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海嘯
1960年5月22日,智利發生了一次大海嘯,雖然對菲律賓、日本等地都造成了大的災難,但傳到中國東海的吳淞一帶時,浪高僅有15~20釐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海岸發生了9.0級強震,地震引發的強烈海嘯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但中國沿海監測到的波浪最高僅0.5米(浙江舟山)。
海嘯
為什麼中國沿海發生海嘯的可能性較小呢?這是因為渤海、黃海、東海沒有形成海嘯的條件。首先,從地質構造上看,中國海區不具備發生大地震的基本條件,不僅在歷史上發生的地震就很少,而且已發生的地震又多在平移斷層上,由於沒有垂直方向的大規模移動,所以發生海嘯的可能性不大。其次,在中國遼闊的近海海域內,分布著上萬個大大小小的海島,它們像一個個衛士般抵禦著外海海嘯波的猛烈衝擊。第三,中國有著寬廣的大陸架,水深較淺,大都小於200米,比如黃海平均深度是44米,而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使地震海嘯的形成與傳播不易。
臺灣海嘯
不過中國南海和臺灣島東側的海域另當別論,因為這裡相對較深,如果菲律賓海和琉球海溝一帶發生地震海嘯,傳到這裡的時候能量不會有大幅度衰減。另一方面,從臺灣到海南島一線的海區,本身也存在著地震海嘯的可能性。1867年12月18日,臺灣基隆北海就發生了芮氏6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預計在未來的100年內,臺灣遭到2米以上大海嘯侵襲的概率有3.44%,港澳地區的概率為10%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