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工具顯微鏡的分度臺用於安裝需要進行分度測量的盤狀、板狀、方形等被測件。如分度板、鑽模、衝模、齒輪、凸輪等。
萬能工具顯微鏡分度臺如圖1所示。安裝前,應先鎖緊X坐標船形工作檯,將儀器上的兩個頂針座退到船形工作檯兩端,並將主顯微鏡升高並鎖緊。雙手握住分度臺的旋轉驅動手輪1和讀數顯微鏡5,使分度臺後背定位凹槽對準船形工作檯側面的定位銷,然後輕輕放下,用緊固螺釘2固定。
旋轉驅動手輪1,可以使分度臺旋轉,進行分度。旋轉的角度可以從讀數顯微鏡5內讀出,圖中角度示值為:121°33´30"。彈性壓板4用於壓緊被測件。將壓板下面的燕尾塊從缺口處插入分度臺的環形燕尾槽內,把壓板的彈性片置於被測件上方,向下用力,即壓緊。也可以不用壓板,而使用橡皮泥固定被測件,這樣更方便調整。
在分度臺上測量被測件,測量前必須先校正被測件基準圓與分度臺旋轉中心重合。一般採用「對徑法」進行校正。如圖2所示:校正步驟如下:
1)將被測件放在分度臺大致中央,用4塊橡皮泥粘貼在被測件0°、90°、180°、270°的位置。移動儀器X、Y坐標,瞄準基準孔的0°位置(圖2a)。
2)旋轉分度臺到180°,此時由於基準孔偏心,造成瞄準點偏離量f(圖2b);
3)左手輕輕推180°位置的橡皮泥,在目鏡中觀察影像移動f/2,剩下的f/2移動X坐標,直至瞄準。
4)旋轉分度臺回到0°位置,如果仍有少量瞄準偏離,則重複以上操作,直至無偏離為止。
5)將分度臺轉動90°,按以上方法校正,90°—270°方向的偏心;
6)返回0°—180°方向,檢查剛才的校正狀態,如稍有走動,則應補充校正,直致兩個方向均無偏心為止。
分度臺玻璃臺面中央有一塊十字分劃板,其中心與分度臺旋轉中心重合。當需要確定旋轉中心的坐標時,移動儀器X、Y坐標,用主顯微鏡瞄準該十字分劃板即可獲得。
應用實例:
圖3所示是典型的含有極坐標分布孔組的零件圖。一般採用分度臺安裝被測件。選擇雙像目鏡瞄準。
測量步驟:
1)根據圖紙的要求,先計算與測量有關的參數:
各孔的理想極徑:R=D/2;
各孔的理想極角:Φi=(i-1)×360°/n;
其中i為各孔序號;i=1,2 3……i……n;
n為被測孔個數(本例n=6)。
2)測量前先用測角目鏡將基準孔B調整到與分度臺旋轉中心重合(參見圖2);
3)調整焦距,使B孔輪廓成像清晰,鎖緊顯微鏡橫臂。用「四點圓法」(以雙像最高點相切方式)確定B孔中心坐標x0, y0。
4)移動X、Y坐標到x0, y0+D/2處,蓋上X坐標微動手輪護套,測量中不再移動;轉動分度臺並微調Y坐標,直致瞄準第一個被測孔,記下初始極坐標φ1, y1。
5)轉動分度臺到下一孔,並微調分度臺角度和Y坐標依次瞄準各孔,記下極坐標φi, yi,按下式計算各孔圓心極坐標:
6)按下式計算各孔極坐標偏差:
7)按下式,將各孔角度偏差換算成弧長:
其中角度(分)和弧長(mm)的換算係數:k=R/3438;
8)按下式計算各孔位置度偏差:
9)將被測件翻身,底面朝上,重複以上測量,取正、反面測量fi中的最大值,若該值小於或等於圖紙所標註的t值,則被測件合格。
在上例中:被測孔為均勻分布;若為非均勻分布,第1)步的「理想極角」φi應代入圖紙實際標註的角度;若各被測孔所在極徑不等,各孔理想極徑R應代入圖紙實際標註的極徑,k值也要分別計算。
上例中,被測第一孔無角度定位要求,求取Φ0是為了對角度偏差Δφi進行優化;如果被測第一孔有角度定位要求,例如:以鍵槽為定位基準(圖4),則不再求取Φ0,第一孔的角度偏差Δφ1也不再為0,而應取該孔與鍵槽的實際夾角與圖紙標註角度ω之差。
如果被測孔太大,不能用雙像目鏡瞄準,只能用測角目鏡瞄準。各孔的極角和極徑要分開測量;極角測量可以採用「叉線法」瞄準,讀取φi;極徑測量可以用十字線分別瞄準被測孔的內側和外側,取其平均值作為yi。
歡迎關注新天光電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