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和三江源那些可怕的垃圾,只能靠馬斯克來清理了!

2020-12-04 冰川思想庫

近幾年,到中國西部荒野地區的遊客顯著增加,隨意丟棄垃圾乃至更嚴重的破壞生態行為時有發生,實在是令人痛心。

狗年春節,我參加了山東「青廬讀書會」組織的「臺灣跨年騎行」,得以在自行車上,從城市到鄉村近距離觀瞧了臺灣。

1

儘管是第一次去臺灣,對大部分所見都很習慣,除了一樣,就是垃圾桶太少。熟悉了上海等大陸城市「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垃圾桶布設風格(無疑是成功的),在臺灣手提垃圾四顧茫然的感覺十分古怪——偏偏臺灣衛生環境又特別之好。

祖籍武漢的「深深藍」在地導遊老王先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第一個當然是他常掛在嘴邊的「素質論」。這倒容易理解。

至於旅遊景點的諸多大陸遊客,則是被這麼好的衛生環境感召得素質也暫時地好起來了。素質好,自覺性就強,垃圾桶無需那麼多,也會想辦法處理好產生的垃圾。

▲臺北街頭

第二個,說是在之前,臺灣一些小區,垃圾桶布設也很多的,後來主管部門又主動裁撤,原因是很多小區居民,把家庭產生的大量廚餘垃圾等也都塞進垃圾桶,但臺灣的垃圾桶及環衛工,默認是只承載路上少量碎屑紙皮的,家庭垃圾另有去處。為了不鼓勵這種「搭車」行為,居民小區內的垃圾桶就變少了。

就我所知,還有一個因素,老王沒說到,就是臺灣的光熱條件和生物多樣性,對多數垃圾的降解能力,也是相當相當強。

遊客環保意識或素質,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的介入能力,自然條件——這三個因素,在全世界都是決定垃圾留存狀況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旅遊景區。與居民小區相比,旅遊景區具有更強的公地色彩,垃圾收集、處理成本更高,監督處罰更難。

2

與臺灣地區形成對照的是位於我國西部的珠穆朗瑪峰。近日,微信上一篇名為《珠穆朗瑪,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場,左邊是屍體,右邊是屎!》的文章,對珠峰上多年來留存的大量登山旅遊「遺棄物」做了細緻描述。

之所以說「遺棄物」而非「垃圾」,是因為這裡不僅有一般意義上的垃圾,比如塑膠袋,還有很多登山遇難者的屍體,以及更多的糞便。

▲珠峰上的遇難者遺體

據此文的說法:「在過去的50多年裡,有近200人死在了登頂珠峰的路上,他們有的死於缺氧、雪崩,或者被頭頂落下的巖石意外砸死。將遺體運送下山是極其困難的,大多數遇難者的遺體還是被完整地保留在了失事地點。」

珠峰地區的自然條件是造成這一局面的最主要因素。這裡幹寒而且生物多樣性匱乏。

設想同樣多的遇難者遺體是在臺灣低海拔地區,由於光熱、降水、風力作用,以及大自然的清道夫(從食腐動物到相關微生物)大量存在,在50年這樣的時間跨度裡,即使沒有任何人為幹預,也足以消滅掉大部分留存遺蹟,而不會像在這篇微信文章裡說的那麼驚悚。

更別說那些在珠峰區域面積下衡量,總量並不算多的糞便了。這些糞便要是在熱帶地區,大概連一個星期都不要,就會被吸收得乾乾淨淨。

▲珠峰上的垃圾

一般人很難理解這種幹寒區域環境恢復能力的脆弱。多年前我曾在藏北羌塘區域,具體說,是西藏阿里地區魯瑪江東錯東北的極端寒旱的荒漠地帶科考。

一次因為迷路,進入了多年無人進入的真正「無人區」。在那裡,我們見到過一道淺淺的車轍。據當地幹部回憶,只有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裡曾經有過車輛進入。

那道看起來很「新鮮」的車轍印記,其實已經有三十年以上的「年齡」了,大自然卻沒能在這麼久的時間裡將它抹滅。

▲青海三江源地區的垃圾

前幾年曾經沸沸揚揚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盜礦汙染事件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一些被損毀破壞的地表植被,幾乎沒有顯示出自我修復的跡象,數年後仍面目猙獰。而三江源地區的自然條件,已經比海拔七千米以上的珠峰區域要「溫和」很多了。

