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用GPS可在十幾分鐘內預警海嘯(圖)
海嘯示意圖環球在線消息:美國一個科學家小組在最新一期《地球物理通訊》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數據處理軟體,可在十幾分鐘之內測定某處發生的地震會不會引發海嘯,有效提高海嘯預警速度。
-
日本啟動GPS海嘯儀實驗 有望提早發布海嘯預警
12月16日,日本高知工業高等專門學校和東京大學等的研究小組在高知縣室戶岬海域啟動了使用「GPS海嘯儀」的實驗,有望提早發布海嘯預警。照片由高知工業高專提供。【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12月16日報導,日本高知工業高等專門學校和東京大學等的研究小組16日在高知縣室戶岬海域啟動了使用「GPS海嘯儀」的實驗。該設備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以釐米為單位捕捉波浪變化。小組當天在大阪市內發表實驗概要,稱該實驗旨在構築早期觀測機制以迅速發布警報和疏散信息。
-
新一代海嘯預警系統投入使用 預警時效有望大幅提高
我國自上世紀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以來,海嘯預警業務所需的地震參數主要依賴於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等國際海嘯預警機構,從而增加了從發生地震到作出海嘯預警的時間。在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中,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通過將全球570個和我國25個海嘯預警專業地震臺網實時融合,首次實現了以全球地震自動觸發報警為基礎的海嘯預警標準業務全流程運行,使得海嘯預警所需的分析判斷時間大大縮短。同時,海嘯預警中心還啟用了新一代海嘯監測預警綜合分析信息平臺。該平臺顯著提高了模型的計算效率,並能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範圍內潛在海嘯源區發生的地震海嘯進行預警報。
-
全球海底開啟震動模式,數據共享可提高地震海嘯監測預警
全球海底開啟震動模式,數據共享可提高地震海嘯監測預警 連發!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10月16日發布兩則地震海嘯消息:北京時間8時28分、9時3分,洛亞蒂群島東南新喀裡多尼亞海域接連發生6.6級、6.8級淺源地震,觀測結果表明未引發海嘯。半個多月前的9月28日,同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印度尼西亞發生7.5級地震,並在震中南側70公裡的帕盧灣引發強烈局地海嘯,造成嚴重傷亡。
-
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文章對近年來有關海嘯生成、傳播、反演和預警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分析現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問題, 討論海嘯預警策略的研究思路, 並展望未來的海嘯研究熱點。在海嘯生成方面,文章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海嘯生成模型所做的三個假設及其產生的誤差,即忽略地震破裂過程、假設海面抬升與海底變形完全相同以及忽略海水的可壓縮性。
-
國家海洋局:中國近海發生海嘯兩分鐘可發生預警
國家海洋局昨天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0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2010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副主任於福江表示,我國建立的海嘯預警機制,近海發生海嘯,兩分鐘可發出預警;遠海發生海嘯,15分鐘內可發出預警。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中國海嘯預警能力建設駛入快車道 我國的海嘯預警業務起步較晚,自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以後,主要轉發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發布的國際海嘯預警信息。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之後,有關部門開始分析和研究我國沿海的海嘯風險,逐步提高海嘯預警報能力。
-
海嘯如何預警?--專家詳解現有海嘯預警系統
3月11日當地時間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日本發生地震並在日本東北太平洋沿岸引發巨大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高達數米的海浪將車輛等捲入海中,並衝毀沿岸建築。新華社發 新華網福州3月14日專電(記者 塗洪長)日本本州東部海域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海嘯波延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引起全世界對於海嘯災害的關注。海嘯能預報麼?海嘯預警是怎麼發出的?
-
美國阿拉斯加發生7級地震 海嘯預警發布
人民網洛杉磯11月30日電(記者王如君)美國阿拉斯加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8時30分許發生芮氏7級地震,隨後美國國家海預警中心發布了海嘯預警,提醒當地居民加強防範。 美國國家地震局最初說這是一次6.7級的地震,然後降低到6.6級,後來又改為7級。
-
你知道美國7.8級大地震的地震海嘯預警是怎麼回事嗎?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7月22日14時12分,在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55.05度,西經158.50度。這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範圍內發生的最強地震。
-
海嘯監測預警系統以實現自動化
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海嘯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海嘯預警可在地震後15分鐘內發出2012年12月31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新一代海嘯預警系統平臺投入業務化試運行,標誌著國家海洋局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其引發海嘯的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訊 記者沈慧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和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可實時獲取全球800餘個潮位站、60個海嘯浮標數據和我國沿岸、島嶼112個分鐘級驗潮站的數據。 在人們以往對於自然災害的印象中,海嘯似乎有些陌生。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海嘯災難頻發。
-
「海嘯信息預警信息更新」10月1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
【預警更新】2020年10月1日9時13分(北京時間),湯加群島海域(19.47 S,173.65 W)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為76.5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監測數據分析,此次地震沒有監測到海嘯。
-
日本氣象廳的地震、海嘯、火山災害預警
在發生地震時,通過地震災害監測系統,可實時將地震觀測結果傳送到氣象廳,求出震中、震源深度、震級等,迅速發布地震情報、預報、警報。 日本氣象廳還建有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地震預警系統。當震源附近的地震觀測點檢測到地震後,在數秒到一分鐘之內,可以發布5至10次地震情報。
-
專家稱海嘯不可預測只能預警 預警準確率僅25%
特別是南海東部、菲律賓以西海域是一個對我國威脅最大的潛在地震海嘯源地。 海嘯尚不可預測,只能預警,預警準確率只有25% 於福江說,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海嘯還不能被預報,只能預警。人們還不能準確地預報海底地震的發生,因此海嘯的發生也無法被預測,只是在海底地震發生後進行及時預警。常規方式的海嘯預警準確率較低,通常只有25%。
-
2020年最強地震降臨美國,震級高達7.8級,日本已發布海嘯預警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的正式測定:7月22日14時12分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南部近海地區,發生了7.8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公裡,震中位於北緯55.05度,西經158.50度。地震發生後,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立刻發布了海嘯預警,提醒臨近地區人群主義及時避難。隨後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報告稱,在強震發生之後震中區域內又發生了多次餘震。
-
美國加州北部遠海發生6.7級地震 或引發局地海嘯
美國加州北部遠海發生6.7級地震 或引發局地海嘯 海嘯信息 2016年12月8日22時49分(北京時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沿岸遠海海域(40.40°N,126.15°W)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0千米。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初步地震參數判斷,地震可能會在震源周圍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影響。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運行,將為9個國家提供海嘯監測預警...
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當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開始運行。該預警中心此前已於2018年1月26日開展業務化試運行。據介紹,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將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同時,由日本承建的西太平洋海嘯預警業務中心將終止向南中國海區域提供臨時性海嘯預警服務。南海及其周邊海域是環太平洋地區中地震和海嘯活動較為活躍的區域之一。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地震海嘯信息:菲律賓地震沒有監測到海嘯
據福建預警發布微信公號8月18日消息,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於2020年8月18日11時2分發布地震海嘯信息:2020年8月18日8時3分(北京時間),菲律賓薩馬島海域(12.01°N,123.96°E)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5.0千米(震級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