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海嘯預警仍是難題

2020-11-30 光明數字報

    2018年12月22日21時27分,印度尼西亞巽他海峽附近發生海嘯。印尼抗災署發言人蘇託波26日介紹,截至當日13時,海嘯已致死430人、傷1495人,另有159人失蹤、21991人失去家園。 

    巽他海峽是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之間的狹窄水道,海峽中有幾個火山島,最著名的是喀拉喀託火山。它是一座活火山,海拔800多米,有一部分位於海水中,因此它的爆發不但可能導致海底塌坡,也會推動海水迅速移動,引發海嘯。 

    幾個月來,這座火山一直在轟鳴,不斷發生小型噴發,每次噴射只持續幾分鐘。由於看上去並不特殊,當地災害防治部門公布的災害預警級別僅為2級(最高為5級)。直到火山噴發後,附近海面已經掀起巨浪,印尼氣象局還專門發出通告,巨浪並非海嘯,而是潮汐湧浪,呼籲公眾不要恐慌。20多分鐘後,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海嘯襲來,淹沒了沿途的一切。

    25日,印尼海洋統籌部長盧胡特表示,印尼將制定法規,以更加統一高效地應對海嘯等自然災害。該法規出臺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增強海嘯預警能力,一批新的預警設備將於明年在各地安裝投入使用。 

    海嘯預警的原理是地震波傳播速度比海嘯的傳播速度快。所以在遠處,地震波要比海嘯早到達數十分鐘乃至數小時。為防範災害性海嘯的突然襲擊,目前在太平洋地區用於監測海嘯的地震臺站約有50餘個,分屬12個國家和地區,有的把地震儀安置在太平洋海底,以監測遠距離的海底地震。不過,上述海嘯預警對於遠洋海嘯比較有效,而近海海嘯由於發生源距海岸很近,地震波傳播速度與海嘯傳播速度的時間差很短,如何早期預警仍是一個難題。

    (《工人日報》2018.12.28 梁凡)

