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它掀起的驚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甚至數十米,猶如一堵「水牆」。這種「水牆」內含有極大能量,海嘯波長很長,可以傳播幾千公裡而能量損失很小。海嘯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嘯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上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引起的。因為能量大、波及範圍廣,海嘯的殺傷力巨大。近年來,全球由各種原因引發的重大海嘯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名取市內房屋燃起熊熊大火。3月11日當地時間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日本發生地震並在日本東北太平洋沿岸引發巨大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高達數米的海浪將車輛等捲入海中,並衝毀沿岸建築。新華社發
新華網福州3月14日專電(記者 塗洪長)日本本州東部海域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海嘯波延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引起全世界對於海嘯災害的關注。海嘯能預報麼?海嘯預警是怎麼發出的?福建省海洋專家對現有海嘯預警系統進行了解釋。
福建省海洋預報臺副臺長林法玲介紹,目前承擔太平洋沿岸國家海嘯警報發布的主要是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它於1966年在IOC(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的促請下建立於美國夏威夷。其後,又相繼建立若干區域或國家的海嘯警報中心,如夏威夷海嘯警報中心、阿拉斯加和西海岸海嘯警報中心、日本海嘯警報中心等。
由上述這些警報中心構成太平洋海嘯警報系統,主要任務是收集和傳遞發生在太平洋沿岸的海嘯情報,必要時通過國家廣播網和電視臺向公眾發布海嘯警報。目前各國參加太平洋海嘯警報網的驗潮站有53個,地震臺51個,承擔整個太平洋的海底地震和海嘯監測業務。
我國於1983年正式成為國際海嘯協調組的成員國,此後國家海洋局開始了我國海嘯的預警業務。目前我國國家預報中心海嘯預報產品包括:海嘯傳播到近岸各驗潮站的時間預報、海嘯波高度預報,以及大洋中海嘯波傳播時間圖。目前能夠實現越洋海嘯30分鐘預警、區域海嘯20分鐘預警、局地海嘯15分鐘預警。
國家預報中心在接到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的地震海嘯消息後,將計算出的預警結果利用傳真和簡訊下發至沿海各省有關部門。
福建省海洋預報臺臺長林海華表示,海嘯預報與地震預報一樣都是世界性難題。局地海嘯為海嘯源地與受災地區同處一地,海嘯波傳播到岸邊的時間很短,有時只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往往來不及預警,危害嚴重。而此次日本地震之後,海嘯波經過數個小時才抵達福建沿海,根據對海嘯波高的預測和判斷,我國及時發出了海嘯藍色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