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導光板的進化趨勢

2021-01-20 雲知光照明微課堂


張欣

雲知光照明學院 籤約講師

壹啟工業設計創始人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廣東省一級工業設計師

國家二級創新工程師

國際MTRIZ三級創新工程師

曾獲廣東省「十大工業設計師」



說起導光板,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很多展示場所都會用到這個神器,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被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的暴龍眼鏡店。



這一設計斬獲了多個國際大獎:


2015,DDC 德國設計大獎,法蘭克福,銅獎;

2016,iF 設計大獎,慕尼黑,專業室內建築;

2016,德國照明設計大獎,最佳「國際項目」獎;

2016,倫敦照明設計大獎,零售門店「高度讚揚」獎。



▲導光板發射出的底光照亮每副眼鏡,盡顯其特有色澤。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導光板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





導光板主要材料為亞克力(PMMA)化學名為甲基丙烯酸甲脂。透明亞克力板透光率高,擴衝擊能力強。生產導光板應選用不易黃化且透光率在 92-93% 以上的透明板。



經過特殊的科學的加工後的透明壓克力板,只要在邊上裝上發光體(視導光板面積大小可選擇普通日光燈管、CCFL 冷陰極燈管、發光二極體等光源,一般裝在長度的兩邊,寬度比較小時可只裝一邊),通電後壓克力板整個平面就會發出明亮均勻柔和的光,稱為導光板。



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最初產生是用在 LCD(液晶顯示器)上。


▲早期導光板主要應用於LCD顯示屏上。


導光板按形狀分類可分為:


平板:導光板從入光處來看為長方形。

楔形板:又稱斜板,從入光處來看為一邊為厚一邊為薄成楔形(三角形)狀。


按照入光方式分類可分為:


側入光式:將發光體(燈管或 LED)放置於導光板之側部。

直下式:將發光體(燈管或 LED)放置於導光板之下方。


按成形分類可分為:


射出成形:應用射出成形機將光學級 PMMA 顆粒運用高溫、高壓射入模具內冷卻成形。

裁切成形:將光學級 PMMA 原板經過裁切工序完成成品。


LED 平面光源導光板技術,多是 LED 屏幕導光板技術借鑑而來。所以,下面主要分析導光板技術進化過程,也是 LED 燈具導光板技術的進化過程。





因為導光板是一個 LCD 產業中重要之零件,所有的發展歷史和技術更新也都是為了符合下遊產品的需要,至今已發展出數種製程不同的導光板,主要有以下類型:




20 世紀 80 年代,擠出成型製造生產導光板




20 世紀 90 年代,出現了輥輪法製造生產導光板,它的製造過程是導光板的主要材料亞克力(PMMA)的液態物從模具中擠出成型,然後將待熱壓導光板輸送至輥輪處,並將微結構熱壓於待壓導光板上形成轉印微結構。


優點:輥輪法是用物理的方法生成導光板的凹凸網點、出光率和均勻度較好。


缺點:靈活性差,不能適應多種進光面和尺寸。


▲導光板成型方法-輥輪法




雷射雕刻製作方法是用電腦按照程序要求嚴格地控制雷射頭出射的能量和雷射頭的位置,用氣化的方式在導光板的背面刻畫出具有一定尺寸的微結構陣列。


優點:導光板對光的折射效果較好、亮度好。


缺點:雕刻後板材的強度遭到破壞,線槽或凹孔會儲藏灰塵,生產效率低,無法批量生產。





亞克力板完成外形加工後以絲網印刷的方式將導光點網印在表面。該網點的材料具有將光線折射、高反射的作用,分為 IR 和 UV 兩種,將從側面射進的光線改變方向變為平行光。


優點:具有將光線折射和高反射的雙重效果,亮度好,製作工藝簡單掌握,成本低、速度快。從小尺寸到大尺寸的導光板能夠靈活製作。


缺點:光線的折射效果比非印刷式稍差,但它具有的高反射作用可彌補。





根據背光源產品大小先將網點做成模具,利用模具和亞克力板結合通過化學方法對亞克力板進行腐蝕,使亞克力板生成網點。


優點:折射效果好、亮度比較好。


缺點:投入資金較大,生產工藝難度較高。




納米加入法是一種物理法加化學法的方法,將具有折射和高反射的納米級道光材料粉末混合在 PMMA 膠粒中,將 PMMA 膠粒熱融化,利用準備好的模具進行澆注冷卻成型成為導光板。


