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辦2021年科技項目申報重點:BIM及CIM技術為申報方向

2020-11-25 騰訊網

(五)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築工業化

自主智慧財產權的BIM三維圖形平臺開發,BIM設計和施工應用技術,建築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構建理論和方法,工程總承包與建築工業化信息化有機結合研究和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應用,建築機器人開發與應用。鋼結構住宅技術體系研究以及在圍護體系、材料性能、連接工藝等方面的聯合攻關。

(六)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基礎理論及保障機制研究。

(七)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信息模型(CIM)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感知和檢測技術,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和運維技術與產品,城市道路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地鐵機電設備研發。

各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委及有關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國資委管理的有關企業,部機關有關司局,部直屬有關單位,有關行業學(協)會:

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導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創新方向,進一步提升行業創新能力,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管理辦法》,關注直擊考場官方微信公眾號zhukao119獲取更多資訊,我部決定組織開展2021年科學技術計劃項目(以下簡稱科技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類型和重點

科技項目申報分軟科學研究、科研開發、科技示範工程、國際科技合作等4類。申報內容應聚焦支撐引領住房和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和人居環境建設的科技需求,突出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1年重點工作,確定科技項目選題和申報方向,詳見附件。

二、申報資格

(一)申報單位應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註冊的獨立法人,且具有較強的研究開發實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鼓勵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跨地區、跨行業等方式聯合申報。科技示範工程項目一般應由建設或開發單位牽頭申報,或經建設或開發單位同意後,由參與工程的其他關聯單位申報。關注直擊考場官方微信公眾號zhukao119獲取更多資訊,申報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要有與國外合作機構的合作協議,且協議雙方應為獨立法人,單純的商業合作項目不納入本次申報範圍。

(二)申報單位應在所申報的項目領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和科研實力,不得掛名申報。項目負責人原則上應為項目主體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實際主持研究人員,並在項目結題前在職。

三、申報程序和要求

(一)組織推薦單位。各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組織推薦本地區有關單位申報科技項目。科技示範工程類項目由工程所在地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推薦。部機關有關司局可推薦對業務工作有直接支撐作用的軟科學研究類項目和科研開發類項目。各推薦單位要認真做好項目遴選和審核把關,突出重點,優中選優,注重質量,並對所推薦項目的真實性等負責。部直屬有關單位、部管行業學(協)會、國資委管理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骨幹企業可直接申報。

(二)申報要求。軟科學研究類項目按選題申報,要求申報項目題目與選題題目基本一致,每個選題原則上支持1個項目立項。科研開發、科技示範工程、國際科技合作類項目按照申報方向申報,突出創新性、可操作性、實用性、示範性和推廣價值,不支持申報方向以外的項目。申報單位應擁有相關技術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承諾申報材料內容真實、不含涉及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的內容。項目實施期一般不超過3年,項目研發經費和示範工作經費由申報單位自籌。

(三)申報方式。項目申報和推薦單位審核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管理系統,網址:http://kjxm.mohurd.gov.cn)進行。項目申報單位登錄管理系統填報項目申報書後,提交推薦單位在線審核。關注直擊考場官方微信公眾號zhukao119獲取更多資訊,首次申報部科技項目的單位需註冊,已註冊的單位仍用原用戶名和密碼登錄。

(四)材料報送。為落實「放管服」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無需向我部報送紙質版申報書。請各推薦單位將推薦函、推薦項目清單一式一份報我部標準定額司。

(五)申報時間。管理系統受理項目申報時間自2020年11月9日至12月10日止。各推薦單位在線審核及報送推薦函、推薦項目清單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17日。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 姚秋實 盧暢

聯繫電話:010-58934022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三裡河路9號,郵政編碼:100835

管理系統技術支持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

聯繫電話:010-58934415

附件:2021年科技項目選題和申報方向

(見文末閱讀原文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2020年11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 件

2021年科技項目選題和申報方向

一、軟科學研究類項目

(一)住房和房地產業

1.建立住宅和用地聯動供應機制研究。

2.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政策研究。

3.面向新市民和年輕人的小戶型、低租金政策性租賃住房實現機制研究。

4.城市住房保障實施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5.推動房地產開發企業等市場主體轉型升級和多元發展的機制、政策研究。

