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起源和發展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早在1839年,法國科學家貝克雷爾(Becqurel)就發現,光照能使半導體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間產生電位差。這種現象後來被稱為「光生伏打效應」,簡稱「光伏效應」。1954年,美國科學家恰賓和皮爾松在美國貝爾實驗室首次製成了實用的單晶矽太陽電池,誕生了將太陽光能轉換為電能的實用光伏發電技術。

  20世紀70年代後,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全球能源危機和大氣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時全球約有20億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應。這個時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夠改變人類的能源結構,維持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這之中太陽能以其獨有的優勢而成為人們重視的焦點。豐富的太陽輻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汙染、廉價、人類能夠自由利用的能源。太陽能每秒鐘到達地面的能量高達80萬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陽能轉為電能,轉變率5%,每年發電量可達5.6×1012千瓦小時,相當於世界上能耗的40倍。正是由於太陽能的這些獨特優勢,20世紀80年代後,太陽能電池的種類不斷增多、應用範圍日益廣闊、市場規模也逐步擴大。

  20世紀90年代後,光伏發電快速發展,到2006年,世界上已經建成了10多座兆瓦級光伏發電系統,6個兆瓦級的聯網光伏電站。美國是最早制定光伏發電的發展規劃的國家。1997年又提出「百萬屋頂」計劃。日本1992年啟動了新陽光計劃,到2003年日本光伏組件生產佔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廠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國新可再生能源法規定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大推動了光伏市場和產業發展,使德國成為繼日本之後世界光伏發電發展最快的國家。瑞士、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芬蘭等國,也紛紛制定光伏發展計劃,並投巨資進行技術開發和加速工業化進程。

  世界光伏組件在1990年——2005年年平均增長率約15%。20世紀90年代後期,發展更加迅速,1999年光伏組件生產達到200兆瓦。商品化電池效率從10%~13%提高到13%~15%,生產規模從1~5兆瓦/年發展到5~25兆瓦/年,並正在向50兆瓦甚至100兆瓦擴大。光伏組件的生產成本降到3美元/瓦以下。2006年的光伏行業調查表明,到2010年,光伏產業的年發展速度將保持在30%以上。年銷售額將從2004年的70億美金增加到2010年的300億美金。許多老牌的光伏製造公司也從原來的虧本轉為盈利。

