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奇人周有光:活了112歲,創造漢語拼音,曾與愛因斯坦聊過天

2020-12-10 趣觀歷史

引言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我們一直都應該堅持的事情,出自樓鑰《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中的「持之以恆」,就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持之以恆,長久的堅持下去。

語言對我們而言,是不可缺少的東西,沒有語言的生活是極其艱難的,語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語言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我們在牙牙學語時,父母就會通過各種方式讓我們開口說話,進了幼兒園,我們開始接觸漢語拼音,通過學習漢語拼音,我們的詞庫開始不斷的強大起來。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是誰發明了漢語拼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這位近代奇人——周有光先生。

思想的外衣——啟蒙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在江蘇常州出生,他的曾祖父是清朝雲騎尉,家世顯赫,但是在鹹豐年間時,由於太平軍被攻陷,常州失守,曾祖父跳水身亡,因此家道中落。12歲時,只能靠父親教書維持生計,生活的很不理想。

周有光高中時讀得的是常州高級中學,學校倡導學生們講國語和寫白話文,但是很多老師和同學還是使用方言進行溝通,寫文章就用古文。但是周有光卻對其百思不得其解,還好當時有個老師啟蒙了他,讓他大量的使用白話文。

▲周有光

1923年,周有光不負眾望,考上了上海聖約翰大學,但是這裡的學生只講英文,讓周有光頭疼,不過好在當時有印表機,這也使得周有光能和別人正常的交流,後來周有光意識到為什麼中文不能有印表機,而且也沒有中文拼音,而外國卻有完善的字母。

在一次課堂上他接觸了拉丁文,周有光思前想後,我國人口眾多,疆域遼闊,但是在語言方面的差異極大,這造成了嚴重的溝通障礙,於是就激起了周有光對文字改革的念想,他在主修經濟學的同時也開始輔修語言專業。

▲抗日戰爭油畫

畢業後,同學們各奔東西,可他心中的念想驅使他再次去日本留學,但是就在他學業有成回國時,命運狠狠的給了他一耳光,抗日戰爭爆發了,當時屍橫遍野、殘垣斷壁,動亂的格局,周有光只好帶著妻兒逃亡,這件事情暫時就放下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上海的經濟也開始慢慢恢復,他回到了新華銀行工作,後來被派送到紐約的華爾街任職,一去就是三年多,生活也算是平定了下來。有一天,朋友對他說:「愛因斯坦想找人聊家常,問他想不想去」。他立刻梳妝打扮,前去拜訪。

▲愛因斯坦

他當時小心翼翼的推開門,卻看到愛因斯坦穿的簡單隨意,仿佛是見多年的老友一樣,絲毫沒有架勢。愛因斯坦對他說:「一個人活了60歲,工作了13年,除去吃飯睡覺的時間,還有17年的業餘時間,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就因為這句話,他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用業餘時間每分每秒都在鑽研語言。

事業上驚天動地,卻時常深思熟慮

在紐約期間,周有光和老舍、羅常培等人相交甚好,每每談起中國的語言問題時,他們總是對周有光讚賞有加。

1949年,新中國成立,周有光這時也辭掉了美國的工作,回到祖國。他在銀行工作時還擔任了復旦大學的經濟學講師,並且和其他經濟學家一起創辦《經濟周報》,即使當時工資進行改革,一百元的薪水降至20%,這對他也沒有影響,他經常撰寫文字改革相關的文章發到報刊,進行文學改革的念想已經根深蒂固了。

▲《漢語拼音詞彙》

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中說:「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通過不斷地堅持,1955年,總理親自邀請他參加全國文字改革的會議,並且此次會議全部由他來指揮,最初,周有光婉拒了,他害怕自己不能擔此大任,但是最後他還是答應了,他想為國家的文學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時的周有光已經50多歲了,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雖然自己平時在語言學中還是積累了很多的知識和經驗,但是還遠遠不夠,他把自己的睡覺時間騰出來,不斷的鑽研,為的就是最後能成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周有光在這個事情上做到了極致,在他的帶領下,三年來不斷的探索和發掘,最終,創立了一套完整的漢語拼音字母,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讚揚和欽佩。1979年到1982年《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誕生和1988年《漢語拼音詞彙》的誕生,讓我們今天能享受26個字母快速認識漢字的便捷。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像周有光老先生所說:「理想是華夏民族的旗幟,前僕後繼,億萬同風」。他的理想是散發著光芒的,他能譜寫這語言的魅力,若不堅信與堅持,又豈能無憾呢。

九如巷的女人,是幸福的

張允和,在蘇州九如港出生,在三個姐妹中,她也擁有了自己的幸福,因為她遇到了青果巷的周有光。

兩人在大學期間一見鍾情,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周有光的愛情不像事業一樣轟轟烈烈,而是平平淡淡。最初周有光覺得自己配不上張允和,還給她寫信,說自己很窮給不了她幸福,張允和回信說,幸福是要兩個人一起創造的。就這樣兩個自1933年結為夫妻,一直同心同德,感情甜蜜,70年以來相濡以沫。

▲張允和與周有光結婚照

晚年生活時,兩人更是「舉案齊眉」,閒情雅致。每天會喝兩次紅茶,而且每天喝時都會碰兩次杯,直到2003年,這種生活戛然而止。

張允和離世了,但是周有光先生依然樂觀的面對生活,把重心轉移到文學上,先後出版了《百歲新稿》《朝聞道集》《拾貝集》《周有光文集》等書籍。周有光先生於2017年1月14日去世,享年112歲。

結語

周有光先生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默默的堅持,他可謂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只要活著一天,就不會停止思考和學習。

