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太平洋東部偏冷!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專家:拉尼娜已基本確定

2020-12-05 冷眼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冷眼

2020年確實出現了拉尼娜現象的醞釀,而對於是否導致「極寒天氣」,我們看下情況就知道了,但是每次一說到拉尼娜的醞釀,大家就想起了2008年的「拉尼娜年」,確實2008年的拉尼娜年我國出現了大範圍的冰雪天氣,可以說降雪都直接延續到了我國南方地區,所以擔心也是正常的現象。而對於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拉尼娜現象的發展似乎已經失去了常規的規律。

很多人都說拉尼娜現象和厄爾尼諾現象有規律,但是事實已經證明了,並沒有相互出現的規律,2019年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2020年仍然出現了,同時今年下半年這不又在醞釀拉尼娜現象,你說這哪裡找規律?完全已經不是以前可以「比擬」 的氣候現象了,所以不要用以前的問題來衡量現有的情況。

2020年拉尼娜現象已經確定要來?

按照現有的情況來看,暫時還沒有任何一個機構確定拉尼娜現象的出現,只是說概率比較高,包括世界氣象組織也說9月至11月期間發生弱拉尼娜事件的概率為60%,所以暫時還不能確定是否出現。如今我們也看到了熱帶太平洋東部的海表溫度將低於平均水平,也就是持續偏冷,這是它形成的一個標誌,並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之前達到拉尼娜事件發生的閾值。

所以大概率是可以確定要來,雖然如今還沒有肯定,同時從最新的指數波動也可以看到,還在持續的走低,如今的指數已經到了-0.6度以下的區間了,這完全是在醞釀一個強度,當然這也可能是波動的一個情況,並不意味著接下來就會持續這樣的發展,所以以觀察為主,要確定拉尼娜現象的到來,必須要計算平均值的程度,並且要持續-0.5度以下連續時間段才行,所以就看冬季之前是否達到基本要求。

拉尼娜出現會帶來什麼影響?今年冬天會特別冷?

如果拉尼娜出現了,那肯定就是「降溫」、再「降溫」的天氣,2008年平均溫度略低就是因為拉尼娜導致的,拉尼娜現象以東太平洋赤道區域海洋溫度異常變冷為特徵,它能破壞正常的熱帶降水和大氣環流狀態。

所以這肯定會帶來氣候的改變,但是我們知道,如今全球變暖是佔據了主要地位,在前7個月之中,全球的平均氣溫已經僅次於2016年的同期時段,那說明了地球的升溫是很難「逆轉」了。

儘管拉尼娜現象總體上會對全球氣候有降溫作用,但預計高於平均水平的全球氣溫仍將佔主導地位,所以拉尼娜出現確實會引發「降溫」。

但是未必就是導致極寒天氣或者更冷的天氣,今年冬天並非就會特別冷,這完全不在一個度量上。上一次拉尼娜現象出現在2017-2018年,那是一次短壽命的弱到中度事件,從2017年11月開始發展,2018年4月衰落。但是我們也沒有看到逆轉全球變暖的局面。

所以最終依然成為了有史以來最熱的年份之一,雖然沒有超過2016年,但是也比較接近了,因為2016年出現了極強的厄爾尼諾現象,拉升了整個全球的氣溫狀態。

那就是極寒天氣不會出現了?

雖然從拉尼娜現象的分析來看,如今出現「極寒天氣」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但是異常的氣候波動也不排除出現極寒天氣,因為全球變暖也會引發「兩極分化」的極端性天氣,熱更熱,冷更冷的模式。

所以如果冬季出現極寒天氣也不是奇怪的事情,但是並不太可能出現與2008年一樣,我國大範圍出現冰天雪地的天氣情況,這個需要區分一下,就算是拉尼娜現象存在,但是更多是偏向於極端氣候現象。

準確的來說,如今無論是厄爾尼諾現象,還是拉尼娜現象,其實都沒有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大,這才是主導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所以今年出現拉尼娜現象的話,基本不可能出現2008年的情況,同時我們還可能會在冬季遇到暖冬的情況。自從2000年以後,我國基本都是以暖冬為主,所以出現冷冬的可能性真的太小了。

