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院士:抓緊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何謂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調研組: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和第一代、第二代有什麼不同?

何祚庥:第一代、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都是用半導體技術。第一代指的是晶體矽光伏發電,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現在用得非常普遍,我們國家在這個市場佔有很大份額。第二代指的是品種繁多的薄膜電池,優點是材料用量少,最大的缺點是光電轉化率只有晶體矽的一半。主要品種有:非晶、納米晶、微晶等矽薄膜;銅銦鎵硒組成的薄膜;碲化鎘薄膜;銅鋅硒硫錫組成的薄膜;新出來的一個品種,是砷化鎵薄膜電池,據報導,其轉化率已高達28.2%。我個人認為,這將是諸多薄膜電池中,最有發展前景的品種。

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核心是引入了現代光學技術,從半導體技術轉向了現代光學技術,這是光伏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裡的核心技術是聚光。根據愛因斯坦的光電定律,發電量和光的強度成正比,聚光可以多發電。關鍵是要非常均勻地聚光,因為如果不均勻的話,設備會按照最弱的部分來發電。均勻聚光,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叫無光像自適應光學,技術含量非常高。通過這樣的聚光,可以大大提高電池的轉化率。例如,單晶矽的理論轉化率是28%,現在產業化已經做到了25%,但如果引入現代光學,通過聚光可以用一塊單晶矽電池片發出「多倍」的電量。

再有就是跟蹤技術,就是跟蹤太陽,適應太陽光在空中不斷移動。這是現代天文望遠鏡已經解決的問題。因為地球繞太陽的公式已經高度精確了,把地球繞太陽的公式帶到一個晶片裡,可以實現一直跟蹤。

另外,還有高效的聚光電池技術。轉化效率第一位的是砷化鎵光電池,國外有一些研究。但砷化鎵的市場價格太貴,必須高倍聚光才有經濟效益。居第二位是矽基光電池,中科院採用的就是這個類型。我們實驗用的N型晶體矽電池轉化效率是22.5%,通過6倍聚光以後,一塊電池的光電轉化率增加到24.5%,實際產出的電量是6×24.5%=135%。

為什麼要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調研組:我們調研了解到,我國在第一代光伏發電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也就是薄膜技術,國內還處於開發研製階段,產業化成功的很少。您現在建議抓緊開發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這基於什麼考慮?

何祚庥:我們過去在有關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思維模式中,眼睛只看到半導體技術。現在因為要進一步提高光伏電池的單位面積發電量,於是人們從半導體技術轉向了現代光學,希望通過跟蹤、聚光的技術,用成本較低廉的光學聚光元件,取代和減少使用成本更為昂貴的半導體材料。

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發展起來後,可以比較容易地解決平價上網問題,因為成本更低,轉化率更高。這裡的聚光,不是用單晶矽、多晶矽多接收光,而是用鏡子、反射鏡或者透射鏡把光聚攏起來,聚到某一塊光電池上面,使發電量增加。這個技術從原則上講,比半導體技術可以做到便宜得多。

更重要的是,這涉及戰略選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一個佔領技術制高點的問題,如果你佔領的是低點,肯定發展不起來。什麼叫戰略性,就是全局性的;什麼叫新興的,就是可以發展的。如果佔領的不是制高點,就發展不起來,不能把一個小山頭當做珠穆朗瑪山。

我認為,發展光伏產業,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是制高點,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抓緊發展。

如何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調研組:國際上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發展狀況如何?我國應該走怎樣的發展路徑?

何祚庥:中國科學院科學家開發、研究的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可以描述為「跟蹤+低倍聚光+高效矽基聚光電池」。就是說,我們選擇了低倍聚光的技術線路。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突破口,符合中國的實際,有光明的前景。

國際上有幾家大的機構專門在研究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他們走的是「跟蹤+高倍聚光+高效砷化鎵聚光電池」的技術路線。他們使用砷化鎵薄膜電池,走的是高倍聚光的技術線路。砷化鎵的轉化率非常高,能到40%多,但是砷化鎵的市場價格太貴,一小塊價格是多晶矽的兩百倍、三百倍,必須用高倍聚光才有經濟效益。高倍聚光至少得400倍,甚至上千倍。高倍聚光技術難點不少,尤其是散熱和抗風。另外砷化鎵有個大問題,原料比較少,規模做得很大的話,原料上會是個大問題。

我們採用的是晶體矽,原料充足。這條技術路線的一個好處,就是不會完全破壞國內的單晶矽、多晶矽的生產體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低倍聚光加跟蹤的光伏發電技術,非常易於在水面實現「太陽能睡蓮」。最大優點是,聚光漏鬥常年浸在水中,極易散去聚光時產生的巨大熱量,解決了散熱的問題,同時又可以增加約10%至20%的發電量。

調研組:您認為在哪些區域推廣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更加合適?