參考資料:《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牛老人:多次和愛因斯坦交流,發明了漢語拼音,活到112歲
    中國最牛老人:多次和愛因斯坦交流,發明了漢語拼音,活到112歲「大概是上帝把我忘記了。」這是一位百歲老人常常說的一句話,他叫周有光,也許你不一定知道這個名字,也許你不知道他的樣子,但你一定知道漢語拼音,周有光就是我國「漢語拼音之父」,儘管老人家時常否定這個稱謂,但大家還是會這麼稱呼他。周有光出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孩子後來會活到112歲,做出那麼大的成就。
  • 有光遠行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曾居成都數年
    我們曾熟讀的「a--o--e i--u--ü」,「j--q--x小淘氣,遇到ü眼要挖去」等口訣,都和這位老人有關係。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元玲 張杰剛過完112歲生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於1月14日凌晨去世。歷經了晚清、民國、新中國,周有光見證了百年風雲的變化。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稱傳奇。
  • 合肥女婿、112歲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走了
    據新華網,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周有光的傳奇人生:曾和愛因斯坦聊天 和溥儀做過「飯友」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元玲  剛過完112歲生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於1月14日凌晨去世。  歷經了晚清、民國,新中國,周有光見證了百年風雲的變化。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稱傳奇。他娶了「張家四姐妹」中的張允和,與沈從文是連襟。
  • 112歲的周有光去世,發明漢語拼音,當了一輩子的寵妻狂魔
    2017年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渡過了自己112歲的生日,各大新聞網站都表示了祝福。然而今天,先生已經靜靜的走了,享年112歲。張允和寫了十頁紙的信回復給周有光,信件已經在反右運動和文革被燒毀了,意思很簡單,就是說,沒關係……周有光是學經濟的,可以到美國的華爾街工作,買大房子,到美國定居,但是他們想了想,還是沒有去,一直留在大陸。兩個人婚後一起週遊世界,這是一張在美國博物館留下來的照片,張允和不到30歲,剛剛結婚,風華正茂。
  • 物道|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周有光
    這位老人,在度過自己112歲生日的第二天,在家中安然離逝。其實光真的被收走了嗎?不,只要世界依然留著它照亮的痕跡,光就存在。────;物道君也許說起周有光,你不一定認識但沈從文寫過一句話,你應該聽過「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來源:CCTV國家記憶 周有光,中國語言文字學家。他從49歲起半路出家,投身於中國漢字改革。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 周有光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他究竟有哪些貢獻?
    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老先生,於2017年的1月14日去世,享年112歲。其實,周老先生生前,對這個稱呼是比較反感的,他常說"漢語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參與方案最終制定的幾個人之一,不能叫'漢語拼音之父'"。那麼,周老先生對《漢語拼音方案》究竟做出過哪些貢獻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歲後仍出3本書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虛歲)生日。  《漢語拼音方案》以其國際化、音素化的嚴密設計,使得不能準確表音的漢字有了科學的注音工具,更使掃除文盲、推廣普通話、索引排序、工業產品編碼、制定旗語、燈語、手語、盲文和少數民族文字有了強有力的工具和憑藉。《漢語拼音方案》誕生後不久就成為用拉丁字母轉寫中文的國際標準。
  • 逝年如水 百年有光,緬懷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2017年1月14日,「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1周歲。周老早年專攻經濟,年近50轉行研究語言,主持編寫了至今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耄耋之年又成為文化研究學者、思想家,百歲後依筆耕不輟。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上帝糊塗 把我忘掉了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人物詳情】語言學家周有光迎大壽 主導建立漢語拼音系統周有光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早年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做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
  • 他是拼音之父,窮盡一生讓世界認識中國
    而這位榮登google首頁的正是中國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凌晨3點周有光去世如果不是他恐怕今天的我們還不能用拼音在電腦,手機上暢快地聊著天拼音音譯要推遲很久才出現世界還會將「 Beijing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上帝把那束光收走了
    14日,在過完虛歲112歲生日的第二天,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駕鶴西去。   2012年9月,哲學家李澤厚拜訪周有光。彼時,這位睿智豁達的老人說:「上帝太忙了,把我忘了。」   現在,上帝把這束光收走了。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上帝糊塗把我忘掉了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語言學家周有光迎大壽 主導建立漢語拼音系統周有光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早年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做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如今的他仍筆耕不輟,百歲過後,周有光又先後出版《百歲新稿》《朝聞道集》等數部新作。
  • 紀念周有光誕辰115年!每當輸入pinyin,你就在向他致敬
    曾和愛因斯坦聊天下大事……每當輸入pinyin,你就在向他致敬17歲那年周有光考上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卻正是家中最窮的光景為讓周有光上學,家中四處舉債第一天在大學註冊,周有光領到卡片新中國建立之初,周老寫過一本小書,名字叫做《字母的故事》,毛澤東曾派專人到周老家中要書,正是在讀完這本書後,放棄了民族字母的想法,最終拍板使用拉丁字母。
  • 谷歌的封面曾為這個中國人刷屏,他窮盡一生讓世界認識中國
    周有光在萬分悲痛中寫下祭詩,此後便再未動筆寫過白話詩。在被炮火撼動的中國大地上,周有光帶著妻兒四處逃亡,直到抗日的烽火熄滅,上海的銀行業要恢復,周有光被派往美國,在華爾街1號工作。此時他不到40歲,每天一身妥帖的西裝,可謂錦玉年華,春風得意。
  • 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周有光」,緬懷「漢語拼音之父」
    就在二人喜結連理那年,周有光先生參加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這個「拉丁化新文字」也就是曾促進中國文字改革運動的發展的一個群眾性活動。而就在此期間,周老先生發表了一些關於語言文字的文章,並且取用筆名—周有光,原因在於周老先生推崇明代文學改革家歸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