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9:00,北京理工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
校黨委書記趙長祿,校長張軍,黨委常務副書記項昌樂,副校長王曉鋒,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志宏,黨委副書記包麗穎,副校長魏一鳴、王博,校長助理汪本聰、楊亞政、李振鍵、閻豔出席典禮。各學院、各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全體研究生新生參加典禮。開學典禮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設立中關村校區主會場和良鄉校區分會場。典禮由包麗穎主持。
升國旗 奏國歌
迎著初升的朝陽
新一代北理工人
風華正茂 意氣風發
開啟人生新篇章
開學第一課
《延安精神傳薪火 矢志報國立潮頭》
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軍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2020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我代表趙長祿書記,代表北京理工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向2020級4988名碩士研究生、1116名博士研究生,特別是,4368名首次加入北理工大家庭的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還有部分遠在海外的留學生新生,因為疫情原因,暫時無法入校報到,在這裡,也向你們表示誠摯的問候,期待我們早日相見!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我們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取得了抗疫鬥爭的重大戰略成果。同舟千帆渡,共擔風雨時。在疫情阻擊戰中,北理工發揮學科優勢,迅速組織開展應急醫療裝備研製等相關工作,與一線的抗疫勇士協力同行。對同學們來說,在這不同尋常的時期,大家的學習生活也面臨極大考驗,但你們意志堅韌、心態積極,克服備考、複試中的重重困難,最終在北理工校園順利「會師」。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學校已經準備充分,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夠與學校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攜手共築抗疫安全防線!
六天前,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辦了建校80周年紀念活動。北京理工大學誕生於延安烽火中,艱苦奮鬥、服務抗戰建國;成長於新中國建立初期,燃情奮鬥、興學圖強;奮進於改革開放時期,與時俱進、砥礪前行。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北京理工大學高質量推進「雙一流」建設,內涵提質、矢志一流。80年時光流轉,北理工人始終不改報國初心,傳承「延安根、軍工魂」紅色基因,譜寫了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相偕行的壯麗篇章。延安根脈、報國情懷,是銘刻在每一位北理工人身上的基因標識和成長密碼,也是北理工將賦予你們的氣質品格。
愛國,是北理工人最鮮亮的底色。我校博士生導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馮長根教授,1979年遠赴英國留學,博士畢業時,在論文扉頁鄭重寫道:「本論文獻給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馮長根教授堅信,「報效祖國是自己義不容辭的份內事」,學成後毅然選擇回國,在國家安全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將一腔熱血播撒在祖國大地上。
奉獻,是北理工人最無悔的誓言。自然科學院老院長李強,是校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反帝愛國,領導「五卅」學生運動,將國民革命推向高潮;專注科研,主持建造短波廣播電臺,把黨的聲音傳到全國;跨界經濟,投身外貿領域,引資建廠促進對外開放。「黨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李強老院長一生,為黨的事業、新中國的建設發展,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創新,是北理工人最執著的追求。我校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姜瀾,2006年放棄美國高校教職,毫不猶豫回到母校任教。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支持著他帶領團隊,突破了長期制約飛秒雷射技術發展的理論瓶頸,推動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基礎研究,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擔當,是北理工人最赤誠的品格。自動武器專家朵英賢院士,研製的某式輕重兩用機槍,是我軍主要武器裝備之一。光學專家周立偉院士,奮力開拓「夜視」技術,為我國微光夜視領域發展開闢了道路。還有一生科技報國的王越、毛二可等院士群體,都在各自的科研領域勇擔重任,展現了北理工人的時代擔當。
