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海嘯可能性較小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26日下午在北京向媒體科普解讀地震海嘯災害時表示,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中國沿海海拔4米以下地區GDP佔全國約四分之一,「小海嘯產生災害是可能的」,必須推進風險防治。

15年前的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9級地震引發浪高逾30米海嘯致20多萬人喪生,這一地震海嘯史上的慘痛教訓一直被人類銘記和反思。中國地震局26日下午組織「地震海嘯知識科普、推進災害風險防治」活動,陳顒院士等地震專家應邀對地震引發海嘯災害的現象進行分析解讀。

他說,印尼蘇門答臘附近海域深海大地震發生在印度-澳洲板塊和亞洲板塊的俯衝帶上,兩個板塊幾乎互相垂直與俯衝帶運動,其俯衝的水平速度分量為52-60毫米/年,在9級強烈地震中,蘇門答臘西緣島嶼向西南水平移動了20米,相當於該斷層已閉鎖300多年積累的能量在3分鐘釋放出來。該次強震的震中為無人居住的海洋,故地震本身造成的傷亡不大,但強震引發的印度洋海嘯波及周邊多國,遇難者總數2周內就超過25萬人。

陳顒指出,中國的近海渤海、黃海平均深度均不足百米,東海平均深度300多米,深度都不大,只有南海平均深度超過1000米,因此,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比較小,只是在南海和東海的個別地方發生特大地震,才有可能產生海嘯。中國臺灣東部海域陡峭的海岸地形,不利於遠震海嘯波浪的堆積,但是臺灣東部的堆積物形成不穩定的斜坡,一旦發生大規模海底山崩,有可能引發致災的海嘯。

同時,對中國東南沿海有影響的海嘯潛在發源地有:菲律賓西側地震、巽他海峽火山、中國南海的海底滑波等,必須高度警惕,推進風險防治。

陳顒說,減輕海嘯災害主要有海嘯災害的預測、早期預警和發生災害後力爭把災害減到最小三個途徑。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1949年建於夏威夷,主要提供太平洋地區的海嘯預警服務。

中國地震局表示,地震海嘯發生的最早信號是地面強烈震動,地震波與海嘯的到達有一個時間差,正好有利於人們預防。15年前印尼9級強震海嘯災難如此嚴重,除災害本身破壞性大以外,對於海嘯災害的預防不足,公眾災害意識不強,也是重要原因。以此為鑑,應開展經常性的防災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災科學素養,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有效防範災害風險。(完)