綜合情況來說,如今的氣候極端化較多,2020年我們也見識到了更強的自然災難,高溫,乾旱,洪水等都是在不少地區百年一遇,那麼在未來,如果人類不對氣候做出改變,將同樣可能遇到更強的自然災難,這樣徐徐漸進會變得越來越強,這對我們人類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所以地球正在惡化,人類似乎都還沒有甦醒過來。

相關焦點

  • 太平洋對岸迅速降溫,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專家:拉尼娜已基本確定
    一、厄爾尼諾正在轉變最近一段時間,你要問大家太平洋是什麼狀態,十個人有八個人都要答,是厄爾尼諾。沒錯,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中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溫持續偏高,我國的國家氣候中心宣布,發生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此後,今年夏天發生的種種事情,包括洪水,7月沒颱風等等,都是厄爾尼諾的後續影響。
  • 2020年又是拉尼娜年?今年冬天會偏冷嗎?
    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了一則消息:10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預計今年秋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網絡上的傳言也層出不窮:"60年最冷冬天,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已闢謠)等一度瘋傳,那麼事實情況如何?拉尼娜是咋回事?對氣候有怎樣的影響?今年會是極寒的冷冬嗎?
  • 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太平洋或持續降溫!拉尼娜現象基本確定要來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8月關於「拉尼娜」的討論可以說是屢次登上熱搜,不少的科學愛好者也在說2020年會有拉尼娜現象的出現,確實在8月27日,世界氣象組織就發布了說明,今年或出現導致全球降溫的「拉尼娜現象」,這個概率為60%。
  • 「拉尼娜」現象已經確定,2008年以來最冷的冬天真的要來了嗎?
    相信關注此事的人已經注意到了,在近些日子裡,有一種說法聲稱,由於「拉尼娜」現象已確定,很可能2008年以來最冷的冬天就要來了,但事實真是這樣嗎?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然而「信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有些時候,「信風」會變得比平均水平更強,這就會使「赤道洋流」帶走的海水更多,隨之而來的就是,「秘魯寒流」會帶來比平常更多的低溫海水,從而使太平洋中東部區域的海水出現異常變冷的情況,於是「拉尼娜」現象就出現了。
  • 拉尼娜要來 今年真的會迎來60年來最冷的冬天嗎
    拉尼娜狀態(事件)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和拉尼娜相比,恐怕它的「兄弟」厄爾尼諾更被人熟知。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恰恰相反,它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現顯著增溫的異常現象。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
    「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說,在業務監測標準上,有一些關鍵海區的監測指數,這一指數如果低於-0.5℃且持續五個月以上,就可以定義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 今年冬天會偏冷
    襄陽11月就開始下雪,  似乎比往年早不少,  這一現象  對今年冬天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 初雪比去年早到44天 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嗎
    11月就開始下雪,似乎比往年早不少,這一現象對今年冬天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市氣象臺專家。據市氣象臺副臺長袁良介紹,這場初雪是從23日凌晨開始飄下,主要是在「雨夾雪和雪」之間來回切換。下雪的時間比較短暫,主要在8點左右,且不同的區域時間稍有差異,此後大部地區為雨夾雪,靠北邊的襄州、棗陽等地下雪的時間更長一點。
  • 【網絡闢謠】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
    今冬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現象指的是熱帶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下降的氣候現象,其名稱起源於西班牙語,意為「小女孩」。厄爾尼諾現象則是指與其相反的自然現象,意為「小男孩」。「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
  • 2020年冬天會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拉尼娜:赤道海溫異常偏冷現象
