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磁場翻轉了?為什麼現在那麼冷,今年冬天會出現極寒天氣嗎?

2020-10-19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進入十月以來,我國整體上氣溫明顯偏低,國慶剛開始一場異常強大的冷空氣席捲了中東部,江蘇安徽逼近同期歷史最低,而河南等地居然開始下雪!雙節後溫度依然沒有回升,依然保持在低位,南方的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貴州多地氣溫偏低超過4攝氏度。

前段時間NASA曝出了一個地球磁場正在分裂的大新聞,這是地球翻轉的一個重要跡象,地球天氣為什麼那麼冷,地磁場真的開始翻轉了嗎?

地磁分裂和天氣有關係嗎?

2020年8月18日,NASA在官網上發布一篇新聞稿:「NASA Researchers Track Slowly Splitting 'Dent' in Earth’s Magnetic Field」(NASA研究人員正在追蹤地球磁場中分裂的「凹痕」),如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詢看原文,沒興趣就聽種花家歸納整理下,大意說的是南半球大家都知道的大西洋磁異常區域正在快速分裂,而且當前正以每年20千米的速度擴大,目前分裂的另一極已經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區域,NASA正在追蹤此事的發展!

大西洋磁異常區域和磁場翻轉

這個區域是1958年柯策(Pieter Kotze)發現的,當然並不是剛剛出現,而是很久以前就存在了,但此區域一直都比較穩定,從從1590年以來都沒什麼變化,但1750年後開始逐步下降,此後全球磁場強度也跟著下降,科學家們認為是該區域的變化帶動了地球磁場的變化。

地球磁場翻轉

NASA在今年更早些時候還發布了北磁極正在快速移動的新聞稿,從1831年首次確定北磁極時,還在加拿大的布西亞半島,到1947年測量時跑到了加拿大威爾斯親王島!此後磁極移動開始加速,1989年前每年移動15-20千米,之後則提高到了55-60千米,幾乎每天都推進150米左右,2018年時已經越過了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了東半球,一直在向西伯利亞方向前進!

地磁北極每年移動大約30至50千米

北磁極的快速移動和地球磁場變弱,預示著地球磁場正進入一個新的翻轉期,在地質史上磁場翻轉並不罕見,平均間隔大約是50萬年,最後一次翻轉發生在78萬年前!所以差不多是到了該翻轉的時間。

磁場翻轉和天氣有關嗎

準確的說,磁場不會在短期內大幅變化,也不會對短期天氣產生影響!但磁場翻轉有一個空窗期,結果還是非常震撼的,因為磁場保護下,高能粒子都無法穿透大氣層,但空窗期磁場消失,高能粒子直達地表,好處是全球都可以看到極光,比如南半球磁場分裂,NASA預估2200年後南半球極光更常見!

磁極翻轉期間低緯度也能看到極光

但壞處是高能粒子會使植物和動物DNA分子遭到轟擊,被破壞後無法修復,會造成大量動植物死亡,當然這也包括人類!

到底是什麼引起今年北半球都偏冷?

早在國慶節前的9月10日,NOAA(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宣布,各項參數已經符合拉尼娜現象的定義,已經現身與太平洋,它的發威將會帶來一系列的變化,而NOAA的預測,拉尼娜會在秋季繼續發展加強,並且在冬季達到頂峰!

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會導致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降水偏少,變得非常乾燥,卻會使澳洲、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降水增加,使非洲西岸及東南岸、我國臺灣省、日本和朝鮮半島異常寒冷!那麼我國大陸地區冬季會怎麼樣呢?變得更冷嗎?

拉尼娜(LaNiña)典型的冬季(12月至2月)溫度和降水影響。

拉尼娜現象與我國冬季天氣

拉尼娜現象和大家經常聽說的厄爾尼諾現象相反,這是熱帶中東部太平洋地區表層水溫大範圍低於平均水平的異常現象,這會導致影響大氣環流,比如控制赤道地區氣候的沃克環流,這是太平洋上經典的氣候模式:

空氣在溫暖的西太平洋上升,並且在較冷的中東部太平洋上空下沉,因此底層的風為偏西風,而高層的風為偏東風

但在拉尼娜模式下,此模式會增強中東部太平洋地區的下沉氣流,東非也會出現類似的情形,當然與之相對的則是北美西南部和南美西北部的上升運動增加,水汽大量蒸發,造成異常乾旱!

2020年8月底,世界WMO(世界氣象組織)就通報,拉尼娜出現的概率達到60%,它有幾個指標,分別是海面溫度持續增暖指數SST、持續增暖的連續維持時間T和南方濤動指數SOI。當SST的變化區間一直維持在-0.5攝氏度以下、維持時間保持5個月以上、SOI指標值大於7時,這三個條件同時被滿足時,世界氣象組織將發出拉尼娜現象預警。

拉尼娜後的我國冬天會怎麼樣?冷冬會發生嗎?

拉尼娜已經確定要發生了9月開始,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日本氣象局以及澳大利亞氣象局和我國氣象局,相繼宣布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而十一以來的氣溫陡降大家也看到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寒冷程度創1981年來之最,這只是一個開始?今年的冬天真會是一個凜冬嗎?