優點:平面光均勻度較好,板材成型後不需要二次加工,工藝簡單,可以加工成任意形狀。


缺點:應用在大尺寸燈具時均勻度較差,並且該方法生產的導光板沒有底面之分,光線是平均向兩面折射,雖然在其中一面貼上反光紙,但是亮度低、光線損失較大,另外投資大,工藝較難掌握。




它是根據導光板產品大小厚度將網點設計在注塑模具上,將溶融的成形 PMMA 膠粒通過注塑機以高壓的方式填充到封閉的模具內完成導光板的製作。


優點:對光的折射效果好、亮度,可量產。


缺點:缺點是投資大,不同產品需要不同模具。當光線從亞克力板側面射入,凹凸微孔將光線折射成平面光。




這種方法是將導光板、擴散板分別通過注塑成型後,再將兩者通過熱壓為兩層的複合結構,或分層注塑成型為兩層的複合結構。


優點:實現了導光的模塊化設計,簡化加工工序,安裝方便,結構設計簡單。


缺點:成本高,光學性能不如其他加工方式。


LED 面板燈中的導光板與擴散板是有區別的,首先導光板與擴散板的材料不同,導光板多部分選用亞克力(PMMA),而擴散板也可用亞克力(PMMA),但大部分擴散板選用 PC 為材料。


PMMA 材料比 PC 價格高,但是光學性能好,透光性高於 PC,但是 PC 比 PMMA 更耐溼,PMMA吸水容易變形。


其次,導光板與擴散板的作用不同,導光板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光源均勻發光到整個面板上,從而更高效的控制光的分布,以及更高效利用光源提高光效;擴散板主要是打散光通量,還有保護光學材料的作用。






根據 TRIZ 技術進化趨勢理論的法則,隨著工程系統的演化發展,組件變得「動態化」,動態化是系統隨著時間變化改變參數值的能力。


進化過程如下圖所示:在表面特徵進化中可以發現先是形成了凹凸,然後凹凸尺寸變小,形狀變得複雜,最後轉變到了微觀層次,即轉變到了有特殊性質的表面,這種性質是通過加入場或者力來實現的。


▲LED導光板進化路線


其進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表面特徵動態化進化路線




技術系統向超系統進化,可以在資源約束的條件下,通過系統合併增加功能或降低費用。並且通過融合集成使原技術系統被改進並簡化,並通過與超系統組件合併獲得大量資源。


向超系統進化有四個子趨勢,導光板一部分的進化符合其中一個子趨勢——超系統與原工程系統集成的主要功能差異化增加的趨勢。功能差異性增加是指,隨著技術系統的進化,相互合併系統的功能差異不斷增加,集成兩種以上不同功能的系統稱為聯合技術系統。


▲競爭系統合併路徑


第一種聯合系統的主要功能不同,但作用對象是一樣的,主要功能是指系統設計的目的要實現的功能。


那麼導光板使光從兩側光源進導光板碰到反射點時漫反射到導光板表面。擴散板是讓光在行進途中遇到兩個折射率相同的介質時,發生折射、反射與散射,讓光束角變為 160°~176° 從而得到舒適的光。


所以導光板、擴散板的主要功能都是光的折射、反射與折射。2015 年前後,出現了導光板與擴散板二合一的產品,它是將導光板、擴散板分別進行注塑成型後,再將兩者通過熱壓為兩層的複合結構。然後又出現了分層注塑成型的一體化集成設計,實現了導光的模塊化設計,簡化了結構,安裝方便。


向超系統進化的趨勢,通過對「導光組件「的聯合系統集成優化系統功效,需要集成的聯合系統,原有部件有擴散板、導光板、反射板、螢光粉,實現的功能為四個組件的功能。


1、實現黃色螢光粉的功能,被藍光 LED 激發產生黃光,並且與剩下的藍光混合產生白光;


2、實現導光板的功能,使光源發射的光線進入導光板,經過多次反射,由導光網點射出,形成均勻的面光源;