    最近小編看到很多視頻傳聞拉尼娜現象出現,今年冬天會是最冷的冬天,那麼什麼是拉尼娜現象呢?究竟是不是真的來了呢?今年冬天會不會是最冷的冬天呢?小編帶你一起了解。首先,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小女孩,聖女」的意思,它是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同時也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 今冬天會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嗎?拉尼娜:赤道海溫異常偏冷現象
    最近小編看到很多視頻傳聞拉尼娜現象出現,今年冬天會是最冷的冬天,那麼什麼是拉尼娜現象呢?究竟是不是真的來了呢?今年冬天會不會是最冷的冬天呢?小編帶你一起了解。,持續六個月以上就會形成拉尼娜事件,就在本月國家氣象中心的監測,今年八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預計秋季會繼續維持,到今年冬季將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通常在發生拉尼娜現象的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中東部地區的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今年的拉尼娜事件有可能會越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的強度的拉尼娜事件,那麼拉尼娜事件真的會給我國帶來一次
  • 為什麼你覺得今年冬天更冷?因為「冷美人」拉尼娜
    有沒有覺得今年冬天特別冷?」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今年冬天比以往來得更猛。從10月份開始,「2020年冬天是60年以來最冷寒冬」的說法就刷屏網絡和朋友圈,而寒冷的根本原因則是拉尼娜現象。今年的冬天似乎來得特別早。2020年10月5日,洛陽老君山、白雲山就下雪了,在隨後的兩個月裡,河南多地迎來雨雪天氣,伴隨著冷空氣和大幅降溫,把人凍得猝不及防。
  • 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官方回應來了!
    拉尼娜指的是熱帶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下降的氣候現象,其名稱起源於西班牙語,意為「小女孩」。厄爾尼諾現象則是指與其相反的自然現象,意為「小男孩」。「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
  • 今年浙江冬天比往年更冷?!看看專家怎麼說……
    今年冬季北方偏冷 或影響到浙江。說到冷,大家最擔心的是今年冬天是不是真的會凍哭?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赤道中東太平洋已於8月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持續發展,預計12月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之一,就是冬季氣溫可能偏低,易出現冷冬。
  • 太平洋深處快速變冷,拉尼娜已是大勢所趨?美國專家:仍有變數
    厄爾尼諾是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表層水溫大範圍持續異常變暖的現象,而拉尼娜就剛好相反,是表層水溫大範圍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按照目前來看,拉尼娜發展的機會已經超過50%,大於中性狀態和厄爾尼諾現象,這意味著下半年出現拉尼娜的可能性的確是有點大了。
  • 拉尼娜要失靈?權威專家:今年不但不冷,還可能是暖冬
    拉尼娜已經來了,這已經毫無懸念——從2020年夏季開始,隨著太平洋深處大量冷水團湧上表層,東太平洋秘魯寒流迅速加強,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開始轉為大範圍的偏低,而從9月開始,美國、澳大利亞和我國氣象機構相繼宣布拉尼娜的到來
  • 拉尼娜現象將讓加拿大今年冬天特別冷!
    加拿大首席氣象學家斯科特(Chris Scott)預測,因為反聖嬰現象的影響,今年加拿大的冬天將非常寒冷,氣候變得很不穩定。反聖嬰現象又稱為拉尼娜現象(La Nina) ,其特徵是東部和中部太平洋的海水溫度低於平均水平。
  • 拉尼娜真的來了!所以今年冬天是凍哭還是暖哭?
    特定區域赤道太平洋上層海洋熱容量距平監測,來自NOAA中、美、澳、日氣象部門都宣布進入拉尼娜狀態這將是2011年以來最為明顯的一次拉尼娜狀態。拉尼娜又稱「反厄爾尼諾」,就是秘魯、厄瓜多以西的赤道太平洋海溫大範圍、持續偏冷的情況,和厄爾尼諾正好相反。
  • 2016年拉尼娜現象對我國影響:今年冬天會冷成什麼樣
    新華網北京11月1日電(金佳緒)今年8月,世界氣象組織預測弱到中等強度拉尼娜事件將發展,成為接力厄爾尼諾的下一個全球性氣候事件。拉尼娜將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秋冬霧霾是不是更加嚴重?今年冬天是不是會更冷?近日,中國氣象報社聯合新華網,邀請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博士一起聊聊關於拉尼娜的「那些事兒」。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數據顯示極端低溫事件在減少
    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情況看,從今年8月份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出現大面積偏冷,海溫關鍵區的監測指數是-0.6℃,已經超過了業務監測標準。9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在持續變冷,從業務監測標準來看,可以認定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  「預計到今年冬季會達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