相關焦點

  • 太陽能光伏技術的發展
    光伏技術的關鍵元件光伏發電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太陽能光伏電池。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是矽系太陽能電池;第二代是薄膜太陽能電池;高倍聚光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柔性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納米太陽能電池等新技術則統稱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如雨後春筍,發展迅速,呈現出勃勃生機的發展態勢。儘管成績驕人,卻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技術落後,發展不均衡等。比如,多晶矽原料生產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很落後,而且能源消耗很高,不能滿足目前的需求,因為多晶矽原料主要依賴進口。
  •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優勢和發展前景
    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潔充分、絕對安全、相對廣泛性、使用壽命長、無需維護、資源豐富、經濟潛力大等特點。它在長期能源戰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太陽能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組成與普通火電發電系統相比,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組成及各個部分的作用 (1)無疲勞危險 (2)安全可靠,無噪音,無汙染排放,絕對清潔(無汙染) (3)不受資源分布地域限制,可以利用建築屋面的優勢;例如
  • 國內外太陽能高倍聚光光伏發電技術的比較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前,美國Semprius公司宣布製成全球效率最高的太陽能高倍聚光光伏發電(CPV)模組,該模組採用的是微小三結砷化鎵晶片,晶片製程採用基板復用技術,1100倍聚光比,無專門散熱系統,效率達到33.9%,批量生產的價格折合到太陽能高倍聚光光伏發電後的上網電價會低於0.1美元/度。
  • 【深度分析】太陽能光伏發電與光熱發電的發展現狀及優劣勢對比
    二、太陽能光伏和光熱電站發展現狀  (一)光伏裝機規模和發展速度遠高於光熱  在光伏電站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約為178.4GW,幾乎是光熱電站的42倍,近十年市場平均增速在40%以上。
  • 何祚庥:抓緊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和第一代、第二代有什麼不同?何祚庥:第一代、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都是用半導體技術。第一代指的是晶體矽光伏發電,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現在用得非常普遍,我們國家在這個市場佔有很大份額。第二代指的是品種繁多的薄膜電池,優點是材料用量少,最大的缺點是光電轉化率只有晶體矽的一半。
  • 薄膜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薄膜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光伏發電技術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關鍵元件是太陽能電池,目前主要應用於光伏發電的電池都是基於半導體技術。其中又可以細分為兩種,一種是較為傳統較為成熟的晶矽電池,另一種就是新一代的薄膜電池。
  • 202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隨著國內光伏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技術逐步提升,光伏發電成本會逐步下降,未來國內光伏容量將大幅增加。中國已將新能源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產業,未來**年擬加大對包括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產業投資,以減少經濟對石化能源依賴和降低碳排放。未來五到**年中國光伏發電有望規模化發展。
  • 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及市場現狀
    「十一」前夕,國家能源局出臺了《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100萬千瓦以上,這意味著未來3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有望擴大6倍以上。
  • 《太陽能光伏發電預報技術原理及其業務系統》出版發行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慶忠報導  日前,由湖北省氣象局陳正洪研究員等人編著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預報技術原理及其業務系統》一書正式出版發行,這是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量(功率)預報領域的首部專業著作,填補了太陽能預報行業空白。
  • 太陽能光伏發電十大優點
    與傳統的火力發電和新型的風力發電、核力發電相比,太陽能發電是最理想的可持續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其十大好處如下:1、太陽資源分布廣泛:用之不竭、取之不盡太陽能是太陽內部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過程產生的能量,儘管太陽輻射到地球大氣層外界的能量僅為其總輻射能量(約為3.75×10^14tw)的22億分之一,但其輻射通量已高達1.73×10^5tw,即太陽每秒鐘投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當
  • 何祚庥院士:抓緊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何謂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調研組: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和第一代、第二代有什麼不同?何祚庥:第一代、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都是用半導體技術。第一代指的是晶體矽光伏發電,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現在用得非常普遍,我們國家在這個市場佔有很大份額。
  • 【光伏知識】解析太陽能光伏發電併網系統
    應用主要領域主要在太空航空器、通信系統、微波中繼站、電視差轉臺、光伏水泵和無電缺電地區戶用供電。20世紀90年代以來是我國光伏發電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國光伏組件生產能力逐年增強,成本不斷降低,市場不斷擴大,裝機容量逐年增加,2006年累計裝機容量達35MW,約佔世界份額的3%,10多年來,我國光伏產業長期平均維持了全球市場1%左右的份額。
  •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特點是什麼?
    太陽能光伏發電特點是什麼?首先,光伏發電是根據光生伏特效應原理,利用太陽電池將太陽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不論是獨立使用還是併網發電,光伏發電系統主要由太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它們主要由電子元器件構成,但不涉及機械部件。所以,光伏發電設備極為精煉,可靠穩定壽命長、安裝維護簡便。
  •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發展為半導體行業帶來新機會
    在中國,據報導2010年以前太陽能電池多數是用於獨立光伏發電系統,從2011年到2020年,光伏發電市場主流將會由獨立發電系統轉向併網發電系統。未來15年內,中國將投資2000多億元,充分利用西部地區和沿海地區太陽日照時間長的優勢,興建太陽能供熱系統、太陽能光熱應用示範工程和大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
  • 太陽能光伏發電必備的基礎知識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太陽能電池組件;充放電控制器、變頻器、測試儀器和計算機監控等電力電子設備和蓄電池或其他儲能和輔助發電設備。光伏系統應用廣泛,光伏系統應用的基本形式可分為獨立發電系統和併網發電系統兩大類。主要應用領域為太空梭、通信系統、微波中繼站、電視差分轉盤、光伏泵、無電地區及家庭供電。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發達國家已開始系統地推進城市光伏併網發電,主要建設住宅屋頂光伏發電系統和mw級集中式大規模併網發電系統等。
  • 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 「十四五」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前景展望(附圖表)
    原標題: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 「十四五」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前景展望(附圖表)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領域之一。
  • 【深度】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的區別、優劣勢對比與發展前景
    數年來,環境汙染、氣候變暖和全球能源危機倍受關注,在此基礎上,太陽能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作為太陽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其發展前景也吸引到業界的廣大視線聚焦,自然地,也引發了對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的區別及孰優孰劣的研究探索。
  • 光伏發電原理 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5分鐘短視頻告訴您!
    (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 柚子木字幕組)1839年,法國科學家貝克雷爾發現液體的光生伏特效應,即「光伏效應」。1917年,波蘭科學家切克勞斯基發明CZ技術,後經改良發展成為太陽能用單晶矽的主要製備方法。1941年,奧爾在矽上發現光伏效應。
  • 讓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有更大發展和應用
    ……在大會開幕式上,多位重量級嘉賓為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支招,挖掘太陽能「光」「熱」「電」三者耦合,探討儲能技術、聚光技術、吸熱技術、以太陽能光熱為主的綜合能源系統技術,力爭推動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在我國有進一步的、更大的發展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