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海嘯預警系統投入使用 預警時效有望大幅提高

2020-11-30 中國網

中國網訊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獲悉,我國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日前正式投入使用,這意味著我國海嘯預警時效將大幅提高,有望由目前地震發生後20分鐘~30分鐘,大幅縮短至10分鐘~15分鐘。

我國自上世紀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以來,海嘯預警業務所需的地震參數主要依賴於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等國際海嘯預警機構,從而增加了從發生地震到作出海嘯預警的時間。在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中,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通過將全球570個和我國25個海嘯預警專業地震臺網實時融合,首次實現了以全球地震自動觸發報警為基礎的海嘯預警標準業務全流程運行,使得海嘯預警所需的分析判斷時間大大縮短。

同時,海嘯預警中心還啟用了新一代海嘯監測預警綜合分析信息平臺。該平臺顯著提高了模型的計算效率,並能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範圍內潛在海嘯源區發生的地震海嘯進行預警報。

據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專家介紹,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集成了全球及區域海底地震監測、全球水位監測、太平洋海嘯並行預報模型、西北太平洋海嘯情景資料庫和海嘯產品製作發布等12個子系統,可實時與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等國內外業務及數據中心緊密連接。

據悉,隨著全球地震、水位觀測共享網絡和網際網路通訊技術的發展,當前海嘯預警時效正在發生飛躍性突破。以美國為例,由於觀測資料匱乏和數據傳輸手段制約,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往往地震發生1小時甚至數小時後,才能對地震海嘯進行準確判斷和信息發布。如今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已經可以在地震發生8分鐘~10分鐘內發布海嘯信息。

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專家表示,儘管我國海嘯預警業務起步較晚,但2011年日本「3·11」地震海嘯發生後,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牽頭組織海嘯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我國海嘯監測預警業務發展從此駛入「快車道」。此次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我國海嘯預警業務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下一步,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將繼續加強業務建設和人員交流培訓,以進一步縮短我國海嘯監測預警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相關焦點