凜冬?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日前對這些大家關心的話題做了回音,今年十月份以來的低溫天氣主要是強冷空氣席捲中東部所致:

從內蒙古中西部經長江中遊一路貫穿我國南方大部地區。受其影響,東北、華北等多地最低溫度跌破冰點,河南、四川、甘肅、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等地多個景區則提早進入冬季模式。

各地的早雪其實也屬正常,因為在往年的9月份北方大部開始進入霜凍,十月後出現降雪也是常態,不過國慶期間的霜凍,確實讓人措手不及,但今年冬天的冷冬天氣卻仍然有待商榷!

拉尼娜對我國的影響不是寒冬嗎?

拉尼娜對我國的影響比較不確定,因為每次拉尼娜出現對我國的影響也不都相同,但在大多數拉尼娜的極盛期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會比較頻繁,出現冷冬的可能性增加,但這並不絕對!

另一個可能則是中國北方地區可能將出現大風天氣,容易導致沙塵暴形成。一般拉尼娜現象會持續2-3年,上一次拉尼娜年份是2017-2018年,周期比較短,而今年這次不知道將持續幾何,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拉尼娜現象造成的美國西南部乾旱天氣,將會讓加州野火繼續燃燒,對美國來說,絕對是一個壞消息!

相關焦點

  • 今年冬天會偏冷嗎?
    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了一則消息:10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預計今年秋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網絡上的傳言也層出不窮:"60年最冷冬天,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已闢謠)等一度瘋傳,那麼事實情況如何?拉尼娜是咋回事?對氣候有怎樣的影響?今年會是極寒的冷冬嗎?
  • 科學家提醒注意保暖,今年冬天或出現極寒天氣
    ,地球上又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現象,新觀測表明,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而由於拉尼娜的到來,全球的氣候變化也會進一步的改變,拉尼娜帶來的影響會一直持續到冬天,科學家推測今年的冬天或許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冷的一個季節,許多人也表示非常擔心。
  • 2020年或出現極寒天氣,今年的冬天你扛得住嗎?
    而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會使得全球的氣候變化進一步的加強。據推測,這個現象還有75%的概率,一直持續到冬天。那麼,這個令專家們都聞風喪膽的拉尼娜現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印度今年的降水量已經遠超往年,而南部的非洲則很欣喜的迎來了涼爽潮溼的天氣。除此之外,咱們國家的東南部,可能也會出現比往年更加嚴重的乾燥天氣。 不過,要說起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還是要數美國。就在上個月,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上演了一場激烈的「雷電圍城」。
  • 2020年或出現極寒天氣,今年的冬天你扛得住嗎?
    而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會使得全球的氣候變化進一步的加強。據推測,這個現象還有75%的概率,一直持續到冬天。那麼,這個令專家們都聞風喪膽的拉尼娜現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印度今年的降水量已經遠超往年,而南部的非洲則很欣喜的迎來了涼爽潮溼的天氣。除此之外,咱們國家的東南部,可能也會出現比往年更加嚴重的乾燥天氣。 不過,要說起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還是要數美國。
  • 地球磁場翻轉?拉尼娜開始發力,二者是否有關係?
    自從進入10月份以來,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開始了明顯的降溫現象,甚至有些城市已經飄起了雪花,前段時間美國的NASA也聲稱地球磁場出現了新變化,南半球的磁場正在快速分裂,因此有人認為地球磁場反轉與天氣變冷是否存在關係呢
  • 今年冬天為什麼這麼冷?
    需要注意的是,極寒空氣並不在極渦中心下面,而在極渦西側,從1月6日上午8點的地面天氣圖上看,可見在北極渦旋西側,已經形成了大範圍的冷高壓,這是近地面大量冷空氣堆積形成的高壓區,
  • 熱帶太平洋東部偏冷!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專家:拉尼娜已基本確定
    拉尼娜出現會帶來什麼影響?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如果拉尼娜出現了,那肯定就是「降溫」、再「降溫」的天氣,2008年平均溫度略低就是因為拉尼娜導致的,拉尼娜現象以東太平洋赤道區域海洋溫度異常變冷為特徵,它能破壞正常的熱帶降水和大氣環流狀態。
  • 地球的磁場是什麼?它會翻轉嗎?它的翻轉會帶來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網友:我在一些地方看到地球的磁場在未來某時會翻轉。這是真的嗎?如果是的話,這回有什麼影響?重力會受到影響嗎?當內外地核的轉動形成了特定的組合時,地磁場將快速地翻轉。例如,在30000年前凝固的巖漿顯示,地球的磁場在當時和現在是相反的方向。地質成分中的證據表明這種翻轉可能在1000年,甚至短於100年間發生。這類磁場翻轉的現象是通過分析海底巖層發現的。新的海底巖層在大洋中央的海底山脊中形成,當這些山脊上的巖漿凝固時,巖漿中的礦物會沿著地磁場的方向固化。