同學們,作為學校建校80周年迎接的首批「80後」研究生新生,你們將在這片紅色土壤中學習成長。來到北理工求學,不僅僅是一次選擇,更意味著一份重託、一項使命、一腔熱忱。藉此機會,我也想對同學們提幾點希望。
一是立德為先,以重大選擇見真抱負。建校以來,學校培養了30餘萬名畢業生,包括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60餘位兩院院士、一大批創新人才。在研究生畢業生中,超過三分之一投身於國防事業和基層一線,選擇了熱愛並為之奮鬥終身的領域,生動詮釋了「黨的事業就是我們的奮鬥方向。」「人而無德,行之不遠。」同學們,希望你們像師長們一樣,明德致遠、為國奉獻,作出無愧於人民、無愧於青春的抉擇。
二是強基為本,以守正創新見真學問。2017年6月,由北京理工大學研製的生命科學載荷,搭乘「龍飛船」,成為首個登入國際空間站的中國空間科學項目。該項目團隊的優秀骨幹,2014級博士生楊春華,在北理工12年的求學生涯裡,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參與並見證了中國空間生命科學研究中多項「第一」。「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同學們,希望你們向楊春華學習,寬厚基礎、久久為功,瞄準「從0到1」的突破,勇攀科學高峰。
三是精深為實,以拼搏事業見真勁頭。被譽為「北鬥女神」的徐穎,是我校2009屆博士畢業生。她在多源輔助衛星導航增強方向開展研究,嚴謹務實、執著求索,成為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同學們,希望你們緊隨徐穎的步伐,行遠自邇、精深求是,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服務國家戰略的偉大事業中,展現新時代青年的幹勁、韌勁、闖勁。
四是創新為核,以卓越精神見真功夫。2019級博士生宋哲,深入研究衛星通信陣列測量關鍵技術,與導師團隊協同攻關,發明了系列化測量新體制、新方法、新裝置,支撐了北鬥系統等國家重大型號的研製工作,以學生身份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同學們,希望你們以宋哲為榜樣,敢於瞄準國際前沿,在追求卓越、獨創獨有上下功夫,讓科技創新迸發湧流。
置身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國家發展正處於戰略機遇期,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希望每一名北理工研究生,傳承延安薪火,牢記報國使命,勇擔復興大任,做「明德致遠、寬厚基礎、精深求是、包容創新」的高層次領軍領導人才,奮楫爭先、勇立潮頭!
導師代表、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代表龐思平教授發言
歡迎你們,未來的紅色工程師!
教師代表、材料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龐思平教授向新生們詮釋了「紅色工程師」的含義,勉勵同學們要深刻理解「德以明理、學以精工」校訓內涵,將國家之所急所盼內化為自己奮鬥的不竭動力,胸懷壯志,把使命擔當變為習慣和自覺,讓自己在研究生生涯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跨越。
宇航學院2020級博士生吳則良發言
宇航學院2020級博士生吳則良代表全體研究生新生發言,他表示將不忘初心,以創新為己任,勇攀學業高峰,胸懷天下,把自身小我融入祖國大我,讓個人奮鬥與國家需求、學校發展同頻共振,以不懈努力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
宇航學院2017級博士生邵龍發言
宇航學院2017級博士生邵龍代表在校生發言,他分享了自己在北理工求學奮鬥的創新創業故事,展現了北理工學子的情懷、擔當和堅持,鼓勵同學們要珍惜當下,仰望學術星空,踏實求索篤行。
佩戴校徽
學校領導為2020級研究生新生代表佩戴校徽
全體新生起立為自己佩戴校徽
佩戴校徽
戴上校徽那一刻,他們正式成為北理工的一員,將傳承「延安根、軍工魂」,砥礪奮進,矢志強國。
最後,在激昂的北京理工大學校歌聲中
北京理工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落下帷幕
八十載櫛風沐雨
八十載砥礪奮進
新一代北理工人將繼續
立德為先,以重大選擇見真抱負
強基為本,以守正創新見真學問
精深為實,以拼搏事業見真勁頭
創新為核,以卓越精神見真功夫
來源:北京理工大學 出品:黨委宣傳部 來源:學生工作部 攝影:郭強、徐思軍、郭廣澤、白天禕、韓澤京、尤樂淳 編輯:徐夢姍、王豔芳、戴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