何祚庥:從我個人看的話,光伏發電的發展方向主要應該在缺電的地區做。西北地區太陽能資源好,但是把電送到用電中心,投資大,損耗大。

缺電地區的太陽能資源不好,比如南方老下雨,在這些地方做光伏發電,需要把成本做得更低一點,如果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成本能夠下降到五毛錢一度電、四毛錢一度電、三毛錢一度電,南方很多地方就可以做。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光伏發電還有個好處,白天用電時的電價很高,太陽能發電正好是白天,可以補充高峰時期的用電。我個人覺得搞太陽能發電,眼睛不要只看到西北,也要看到華東、華北、華南,那裡的太陽能資源比起西北是差一點,但是輸電的問題簡單多了。不過前提是必須做到降低成本,提高轉化率,能夠實現平價上網。

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調研組: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有沒有示範工程?應該如何儘快發展?

何祚庥:這個技術在中國已經有運用,我們在甘肅省武威地區建成一個「4倍聚光+轉盤式跟蹤」的1兆瓦光伏電站,已經運行了2年。2011年9月,我們在內蒙古多倫地區建設一組示範電站,這個電站光伏系統每瓦峰值功率售價下降到了1.6萬元/千瓦,已經接近《「十二五」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的2015年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5萬元/千瓦的目標,按10年回收期計算的發電成本,可以下降到0.7元/千瓦時。因為單位面積的發電量高,還可以節約大量的土地。

但就產業化來講,目前困難很大。技術一定要產業化,不過產業化不可能一下子做成大規模產業,需要中間試驗。但是到了中試階段,就沒有人給錢了。如果和企業合作,就牽扯到智慧財產權。在企業裡做中試,需要很好地解決科技界和產業界間利益分配的問題。

調研組:您認為國家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何祚庥:大的戰略性問題,沒有頂層設計根本不行。要佔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僅靠企業和科學家不行,必須依靠國家來推動。

小的東西可以放到企業,比如說電動自行車,是中國人創造出的新的產業,技術和產業都是中國人創造的。現在國內電動自行車已經有1.6億輛的保有量了,不聲不響一個產業出來了。電動自行車有高科技的含量,但分量比較小,企業能搞。我們現在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是影響全局的問題,需要從國家層面來很好地規劃、很好地設計。離開國家行為是不行的。

