 史前探險》、《恐龍星球》等一系列遠古生物紀錄片紛紛運用電腦合成技術和模型重塑的方式構建了各個地質年代的虛擬場景。在這類影片中登場的史前動物從恐龍到猛獁象不一而足,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遠古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巨齒鯊。在拍攝於2003年的《海底霸王》中,勇敢的探險家馬文帶領大家踏上時空之旅,回到數百萬年前展開探險之旅。在他試圖在長達20米的巨齒鯊身上安裝攝影機時,卻差一點惹來殺身之禍,這頭巨齒鯊以疾速朝馬文衝撞而來……

10年之後(2013年),巨齒鯊又一次吸引了觀眾的眼球。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拍攝了紀錄片《巨齒鯊:還活著的鯊魚怪物?》(Megalodon: The Monster Shark Lives),創造了當時美國有線/衛星電視頻道的最高收視率。450萬美國人收看了這個節目,其中71%的觀眾,也就是超過300萬人,相信早就已經滅絕的巨齒鯊實際上還活著——儘管探索頻道的簡短免責聲明「本片純屬虛構」,但是許多人認為這部紀錄片的內容是真實的(與上個世紀初期美國人在廣播中聽到火星人入侵的故事的反應一模一樣),以至於嚴肅的生物學家抱怨,「它(探索頻道)的展示方式讓你很容易就能看到它,卻不知道它是虛構的」。換句話說,甚至在唐納·川普創造了「假新聞」一詞幾年之前,享有世界聲望的探索頻道竟然已經在電腦技術的幫助下為巨齒鯊製作了一部「假紀錄片」。

「假紀錄片」中的巨齒鯊背鰭

既然連向來以嚴謹著稱的紀錄片,也迫於收視率的需求而採取媚俗做法濫用數字特效的威力的話,更加看重票房數字的商業電影,自然只會更加在意數字特效帶來的視覺震撼力,反而在其喧賓奪主之下的驚險災難片本身則越發鮮有主題上的建樹,其文化價值和思想內涵越來越淡。後現代主義的消解和大眾娛樂的推動使得以史前動物為噱頭的電影越來越淪為尋常的視覺消費品。因此,一旦這些影片推出後總是很賣座,至於是否能提供一些讓觀眾們回味和思考的東西嘛,就不是它們所關心的了……也就是說,在將近兩個小時的電影之後,觀眾從《巨齒鯊》裡看到的,或許只是數字特效技術的又一次偉大勝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史前逆天巨獸:巨齒鯊完爆恐龍
    原標題:史前逆天巨獸:巨齒鯊完爆恐龍 盤點20大史前巨獸:5800萬年前巨蟒口吞鱷魚巨齒鯊體長18米,體重大約有100噸,生活在260萬年前。大白鯊跟巨齒鯊比只是小可愛。但棘龍才是最大的食肉恐龍。這種體長超過15米的白堊紀龐然大物重達18噸以上,是半水生。水陸都有這種龐大獵食者,白堊紀的生物們存活下來也是不容易。
  • 恐龍復活了?英國拍到疑似恐龍生物,在空中飛行!史前翼龍
    恐龍復活了?日前有英國民眾拍到一段視頻,該視頻記載了一個神秘的酷似侏羅紀時代恐龍的神秘生物在天空中飛行。
  • 恐龍復活了? 英國拍到疑似恐龍生物, 在空中飛行! 史前翼龍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恐龍復活了?日前有英國民眾拍到一段視頻,該視頻記載了一個神秘的酷似侏羅紀時代恐龍的神秘生物在天空中飛行。就和科幻電影裡面的飛龍長一個樣子,很多圍觀群眾紛紛拿起手機和相機拍下這一幕。
  • 恐龍插圖重現殘酷史前世界:巨齒鯊捕殺鏟齒象
    原標題:恐龍插圖重現殘酷史前世界:巨齒鯊捕殺鏟齒象   恐龍插圖重現殘酷史前世界:巨齒鯊捕殺鏟齒象  我有話說  這是一個極其罕見,但也有可能出現的場景:龐大的巨齒鯊和一隻中等體型的鏟齒象。
  • 史前巨齒鯊是真實存在的嗎?
