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今起正式運行
法制網北京11月5日訊 記者郄建榮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SCSTAC)從今天起正式運行。自然資源部在為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SCSTAC為南中國海周邊成員國提供24小時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是中國對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又一重大貢獻。
《法制日報》記者在發布會現場獲悉,早在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鼓勵南中國海區域各成員國在政府間協調組框架下積極推動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的籌劃和建設。在我國和馬來西亞等國的積極倡導下,2009年召開的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以下簡稱ICG/PTWS)第23次會議(薩摩亞)決定建立南中國海區域工作組,通過加強區域協作開展南中國海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這也是南中國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的起點。2011年,我國在ICG/PTWS 第24次會議(中國,北京)上提交了《南中國海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框架方案》。2013年舉行的ICG/PTWS第25次大會(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正式同意依託我國建設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建設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
2017年3月舉辦的ICG/PTWS第27次大會(法屬玻里尼西亞,大溪地)正式批准同意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於2018年初開展業務化試運行。2019年3月在尼加拉瓜舉行的ICG/PTWS第28次會議批准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於2019年11月5日開始業務化正式運行,日本所屬的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將終止向南中國海區域提供的臨時性海嘯預警服務。
2019年9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秘書處(以下簡稱IOC)正式籤發「關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正式運行的通函」(編號2777),並將通函發布給IOC各成員國、各國海嘯聯絡人及相關機構,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用戶技術手冊(編號TS-149)作為通函附件正式發布。
從最初倡議到SCSTAC正式運行,其間經歷了近10年。自然資源部指出,十年間,我國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能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通過自主研發建立了完善的地震海嘯監測網絡系統、海嘯預警系統和海嘯減災系統,形成對我國、南中國海區域以及重點關注海域的地震海嘯監測、分析和預警能力,為我國沿海地區、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及相關海域提供快速的海嘯預警信息服務。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化海嘯預警信息處理平臺集成了全球海底地震監測、全球水位監測、太平洋海嘯並行預報模型、海嘯情景資料庫以及海嘯產品製作發布等子系統,使得我國海嘯預警的時效大幅縮短至8-12分鐘,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介紹,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的國際預警服務區域包括南海、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覆蓋了該區域主要的地震俯衝帶。它將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秘書處執行秘書弗拉基米爾·拉賓寧博士在發來的視頻中指出,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將成為強化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海嘯項目的新元素,是中國對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又一重大貢獻。
(責編:馮粒、曹昆)
聚焦「少年的你」 涉未成年人「兩法」迎大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於10月21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修改完善未保法和預防法,既可為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保護,也實現了對有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的提前幹預和有針對性的教育矯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