3、實現擴散板的功能,通過擴散板中的擴散粉顆粒對光進行折射、反射、散射,打散光線,使光分布均勻,從而得到光束角 160 度~170 度的無眩光的平面光;


4、實現反射板的功能,利用材料鏡面對光線全反射的作用,一般是拋光面金屬,或板材表面光面電鍍。


2012 年,經過設計及不斷的實驗測試,設計了導光組件系統,如下圖。系統中包含螢光粉膜、截止濾光膜、導光板、反光膜組成的導光組件。將螢光粉通過粘合劑壓製成螢光粉膜。當藍光 LED 側面 45 度角投射光線進入導光板,進行多次反射,從導光網點射出光線形成黃光,剩下的藍光與黃光結合,形成白光。


截止濾光膜的作用是讓藍光全部通過,充分與螢光膜結合。使導光板表面不會反射一部分藍光,而背面的減反膜阻止藍光向反面流失,保證了藍光反射效率。


▲導光組件示意圖


這種設計的創新點一:導光板和藍光採用 45 度照射,並採用螢光膜、截止濾光膜、減反膜技術,大大增加光效具體設計原理如下圖:


▲常規封裝側投複合光結構圖


▲側投藍光光結構圖


其發光效率計算依據為:


▲Te波界面反射


上述公式可用來計算高反膜反射和 K9 玻璃內傳輸產生的能量損失再設晶片輸入功率 1W;晶片藍光出光率為 45%,螢光粉量子效率為 90%。側投複合光與側投藍光出光率對比見下圖。


▲側投複合光與側投藍光出光率對比


創新點二:LED壽命增加,影響 LED 壽命的主要因素是熱量,普通封裝模式下,熱量從 LED 晶片直接傳導到螢光粉,再高溫下螢光粉容易衰減甚至性能弱化,在隔離封裝模式下,螢光粉膜與 LED 晶片採用分離結構,阻隔了熱量的傳遞。


▲普通LED螢光粉封裝模式


▲螢光粉與LED晶片分離結構


創新點三:分離多組螢光粉減少相互吸收,常見的白光 LED 是在藍光 LED 晶片上塗覆能被藍光激發的黃色螢光粉,晶片發出的藍光與螢光粉發出的黃光互補形成白光。


該技術的原理性缺點是發射光譜不是連續光譜特性,顯色性較差,難以滿足低色溫照明的要求,同時發光效率不夠高,需要通過開發新型的高效螢光粉來改善。通過將藍光 LED 與螢光粉分離的隔離的封裝方法,可實現多組份調配,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


▲單顆LED封裝螢光粉分布與螢光粉多組份調配分布對比。


創新點四:簡化封裝工藝,提高面光源亮度均勻度。因為 LED 的封裝不止要求能夠保護燈芯,而且要能夠透光。所以 LED 具備更好的發光效率和散熱環境,進而提升 LED 的壽命。利用這種將螢光膜和藍光晶片分離的隔離封裝的新工藝可以更好的實現這些方面的要求。


然後在鍍過膜的有機片上鍍螢光膜,經過積分球測光色參數和光譜圖,發現光譜數據如下圖。有截止濾光膜的導光板無論是光效、顯色性、色溫數值均要高於無截止濾光膜的導光板。


▲側投白光光譜


▲側投藍光光譜


有截止濾光膜與無截止濾光膜參數對比:



側投白光的光效、顯色性、色溫數值均要高於側投藍光。


▲有截止濾光膜光譜


▲無截止濾光膜光譜


側投白光光譜與側投藍光光譜數據對比:



根據實驗獲得的平面光實施方案,將其在T5、T8、插拔管、筒燈、O型燈、柱型燈上應用這種新的方式和原理。T5、T8適用傳統燈管、燈座,插拔管適用PLL燈座。筒燈的接口型號E14,僅適用室內,如客廳、臥室、過道。O型燈也接口型號E14,適用家居、酒店、客房大堂、展廳、娛樂場所。柱型燈接口型號E27,適用家庭裝飾檯燈、學生用檯燈等。具體設計如下圖:


▲插拔管   



▲T8燈管


▲T5燈管


▲插拔管光型分布圖


▲T8燈管光型分布圖



▲T5燈管光型分布圖


▲筒燈


▲O型燈


▲柱型燈



▲筒燈光型分布圖


▲O型燈光型分布圖


▲柱型燈光型分布


內容未完待續


聲明

作者:張欣

本文為特約作者原創文章,謝絕任何形式的未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小小明,微信號:Dennis-LM。





— END —

課程預告


《TracePro軟體-LED光學設計》

12月&上海



點擊閱讀原文

立即報名

相關焦點

  • LED導光板知識簡述
    導光板簡介: 導光板設計原理源於筆記本電腦的液晶光學級壓克力為基材,運用LCD顯示屏及筆記本電腦的背光模組技術,透過導光點的高光線傳導率,經電腦對導光點計算,使導光板光線折射成面光源均光狀態製造成型。產品採用光譜分析原理與數碼UV印刷技術相結合併在恆溫、恆溼、無塵的環境條件下製作而成。具有超薄、超亮、導光均勻、節能、環保、無暗區、耐用、不易黃化、安裝維修簡單快捷等鮮明特點。
  • 關於導光板
  • 注塑PC導光板技術和發展
    注塑成型導光板介紹能夠實現低成本薄型導光板的生產製造技術相繼被發表出來,而最初作為實現此目標的零組件,就是液晶屏、面板等背光源。一般來說,背光源所使用的導光板是利用內部嵌入式的白色發光二極體(LED)等點光源鏡片,將線光源變成折射性的面光源,從而使得液晶屏整體變成會發光的組件。
  • 納米亞克力導光板的核心技術、優點、應用
    新型的納米亞克力導光板革命性的改變了傳統導光板的導光原理,利用均勻分散在導光板中的納米粒子的光散射效應:陣線光轉變為面光。納米亞克力導光板採用了納米粒子導光,因此就不再需要印刷或雕刻,因為其外觀與優質的普通亞克力板材一樣。
  • 超薄燈箱的核心技術——納米亞克力導光板原理
    新型的納米亞克力導光板革命性的改變了傳統導光板的導光原理,利用均勻分散在導光板中的納米粒子的光散射效應:陣線光轉變為面光。納米亞克力導光板採用了納米粒子導光,因此就不再需要印刷或雕刻,因為其外觀與優質的普通亞克力板材一樣。這就極大地簡化了超薄燈箱的製作工序,降低了製作技術難度,無論是大的燈箱製作企業還是小的燈箱製作服務部都可利用納米亞克力導光板輕鬆製作超薄燈箱。亞克力導光板超薄燈箱的核心技術是:陣線光源轉變為面光源的亞克力導光板材料。
  • 導光板劃傷處理常識
    導光板表面易附著灰塵、手印等髒物,如與異物磨擦或碰撞會產生劃痕;其實該性狀與普通壓克力是一樣的。只是導光板在光源作用下光線從內部導出,其表面的髒物與劃傷就會顯得很直觀,而普通壓克力未具有導光性能,只能從側邊仔細觀察才能看到其表面的髒物與劃痕。二、控制導光板表面髒物與劃傷的基本常識:1、避免在揚塵車間加工、安裝導光板;勿必在無塵車間安裝加工。
  • 亞克力導光板材料是什麼?
    亞克力導光板主要材料為光學壓克力板。目前生產的亞克力導光板,因其不同廠家不同工藝,在質量上也有差異,特別是再生板雖然價錢便宜,但容易黃化透光度也差,生產亞克力導光板材應選用不易黃化透光率達92%-93%以上的透明板。
  • led燈箱控制器接線圖(三款led燈箱控制器接線圖)
    國際領先的照明工藝技術,使光照更集中,更高效節能;   3、獨有燈箱防閃動功能,燈管使用壽命更長;   4、變線光源為面光源,光照度更為均勻、更柔和、視覺更舒適;   5、自然光線擬真色彩設計,圖像更加逼真悅目,視覺效果更加卓越;   6、高科技導光板技術設計,其原理及效果可媲美筆記本電腦的LCD顯示器   7、充分利用材料的逆光透射特性
  • 產品工藝丨導光板原理及加工介紹
    9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不斷向上發展,導光板的製作方法慢慢改進,衍生出不同與早期的印刷式製作,與它相對而言的,我們稱之為「非印刷式」。新濤無塵車間射出成型:它是將溶融的成形材料以高壓的方式填充到封閉的模具內,這就要求導光板與微結構在射出成型中同步完成,同時模具必須製作得相當堅固,因而模具價格也相當昂貴,因此必須大量生產以便與高價的模具費用互相扣抵。
  • 彩色光源發射的光被折射並發射到被導光板阻擋的間隙中
    該結構包括位於前攝像頭和防護玻璃之間的導光板。還有光導的投影。它覆蓋了凹口在垂直於顯示屏的方向上的投影。此外,它還包括位於導光板側面的一個或多個彩色光源。它們用於在處理器的控制下將指定顏色的光發射到導光板的側面。導光板還用於改變指定顏色的光的傳播方向以使其垂直於顯示器。因此,導光板顯示指定的顏色。
