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華 中國日報特稿
兩年前,一場由芮氏9.0級大地震觸發的大海嘯襲擊日本東部,致使近1.9萬人喪生或失蹤。今年3月11日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即災難發生兩周年之際,日本舉國默哀,銘記死難者。日本天皇夫婦和首相安倍晉三出席了位於東京中部國立劇場舉行的紀念儀式。
全新預警系統
確立了在3分鐘內發出海嘯預警的目標
為了汲取兩年前「3·11」大地震及海嘯的教訓,日本氣象廳已正式啟動全新的海嘯預警系統。「3·11」地震發生後,日本最初發布的海嘯高度預測為10英尺(約合3米),遠遠低於實際的131英尺(約合39.9米)。此後,日本氣象廳對海嘯預警系統發布的訊息內容進行了大幅度修改。在發生規模不能馬上判斷的巨大地震時,隨後發布的預警將使用海嘯「巨大」或「很高」這兩個措詞。
新的預警系統著重改善更新科學儀器和計算方法。在難度最大又最為重要的預警時效上,新的預警系統確立了3分鐘內向高危地區居民發出海嘯預警的目標。地震發生後最遲20分鐘、最快不到5分鐘海嘯就會衝擊海岸,3分鐘內得到預警將大大增加居民的逃生希望。
輻射強度降低
福島核電站周邊的核輻射強度降低近半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10日說,日本東北部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半徑80公裡範圍內的核輻射強度已經降低近一半。不過,徹底解決此次事故相關問題依舊舉步艱難。
世界衛生組織2月28日發表報告指出,福島縣受輻射影響地區特定人群患癌症的風險提高,其中嬰兒患白血病的風險增加了約7%,女嬰患乳腺癌風險增加約6%,患甲狀腺癌風險增加70%。對福島第一核電站實施報廢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政府制定的日程表,完全實現反應堆的報廢需要30年至40年。
廢墟很難清理
清理工作缺乏監管,工作人員缺乏裝備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遭受強震和大規模海嘯襲擊,導致大量房屋損毀,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兩年過去,如何清理震後廢墟依舊是日本政府和民眾面臨的難題。
一些參與廢墟清理的工作人員稱,當前廢墟處理僅限於清理,如何處置尚不明確。清理工作缺乏適當監管,工作人員缺乏訓練和合適裝備。另外,政府把清理合同分包給大型建築企業,而這些企業將合同轉包給次級承包商,導致有組織犯罪團體有機可乘。
此外,截至目前,日本約有31.5萬災民無家可歸,依舊住在臨時住所。有居民對重建緩慢感到沮喪:「估計得花10年或更長才能完工。」
民眾要求棄核
上千民眾在東京集會,要政府放棄核能
數以千計民眾10日在位於東京中部的日比谷公園集會,要求安倍政府放棄核能。除日比谷公園,不少民眾在東京其他區域和全國各地舉行多場集會,向政府施壓。日本媒體報導,3月11日,日本全國將舉行大約150場反核能集會。
日本核洩漏事故發生後,大部分日本核電站處於停運狀態。一些民眾要求政府徹底拋棄核能。不過,新首相安倍上臺後釋放繼續發展核能的信號,引發一些民眾強烈不滿。
近期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約70%的日本民眾希望政府能夠最終放棄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