相關焦點

  • 國家海洋局:中國近海發生海嘯兩分鐘可發生預警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副主任於福江表示,我國建立的海嘯預警機制,近海發生海嘯,兩分鐘可發出預警;遠海發生海嘯,15分鐘內可發出預警。於福江表示,在海嘯預警方面,國家海洋局有專門負責海嘯預警的部門,目前有10個工作人員在晝夜24小時值班,監視海嘯情況,及時發出預警。同時,也有自主研發的海嘯預報、傳播時間的數值預報模型,通過26萬億次的大型計算機分析預報海嘯。
  • 日本近海昨夜地震引發局地海嘯,波幅小於20釐米
    原標題:日本近海昨夜地震引發局地海嘯,波幅小於20釐米  2019年6月18日21時22分(北京時間),日本本州西岸近海海域(38.62°N,139.47°E)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為30.0千米。
  • 我國首部海嘯預警技術專著《現代地震海嘯預警技術》出版發行
    本書的側重點在於梳理和總結現代成熟的地震海嘯預警技術與業務實踐,各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海嘯的基本概念和分類;海底地震與海嘯的時空分布特徵;地震海嘯的生成機制、海嘯波的傳播和近岸爬坡等物理過程;海嘯數值計算方法和國內外主流海嘯數值模型;海嘯預警情景資料庫的原理和應用情況;海嘯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基本原理和應用,以及海嘯預警中心建設規範。
  • 專家: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海嘯可能性較小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26日下午在北京向媒體科普解讀地震海嘯災害時表示,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中國沿海海拔4米以下地區GDP佔全國約四分之一,「小海嘯產生災害是可能的」,必須推進風險防治
  • 國際海嘯減災日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今天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海嘯演習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今天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海嘯演習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 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海嘯如何預警?--專家詳解現有海嘯預警系統
    3月11日當地時間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日本發生地震並在日本東北太平洋沿岸引發巨大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高達數米的海浪將車輛等捲入海中,並衝毀沿岸建築。新華社發  新華網福州3月14日專電(記者 塗洪長)日本本州東部海域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海嘯波延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引起全世界對於海嘯災害的關注。海嘯能預報麼?海嘯預警是怎麼發出的?
  • 日本福島近海發生7.3級強震,沒有海嘯危險
    專家指出,地震不會引發海嘯,但未來一周需警惕相同規模地震的發生。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發生在周六晚11點23分,震中位於日本沿海小鎮浪江町東北方向73.9公裡的近海區域,浪江町距離福島縣約96公裡。震源深度約58公裡。日本氣象廳則將震級從此前的7.1級升至7.3級,並表示震中位於東經141.8度、北緯37.7度,震源深度約60公裡。福島縣、巖手縣、宮城縣等多地有明顯震感。官方未就此發布海嘯預警。
  • 日本啟用全新海嘯預警系統
    全新預警系統 確立了在3分鐘內發出海嘯預警的目標 為了汲取兩年前「3·11」大地震及海嘯的教訓,日本氣象廳已正式啟動全新的海嘯預警系統。「3·11」地震發生後,日本最初發布的海嘯高度預測為10英尺(約合3米),遠遠低於實際的131英尺(約合39.9米)。此後,日本氣象廳對海嘯預警系統發布的訊息內容進行了大幅度修改。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2013年9月,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第25次大會正式同意依託中國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建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2015年,該決議又被UNESCO/IOC第28次大會批准,這標誌著我國在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系統建設中取得重要進展,也將填補該區域在海嘯監測預警方面的空白。
  • 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上海交通大學安超博士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發表綜述性文章「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從海嘯生成、傳播、反演和預警等方面對地震海嘯研究和預警進行了綜述和展望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據統計,新世紀的前15年間,全球已發生災難性海嘯事件10餘次,遠遠高於上世紀6年一次的平均水平,全球80%以上的地震海嘯更是集中在太平洋。在此背景下,快速準確的海嘯數值模擬及預報技術成為海嘯預警的關鍵。 海嘯預警中心有關專家介紹,我國的海嘯預警業務起步較晚,自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以後,主要轉發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發布的國際海嘯預警消息。
  • 印尼海嘯死430人傷1495人 政府將改進海嘯預警系統
    印尼巽他海峽海嘯死430人傷1495人 政府將改進海嘯預警系統中新社雅加達12月26日電 (記者 林永傳)印尼抗災署發言人蘇託波26日下午在雅加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2日晚發生的巽他海峽海嘯已致死430人、傷1495人,另有159人失蹤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據悉,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
  • 「海嘯信息預警信息更新」10月1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
    【預警更新】2020年10月1日9時13分(北京時間),湯加群島海域(19.47 S,173.65 W)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為76.5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監測數據分析,此次地震沒有監測到海嘯。
  • 日本啟動GPS海嘯儀實驗 有望提早發布海嘯預警
    12月16日,日本高知工業高等專門學校和東京大學等的研究小組在高知縣室戶岬海域啟動了使用「GPS海嘯儀」的實驗,有望提早發布海嘯預警。照片由高知工業高專提供。受制於無線電波的傳送範圍,浮標最遠只能設置在近海20公裡內。研究小組此次使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2010年發射升空的「指路」號衛星進行定位。「指路」號性能高於此前的衛星,不論浮標與陸地距離多遠都可進行測量,能很快掌握海嘯動向。日本全國範圍內共有16座GPS海嘯儀。
  • 南海海嘯預警中心揭牌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高博)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8日在北京揭牌。該中心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承建,將為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國際海嘯減災日丨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據悉,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
  • 海嘯監測預警系統以實現自動化
    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海嘯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海嘯預警可在地震後15分鐘內發出2012年12月31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新一代海嘯預警系統平臺投入業務化試運行,標誌著國家海洋局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其引發海嘯的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