6.房地產中介行業信用評價機制研究。

7.促進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和健康發展若干重要問題研究。

8.靈活就業人員住房公積金制度相關研究。

9.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形成機制研究。

10.住房公積金管理考核評價機制研究。

11.改進物業管理制度研究。

(二)城鎮綠色發展和城市治理

1.區域綠色發展理想空間模式研究。

2.基於生態安全格局的城市群發展模式研究。

3.城市綠色發展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4.綠色城市發展戰略、模式與政策研究。

5.智慧生態城市未來發展路徑研究。

6.城市設計實施制度研究。

7.空間詳細規劃研究(綜合實施規劃)。

8.城市管理向基層延伸機制研究。

9.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統籌城鄉發展研究。

(三)城市更新和品質提升

1.人居環境質量評價機制研究。

2.城市更新制度機制、支持性政策研究。

3.城市體檢評估標準、制度機制研究。

4.超大型居住區修補更新模式探索。

5.「十四五」期間我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目標、思路和對策研究。

6.老舊小區改造的可持續性機制研究。

7.老舊小區改造中公眾參與的策略研究。

8.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公園綠地系統布局優化研究。

9.無障礙環境建設規劃與建設標準研究。

10.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政策機制研究。

11.完整居住社區建設評價體系研究。

12.「美麗街區」推進機制研究。

13.老舊小區綠色可持續性改造評價體系研究。

14.完整居住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可持續運營體系研究。

15.老舊小區和老舊建築分類標準、更新度評級和評價指標研究。

16.歷史文化街區功能更新模式與方法研究。

17.改擴建建築物安全性普查與資料庫建設研究。

(四)城市安全與防災減災

1.城市韌性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2.統籌沿江城市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的機制研究。

3.城市雨水、再生水等生態產品價值評價和實現機制研究。

4.高質量發展的城市節水策略研究。

5.基於「廠網河一體化」的城市排水管理機制研究。

6.建設工程消防驗收現場評定管理機制研究。

(五)建築產業轉型升級

1.工程勘察設計諮詢高質量發展研究。

2.建築師負責制在全過程工程諮詢模式中的把控要點及應對能力研究。

3.全過程工程諮詢高水平服務能力提升研究。

4.建築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現狀和推廣應用機制研究。

5.建築機器人發展現狀和推廣應用機制研究。

6.智能建築項目全過程風險管控機制研究。

7.建築保險與建築品質提升研究。

8.新型建築工業化項目評價標準研究。

9.工程造價市場化管理模式研究。

10.材料價格指數與指標發布體系研究。

11.工程造價全過程信息化標準體系研究。

12.建設工程造價資料庫建設研究。

13.工程造價改革對工程計價影響研究。

14.工程總承包合同價格風險研究。

15.市場詢價技術與管理研究。

16.鋼結構建築評價和推廣機制研究。

17.工程質量安全手冊多方治理機制研究。

18.建築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DI)協同機制研究。

19.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發展與治理體系研究。

20.工程建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研究。

21.建築產品認證體系與認證標準研究。

(六)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1.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基礎理論及保障機制研究。

2.新型城市融合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政策與模式研究。

3.城市交通綜合治理的方向性問題與政策研究。

4.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審查要點研究。

5.城鎮燃氣工程建設技術標準體系完善與提升研究。

6.基於需求側的智能天然氣管網管理研究。

7.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總體設計研究。

8.可持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七)高品質綠色建築和綠色建造

1.綠色建築立法及政策體系研究。

2.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機制研究。

3.基於碳中和的建築能耗總量及碳排放預測研究。

4.放管服改革下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發展與監管機制研究。

5.綠色金融與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協同發展機制研究。

6.近零能耗建築發展政策研究。

7.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質量提升策略研究。

8.基於建築實時運行數據的綠色節能評價體系研究。

9.綠色建造評價標準研究。

10.綠色建造全過程碳排放核查技術體系研究。

11.建設領域綠色發展推進機制研究。

12.綠色建材推廣應用機制研究。

13.城市用能數據共享機制研究。

14.區域建築能效提升推進模式研究。

15.室內環境綜合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研究。

(八)縣城提質增效和美麗鄉村建設

1.鄉村轉型與創新發展研究。

2.鄉村界定的標準與技術方法研究。

3.鄉村人居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4.鄉村建設評價研究。

5.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研究。

6.北方農村清潔取暖技術政策與實施效果評估機制研究。

7.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8.小城鎮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研究。

9.建制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標準研究。

二、科研開發類項目申報方向

(一)城市群和區域綠色發展

城市群和區域綠色發展指標體系與監測評估技術,城市群和都市圈格局優化技術,重大基礎設施協同配置技術和協同管理模式,區域生態格局構建技術。

(二)城市更新和品質提升

多源數據下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區更新評估技術和評價指標,城市更新的信息採集與診斷分析信息平臺技術;老舊城區的消防適應性更新技術,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技術;應對重大疫情城鎮空間營造、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理論方法,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修補技術。

(三)城市安全與防災減災

安全城市構建與智慧化治理平臺建設及關鍵性智能技術應用研究,城市安全韌性評估技術和韌性增強技術,韌性城市智能規劃與仿真決策平臺,關注直擊考場官方微信公眾號zhukao119獲取更多資訊,應急公共設施快速建造技術;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圖紙信息化審查、竣工驗收消防查驗、消防驗收現場評定檢測等關鍵技術,建築抗風抗震安全智能化監測與檢測技術,地下工程安全監測與檢測技術。