  • 我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投入使用
    原標題:我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投入使用   記者8日從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獲悉,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有望使我國海嘯預警時效由目前的地震發生後20—30分鐘大幅縮短至10—15分鐘。
  • 海嘯監測預警系統以實現自動化
    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海嘯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海嘯預警可在地震後15分鐘內發出2012年12月31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新一代海嘯預警系統平臺投入業務化試運行,標誌著國家海洋局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其引發海嘯的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
  • 日本啟用全新海嘯預警系統
    全新預警系統 確立了在3分鐘內發出海嘯預警的目標 為了汲取兩年前「3·11」大地震及海嘯的教訓,日本氣象廳已正式啟動全新的海嘯預警系統。「3·11」地震發生後,日本最初發布的海嘯高度預測為10英尺(約合3米),遠遠低於實際的131英尺(約合39.9米)。此後,日本氣象廳對海嘯預警系統發布的訊息內容進行了大幅度修改。
  • ...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運行 為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的國際預警服務區域包括南海、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覆蓋了該區域主要的地震俯衝帶,為南中國海周邊成員國提供24小時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並承擔組織開展該區域的培訓、宣傳教育等減災活動職責。
  • 南海海嘯預警中心開始服務周邊9國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王立彬)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5 日正式運行,開始為南中國海周邊9國提供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將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同時,由日本承建的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終止向南中國海區域提供臨時性海嘯預警服務。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業務化運行
    通過自主研發建立了完善的地震海嘯預警系統,形成對我國、南中國海區域以及重點關注海域的地震海嘯監測、分析和預警能力,為我國沿海地區、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及相關海域提供快速的海嘯預警信息服務。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化海嘯預警信息處理平臺集成了全球海底地震監測、全球水位監測、太平洋海嘯並行預報模型、海嘯情景資料庫以及海嘯產品製作發布等子系統,使得我國海嘯預警的時效大幅縮短至 8-12 分鐘,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今起正式運行
    自然資源部在為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SCSTAC為南中國海周邊成員國提供24小時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是中國對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又一重大貢獻。   《法制日報》記者在發布會現場獲悉,早在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鼓勵南中國海區域各成員國在政府間協調組框架下積極推動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的籌劃和建設。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開展業務化試運行 為南海周邊國家提供...
    我國首個24小時運作的國際海嘯預警中心  由於全球80%以上的地震海嘯集中在太平洋,為推進太平洋各區域國家之間的協同發展,促進區域內觀測和預警資源共享,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政府間協調組推動建設南中國海、西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和中美洲四個次區域級預警系統。
  • 海嘯如何預警?--專家詳解現有海嘯預警系統
    3月11日當地時間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日本發生地震並在日本東北太平洋沿岸引發巨大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高達數米的海浪將車輛等捲入海中,並衝毀沿岸建築。新華社發  新華網福州3月14日專電(記者 塗洪長)日本本州東部海域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海嘯波延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引起全世界對於海嘯災害的關注。海嘯能預報麼?海嘯預警是怎麼發出的?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據統計,全球80%以上的地震海嘯集中在太平洋,為推進太平洋各區域國家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促進區域內觀測和預警資源共享,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推動建設西北太平洋、南中國海、西南太平洋和東南太平洋4個次區域級預警系統。  為提高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防災減災能力,中國大力呼籲建設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
  • 專家稱海嘯不可預測只能預警 預警準確率僅25%
    特別是南海東部、菲律賓以西海域是一個對我國威脅最大的潛在地震海嘯源地。  海嘯尚不可預測,只能預警,預警準確率只有25%  於福江說,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海嘯還不能被預報,只能預警。人們還不能準確地預報海底地震的發生,因此海嘯的發生也無法被預測,只是在海底地震發生後進行及時預警。常規方式的海嘯預警準確率較低,通常只有25%。
  • 我國首部海嘯預警技術專著《現代地震海嘯預警技術》出版發行
    該書是我國乃至國際上第一部聚焦海嘯實時預警技術和海嘯預警中心能力建設的專著,是對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數十年海嘯預警研究和業務化應用工作的系統性總結。就像中國科學院巢紀平院士在本書序言中所說,「本書中提及的海嘯業務系統、模型和軟體均為我國自主研發,均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是地地道道的國產裝備」。
  • 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上海交通大學安超博士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發表綜述性文章「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從海嘯生成、傳播、反演和預警等方面對地震海嘯研究和預警進行了綜述和展望
  • 近海海嘯預警仍是難題
    2018年12月22日21時27分,印度尼西亞巽他海峽附近發生海嘯。印尼抗災署發言人蘇託波26日介紹,截至當日13時,海嘯已致死430人、傷1495人,另有159人失蹤、21991人失去家園。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據統計,新世紀的前15年間,全球已發生災難性海嘯事件10餘次,遠遠高於上世紀6年一次的平均水平,全球80%以上的地震海嘯更是集中在太平洋。在此背景下,快速準確的海嘯數值模擬及預報技術成為海嘯預警的關鍵。 海嘯預警中心有關專家介紹,我國的海嘯預警業務起步較晚,自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以後,主要轉發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發布的國際海嘯預警消息。
  • 印尼海嘯死430人傷1495人 政府將改進海嘯預警系統
    印尼巽他海峽海嘯死430人傷1495人 政府將改進海嘯預警系統中新社雅加達12月26日電 (記者 林永傳)印尼抗災署發言人蘇託波26日下午在雅加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2日晚發生的巽他海峽海嘯已致死430人、傷1495人,另有159人失蹤
  • 印尼海嘯預警系統壞了6年 政府下決心購買新設備
    遭到海嘯襲擊後的景象(圖源:路透社)海外網12月25日電當地時間2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海嘯襲擊了印度尼西亞巽他海峽附近的萬丹省。這是自9月底一場導致超2000人遇難的地震海嘯後,印尼時隔3個月再次遭遇的一場重大災難。印尼官員事後透露,其海嘯預警系統已停止使用6年。
  • 隨時可以拉響的海嘯預警
    海嘯是世界上最猛烈的海洋自然災害之一。除北冰洋外,地球上的其他三大水域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多次發生過海嘯,也都有重大災難性海嘯的記錄。海嘯是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它掀起的驚濤駭浪高度可達十多米甚至數十米,猶如一堵「水牆」。
  • 美專家:中國建南海海嘯預警中心無可非議
    參考消息網3月18日報導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3月16日刊發題為《中國「新設」南中國海海嘯預警中心背後的用意何在?》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國《華盛頓外交官》雜誌副主編普拉尚特·帕拉梅斯瓦蘭在文章中稱,據媒體16日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說中國南中國海海嘯預警中心已經初步運行。
  • 海嘯預警系統仍有不足 若再來襲恐僅一成人存活
    中新網12月2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0年過後,各國雖已投放大量人力物力設立預警系統,但仍有「重大缺口」,據預測按照目前防災措施,如再發生大海嘯,僅10%有望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