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監測預警系統以實現自動化

2020-12-05 中國網

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海嘯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海嘯預警可在地震後15分鐘內發出

2012年12月31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新一代海嘯預警系統平臺投入業務化試運行,標誌著國家海洋局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其引發海嘯的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副主任於福江介紹說,新一代海嘯預警平臺具備了從海嘯預警數據獲取、海嘯預警數據處理、海嘯數值計算、到海嘯警報製作及海嘯警報發布的所有功能,全球任意海底區域發生地震後,15分鐘內即可發布第一份海嘯預警信息。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災害預警報室副主任董劍希介紹說,以前發布海嘯警報時,要獲取地震數據和水位數據,只能去專業網站上查找,然後再編制數值程序進行數據處理,最後製作出預報產品。該平臺投入運行後,預警報流程上的所有工作都可自動完成,預報員只需在海嘯警報發布前進行核實即可,徹底避免了人員重複勞動,減少了易錯的繁雜環節,大大提高了海嘯預警的時效性。

據悉,當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預報業務監控系統也投入試運行。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網絡與計算機部副主任林志環介紹,該系統首次把全國海洋環境監測、海況視頻監測、全國漁船動態船位及預警報信息集成在一個監控平臺中,通過信息集成和可視化顯示,對全國海洋環境實時觀測數據、全國海洋漁業生產安全保障系統、全國海況視頻監控畫面、海洋預報產品發布系統和高性能計算機系統進行動態實時監控,提高了海洋災害發生期間的應急部署和應對能力,實現了對全國海洋預報各類型監測數據的自動化監控。