(四)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及傳承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街區動態監測技術,城鄉歷史文化遺產防災減災及修補、保護利用技術,重要歷史群落、廊道和歷史城區保護與管理技術,歷史城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技術,工業遺產建築保護和開發利用技術。

(五)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築工業化

自主智慧財產權的BIM三維圖形平臺開發,BIM設計和施工應用技術,建築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構建理論和方法,工程總承包與建築工業化信息化有機結合研究和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應用,建築機器人開發與應用。鋼結構住宅技術體系研究以及在圍護體系、材料性能、連接工藝等方面的聯合攻關。鋼結構抗震性能化設計方法,高性能結構材料應用技術,關注直擊考場官方微信公眾號zhukao119獲取更多資訊,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灌漿質量檢測和高效連接技術研發,新型建築材料、工程建設智能物聯監測預警與管控技術。地鐵隧道、車站建造技術和安全檢測技術,工程造價信息監測與智慧造價技術。

(六)完整居住社區建設

完整居住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和配建技術與標準,社區治理和風險防控技術,既有居住社區市政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改造技術;社區智慧網格、多元共治、協同服務技術和產品,智慧社區建設與管理服務平臺,數字家庭和智能家居技術研發。

(七)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信息模型(CIM)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感知和檢測技術,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和運維技術與產品,城市道路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地鐵機電設備研發。

(八)城鎮綠色技術創新

高品質綠色建築技術,高品質飲用水保障技術,城鎮汙水高標準排放和再生水利用技術,城市固廢高效處理和安全利用技術,智能化生活垃圾清掃和清運裝備,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九)縣城提質增效和宜居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農房適用技術體系研究,關注直擊考場官方微信公眾號zhukao119獲取更多資訊,鄉村農房現代宜居改造,現代鄉土建築設計建造鄉村社區與住宅防災減災,農村建築能效提升與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村莊生活汙水與面源汙染控制技術,村莊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傳承技術及方式,適宜建制鎮的中小型汙水處理設施開發。

三、科技示範工程類項目申報方向

(一)城市更新科技示範工程。

(二)完整居住社區建設運維科技示範工程。

(三)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科技示範工程。

(四)綠色技術應用科技示範工程(包括城市節水、超低能耗建築、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綠色施工、綠色交通、城鎮汙染治理和廢棄物綜合利用等)。

(五)城鄉歷史文化保護科技示範工程。

(六)特色美麗鄉村及田園建築科技示範工程。

科技示範工程類項目主要來源於國家重點試點、示範工程和地方挖掘、提煉的工程實踐案例。項目所應用的技術為國內領先或優於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在機制創新、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能形成亮點突出、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或有代表性的樣板工程。

四、國際科技合作類項目申報方向

申報方向包括城鎮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開展與擁有相關領域國際先進理念、技術和產品的國際同行的合作,包括政策、法規、技術和標準比較研究及能力建設、綜合示範等。申報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的,不再重複申報其他類型項目。

