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開發科研2018-2019年項目申報指南(公開版本)

2020-12-01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一、總體要求


  貫徹《「十三五」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規劃》《「十三五」核工業發展規劃》和《「十三五」國防科技工業科技發展規劃》要求,落實《「十三五」核能開發科研規劃》部署,堅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充分利用核科研基礎設施,以掌握一批制約核工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實現工程應用為突破口,組織全社會科技力量集智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核科技水平,推動核能安全高效發展,促進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工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二、申報原則


  (一)符合規劃,避免重複。


  項目內容符合《「十三五」核工業發展規劃》和《「十三五」核能開發科研規劃》,屬於核能開發科研渠道支持的領域,同時須避免已有其他渠道支持的項目重複申報。


  (二)需求牽引,重點保障。


  技術研究應具有一定的工程應用需求,產業前景良好,重點保障國家戰略,實現核工業發展瓶頸技術突破。


  (三)創新驅動,軍民融合。


  技術研究應注重自主創新,加強產業發展技術儲備,注重軍民技術的雙向轉移轉化,研究成果有利於核工業「提質增效」,有利於增強國際競爭力。


  (四)資源統籌,大力協同。


  項目申報應充分考慮本單位、相關單位的資源情況,研究基礎情況。鼓勵有條件的單位自籌資金開展項目研發、聯合申請科研項目。


  三、申報單位要求


  (一)非外資控股的獨立法人。


  (二)具備開展所申報課題研究的科研設施和人才。


  (三)在所申報的重點方向開展相關研究不少於3年,並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四、支持重點


  (一)反應堆及核動力領域。


  重點方向1:破冰綜合保障船核動力工程應用關鍵技術。


  研究目標:突破核動力應用於破冰綜合保障船關鍵技術,形成相關設計準則,支撐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示範項目建設。


  研究內容:破冰綜合保障船核動力設計準則與標準研究;核安全審評技術研究;控制棒驅動機構等關鍵設備改進與適應性研究;反應堆保護系統、嚴重事故緩解系統等設計研究;核事故應急響應與處置方案研究等。


  考核指標:設計準則內容完整,可為破冰綜合保障船核動力裝置設計提供支撐;控制棒驅動機構設計壽命約15000米;核安全審評技術、核事故應急相應與處置方案等滿足破冰綜合保障船需求。


  (二)核燃料循環領域。


  重點方向2:鈾資源採冶和評價技術。


  研究目標:掌握地浸大型提鈾裝置、地浸採鈾井場數位化技術;突破深部高效開採技術和共伴生鈾礦選冶技術;建立我國鈾資源技術經濟動態評價標準體系。


  研究內容:地浸礦山大通量提鈾裝置、井場生產全過程數位化及仿真模擬的關鍵技術研發;以採冶一體化、地質災害防控為重點的深部鈾礦床安全高效採冶關鍵技術研究;全國鈾資源技術經濟動態評價與數位化應用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研發一套地浸礦山工程化的大通量提鈾裝置,處理浸出液能力≥700m3/h;地浸井場數位化系統實現主要工藝參數在線檢測和智能調控;研究形成800m深鈾資源的安全高效開採技術,綜合回收共伴生金屬且鈾資源回收率≥80%;建立鈾資源技術經濟數位化動態評價系統,動態評價響應時間小於24小時。


  重點方向3:核燃料生產製造技術。


  研究目標:掌握快堆金屬燃料設計關鍵技術;提升六氟化鈾精餾工藝技術;掌握鹼渣中鈾的回收技術。


  研究內容:快堆金屬燃料元件設計、金屬燃料芯塊製備工藝及檢測技術研究;六氟化鈾耐腐蝕精餾設備研製;含鈾廢水沉澱形成鹼渣中鈾回收技術研究及工程化裝置研發。


  考核指標:完成快堆金屬燃料設計程序開發、輻照考驗組件設計和考驗組件研製,最大設計燃耗不低於60000MWd/tU;完成六氟化鈾精餾設備研製,精餾產品直接回收率達到99%;完成鹼渣鈾回收裝置研製,鈾浸出率大於99%,總回收率大於99%,年處理鹼渣能力達到10t。


  (三)核安全、核安保與核應急領域。


  重點方向4:強核輻射環境下智慧機器人平臺系統關鍵技術。


  研究目標:研製耐強核輻射的具有可視化操作的探測與處置遙控智慧機器人平臺系統,用於強核輻射環境下輻射場探測、工程測量與施工、安全處置、應急救援等工作。


  研究內容:適應強核輻射環境的智慧機器人平臺系統設計;強核輻射環境下智慧機器人的信息與通信系統研究;機電系統抗強核輻射加固與機器人系統可靠性保障技術。


  考核指標:適用環境劑量率不低於10mSv/h,機器人耐輻照劑量率大於100Gy/h,累積劑量不低於10000Gy,可靠通訊距離不低於200米,結合強核輻射環境的工作場景實現工程示範。


