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給你分享一本書,叫做《連結》。它的副標題是「商業、科學與生活的新思維」。
這本書的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是複雜網絡科學的權威。他還是「無尺度網絡」模型的創立者,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最有力的候選人之一。湛廬還出版過他的另外幾本著作:《爆發》《巴拉巴西成功定律》和《巴拉巴西網絡科學》等,每一本都廣受好評。
《連結》這本書是巴拉巴西的成名之作,同時也是網絡科學的奠基之作。網絡科學認為,社會、商業、網際網路等等在本質上都是一個個複雜網絡。
從複雜網絡的視角來認識你熟悉的概念,能帶給你很多新的啟發,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種複雜事物,做出更準確的決策。
接下來,我想為你介紹網絡科學揭示的兩條規則,也就是「生長機制」和「偏好連接」,幫助你更好地判斷一個行業或者一家企業的增長速度和增長規模,找準更可能成功的業務方向。
《連結》
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譯者:沈華偉
規則一:生長機制
我先來說說第一條規則,「生長機制」。它指的是,一個網絡中的節點,並不是一夜之間突然冒出來的,而是逐漸增加、不斷增長出來的。
比如說,微信作為一個網絡,雖然它的用戶現在已經高達12億,但每一個用戶都是從2011年騰訊推出微信之後,一個一個加入這個網絡,形成現有規模的。
在不同的網絡裡,節點的增長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節點增長的速度不同,另一個是節點增長的數量級不同。從這個角度出發,就可以判斷不同行業未來的增長潛力。
比如手機行業,現在全球總人口是70億人,而全世界的手機保有量已經有60億部了,假設人人都擁有一部手機,節點再增長,規模也只能是十幾億這個數量級,即便到了2030年,人口預計增長到85億,手機行業的增長也不會突破十幾億這個數量級。
而物聯網行業就不同了,不僅節點增長的速度快很多,而且節點增長的數量級也要高出好幾倍。軟銀的創始人孫正義曾經預測,到2035年,全球的物聯網設備總量將超過1萬億臺,平均每人擁有100臺以上的設備。這就意味著,在不遠的未來,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將會成為一個更大的風口。
理解了網絡的這種生長機制,在選擇就業方向或者創業項目,還有進行決策的時候,你就能夠看清楚,你所在的行業和組織未來的前景究竟會如何。
比如說,在前幾年的「外賣大戰」當中,百度外賣雖然看出了外賣行業即將迎來大爆發的趨勢,但卻忽視了外賣市場的「生長機制」,在戰術上押錯了方向。
當時它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就是美團和餓了麼,正在對大眾餐飲市場進行高額的補貼,一份原價幾十塊的餐點,有時只要幾塊錢、十幾塊錢就能買到。它們通過補貼,一方面培育消費者的用餐習慣,另一方面儘量多地搶佔了市場份額。和它們相比,百度外賣走的是差異化戰略,他們避開了大眾餐飲這個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選擇在高端餐飲市場發力,走高質高價的路線。
百度外賣的這種打法,雖然目的是走差異化競爭的路線,但卻忽略了大眾市場和高端市場在體量規模和生長速度上的差異,放棄了最有增長潛力的大眾市場。高端市場的價格門檻把絕大多數用戶都擋在了門外,而外賣行業非常需要規模效應,只有提高業務量,才能攤薄各項成本。
外賣大戰的結果是,美團和餓了麼連續幾年獲得了50%以上的平均增速,大幅增長的用戶規模幫助它們降低了經營成本,獲得了競爭優勢。而百度外賣就沒那麼幸運了,最終,陷入持續虧損,被餓了麼收購,退出了這場競爭。
規則二:偏好連接
說完了「生長機制」,咱們再來看看第二條規則,「偏好連接」。所謂「偏好連接」,指的就是:網絡裡新增長的節點,會和已有的節點建立連接,這個連接的行為不完全是隨機的,新節點有更大的可能去選擇那些「樞紐節點」,也就是已經連接了很多其他節點的特殊節點。一個樞紐節點已經建立的連結數量越多,它的樞紐地位就越高,新的節點就越願意連接它。
這意味著,早加入網絡的節點更有可能成為樞紐節點,從而擁有「先發優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Windows作業系統。Windows是最普及的PC作業系統,市場佔有率超過90%。它之所以能夠戰勝其他作業系統,先發優勢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Windows在早期,獲得了IBM等多個電腦公司的支持,一開始就佔據了有利的市場領先地位。
而且,它的圖形操作界面讓那些不熟悉程式語言的用戶,也能方便地操作計算機,大大地降低了計算機普及的門檻,吸引了很多普通人加入這個計算機網絡體系。
這就形成了一種正向循環,有了更多的用戶之後,Windows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軟體開發者;有了更豐富的軟體,Windows就進一步吸引來了更多的用戶。
就這樣,Windows成了開發者和用戶的共同首選,超越了蘋果的Mac OS和Linux系統,一步步發展成了最流行的電腦作業系統。
先發優勢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在早期積攢了龐大粉絲群的微信公眾號,更有可能成長為頭部大號;那些早早成名的電影演員,更有可能得到好的角色、出演大製作的影片,收穫更大的名聲。
知道了網絡節點存在「偏好連接」規則,那要怎麼應用呢?
如果你想在選擇就業的時候,判斷一家公司的好壞,那你就不能單純地看這家公司的整體規模,而是更具體地去看,從事的業務方向上,這家公司是不是處在樞紐節點的位置。比如說,去騰訊做社交業務,就要比做電商業務好很多。
如果你是一位企業高管,也可以用偏好連接的規則,來判斷業務的戰略價值,看公司能不能在這個業務網絡中,發展成為樞紐節點。
比如,傑克·韋爾奇在執掌通用電氣之後,推行了數一數二原則,也就是在某個具體的業務方向,如果通用電氣佔據了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那麼就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大力推動業務的發展;如果沒有達到這個要求, 這項業務就要被砍掉,這個原則就遵循了偏好連接的規則。
《連結》這本書裡提到的「生長機制」和「連接偏好」兩條規律,可以幫助你更加透徹地看清行業趨勢的發展方向,也能夠更好地指導你,在業務方向的選擇上,做出更正確的決策。明天,我會繼續和你分享這本書,說一說網絡科學教給你的提高抗風險能力的3個方法。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推薦你閱讀《連結》完整版。當然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