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爆紅網絡的四歲裸跑弟,到北京的「光豬跑」,到紛紛在各地上演的迎新裸跑…不知何時起,「裸跑」開始逐漸取代冬泳成為冬季最流行、最「時尚」的運動。但只有衣著單薄或不穿衣服才稱之為「裸跑」麼?最近網絡上又對「裸跑」一詞有了新的定義——和裸婚、裸辭一樣,「裸跑」釋義作在毫無任何跑步裝備及防護措施下進行的跑步運動。
沒有專業跑鞋=裸跑!
近一年,跑步已經演變成為「全民皆跑,處處可跑」的風靡運動,跑步經濟一躍成為拉動優質生活屬性的一座新駕車。據調查顯示,即使在十面霾伏的北京,有跑步習慣的人就突破200萬;最知名的跑步APP咕咚的註冊用戶數超2000萬。但如果你想真正領略跑步的樂趣,享受跑步帶來的健康生活,而不是讓它淪為你炫耀業餘生活的工具,那配備一雙專業的跑鞋是必須的。減壓避震、輕盈透氣的專業跑鞋能夠幫助你在運動時發揮對足弓的支撐和腳跟矯正功能,使身體機能在運動中處於良性循環。如果沒有專業跑鞋裝備,那你就是在裸跑!
沒有熱身與放鬆=裸跑!
一定的跑前熱身和跑後放鬆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正確的熱身運動可以提高心率,呼吸的頻率和血液流入肌肉,讓身體運作得更有效,減少受傷事件的發生;而跑後適當的整理放鬆、拉伸壓腿可以持續活動關節肌肉,以把殘留在肌肉和關節腔內的有害物質排出,保護關節不受到侵蝕和傷害。一味地提速、急停或倉促換裝後立刻投入到跑步中都是不足取的。
「不要臉」的跑步=裸跑!
霧霾對於戶外運動的跑者而言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許多跑團都達成默契在AQI大於200的日子裡不再約跑,對於那些可承受的霧霾天,大家跑步時也會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比如用口罩來抗擊霧霾對於呼吸道的傷害。然而,暴露在空氣中的臉部肌膚該如何抵禦霧霾的侵害?跑步要健康,更要有「面子」,忽略了臉部肌膚在跑步時的防護,同樣也是在「裸跑」。
SALIA專家機構研究表明:粉塵微粒對肌膚敏感程度的影響遠勝於汽車尾氣和煤煙。前額及臉部黑斑增加,有20%與空氣汙染有關;若長期住在靠近馬路,前額的痘痘紅腫發生率將平均增加35%,兩頰瘙癢將增加15%。如果跑步愛好者臉部出現毛孔堵塞、肌膚過油、黑頭增加、毛孔粗大、皮膚發紅、起疹子、起痘或幹癢,那就是霧霾在損傷臉部皮膚的信號,應該予以重視。
可見,在霧霾天氣進行跑步,對臉部的保養不容小覷。摒棄「裸臉」上陣,關注霧霾天跑步對臉部肌膚的侵害因此成為了近期網絡探討量急升的話題。就連著名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張培萌也對這個問題產生了關注,還在微博中留言跑男鄭愷,要在跑步上與他一較高下,並幽默表示要學習他做塊健康的「小鮮肉」。
看來,在跑步風潮盛行的今天,拒絕裝配、運動和臉部肌膚的「裸跑」,將是一眾「跑男」們必須擁有的基本原則與健康態度。
相關連結:
科學實驗顯示:PM2.5雖無法穿透皮膚進入人體,但會積聚在毛孔周圍與毛孔中持續刺激皮膚。空氣中的其他化學物質還會耗損皮膚中的維他命E,導致皮膚狀況進一步惡化,使原本健康強韌的肌膚轉為脆弱的敏感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