苛刻的自然條件除了阻礙自然修復,還會大幅增加人工修復的成本、難度和生態副作用。為了修復一面山坡的損毀植被,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生態代價。

同樣,在珠峰上完成遺體、糞便與其他遺棄物的回收處理,乃至強化對遊客或其他攀登者的監管,都因此變得極難落地。

▲位於三江源地區的青海雜多縣(圖片來源於網絡)

3

珠峰只是一個極端標本,同樣的情況,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大部分中國西部地區地廣人稀的區域。

包括曾經多次出現「驢友」遇險遇難的四川幾個山地景區,以及新疆北部喀納斯等地,都是如此。連旅遊者的生命安全尚且不能保證,垃圾處理就更難了。

至於遊客的素質,平心而論,那些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遊客,通常相關生態保護意識還是比較強的。但是,畢竟是生命攸關的挑戰,成本又非常高,很多時候,遊客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其他習慣荒野旅遊的遊客,也會受限於環境和經濟條件。

▲青海三江源:在無人區裡守望淨土(視頻來源:東方衛視)

近幾年,到中國西部荒野地區的遊客顯著增加,隨意丟棄垃圾乃至更嚴重的破壞生態行為時有發生,實在是令人痛心。

政府或者相關管理部門,在這些問題上,責任巨大,但可做的,其實極少。荒野地帶,畢竟遠離人煙,與大部分人群相關性不強。

付出極大代價來清理遺棄物,同樣有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如前所述,高成本,高代價,還需要高技術保障,這件事做起來很難。這也是珠峰的遺體與糞便仍在增加的主要原因。

▲通往珠穆朗瑪峰的標牌

只要攀登珠峰的人還在增加,只要政府不關閉這些登山路線(不大可能),那麼,現狀還會令人沮喪地繼續。

儘管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這些汙染造成的後果並不像其在心理和視覺上產生的衝擊那樣嚴重,但是,假以時日,「最大垃圾場」恐怕真會成為一個不能不面對的問題。

從各國現有的管理體制來看,儘管尼泊爾政府和民間組織曾發起過「拯救珠峰——廢棄物治理2011行動」,召集志願者在較低海拔清理廢棄物,但效果只是象徵性的。珠峰遺棄物清理在可見的未來,我認為,還會是一個無解的命題。

如果一定要找到一個希望,恐怕也不能指望政府的介入,只可能是等待出現像馬斯克一樣有「情懷」的企業家,願意通過高投入與高科技的手段來解決這一讓人類惶然而尷尬的「汙點」,比如研發無人機或「機器人清潔工」,實現「高山鏟屎官」和「高山收屍官」的職能。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連珠峰的「垃圾場」都能清理,中國其他西部地區的垃圾問題解決,自然不在話下。當然,珠峰周邊相關國家政府能通過某種利益機制安排,來促成這些企業家早日現身,就更妙了。

(封面圖片攝影:徐康田)