  • 直下式、側入式LED背光模組結構分析
    日本Techno System Research的林秀介在 「第7屆TSR研討會2010」上,介紹了高速增長的LED背光液晶電視的下一個發展趨勢(大勢所趨的LED背光液晶電視的下一個發展趨勢)。據介紹,許多面板廠商計劃削減導光板而非單邊配備LED,以降低成本。
  • 用田口實驗DOE法設計導光板注塑工藝參數
    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運用CAE 模擬與田口實驗的方法,以射出成型方式針對導光板製程參數作研究。  二、簡介  本研究主要是運用射出成型方式,對導光板之製程參數作研究。‍  六、模具設計  本模具設計,考慮到導光板之導光側與厚度變化不均之限制條件,為了取得證明,於是在思考上,我們以等體積之原理來聯想其最佳之充填位置為設計要件如圖二(a)。
  • 2020年中國led外延片晶片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led外延片晶片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led外延片晶片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led外延片晶片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led外延片晶片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大尺寸直下型背光源的結構和發展趨勢
    大尺寸直下型背光源的結構和發展趨勢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7-05 08:15:00 液晶顯示器是一種非自發光顯示器技術,必須藉助於背光源顯示影像,因而背光的發展對液晶顯示的性能非常重要
  • UV led,紫光燈,uv固化燈看led照明技術的發展趨勢
    這是袁毅明的第672篇文章:袁毅明:UV led,紫光燈,uv固化燈看led照明技術的發展趨勢。昨天早上,跨部門主管們周會。開完會業務部門同事周例會。總結一周的問題和不足。一個負責消防,殺菌燈市場的主管說,現在天津,上海疫情開始蔓延,歐司朗國際品牌增加水處理處理的UVC 燈投入,我們應重視UVC LED產品的市場。
  • 晶電談LED燈絲燈市場趨勢、技術演進走向、專利布局
    目前市場上的LED燈絲燈其中的核心—燈絲,其關鍵專利主要落在臺灣的晶電,LEDinside訪談了臺灣晶元光電,由該公司的市場行銷中心處長王希維、智權處處長郭孟君,以及智權三部經理周冠佑與大家分享LED燈絲燈的市場趨勢、技術演進走向、專利布局等等。
  • LED背光源工藝及分類
    按照led背光源技術種類劃分:目前可以分為RGB-LED和白光LED。直下式與側入式的區別:LED側光源由機身兩側發出光源,通過內置的高透光率導光板的作用,使光線投射到面板上。限制LCD厚度最大的就是與側光源相比,直下式背光源LED能夠動態控制背光燈,這樣在表現某些黑暗場景的圖像時,只需要調整必要的背光燈區域(在畫面上表現為黑色或較暗的部分)的局部燈光,即能展現出明暗對比自然的高品質圖像效果。
  • 翰博高新材料產品包括偏光片、光學膜、導光板、光電顯示用膠帶
    翰博高新材料產品包括偏光片、光學膜、導光板、光電顯示用膠帶 作者:51Touch時間:2018-08-07 來源:未知     北京時間08
  • 中國TFT-LCD用背光模組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
    《中國TFT-LCD用背光模組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主要研究分析了TFT-LCD用背光模組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TFT-LCD用背光模組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TFT-LCD用背光模組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