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被譽為「世界第一大定律」、「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其根本內容是:假如一件事情有變壞的可能,那麼,不管可能性有多小,它就總會發生。「墨菲定律」的神奇遍布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極大程度地影響著我們的人生,因為我們的人生往往就是:怕什麼來什麼,越擔心就越會發生。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僥倖心理,而「墨菲定律」就是對這種僥倖心理的最好駁斥。比如,在策劃一場活動的時候,有兩臺音響,但是有一臺有時會出故障。不過,主辦方認為也不一定會出故障,所以,就沒有進行維修或者更換,另外,他們認為就算一臺出問題,也不至於運氣壞到兩臺同時壞,因此抱著僥倖心理進行了活動,結果運氣真的就這麼壞,兩臺音響都壞掉了。這個例子很好說明了墨菲定律的神奇:怕什麼來什麼,越擔心就越會發生。所以,無論做什麼,都請儘量不要抱著僥倖心理,也不要迴避任何可能出現的問題。
另外,無論做什麼事情,當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時,很多時候也不是自己不夠盡心盡力,在考慮結果的時候,一定要加入足夠的變量。換句話說,如果你在一開始計劃的時候,就引入足夠充分的變量,那麼結果是怎樣大概也不會讓你太過吃驚。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當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結果,我們一定要懂得,不如意才是生活的常態,事事順心也就只是過年拜年時說的一句客氣話罷了。當我們發現事情的結果不如我們預期的好,就要按照下面的步驟思考,對自己進行心理重建,最大程度避免「怕什麼來什麼,越擔心就越會發生」的事情發生。
首先,第一步是搞清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結局,究竟是人為引起的,還是不可抗因素引起的?這兩種情況有本質的區別,就比如有人要辦一場大型演唱會,但是因為宣傳工作不足,導致上座率不理想,這就是人為原因;而如果是因為想要辦演唱會的當天地震了,或者天降瓢潑大雨,不得不取消演出並退票,那這就是不可抗力因素。在分析的時候,對於人為因素,只要找到了,就可以在以後的工作中做出調整,而對於那些所謂的「天災人禍」,既然避免不了,那以後也就把它們當作變量,從一開始就考慮吧。
其次,當你認為結果沒有預期的效果好時,不要一味地要求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有時候沒有達到預定結果,並不等於一個失敗的結果。講完美主義的人會活得非常非常疲勞。比如說,有些事情雖然沒有達到100分,但是95分的成績一樣是優異的,也是令人滿意的。這時候你卻因為沒有得到100分而鬱鬱寡歡,那就顯得有點兒過於較真,不太有利於你繼續進步。
最後,要建立這樣的認知:不管怎麼說,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跟你想像的不一樣,不要沮喪,不要覺得是自己不優秀,不要覺得是自己的目標定得過高或者過低。不可預測的結果可以由很多因素造成,絕對不會只是單單因為某個人或者某個原因導致你內心的落差。
總之,當我們面對這些不盡如人意的結果,如果我們確實盡了全力,那麼不妨接受墨菲定律所帶來的現實,不要對「怕什麼來什麼,越擔心就越會發生」有太多的迷信,告訴自己,「這次失敗也不過就是偶然,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能做得更好」;如果因為一些外力造成了你的失敗,那麼就請你下次的時候把這些外力集中調整,儘量讓自己的結果少受它們的幹擾。然而如果你的失敗是因為你的不盡力,那麼沒什麼可說的,既然你想要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結果,就請你先做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姿態吧。(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