相關焦點

  • 糞便、垃圾、屍體、小偷:你對真實的攀登珠峰了解多少?
    2019年,珠峰至少有11名登山者死亡,而此前死於攀登珠峰的登山客約有300名,由於惡劣的條件,海拔高度和取回它們的極高成本,至少有200具屍體永遠留在了山上,亙古不化的冰雪將他們變成毛骨悚然的路標,與登山者狹路相逢。
  •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珠峰清理登山者遺體……
    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他們的故事。今年2月,西藏首次對海拔8000米以上的登山者屍體進行集中處理。參與屍體清理工作的扎西次仁從小生長在喜馬拉雅山腳,是少數可以不藉助外部供氧攀上最高峰的人之一。2014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請扎次和其他優秀嚮導清理海拔7300米到8500米之間的屍體。這些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的屍體被重新安置在洞穴裡、巨石後,或埋於白雪下。這是第一步,之後還會將它們運下山。▵5月14日,西藏2019年春季珠峰登山活動,登山隊員紮營珠峰北坳。
  • 珠峰景區永久關閉?官方回應來了
    珠峰的傳統登山路線主要分為南坡和北坡,分別由尼泊爾和中國管理,近年來,兩國都加強了對珠峰登山的管理。西藏體育局:下山須攜帶8公斤垃圾2018年春季登山季期間,西藏登山管理部門就曾在珠峰大本營及以上區域進行了三次大規模垃圾清理
  • 人均45萬,把珠峰堵成人海,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排隊等死
    他們忘了夏爾巴人也是人,夏爾巴人也會生病,八千米海拔上,一旦夏爾巴人出了問題,他們就只能靠自己。地球上有60億人,但在一些特定的時刻,只有一個人能站在地球的最高處俯瞰世界。這種會當凌絕頂的感覺讓他們沉醉。
  • 珠峰8440米,海溝10927米,均現塑料垃圾,意味著什麼?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面積就已達300多萬平方公裡,這個數據想一想都可怕。曾經有科學家發現,太平洋地區出現了一個「新大陸」,然而結果經過探測發現,居然是塑料垃圾組成的一塊「大陸」,所以完全超乎了想像,令人驚慌失措,人類的塑料垃圾影響已經創下了史前記錄。
  • 遍布屍體,垃圾無數,珠穆朗瑪峰無限期封山!
    不過現實卻是如今的珠峰上遍地是垃圾,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場!當每年有大量的遊客到達珠峰後,就會在雪山上留下各種生活垃圾! 對於環境汙染的問題當地的村民只能靠爬上山,然後再背下來,最後倒進坑裡進行慢慢脫水
  • 紀念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系列活動在珠峰大本營舉行
    中新社珠峰大本營5月11日電 (張偉 何蓬磊)西藏自治區體育局、中國登山協會11日在位於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的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大本營舉辦系列活動,紀念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和西藏登山隊成立60周年。
  • 西藏冷清登山季,塞翁失馬,這幾座山峰即將面臨大清理
    西藏春季登山季,一般可以從4月初直到5月末,每年的春季,珠穆朗瑪峰和卓奧友峰便開啟接待模式,迎接一批批國內外攀登愛好者。高海拔地帶,大部分物資無法只靠人力搬運,最重要的便是犛牛馱運。以去年為例,登山季期間,登山產業通過僱傭當地村民參與犛牛馱運等方式,帶動山峰所在地農牧民群眾增加經濟收入約457萬元,另為當地食宿、交通創收約200萬元。
  • 誰用生命在清掃珠峰?這部豆瓣評分9.0的紀錄片震撼揭曉
    ▲ 珠峰上垃圾成堆(圖片取自網絡)02 珠峰清道夫 有一部豆瓣評分9.0的紀錄片《珠峰清道夫》,記錄了一群用生命在珠峰撿垃圾的人們。一支主要由夏爾巴人組成的20人登山隊及12人後援隊,冒著生命危險出發前往珠穆朗瑪峰的「死亡地帶」(位於珠峰南坡,尼泊爾境內),以清理這個最高海拔的「垃圾場」,希望恢復這片聖潔之地,消除10億人賴以生存的水源汙染。從此以後,年復一年,這成為他們餘生的事業,也是他們生命交付之處。
  • 發射的衛星有3%成了太空垃圾,馬斯克該咋辦?-虎嗅網
    3%的故障率有多可怕發現這一問題的McDowell教授解釋:他們(SpaceX)的失敗率並不可怕,不比其他任何人的失敗率糟糕。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如此龐大的衛星系統中,即使是正常的失敗率,也會導致大量不良太空垃圾的產生。
  • 豆瓣九分紀錄片電影——《珠峰清道夫》
    而登頂珠峰,則是所有冒險者和登山者的最高追求,為此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攀登珠峰,超越自我這本是一件值得讚頌和尊敬的事情,然而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登山者選擇攀登珠峰,曾經的純白淨土徹底變了樣子!以前的珠峰白雪皚皚,放眼望去,一片蒼茫,然而現在垃圾遍地,無人清理,觸目驚心;除此之外,遇難者的屍骸也嚴重汙染了這裡的環境——遺體發臭後,細菌擴散到水裡,汙染了這裡的水源和空氣品質。為了讓更多人關注珠峰,關心全球環境,有人發起了一場運動,即清理珠峰行動。
