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今起正式運行

2020-11-30 人民網

原標題: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今起正式運行

  法制網北京11月5日訊 記者郄建榮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SCSTAC)從今天起正式運行。自然資源部在為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SCSTAC為南中國海周邊成員國提供24小時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是中國對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又一重大貢獻。

  《法制日報》記者在發布會現場獲悉,早在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鼓勵南中國海區域各成員國在政府間協調組框架下積極推動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的籌劃和建設。在我國和馬來西亞等國的積極倡導下,2009年召開的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以下簡稱ICG/PTWS)第23次會議(薩摩亞)決定建立南中國海區域工作組,通過加強區域協作開展南中國海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這也是南中國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的起點。2011年,我國在ICG/PTWS 第24次會議(中國,北京)上提交了《南中國海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框架方案》。2013年舉行的ICG/PTWS第25次大會(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正式同意依託我國建設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建設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

  2017年3月舉辦的ICG/PTWS第27次大會(法屬玻里尼西亞,大溪地)正式批准同意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於2018年初開展業務化試運行。2019年3月在尼加拉瓜舉行的ICG/PTWS第28次會議批准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於2019年11月5日開始業務化正式運行,日本所屬的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將終止向南中國海區域提供的臨時性海嘯預警服務。

  2019年9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秘書處(以下簡稱IOC)正式籤發「關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正式運行的通函」(編號2777),並將通函發布給IOC各成員國、各國海嘯聯絡人及相關機構,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用戶技術手冊(編號TS-149)作為通函附件正式發布。

  從最初倡議到SCSTAC正式運行,其間經歷了近10年。自然資源部指出,十年間,我國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能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通過自主研發建立了完善的地震海嘯監測網絡系統、海嘯預警系統和海嘯減災系統,形成對我國、南中國海區域以及重點關注海域的地震海嘯監測、分析和預警能力,為我國沿海地區、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及相關海域提供快速的海嘯預警信息服務。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化海嘯預警信息處理平臺集成了全球海底地震監測、全球水位監測、太平洋海嘯並行預報模型、海嘯情景資料庫以及海嘯產品製作發布等子系統,使得我國海嘯預警的時效大幅縮短至8-12分鐘,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介紹,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的國際預警服務區域包括南海、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覆蓋了該區域主要的地震俯衝帶。它將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秘書處執行秘書弗拉基米爾·拉賓寧博士在發來的視頻中指出,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將成為強化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海嘯項目的新元素,是中國對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又一重大貢獻。

(責編:馮粒、曹昆)

推薦閱讀

聚焦「少年的你」 涉未成年人「兩法」迎大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於10月21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修改完善未保法和預防法,既可為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保護,也實現了對有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的提前幹預和有針對性的教育矯治。【詳細】

相關焦點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業務化運行
    (UNESCO/IOC)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SCSTAC)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據介紹,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將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同時,由日本承建的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終止向南中國海區域提供臨時性海嘯預警服務。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出席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運行發布會並講話。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運行,將為9個國家提供海嘯監測預警...
    實習記者 | 李萱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宣布,由中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SCSTAC)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當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開始運行。該預警中心此前已於2018年1月26日開展業務化試運行。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開展業務化試運行 為南海周邊國家提供...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由我國國家海洋局承建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近日開展業務化試運行,為南海周邊國家提供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南中國海區域:國際公認的海嘯潛在發生源地  「這個中心的國際預警服務區域,包括南海、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覆蓋了該區域主要的地震俯衝帶,為南中國海周邊的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以及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運行 為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批准,由中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城海嘯預警中心當天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南海海嘯預警中心開始服務周邊9國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王立彬)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5 日正式運行,開始為南中國海周邊9國提供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將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同時,由日本承建的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終止向南中國海區域提供臨時性海嘯預警服務。
  • 南中國海海嘯預警國際培訓班21日在杭州開班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侯英珊):10月21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主辦、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承辦的南中國海區域地震海嘯監測預警能力和數據共享國際培訓班在浙江杭州開班。來自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預警機構和應急管理部門的約30餘名學員,將接受為期5天的專業培訓。本次國際培訓班邀請了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紐西蘭地質科學研究所、中國地震局、中國科學院、河海大學、香港天文臺和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等機構的多位專家擔任授課講師。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據悉,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揭牌,外交部:共同打造和平之海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揭牌,外交部:共同打造和平之海 申楊/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8-05-10 16:57
  • 國際海嘯減災日丨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此外,由我國承建並運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為南中國海周邊的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南海海嘯預警中心揭牌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高博)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8日在北京揭牌。該中心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承建,將為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自然資源部:2019年我國海洋觀測預警業務平穩運行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災害為主,海冰、綠潮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給我國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生態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
  • 國際海嘯減災日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今天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海嘯演習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今天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海嘯演習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 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中國開展海嘯演習並向南海周邊國家發布海嘯預警測試信息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阮煜琳)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作為南中國海區域的國際海嘯預警發布中心,本次海嘯演習活動向南海周邊國家發布了海嘯預警測試信息。 演習假定中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2013年9月,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第25次大會正式同意依託中國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建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2015年,該決議又被UNESCO/IOC第28次大會批准,這標誌著我國在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系統建設中取得重要進展,也將填補該區域在海嘯監測預警方面的空白。
  • 美專家:中國建南海海嘯預警中心無可非議
    參考消息網3月18日報導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3月16日刊發題為《中國「新設」南中國海海嘯預警中心背後的用意何在?》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國《華盛頓外交官》雜誌副主編普拉尚特·帕拉梅斯瓦蘭在文章中稱,據媒體16日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說中國南中國海海嘯預警中心已經初步運行。
  • 頭條 美專家:中國建南海海嘯預警中心無可非議
    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國《華盛頓外交官》雜誌副主編普拉尚特·帕拉梅斯瓦蘭在文章中稱,據媒體16日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說中國南中國海海嘯預警中心已經初步運行。文章稱,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對記者說,儘管海嘯預警中心目前正在進一步建設中,但該中心已經初步運行。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助力香港天文臺夯實海嘯預警預報基礎
    中國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趙磊)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防災減災能力提升,提高香港天文臺海嘯預警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嘯預警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香港舉辦的地震監測與海嘯預警培訓,並講授地震監測與海嘯預警相關主題內容。培訓班授課內容通過線上視頻會議形式進行。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訊 記者沈慧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和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可實時獲取全球800餘個潮位站、60個海嘯浮標數據和我國沿岸、島嶼112個分鐘級驗潮站的數據。 在人們以往對於自然災害的印象中,海嘯似乎有些陌生。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海嘯災難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