相關焦點

  • 渤海黃海一般不會產生地震海嘯
    印度洋巨大災害引起人們關注本市地震專家研究表示———李海燕穆萍孫崇森  新報訊【記者李海燕通訊員穆萍孫崇森】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端離岸不遠處的海底,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引發強烈地震,繼而產生巨大的海嘯引起連鎖反應,使諸多亞洲國家和幾個非洲國家受到海嘯重創。
  • 中科院院士陳顒:我國發生大海嘯可能性較小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12月26日是印度洋海嘯15周年紀念日,當日,中科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在中國地震局專家講座中表示,雖然我國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本土大海嘯的可能性較小,但是要注意防範小海嘯產生的災害。
  • 專家:中國發生海嘯可能性不大 但也勿掉以輕心
    中國地質博物館今天舉行「印度洋地質海嘯展」,據該館一位負責人介紹,這個展覽將科學闡釋地震海嘯的發生機理及警示,向公眾普及地震海嘯知識及防範措施。  曾經擔任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長期從事地震研究的陳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發生海嘯必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其一,一定是深海。海水深度要在一千到兩千米,淺海不可能發生海嘯;其二,一定是大地震。
  • 海域地震會發生海嘯嗎?你對海嘯了解多少?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9月8日18時4分在山東青島市嶗山區海域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5.96度,東經120.82度,距海岸線最近約21公裡。對此,有網友提問:青島地震了,旁邊就是海,會不會發生海嘯?
  •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海嘯嗎?東海和南海等有10次地震海嘯
    導讀:據夏威夷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提示,此次智利8.2級地震將引發巨大的海嘯,尤其是太平洋地區國家,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我國沿海地區處於太平洋海域,據悉也將受到影響。那麼,此次地震將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影響?中國歷史上發生過海嘯嗎?海嘯產生的概率有多大?以下我們來了解相關報導。
  • 中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我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已設40多個地震臺站提前預警;我國發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較小,但仍具有遭受海嘯災害的風險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12月26日下午,中國地震局舉行專家訪談活動,當天是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專家們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專家表示,我國為了防範海嘯災害,在海邊建了很多驗潮站觀測海水起伏,首先設防的是東南沿海。目前,我國正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境外設置了40多個臺站監測海上地震活動。
  • 江蘇如東海域10天2次地震 專家稱非大震前兆
    疑問如東近海地震會不會引發海嘯昨天,在如東縣城和洋口港太陽島採訪時,不少群眾擔憂近海連續兩次地震,會不會再次發生,並且震級提高。「如果再次發生高震級的地震,那要發生海嘯怎麼辦啊?」如東縣地震局辦公室工作人員顧鴻告訴記者,最近頻發兩場地震,可能是由於地震震源能量積聚到一定程度,7月9日那場地震未完全釋放乾淨,這次是能量的繼續釋放。經該局了解,沿海鄉鎮區大部分都有較強震感,但沒有房屋受損和人員傷亡情況,老百姓正常生活、生產。地震後是否會發生海嘯?
  • 我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已設40多個地震臺站提前預警;我國發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較小,但仍具有遭受海嘯災害的風險  12月26日下午,中國地震局舉行專家訪談活動,當天是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專家們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專家表示,我國為了防範海嘯災害,在海邊建了很多驗潮站觀測海水起伏,首先設防的是東南沿海。
  • 日本近海昨夜地震引發局地海嘯,波幅小於20釐米
    原標題:日本近海昨夜地震引發局地海嘯,波幅小於20釐米  2019年6月18日21時22分(北京時間),日本本州西岸近海海域(38.62°N,139.47°E)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為30.0千米。
  • 為什麼海嘯在中國沿海發生的概率不大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海岸發生了9.0級強震,地震引發的強烈海嘯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但中國沿海監測到的波浪最高僅0.5米(浙江舟山)。海嘯為什麼中國沿海發生海嘯的可能性較小呢?這是因為渤海、黃海、東海沒有形成海嘯的條件。首先,從地質構造上看,中國海區不具備發生大地震的基本條件,不僅在歷史上發生的地震就很少,而且已發生的地震又多在平移斷層上,由於沒有垂直方向的大規模移動,所以發生海嘯的可能性不大。
  • 印度洋海嘯15年後 我們應該學會什麼?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大海嘯,造成印度洋沿岸國家近30萬人罹難,50多萬人無家可歸。距離印度洋海嘯發生15周年之際,為牢記歷史教訓,推進災害風險防治,中國地震局邀請業內專家講述海嘯的防災知識。
  • 海嘯離中國有多遠?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附近海域近日發生8.5級地震,泰國、緬甸、斯裡蘭卡等多個國家隨後發布了海嘯預警。海岸線長達3萬多公裡、瀕臨西環太平洋地震帶的中國是否可能遭遇海嘯?海嘯帶來的災難可能有多大?中國的海嘯監測預警系統如何?發生海嘯時怎麼辦?
  • 你知道嗎 昨天青島地震了?會有海嘯發生嗎!
    >對此,網友向我們提問:「青島地震了,旁邊就是海呀,會不會發生海嘯?」各位網友莫慌,小海臺幫你們請來知名海嘯專家——大鷗哥回答啦!此次青島地震震級小,形成不了海嘯,一般震級在6.5級以上的海底地震才有可能引發海嘯。在通常情況下,引發海嘯必須具備3個條件:一是海底地震達到6.5級以上才可能誘發海嘯。二是地震斷層的破裂必須是能使海底結構產生垂直升降運動的地震類型。
  • 海嘯過去,教會了我們什麼?
    15年過去,你對地震海嘯的知識了解多少?海嘯來襲該如何應對?就在印尼海嘯發生15年周年之際,中國地震局邀請中科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丁志峰,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東三位專家聊聊地震和海嘯那些事兒。
  • 中國發生海嘯概率較小 天津沿海仍建設預警中心
    中新社天津一月十一日電(記者 柳俊武)儘管中國發生海嘯災害概率較小
  • 疫情下的日本真的地震了,專家預測未來會出現9.1級大地震海嘯
    4月以來關於地震可以說還是不少,但是相對於強震來說並不多,既4月16日--17日緬甸,印度接連發生5.8級地震日本也在當地時間2020年4月16日也發生了4.4級地震,在當日11時18分左右,日本福島縣海域發生日本標準震度3的地震,震級為芮氏4.4級,震源深度為50km。本次地震福島縣多地有震感,但無引發海嘯危險。
  • 我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當天下午,中國地震局舉行專家訪談活動。專家表示,我國為了防範海嘯災害,在海邊建了很多驗潮站觀測海水起伏,首先設防的是東南沿海。目前,我國正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境外設置了40多個臺站監測海上地震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丁志峰,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東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
  • 地震局:山東乳山地震多發 青島海嘯可能性極小
    山東地震主要集中在乳山等地網友提問:「今年青島有地震嗎?山東有嗎?」郭玉貴表示,今年山東及周邊地區依發生2.0級及以上地震21次,發生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半島地區的乳山等地,最大為5月22日文登-乳山近海4.6級。至今為止,今年青島行政區域內還未發生可定位地震。
  • 中科院專家支招:應對海嘯有「三板斧」
    但是地震本身現在還沒有辦法預測」 ,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海洋局原局長王曙光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近海發生海嘯的可能性不大,這裡並非海嘯多發區。「我們的海嘯預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加強」,王曙光說,本次日本海嘯前很長時間,我國的海嘯預警工作就已經開始在做,而且為此專門增加了一個機構———減災預報司,是海洋局下屬的。
  • 沒有地震就海嘯,為啥受傷的總是印尼?
    此次海嘯非同尋常的一點是,海嘯發生前,當地並未發生地震。據新華社早前消息,海嘯發生時當地沒有監測到地震活動,初步懷疑海嘯是由喀拉喀託火山噴發引發海底巖層滑坡和月圓引發漲潮共同所致。「火山噴發引起了海底滑坡,往下滑的過程中間產生了海浪,而印度尼西亞的港口地帶地形普遍較平,海浪容易放大成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