  • 「珠峰探險」進入旺季,你可曾想:人們「便便」如何解決?
    然而,就是這樣一群人們眼中的「牛人」,每年為珠峰留下了12噸的「便便」,還有數不清的垃圾,甚至屍體。自2018年以來,西藏自治區組織清理「珠峰保護區」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就多達8.4噸。據尼泊爾政府統計近三年來登山者在珠峰產生的垃圾多達140噸,而垃圾處理能力嚴重不足。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數據,自上世紀50年代登山者首次攀登珠峰以來,共有超過140噸垃圾被留在了這裡。
  •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在地球軌道上,分布著成千上萬的太空垃圾,據統計,直徑大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就超過2萬塊。它們要是與衛星碰撞,足以摧毀衛星,並製造出更多的碎片。但太空惡劣的環境使得我們無法用一般的方法來清除這些垃圾。
  • 尼泊爾清理珠穆朗瑪峰 找出4具遇難者遺骸和10噸垃圾
    尼泊爾當局27日表示,今年登山季節已進入尾聲,有關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峰找到了4具遇難者遺骸,並收集打掃了大約10噸垃圾。由於全球暖化使珠峰的冰河消融,原本埋藏的人類屍體遺骸和垃圾隨之暴光。數十年來,尼泊爾開展的商業登山活動以及花費大筆金錢登山但對自己留下的醜陋足跡毫不在意的人日增,使得垃圾不斷堆積。綜合外媒媒報導,上述4具遺骸上周已由直升機載運下山。尼泊爾旅遊局人員吉米爾(Dandu Raj Ghimire)告訴記者,他們的身份已經辨識。
  • 馬斯克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影響其他國家太空探索
    3%的故障率有多可怕  發現這一問題的McDowell教授解釋:  他們(SpaceX)的失敗率並不可怕,不比其他任何人的失敗率糟糕。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如此龐大的衛星系統中,即使是正常的失敗率,也會導致大量不良太空垃圾的產生。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佔資源位置、最壞能「鎖死...
    3%的故障率有多可怕發現這一問題的McDowell教授解釋:他們(SpaceX)的失敗率並不可怕,不比其他任何人的失敗率糟糕。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如此龐大的衛星系統中,即使是正常的失敗率,也會導致大量不良太空垃圾的產生。McDowell教授擔心的是大量報廢衛星造成凱斯勒現象(Kessler Syndrome),這才是最可怕的。
  • 和美軍越走越近的馬斯克要去太空「掃垃圾」,為什麼我們要警惕?
    談及這家公司正在研製的不鏽鋼火箭「星船」時,肖特維爾忽然說,它可以用來幫助人們解決太空垃圾的問題。她說:「火箭殘體和死衛星威脅著空間環境」。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生多少太空垃圾擊毀衛星的事情。唯一能拿出來作為案例的,就是2009年俄羅斯衛星撞毀了美國的一顆銥衛星。根據《空間新聞》引述NASA的權威統計,到2020年,整個低軌道上的物體數量是20000個,其中5000多個是工作中的大小衛星和其他太空飛行器,死衛星和火箭殘體各有2000多個,因為衛星和火箭零件脫落而形成的所謂「空間碎片」不到11000個。
  • 尼泊爾動用軍隊清理35噸珠峰及其他山峰垃圾,耗資5200萬
    據英國廣播公司2月14日報導, 尼泊爾政府近日打算從珠穆朗瑪峰和其他五個喜馬拉雅山峰清除35噸垃圾。尼泊爾政府使用軍隊來完成這項任務,並預計將耗資8.6億尼泊爾盧比(約5200萬元人民幣)。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最壞能「鎖死」地球人
    那麼SpaceX,就真的沒有安全和自毀方案嗎?又究竟靠不靠得住?同時,還有自動碰撞規避系統來保障衛星來太空中的安全。不過,一旦發生了機動能力的故障,上述的那些能力,就需要重新評估。可以通過自然下降來完成——衛星靠稀薄空氣阻力緩慢降低軌道,最終進入大氣層,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衛星跟太空垃圾沒兩樣,同樣會給正常工作的太空飛行器,帶來不小的威脅。
  • 垃圾成堆 何時清理?
    直播日照8月10日訊 整潔優美的環境給人帶來的是舒心和愜意,但最近家住張郭村鐵路橋南的住戶們卻被附近一大堆垃圾弄得心情很糟糕,因為這臭氣燻天、蚊蠅亂飛的環境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8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市民所說的位置看到,在陽光的照射下,成堆的生活垃圾腐敗變質,散發出陣陣惡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