  (四)核技術應用領域。


  重點方向5: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工藝和應用關鍵技術(後補助)。


  研究目標:突破99Mo、14C、177Lu、64Cu等放射性同位素生產的關鍵技術;掌握典型核素標記化合物和放射性藥物的製備方法。


  研究內容: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工藝研究;典型核素標記化合物合成技術研究等;診療一體化關鍵核素及藥物研發。


  考核指標:99Mo的回收率不低於90%,99Mo的總回收率不低於60%,99Mo放射性核純度≥99.0%;14C的化學純>95.0%,放化純>95.0%,比活度大於50mCi/mmol;製備出14C-氰化鉀等14C標記基礎化合物樣品,其中14C-氰化鉀的化學純>95.0%,放化純>95.0%,比活度>50mCi/mmol;突破177Lu製備工藝,分離回收率不低於90%,全工藝流程回收率不低於70%,177Lu放化純度不低於99.5%;64Cu的化學純度和核純均大於95%。


  重點方向6:放射性診療設備關鍵技術(後補助)


  研究目標:實現核醫學影像人工智慧診斷。


  研究內容:核醫學成像技術研究和設備研發,人工智慧輔助診療關鍵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對於CT圖像進行自動識別,對可疑病變組織的篩查尺度、邊界識別能力滿足醫學診斷要求。


  重點方向7:電子加速器輻照控制及劑量管理關鍵技術(後補助)。


  研究目標:提升我國電子加速器輻照控制及劑量管理水平。


  研究內容:精準輻照控制與傳送定位技術;輻照工藝智能優化控制軟體研發。


  考核指標:能根據設備硬體參數和技術指標自動搜索出最優的輻照方案及工藝,劑量不均勻度≤2.5,劑量不確定度≤10%,並自動制訂運行參數導則。


  重點方向8:輻照環保應用技術(後補助)。


  研究目標:提升輻射技術在環保領域應用能力和水平。


  研究內容:電子束輻照處理廢氣、廢水、汙泥和固體廢物的機理研究;電子束處理廢氣、廢水、汙泥或固體廢物的工藝研發和工程化示範應用。


  考核指標:廢水處理實現工業規模示範,處理規模達到5000立方米/天以上,廢氣、生活汙泥和固體廢物處理實現實驗室規模示範,處理後的廢水、廢氣、生活汙泥和固體廢物優於國家相應排放標準,與常規處理工藝相比具有較強的經濟性。


