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預計,11月5日至8日將有一股較強冷空氣自西北向東南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大部地區將有4~6級偏北風,陣風可達7級;中東部大部地區降溫4~8℃,部分地區可達10℃或以上。
今年冬季北方偏冷 或影響到浙江。說到冷,大家最擔心的是今年冬天是不是真的會凍哭?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赤道中東太平洋已於8月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持續發展,預計12月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之一,就是冬季氣溫可能偏低,易出現冷冬。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特別顧問丁一匯表示,從之前拉尼娜年冬季氣溫來看,除了1998年明顯偏暖外,我國大部分冬季是偏冷的。在厄爾尼諾轉拉尼娜年時,南方偏冷更加明顯,北方則是西北地區更冷。丁一匯表示:目前討論的結果認為,今年冬天北方可能較常年更冷,特別是前冬(12月份);南方和長江中遊會相對暖和一些。到了1月、2月,氣溫可能會比前冬更冷一些。
至於浙江今年是否為冷冬,相關專家預測,在今年冬季北方可能偏冷的大背景下,我省出現階段性寒冷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相關專家還表示,今年冬季偏冷狀態下,霧、霾發生頻率或降低。理由是,在偏冷的大形勢下,冷空氣更加頻繁一些,北風來得也更多一些。北風較多的情況下,不利於空氣汙染物的堆積,從大氣擴散條件來說,霧、霾可能會少一些。
原以為今年的「颱風大片」全劇終了呢,萬萬沒想到……自22號颱風「海馬」登陸汕尾以來,西北太平洋海域平靜了將近10天。然而最近,幾個低緯的熱帶擾動再次蠢蠢欲動,預計未來幾天可能再憋出1-2個颱風。
(葵花-8號衛星31日09時監測到的目前西北太平洋三個熱帶擾動)
從所能獲取的最新的資料上分析,上圖中的三個熱帶擾動中的兩個在未來48小時內加強成為颱風的概率都比較高, 而最有可能成為今年第23號颱風「米雷」的是 90W。
超級計算機計算得到的幾個擾動未來48小時內加強生成為颱風的概率和後期的移動路徑
目前預計90W將會朝著偏西方向移動逐漸靠近菲律賓,在向西移動的過程中會和目前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的91W合併, 合併後的這兩個系統可能會成為一個尺度較為可觀的大颱風。
90W和91W合併的另外一個副作用就是對它本身的路徑、移動速度甚至強度的影響。合併期間,預計它會在菲律賓以東洋面徘徊一段時間,然後再次向西移動登陸並穿過菲律賓中部進入我國南海,進入南海後的路徑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尚不能排除它會北上影響海南的可能性。
看著未來「米雷」的架勢,不由得讓人想到了2013年的超強颱風「海燕」,因為從生成時間和位置以及登陸菲律賓之前的路徑上看,它倆都非常相似。
如果我們簡單對比一下當前西北太平洋和2013年11月初「海燕」生成前後的海溫和環境條件就可以發現,最近幾天的海溫條件甚至比2013年11月初「海燕」生成前後的海溫還要高。
「米雷」尚未生成,它後期的路徑特別是進入南海後的路徑不確定性非常大。希望它不會成為第二個「海燕」。
小夥伴們,不要因為後半周開始的回暖而掉以輕心;「抗寒戰」已吹響號角,快趁著連晴抓緊洗曬 !
來源:浙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