    這個已經被蓋章滅絕的史前生物,在人們的震驚中,再度重出江湖!創作團隊此前就表示,如果說《侏羅紀公園》呈現的史前陸地動物世界,那麼《巨齒鯊》則呈現的是海底的史前動物世界。該片導演:喬·德特杜巴,曾執導《國家寶藏》,而《巨齒鯊》的後期團隊,完成了《2012》、《末日崩塌》、《鋼鐵俠3》等多部好萊塢大片。這一次《巨齒鯊》僅後期,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製作。
  • 「史前怪獸」巨齒鯊有多強?260萬年前為何滅絕?
    誰害死了「史前怪獸」巨齒鯊  電影《巨齒鯊》的熱映,引發了人們對於這種史前怪獸的好奇。雖然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巨齒鯊已經滅絕,但也有人說它至今依然存在。一時間,關於巨齒鯊的討論也再次發酵,如果巨齒鯊確實曾在海洋中生活過,那麼,它又為何走向了滅絕?
  • 衛星發現巨大海洋生物,形狀似鯊魚,它可能會是史前的巨齒鯊嗎?
    史前的海洋霸主是誰?它在今天還存在嗎?澳大利亞發現巨大的海洋生物,這可能會是巨齒鯊嗎?巨齒鯊當年既然是海中霸主,為什麼還會滅絕呢?這個世界上還有巨齒鯊的存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種史前怪物身上的秘密。在這個星球上生活過的最大的捕食者之一是巨齒龍,這種生物隨便長長就能達到18米長,它是一種可怕的大型食肉恐龍。
  • 「史上最兇悍生物」巨齒鯊為何滅絕了?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電影《巨齒鯊》熱映,這種恐怖的史前生物一時成了熱門話題。電影劇情是虛構的,難免有經不住推敲的細節。但這種生物本身並非虛構,它確實在海洋中生存過,只不過已經滅絕了。
  • 十大可怕的史前生物,恐龍根本排不上號
    大約1.35億年前,恐龍是無可爭議的地球統治者。如果不是因為大約6500萬年前彗星撞擊地球引發災難,恐龍可能今天仍然存在。然而,我們的星球存在的時間遠遠超過恐龍統治的時間,自然界也非常善於製造除恐龍之外的巨型生物,恐龍並不是史前唯一的可怕動物。
  • 《巨齒鯊》:史前生物重現人間,傑森斯坦斯大戰巨齒鯊
    史前生物巨齒鯊一直不被人們所知,是因為他們一直生活在深海。因為女主和她爸爸的深海探索,打通了巨齒鯊通往外界的通道。男女主們想盡辦法,通過進入特製籠子在海中吸引巨齒鯊,最後男主成功的將特製麻藥打入巨齒鯊體內,成功捕獲史前生物巨齒鯊。而我們也得以看見這頭始終生活在深海領域裡不為人們所知道的史前生物巨齒鯊,感覺確實和普通鯊魚不一樣,個頭也是超級的大。
  • 史前最精彩的一場對決!巨齒鯊VS滄龍,誰才是海洋中的王者?
    相信很多科幻迷朋友多看過《巨齒鯊》這部電影,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支科研小組在地球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進行科考的時候,突然遭到了未知生物的攻擊,科研人員被困在海底,在開展營救的過程中,卻意外遇到了史前生物——巨齒鯊。
  • 人類真的能復活史前生物了嗎
    人類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隨著考古學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史前生物通過不同的方式科普在人們的面前,人們開始越來越好奇這些動物的存在,但是這些動物都已經滅絕了,無法親眼看到,但是想像一下,去往西伯利亞的曠野,看一頭毛茸茸的
  • 克隆技術很發達,人類為何不克隆瀕危動物,或者復活史前恐龍?