  重點方向9:農產品加速器輻照關鍵技術(後補助)。


  研究目標:突破農產品貯藏輻照滅菌新技術,掌握高能電子加速器在食品輻照中的關鍵技術。


  研究內容:農產品腐敗微生物電子束最低有效防控劑量研究;高能電子輻照加速器的X射線轉換關鍵部件及裝置研製,技術應用工藝研究和工藝規範制定。


  考核指標:能量10MeV,功率不低於50kW,X射線轉換效率達到8%;制定相應的技術規範類團體標準。選取3個不同區域或3個不同食品種類,建立應用示範線。

相關焦點

  •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2018年度申報指南發布(附全文)
    )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的總體部署,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予以發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組織申報要求及評審流程  1. 申報單位根據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內容以項目形式組織申報,項目可下設課題。項目應整體申報,須覆蓋相應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標。項目申報單位推薦1名科研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每個課題設1名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可擔任其中1個課題的負責人。
  •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2018年度申報指南徵求意見(全文)
    2017年5月23日,科技部高新司發布《關於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新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等9個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建議徵求意見的通知》,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地球觀測與導航、增材製造與雷射製造、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
  •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2020年度申報指南徵求意見(附全文)
    根據本重點專項實施方案的部署,現發布2020 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1. 高端通用儀器工程化及應用開發  共性考核指標:目標產品應通過可靠性測試和第三方異地測試,技術就緒度不低於8 級;至少應用於2 個領域或行業;明確發明專利、標準和軟體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數量;形成批量生產能力,明確項目驗收時銷售數量和銷售額。
  •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申報指南項目答辯評審...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申報指南項目答辯評審專家名單公告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8 魏曉峰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雷射聚變研究中心 9
  • 申報|最高獎勵25萬元!2020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申報!
    申報截止時間:10月28日。01 申報方式(一)自主申報。由項目完成單位自主申報市科學技術獎;(二)提名申報。由設有科技管理機構的市政府部門、各區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在廈高校、科研院所、相關行業協會(以下統稱提名組織)積極提名符合要求的項目申報市科學技術獎。
  • 2018年度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課題開始申報
    按照專項2017年度工作計劃,牽頭組織部門在廣泛徵集相關部門、地方和各領域專家意見基礎上編制完成專項2018年度課題申報指南,並經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審定,現組織開展專項2018年度課題申報工作。  現將2018年度課題申報指南印發給你們,請各單位按照要求認真做好課題的組織和申報工作。
  • 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啟動,課題指南已發布
    1月6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於其官網發布了《202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公告》(簡稱《公告》)。《公告》稱,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申報時間為2021年1月6日至2021年3月15日。
  • 通知|科技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主體,按照公開、自願、雙向選擇的原則,在所承擔的各類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中,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參與科研相關工作。上述科技計劃主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含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等)。
  • 核能科技創新:民用核能第一國的做法與啟示
    美國是全球民用核能第一大國和第一強國,其核能發展規模、運營業績和相關技術均長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8年全美99臺核電機組平均負荷因子92.3%,發電量佔比19.3%,是美國第一大零碳電源,2018年核電平均成本0.0 32美元/KWh(約合人民幣0.22元),亦處於全球較低水平。
  • 科技部發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國科發資2019〕45號)等文件要求,現將「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見附件)向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徵求意見時間為2019年9月30日至2019年10月15日,意見和建議請於2019年10月15日24點之前發郵件至電子郵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的凝練布局和任務部署已經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諮詢評議,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研究審議,並報國務院批准實施。本次徵求意見重點針對各專項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標指標和相關內容的合理性、科學性、先進性等方面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
  • 6月30日青島2019年第一次博士後有關項目資助(補貼)申報將到期
    半島記者 肖玲玲6月5日~30日,是青島市2019年第一次博士後有關項目資助(補貼)申報的期限。2.站(基地)科研資助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2018年7月1日之後至少招收1名博士後進站並已開題的,可申領5萬元科研資助;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2018年7月1日之後招收至少1名博士後進基地並已開題的,可申領2萬元的科研資助。每個博士後站(基地)每年只能申領一次。申領所需材料如下:①博士後進站介紹信(或進站備案證明);②開題報告。
  • 項目指南 | 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9年度項目指南
    (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直接費用大於 200 萬元/項的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僅限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負責人承擔,作為主要參與者不限)、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含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項目)、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應急管理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專項項目[特殊說明的除外;應急管理項目中的局(室)委託任務及軟課題研究項目、專項項目中的科技活動項目除外]。
  • 又新增一專項 | 「綠色生物製造」重點專項2020年項目申報指南徵求...
    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指南已陸續公布。據動源君初步統計,截至6月6日,已發布指南(徵求意見)的專項(含定向)43個,其中6月1日新徵求意見的「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為2020年新增專項,6月5日,科技部發布另一新增專項「綠色生物製造」重點專項申報指南徵求意見。
  • 基金委公布2019年科研不端行為查處情況
    項目經費來源與支出渠道不一致。對某地區的檢查發現,仍然有5%以上的單位未能做到統一管理,單獨核算,專款專用。2019年通報批評處理案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開了2019年度查處的給予通報批評處理的科研不端行為處理決定10份,涉及10位被處理責任人和1個被處理依託單位。
  • 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立項公示
    信息時報訊(記者 孫小鵬 通訊員 王豔君)日前,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擬立項名單。全省重點平臺、創新團隊項目、重點領域專項和重點研究項目共擬立項323項,其中人文社科類98項、自然科學類225項。
  • 住建部辦2021年科技項目申報重點:BIM及CIM技術為申報方向
    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類型和重點 科技項目申報分軟科學研究、科研開發、科技示範工程、國際科技合作等4類。申報內容應聚焦支撐引領住房和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和人居環境建設的科技需求,突出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
  • 科技部發布項目指南,2021年科技項目政策改革有哪些?
    導讀: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指南已經發布,本次涉及的項目已經政策有哪些變化?下面一起來看看科技部最新的政策文件。一、2021年項目指南內容本次發布內容包括:最新改革舉措、申請規定、資助政策、資助領域和方向等。
  • 食品領域31項項目通過2020年海南省屬科研院所技術創新專項申報...
    食品夥伴網訊 8月26日,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公示了2020年省屬科研院所技術創新專項申報項目形式審查結果,其中,58項技術創新科研項目通過審查,3項項目不通過。  據統計,食品領域有31項技術創新科研項目通過審查,另外,1項海南省糧油科學研究所申報的「瓊崖海棠果中香豆素類化合物的提取及應用研究」項目不通過,不通過原因為2020年度,同時申報了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
  • 202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公告
    只要符合《課題指南》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學科均鼓勵申請人根據研究興趣和學術積累申報自選課題(包括重點項目)。自選課題與按《課題指南》申報的選題在評審程序、評審標準、立項指標、資助強度等方面同樣對待。無論是按《課題指南》擬定的選題還是自選課題,課題名稱的表述要科學、嚴謹、規範、簡明,避免引起歧義或爭議。
  • 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剛剛,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遺產」。當天下午,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正式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經國務院審批,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代表國家鄭重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上簽名,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特別激動、興奮!這可是好幾代餘杭人、中國人一直期盼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