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第20卷 漢紀十二
漢武帝 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
【原文】
博望侯既以通西域尊貴,其吏士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求使。(原文太長略)以斥逐匈奴,不使遮漢使,皆不見匈奴一人。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
【譯文】
博望侯張騫因出使西域而獲得尊貴的地位之後,他的部下爭相上書朝廷,陳說外國的奇異之事和利害關係,要求出使。(原文太長略)目的是為了驅逐匈奴,讓漢使不受阻攔,但沒有遇到一個匈奴人。於是分割武威、酒泉二郡土地,增設張掖、敦煌二郡,遷徙內地民眾充實該地。
【解析】
雷軍有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人想要成事必須要藉助大勢。
所謂大勢,風口不過是個籠統的概括。
具體的表現,無非是兩個點。
其一,政策引導導向,即政策支持去幹。
第二,資源流嚮導向,即錢都往這個地方流動。
縱觀咱們國家7次改變人生的重大歷史機遇,都或多或少的符合這兩個點。
而只要這兩個點,甚至只要滿足其中一個,就能夠稱之為風口(區別不過是大小、窗口期)。
上面這段材料,張騫出使西域歸來之後,漢朝就迎來了一個風口。
即只要去代表朝廷去西域出使就能夠大撈一筆。
今天,就接著上面這段材料來說一說,這種風口來臨,有什麼特點。
1.門檻
天子為其絕遠,非人所樂往,聽其言,予節,募吏民,毋問所從來,為具備人眾遣之,以廣其道。
漢武帝要派人去西域,本來這種事情代表漢朝,所選之人必定要嚴格把關。
可是西域太遠了,真正願意去的人沒多少。
漢武帝就放寬了用人的標準,只要是個人願意去,那就可以代表漢朝出使西域。
結果就是,各色人等打著漢朝的名義出使西域,一時間群魔亂舞、層次不齊。
這就是風口的第一個特點。
所處於的領域市場,尚未形成高壁壘,只要是個人,稍微有點資本都可以進來幹。
而隨著風口期過去,原先參與的人逐漸沉澱。
留下的都是頭部巨頭,這個時候格局基本已經確定,想要進去再分一杯羹,門檻就高的很了。
2.競爭
其吏卒亦輒復盛推外國所有,言大者予節,言小者為副,故妄言無行之徒皆爭效之。
這一段說的是,這些使節為了搞到更大的官職,各顯神通大吹牛皮。
注意,這裡的利益爭奪還是對外,並沒有轉向彼此之間。
因為授予官職大小的權力在漢武帝手中。
風口這個東西,你可以理解為新型的藍海市場。
參與進去的人,彼此之間的競爭存在,且參與的人越多競爭越激烈。
但是,競爭其實也分階段。
如果是開拓期,市場尚未佔領完畢,那麼彼此之間競爭相對弱一些,更多是全力搶市場。
如果到了穩固期之後,彼此之間的競爭就圍繞著各家所佔領的存量市場開始競爭,即掠奪對方市場。
風口期的競爭,參與者之間有矛盾,但是不是主要的。
更多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新市場的跑馬圈地上。
也可以理解為,我不需要和對手爭搶,我就能獲得不少的利益。
3.限制
來還,不能毋侵盜幣物及使失指。言大者予節,言小者為副,故妄言無行之徒皆爭效之。私縣官齎物,欲賤市以私其利。
這三段點明了這些充當漢朝使節的人都幹了些什麼「好事」。
具體的來說偷盜貢品、誇大言辭、仗勢賤買。
漢武帝對此都還忍了,沒說什麼。
一方面,需要這些人來幹事。
另一方面,漢武帝沒辦法拿出更多的好處,於是就默許了這些行為。
漢武帝是否知道這些人幹的事情,絕對知道,但是政治需要必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去管。
風口期內做事其實也是如此。
原有的市場環境,各種東西都已經成熟,有完善制度,你沒辦法搞小動作偷雞摸狗。
但是風口期內的事情就未必了,因為新鮮東西,機構管理又相對滯後。
這就必然造成一個制度的空檔期。
於是,不乏有膽子大的人做事極其出格,可是卻沒有受到相應的制裁。
更有甚至,撐死膽大,餓死膽小。
4.巨利
來還,不能毋侵盜幣物及使失指私縣官齎物,欲賤市以私其利
這些冒著風險長途跋涉數千公裡去西域出使的人他們有什麼好處?
最直接的就是漢武帝封的官職,這是權力利益。
其次就是出使過程中給自己撈錢,這是經濟利益。
人必然是趨利的,如果一件事沒有好處,基本上是不會去做的。
而只要去做了就一定有好處,區別就是大小的問題。
毫無疑問,對於這些出使西域的人而言,風險雖然大,但是能夠收穫的利益更大。
這裡還有最關鍵的一句:
其使皆貧人子
都是窮苦人家出身,有如此機會不大撈特撈,那不是對不起自己?
可是隨著西域出使的人多了,兩方面信息交流多了,這些利用出使機會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相應的好處同樣也會減少。
任何一份風口也是如此。
一開始只要進去幹了,就能分一杯羹。
新型市場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利用其中信息差能夠賺到不少。
另一方面,大量的新市場等著開拓,不愁沒地方賺錢。
【啟發】
常言道,順勢而為。
能夠提前看清大勢並且提前布局之人,要麼就是主導大勢的高層,要麼就是真正的智者。
絕大多數人,對於大勢都是後知後覺,甚至在大勢開始的時候懷疑,在大勢狂熱時心癢難耐,在大勢消退時再入場,最後當了接盤俠。
如何判斷大勢,上面已經說了,政策、資金。
至於如何判斷勢風口紅利已起來,甚至勢運行到什麼程度,看上面四點就夠了。
簡單的總結一下:
1.門檻是否在提升,可以使技能、資源等方面。
2.參與者之間的競爭是否已經開始,即原有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
3.有沒有相應監管、標準來作為控制。
4.利潤與投入之間的關係。
更多精彩歡迎訂閱我的專欄,我將用獨特角度為您深度解讀《資治通鑑》。
帶您通過歷史,看透人性、管理、謀略、職場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