本次調研組成員:崔書文 曾智澤 黃曉芳 王薇薇

本文執筆:黃曉芳

相關焦點

  • 何祚庥:抓緊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和第一代、第二代有什麼不同?何祚庥:第一代、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都是用半導體技術。第一代指的是晶體矽光伏發電,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現在用得非常普遍,我們國家在這個市場佔有很大份額。第二代指的是品種繁多的薄膜電池,優點是材料用量少,最大的缺點是光電轉化率只有晶體矽的一半。
  • 「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簡介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第一代光伏發電技術=晶體矽光伏發電,有單晶矽和多晶矽的差別。優點是光電轉化率較高,缺點是售價較貴,生產多晶矽耗能較多,也容易汙染環境。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花式品種繁多的薄膜電池,優點是材料用量少,售價較低,重大缺點是光電轉化率只有晶體矽的一半,佔地面積也較多。主要品種有:1、非晶、納米晶、微晶等矽薄膜。2、CIGS即銅銦鎵硒組成的薄膜。
  • 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我國首創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技術
    6月1日,國家發改委多晶矽項目考察組領導和專家到落戶武威的甘肅電投用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項目建設現場指導工作,這一新技術已在武威試產成功。在現場考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說,利用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新技術是世界首創。
  • 太陽能光伏技術的發展
    光伏技術的關鍵元件光伏發電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太陽能光伏電池。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是矽系太陽能電池;第二代是薄膜太陽能電池;高倍聚光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柔性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納米太陽能電池等新技術則統稱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 【中國科學報】爭議何祚庥
    何祚庥故居,被稱為「晚清第一園」的何園走出不少仁人義士。這個何祚庥先生,有著不一般的較真的精神、積極的態度與新鮮的活力。這一點當然是可愛的。何祚庥大約是中國千餘名院士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了。何祚庥的表姐王承書,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統計物理學家,我國核同位素分離科學的學術奠基人,也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總設計師,被毛澤東譽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女功臣」。她同先生張文裕的回國便是何祚庥一手促成。後來周光召加入原子彈工作也與何祚庥直接相關。當時周光召雖然也加入了共產黨,但其社會關係仍被認為「極其複雜」,這樣的出身能夠調來搞原子彈嗎?
  • 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起源和發展
    這種現象後來被稱為「光生伏打效應」,簡稱「光伏效應」。1954年,美國科學家恰賓和皮爾松在美國貝爾實驗室首次製成了實用的單晶矽太陽電池,誕生了將太陽光能轉換為電能的實用光伏發電技術。  20世紀70年代後,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全球能源危機和大氣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時全球約有20億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應。這個時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夠改變人類的能源結構,維持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這之中太陽能以其獨有的優勢而成為人們重視的焦點。
  • 聚光光伏發電優勢與投資前景分析
    聚光光伏(CPV)是指將匯聚後的太陽光通過高轉化效率的光伏電池直接轉換為電能的技術,CPV是聚光太陽能發電技術中最典型的代表。  使用晶矽電池和薄膜電池進行光電轉換,分別是第一、第二代太陽能利用技術,均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利用光學元件將太陽光匯聚後再進行利用發電的聚光太陽能技術,被認為是太陽能發電未來發展趨勢的第三代技術。
  • 全球鈣鈦礦電池論壇即將開幕 第三代技術助力光伏「十四五」規劃
    證券時報e公司訊,第二屆全球鈣鈦礦與疊層電池產業化論壇將於10月27日在浙江開幕,論壇邀請鈣鈦礦科研機構,晶科、協鑫等產業鏈公司,探討鈣鈦礦在光伏產業新一輪變革中的機遇和挑戰。業內認為,轉換效率決定光伏發電成本,晶矽電池理論效率極限為29%,將鈣鈦礦與晶矽電池疊層理論效率可達35%。
  • 光伏效應|太陽光為何能發電?
    光伏效應指光照使不均勻半導體或半導體與金屬結合的不同部位之間產生電位差的現象
  • 中國光伏發電發展簡史
    2020-11-20 根據清潔能源研究機構Mercom資本印度研究所的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印度新增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438兆瓦,
  • 《太陽能光伏發電預報技術原理及其業務系統》出版發行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慶忠報導  日前,由湖北省氣象局陳正洪研究員等人編著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預報技術原理及其業務系統》一書正式出版發行,這是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量(功率)預報領域的首部專業著作,填補了太陽能預報行業空白。
  • PPT|國家電網:光伏發電併網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
    為貫徹落實我市與省新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要求,加快推進風力和光伏發電項目合作進程,11月19日,愛輝區赴黑龍江省新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就風力和光伏發電項目進行對接洽談,並與黑龍江省新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籤訂了
  • 光伏發電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光伏發電在國際上,光伏發電技術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光伏發電是根據光生伏特效應原理,利用太陽能電池將太陽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光伏系統可分為獨立光伏系統(各種帶有蓄電池的可以獨立運行的光伏發電系統)和併網光伏系統(與電網相連並向電網輸送電力的光伏發電系統)。
  • 薄膜發電到底是個什麼技術?
    什麼是薄膜發電技術?要搞清楚這個概念,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光伏發電技術。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技術就是光伏發電技術,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光伏發電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太陽能電池,目前主要應用於光伏發電的電池都是基於半導體技術。
  • 202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七、金融危機深刻影響著我國光伏發電產業第三部分 光伏發電技術與光伏電池分析第七章 2016-2020年中國光伏發電技術分析  第一節 太陽能利用技術>    一、PV光伏發電技術介紹    二、光伏揚水與照明應用系統結構    三、電力電子技術在光伏系統中的應用    四、光伏發電系統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    五、發展中國太陽光伏電池技術的建議  第五節 光伏發電技術進步的趨勢預測分析
  • 你知道什麼是薄膜發電技術嗎?
    導讀: 什麼是薄膜發電技術?日前,漢能薄膜發電股價「一瀉千裡」,創始人李河君身家瞬間蒸發了1167億港元。漢能薄膜發電所涉獵的領域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什麼是薄膜發電技術?日前,漢能薄膜發電股價「一瀉千裡」,創始人李河君身家瞬間蒸發了1167億港元。漢能薄膜發電所涉獵的領域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 地方利好政策頻發 2020光伏發電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地方利好政策頻發 2020光伏發電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隨著2020年國家能源局和發改委的新政發布,喚起了新的一波光伏發電熱潮。地方支持政策也緊隨其後相繼出臺,配套國家的支持政策,各地再為光伏發電的添柴加火,為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能源貢獻一份力量。
  • 世界首條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實現產能
    21日,中美合資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倍聚光光伏產業化項目一期投產暨二期開工儀式在中國首個億噸級煤電基地——安徽淮南舉行。據了解,該項目的一期投產標誌著設計為年產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及組件達200MW的世界上第一條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及組件自動化生產線已初步形成產能。
  • 2015-202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第四節 中國光伏發電市場開發面臨的問題    一、光伏發電市場化的障礙分析    二、中國光伏市場面臨的困難    三、2015年光伏行業真正復甦需解決四大問題    四、國內光伏市場需要加大扶持第三部分 光伏發電技術與光伏電池分析第七章 光伏發電技術分析  第一節 太陽能利用技術
  • 第三代光伏機遇來襲,引領投資新風口
    最終,《展望》得出的結論是——目前世界領先的太陽能發電技術正提供著「史上最便宜的電力」,其價格比大多數主要國家的煤炭和天然氣更低。IEA表示,在條件最好的地區,在獲得最有利的政策支持和資金的情況下,太陽能的發電成本可以做到「20美元/MWH或更低」,即每度電低於1毛3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