圖 王曉宇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個省級海嘯監測預警全鏈條系統建成
    近日,廣東省建成全國首個省級海嘯監測預警全鏈條系統。這標誌著廣東自主開發建設地方海洋觀測預報體系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將極大提升該省海洋預警報基礎水平,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科學、可靠的決策支撐。廣東省海域遼闊,是全國大陸海岸線最長的省份,颱風、風暴潮等海洋災害多發。
  • 廣東建成全國首個省級海嘯監測預警全鏈條系統
    本報訊(記者 孫安然 通訊員 肖乃花)近日,廣東省建成全國首個省級海嘯監測預警全鏈條系統。這標誌著廣東自主開發建設地方海洋觀測預報體系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將極大提升該省海洋預警報基礎水平,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科學、可靠的決策支撐。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之後,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海嘯監測預警業務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3年,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引入全球地震監測分析系統,首次具備了不依賴國外機構開展地震定位的能力。同年,預報中心第一代海嘯預警業務平臺投入業務運行,實現了地震監測信息獲取、海嘯預警分析和製作發布自動化和一體化。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13年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引入全球地震監測分析系統,首次具備了不依賴國外機構開展地震定位的能力;同年,該中心第一代海嘯預警業務平臺投入業務運行,實現了地震監測信息獲取、海嘯預警分析和製作發布自動化和一體化;2014年,國家海洋局牽頭建設完成25個寬頻地震臺用於地震海嘯預警;通過搭建全球及區域海嘯地震自動監測分析系統,接收全球、區域和中國近海地震臺網數據,實現全球中強海底地震震源參數的自動測定
  • 海嘯如何預警?--專家詳解現有海嘯預警系統
    3月11日當地時間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日本發生地震並在日本東北太平洋沿岸引發巨大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高達數米的海浪將車輛等捲入海中,並衝毀沿岸建築。新華社發  新華網福州3月14日專電(記者 塗洪長)日本本州東部海域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海嘯波延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引起全世界對於海嘯災害的關注。海嘯能預報麼?海嘯預警是怎麼發出的?
  • 新一代海嘯預警系統投入使用 預警時效有望大幅提高
    我國自上世紀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以來,海嘯預警業務所需的地震參數主要依賴於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等國際海嘯預警機構,從而增加了從發生地震到作出海嘯預警的時間。在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中,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通過將全球570個和我國25個海嘯預警專業地震臺網實時融合,首次實現了以全球地震自動觸發報警為基礎的海嘯預警標準業務全流程運行,使得海嘯預警所需的分析判斷時間大大縮短。同時,海嘯預警中心還啟用了新一代海嘯監測預警綜合分析信息平臺。該平臺顯著提高了模型的計算效率,並能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範圍內潛在海嘯源區發生的地震海嘯進行預警報。
  • 我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投入使用
    原標題:我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投入使用   記者8日從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獲悉,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有望使我國海嘯預警時效由目前的地震發生後20—30分鐘大幅縮短至10—15分鐘。
  • 國家海洋局: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榮啟涵)6月8日第九個世界海洋日到來之際,記者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和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可實時獲取全球800餘個潮位站、60個海嘯浮標數據和我國沿岸、島嶼112個分鐘級驗潮站的數據。
  • ...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運行 為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批准,由中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城海嘯預警中心當天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紐西蘭將部署海嘯監測系統
    新華社惠靈頓12月11日電(記者盧懷謙)紐西蘭政府11日宣布,將部署一個海嘯深海評估和報告(DART)浮標網絡。  紐西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溫斯頓·彼得斯和民防部長皮尼·赫內爾共同宣布了這一消息。彼得斯表示,紐西蘭和太平洋地區特別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擁有適當的警報系統至關重要。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運行,將為9個國家提供海嘯監測預警...
    實習記者 | 李萱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宣布,由中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SCSTAC)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當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開始運行。該預警中心此前已於2018年1月26日開展業務化試運行。
  • 我國首部海嘯預警技術專著《現代地震海嘯預警技術》出版發行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是國內最早開展地震海嘯預警技術研發的部門,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個地震海嘯數值模型。我國第一批核電站的海工設計論證均採用了該模型進行海嘯波高極值演算。在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支持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還自主開發了定量海嘯預警資料庫等先進的實時預警系統。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和2011年東日本海嘯應急過程中,上述模型或資料庫系統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地震海嘯信息:菲律賓地震沒有監測到海嘯
    據福建預警發布微信公號8月18日消息,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於2020年8月18日11時2分發布地震海嘯信息:2020年8月18日8時3分(北京時間),菲律賓薩馬島海域(12.01°N,123.96°E)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5.0千米(震級修訂)。
  • 加拿大計劃升級改造大西洋海嘯預警系統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長斯託克韋爾·戴23日宣布,加拿大將對其大西洋沿岸的海嘯預警系統進行設備更新和升級,以更好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海嘯災難。戴當天發表聲明說,加拿大將投資25萬加元(1加元約合0.85美元),升級改造該國大西洋沿岸的海平面監測儀,使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便在地震發生時準確監測海潮變化,在海嘯發生時及時發布預警。
  • 隨時可以拉響的海嘯預警
    而地震海嘯不僅是地震所引發的,海底火山爆發、水下坍塌滑坡都有可能引發海嘯,但由於地震造成的海嘯更多且後果往往更嚴重,故以地震海嘯為總名。氣象海嘯則指由氣流、氣壓等因素的急劇變化造成的潮位異常。不過,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因氣象海嘯與地震海嘯的形成動力有巨大差異,人們更多傾向於用「風暴潮」來替代氣象海嘯,如此,海嘯也就成為地震海嘯的通用名或簡稱。
  • 海嘯監測「雙保險」!我國建成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
    馬尼拉海溝是太平洋最主要的地震帶,6月下旬,我國在南海馬尼拉海溝平行線上,首次同時布放兩套海嘯浮標,形成海嘯監測「雙保險」。這標誌著我國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的建成。技術人員正在吊放海嘯浮標下水  兩套海嘯浮標分別布放在南海的海嘯監測預定站位,站位水深4000米左右,目前運行正常。
  • 日本啟用全新海嘯預警系統
    全新預警系統 確立了在3分鐘內發出海嘯預警的目標 為了汲取兩年前「3·11」大地震及海嘯的教訓,日本氣象廳已正式啟動全新的海嘯預警系統。「3·11」地震發生後,日本最初發布的海嘯高度預測為10英尺(約合3米),遠遠低於實際的131英尺(約合39.9米)。此後,日本氣象廳對海嘯預警系統發布的訊息內容進行了大幅度修改。
  • 印尼地震海嘯緣何傷亡慘重? 與預警系統失靈有關
    與預警系統失靈、受災城市地形特殊相關據新華社電 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9月28日發生7.4級地震並觸發海嘯,目前確認死亡人數已達844人,當地官員估計這一數字可能還會大幅增加。為何海嘯又一次在印尼造成災難性後果?專家認為,這主要與海嘯預警系統失靈、受災城市地形特殊相關。
  • 南海海嘯浮標成功布放 可實時監測海嘯波動
    南海海嘯浮標成功布放 可實時監測海嘯波動 為我國東南沿海提供兩小時的預警時    2014年5月2日,在有關方面的傾力配合下,南海分局的整個海嘯浮標布放作業團隊高效運轉,從早上8時開始到13時僅用了5個小時就順利完成了海上布放作業,於南海HX2號站位成功布放海嘯浮標
  • 紐西蘭將部署浮標網絡監測海嘯 可為南太多國提供預警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紐西蘭政府11日宣布,將部署一個海嘯深海評估和報告(DART)浮標網絡。紐西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溫斯頓·彼得斯和民防部長皮尼·赫內爾共同宣布了這一消息。彼得斯表示,紐西蘭和太平洋地區特別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擁有適當的警報系統至關重要。DART浮標是唯一經過反覆驗證的技術,可在海嘯的波浪到達海岸前確認海嘯。赫內爾說,由15個浮標組成的網絡可以為紐西蘭克馬德克群島海溝和希庫朗伊海溝產生的海嘯提供早期監測和預警。據稱,新系統能夠在海嘯發生時快速確認,並通過公共警報系統提供更準確的海嘯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