    ,在無法複製人類的情況下,為什麼不使用這項技術去克隆一些瀕危的野生動物或者復活史前滅絕的恐龍呢?第一隻克隆牛科學家表示,不是人類不想去克隆瀕危動物和恐龍,而是克隆這種技術,表面上看起來很成熟,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它存在很多問題,人類之所以不去克隆瀕危動物或者復活恐龍主要因為四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成功率很低。
  • 史前海洋三大霸主是什麼 巨齒鯊是地球最強生物體
    由傑森·斯坦森以及李冰冰主演的電影《巨齒鯊》將在明天上映,這部電影是由一部同名小說改編的,而片名巨齒鯊則是海洋中的恐怖生物,知道了巨齒鯊的名字,大家也要了解一下史前海洋中的三大霸主。   奇蝦   雖然奇蝦也叫蝦,但是它是史前海洋三大霸主之一,和我們現代的蝦關係不大。
  • 誰害死了「史前怪獸」巨齒鯊
    原標題:誰害死了「史前怪獸」巨齒鯊 電影《巨齒鯊》的熱映,引發了人們對於這種史前怪獸的好奇。雖然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巨齒鯊已經滅絕,但也有人說它至今依然存在。一時間,關於巨齒鯊的討論也再次發酵,如果巨齒鯊確實曾在海洋中生活過,那麼,它又為何走向了滅絕?
  • 史前海洋頂級掠食者,戰鬥力媲美巨齒鯊,梅氏利維坦鯨你認識嗎?
    海洋作為地球生命的搖籃,從古至今孕育了無數的生物,其中不乏很多頂級的肉食性動物,但是真正在大自然的食物鏈中處於金字塔最頂部的,則只有少數幾種,比方說恐龍時期的滄龍,還有我們熟知的巨齒鯊,以及我們今天的主角——來自於南美洲的史前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梅氏利維坦鯨。
  •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
    研究人員表示,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未來完全可以依靠克隆技術將猛獁象復活。不止猛獁象,更多的史前巨獸都有復活的條件,恢復生態平衡。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曾經海洋中的霸主生物對於那些消失已久的史前生物,許多人都將其忘卻了,有些史前生物較為幸運,能夠找到遺骸,並妥善保存下來,供世人參觀,有些卻永遠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
  • 《巨齒鯊》史前巨獸 大開鯊戒
    >史前深海巨獸首現人間《巨齒鯊》改編自美國作家史蒂夫•艾爾頓同名系列科幻小說講述了一項由中國主導的國際科研項目,正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進行時,突遭未知生物攻擊,科研人員被困海底。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深海潛水專家喬納斯•泰勒受命前往營救,再度遭遇數年前曾在深海給自己留下終身難以磨滅記憶的史前生物巨齒鯊。喬納斯聯手科研項目中的中國女科學家張蘇茵成功營救了被困人員,但營救行動卻發生了一系列意外,當史前巨獸巨齒鯊逃離深海,眾人將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危機。
  • 有專家發現史前生物的DNA,依照當今科技,人類真能復活恐龍?
    古生物是否會死而復生一直以來是全球關注點比較高的一種現象,同樣有許多人期待那一些史前生物能死而復生,可是從大自然的生態循環系統而言,這顯而易見並不是合乎邏輯的。終究自然環境在不斷地變動,生物體自身的適應力也在變動。
  • 曾經的海洋霸主,巨齒鯊也敬它三分,滅絕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該團隊的研究人員表示稱,後續有可能利用現代克隆技術復活著這種史前巨獸,既可以用於研究用途,亦可將他們投放回北極圈地帶,有助於恢復生態平衡。有資料顯示,地球存活至今的歲數至少有45億年,在這麼一段漫長的歲月中,自然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物。時光流逝、鬥轉星移,無數生物都無法掙脫生老病死的規律,湮滅在歲月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