來源: 住建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202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公告
    教育學、藝術學和軍事學等三個單列學科的申報,分別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辦、全軍社科規劃辦另行組織。七、《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21年度課題指南》分為具體條目(帶*號)和方向性條目兩類。具體條目的申報,可選擇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側重點,也可對選題的文字表述做出適當修改。方向性條目只規定研究範圍和方向,申請人要據此自行設計具體題目。
  • 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啟動,課題指南已發布
    1月6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於其官網發布了《202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公告》(簡稱《公告》)。《公告》稱,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申報時間為2021年1月6日至2021年3月15日。
  • ...組織申報廊坊市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 基礎教育重點專項課題的...
    三、申報辦法1.為提高課題研究實效,便於對課題進行管理和指導,對課題申報實行限額申報,各單位課題申報數量不得超過市裡規定的指標。(具體名額見附表)2. 各縣(市、區)教育和體育局負責轄區內的申報審核、匯總及報送工作,局直屬中小學幼兒園直接報送市規劃辦,市規劃辦不受理個人申報。
  • ...科學技術廳關於組織申報2020~2021年度粵桂科技合作基礎與應用...
    現啟動2020~2021年度粵桂聯合基金項目申報工作,並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項目設置(一)項目類型。粵桂聯合基金堅持「強強合作」和「優勢互補」原則,聚焦重點領域,推動務實合作,支持兩省區優秀科研團隊聯合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粵桂聯合基金受理的項目類型包括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兩類。
  • 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鼓勵企業申報
    ,是一個單位科技競爭力和基礎研究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學科評估和「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指標。為做好我省2021年度國家基金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省科技廳、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關於開展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組織申報工作的通知》提出如下要求:(1)整合優勢資源,組織動員有基礎、有積累、有能力的科研人員和團隊,結合省「雙一流」學科建設,積極申報國家基金項目;(2)省重大專項和重點項目承擔單位和參與單位要精心組織,圍繞我省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
  • 蔬菜所舉辦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培訓會
    為做好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工作,提高科技人員國家基金寫作水平,1月11日,蔬菜所舉辦了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培訓會。會議邀請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段學武研究員作動員交流報告。蔬菜所科技人員、研究生等近40人參會。會議由蔬菜所所長謝大森研究員主持。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專題項目申報「綠色通道」開啟
    三湘都市報1月28日訊(記者 楊斯涵 黃京)為加快推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科技攻關,全面做好湖南省疫情防控工作,今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從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官方網站上了解到,省科技廳、省財政廳聯合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專題項目申報指南,將組織協調優勢科研力量,找準主攻方向,
  • 燕郊高新區《關於開展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組織申報工作的通知》
    現收到河北省科技廳《關於開展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組織申報工作的通知》,請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和承擔重點科技項目的企業積極申報國家基金項目
  • 2020年安徽省重點研發計劃申報工作啟動 看看哪些項目是重點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科技廳官網消息,近日,省科技廳啟動2020年安徽省重點研發計劃申報工作。計劃圍繞實施省「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建設創新型省份和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聚焦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重點支持產業技術攻關、應用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示範。
  • 關於做好我省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組織申報工作的通知
    為做好我省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國家基金」)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進一步提高我省申報項目質量,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一、加強政策解讀國家基金項目是我省獲得國家項目支持、加強基礎研究的主要項目來源,在提升我省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學科發展、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基因中心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會
    根據院要求和中心工作部署,為進一提高科技人員國家基金申報質量和立項率,12月18日,基因中心召開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會,會議特邀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劉春明教授作指導報告。 會上,魏文康主任系統分析了2020年國家基金申報中的經驗和不足,結合案例作了剖析。
  • 快來申報龍崗區招商引資獎勵扶持項目
    本報訊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張祥) 日前,龍崗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關於申報龍崗區招商引資獎勵扶持項目(2020版)的通知,對招商引資相關項目進行獎勵扶持。申報時間為2021年1月5日至2025年7月19日,項目補貼最高不超過1億元。 申請單位須在指定的申報受理期內、按申報要求提交申請。
  • 同濟大學2021年研究生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申報答辯會舉行
    同濟大學2021年研究生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申報答辯會舉行 來源:研究生院   時間:2020-11-14  瀏覽:
  • 我院舉辦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培訓會
    為做好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工作,提升我院申報質量,12月30日下午,我院召開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培訓會。會議邀請了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長江學者」陽成偉教授,院植保所張純博士做申報經驗交流指導。
  • 學校召開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暨工作布置會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在勵吾科技樓國際會議廳召開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暨工作布置會。學校副校長朱敏出席會議,各學院科研負責人、科研秘書和教師代表等500餘人參加會議。朱敏副校長講話及政策解讀、分享交流朱敏充分肯定了學校在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工作中取得的成績。他指出,基礎研究是體現學校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方面,同時也反映了科研人員自身的研究水平。
  • 關於調整2021年度河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申報時間的通知
    各市(含辛集、定州市)科技局、雄安新區管委會改發局,有關省直單位和高校: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河北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工作部署要求,按照「疫情防控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的原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特對2021年度河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申請和材料接收時間做出如下調整
  • 學校舉辦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輔導報告
    學校舉辦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輔導報告 1月8日,青島農業大學舉辦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輔導報告,中國海洋大學科技處副處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島聯絡網負責人魏俊峰,東北農業大學韓德果教授受邀進行了專題輔導。
  • 核能開發科研2018-2019年項目申報指南(公開版本)
    ,充分利用核科研基礎設施,以掌握一批制約核工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實現工程應用為突破口,組織全社會科技力量集智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核科技水平,推動核能安全高效發展,促進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工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 機械學院舉辦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會
    11月24日,機械學院在機械樓513室組織召開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動員大會。會議邀請了科研院國家項目部部長盛群為學院教師做作報告,學院黨委書記劉建軍、執行院長於天彪等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和全體教師參加會議。會議由副院長羅忠主持。
  • 2021-2022年社會組織參與愛滋病防治基金項目開始申報 重慶已獲...
    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2021-2022年社會組織參與愛滋病防治基金項目申報開始了,報名截止時間為本月21號。2015年全國性公益專項基金——社會組織參與愛滋病防治基金(以下簡稱社會組織防艾基金)正式建立,主要支持社會組織與疾控、醫療機構等單位協調合作,開展高危行為人群的宣傳教育、預防幹預、檢測諮詢以及感染者和病人關懷救助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