  • 全球經歷「最冷」冬天?十問極寒天氣(二)
    NO. 1 氣溫低成什麼樣才能稱之為極寒?極寒天氣的定義到底是什麼?中國天氣網的首席氣象專家李小泉表示,極寒天氣在氣象上沒有明確的定義,因為不同地區氣候條件不一樣。例如廣東沿海氣溫在0 左右的時候,人們會感到極度寒冷,可稱為極寒;但在北方,0 是常有的事,就算不上極寒了。
  • 地球磁場真的會翻轉嗎?
    (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我們幻想出了很多世界末日的場景,其中之一便是地球磁場兩極翻轉,導致地球毀滅、人類消亡。雖然科學家說其中的地球毀滅和人類消亡不太可能發生,但是他們一致認為地磁兩極翻轉還是很有可能的,至少他們是這樣想的。歐洲航天局公布的數據表明,地球的磁場在某些區域正在減弱,某些區域則在增強。
  • 初雪比去年早到44天 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嗎
    11月就開始下雪,似乎比往年早不少,這一現象對今年冬天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市氣象臺專家。據市氣象臺副臺長袁良介紹,這場初雪是從23日凌晨開始飄下,主要是在「雨夾雪和雪」之間來回切換。下雪的時間比較短暫,主要在8點左右,且不同的區域時間稍有差異,此後大部地區為雨夾雪,靠北邊的襄州、棗陽等地下雪的時間更長一點。
  • 今年的冬天有多冷?全國多地刷新歷史最低溫,這兩天你冷哭了嗎?
    曾經的冬天: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今年的冬天:大雪紛飛、大雪紛飛~這兩天這股寒流一下來,感覺全國各地能凍的東西都凍上了。以前都說北極冷,這……不過如此嘛~來感受一下最近全國各地的日常:上海滴水湖,一排排冰柱仿佛精心設計過的,整齊排列著;青島的海面上「水汽騰騰」;據@中國科普博覽,這是在極寒天氣中才會出現的「海浩」奇觀。
  • 專家說全球變暖還未停止,為何今年冬天格外寒冷?究竟是冷是熱?
    相信大家已經意識到今年冬天寒冷,甚至在北京、山東某些地區,號稱70年以來最冷冬天,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此寒冷的冬天,讓大家開始猜測,明明專家們所說的地球正在變暖,為什麼今年的冬天卻格外寒冷呢?難道說全球變暖已經成為過去式嗎?人類會不會迎來新一輪的小冰河時期呢?
  • 今年冬天會偏冷
    襄陽11月就開始下雪,  似乎比往年早不少,  這一現象  對今年冬天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你是不是也刷到了這類消息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 拉尼娜和大家常聽說的厄爾尼諾,可以說是兄妹倆,兩者循環出現,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解釋,當海溫異常偏暖時,就會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當海溫異常偏冷時,就會形成拉尼娜現象。"
  •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
    60 年極寒冬天,堪比 2008 年暴雪 ……" 我們所說的拉尼娜狀態(事件)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秋季會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預計到今年冬季會達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的出現,常常與「更冷的冬天」連在一起。
  • 地球磁場真的會翻轉嗎?(圖)
    我們幻想出了很多世界末日的場景,其中之一便是地球磁場兩極翻轉,導致地球毀滅、人類消亡。雖然科學家說其中的地球毀滅和人類消亡不太可能發生,但是他們一致認為地磁兩極翻轉還是很有可能的,至少他們是這樣想的。歐洲航天局公布的數據表明,地球的磁場在某些區域正在減弱,某些區域則在增強。這些數據是由歐洲航天局的Swarm衛星收集的,該系列三顆衛星主要用來跟蹤測量地球磁場的強度、指向和變化。
  • 冬天極寒天氣的「元兇」或許是溫室效應,冰河世紀或許成為現實
    冬天為何如此之冷,是寒流麼?我個人認為,它更像是溫室效應的預警信號,今兒咱就跟傢伙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一下,溫室效應為何是冬天變冷的「元兇」。大家知道的溫室效應,可能簡單地認為它只會導致全球溫度變暖,依照這個理論想法,冬天應該會變得越來越像「暖冬」才對啊,為何變得越來越冷?
  • 南大西洋現磁場異常,是地球磁場要翻轉嗎?專家稱或出現獨立磁場
    30~50%,而且弱化的速度也比其他地區快了10倍,甚至有科學家認為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區的有可能出現磁場翻轉,產生一個獨立的磁場,並且出現局部朝南的磁北極。因此,研究者建議長期觀測此地磁場和太陽風情況,並建設相關預報體系。那麼這個地方為什麼會出現磁場偏弱的異常呢?
  • 美國突破50攝氏度,科學家卻說將出現極寒地球,到底是冷還是熱?
    美國突破50攝氏度,科學家卻說將出現極寒地球,到底是冷還是熱?現在的電子設備產品已經深入了家家戶戶,90後和00後每一天,休閒時刻做的事情就是打打遊戲,看看電視劇,如果你是北方的一位70後或80後,在你的童年記憶當中會有這樣一段美好的回憶,冬天裹著厚厚的棉衣,冰天雪地,周圍的一切都被白色所覆蓋,屋簷上滴下了長達幾十釐米的冰柱,雪可以漫過雙腳,在雪地裡打打雪仗,堆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