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爭議何祚庥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何祚庥故居,被稱為「晚清第一園」的何園走出不少仁人義士。

這個何祚庥先生,有著不一般的較真的精神、積極的態度與新鮮的活力。這一點當然是可愛的。

何祚庥大約是中國千餘名院士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了。

在公眾印象裡,他顛覆了傳統、嚴謹、專注、低調的院士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或天真可愛、或自大無畏的批判者的誇張表情與激烈言辭。

多年來,他對偽氣功、偽科學、怒江大壩、轉基因、中醫等等都大放其炮,四面出擊。以致樹敵無數,有人把他列為「四大惡人」之首,說他是「萬能院士」,「什麼都懂,就是不懂物理」;也有支持者認為他思想先鋒、自由解放,是敢說真話、不庸俗、不世故的老天真。在形形色色的媒體報導中,一個備受爭議的批判者與衛道者的形象被樹立起來,作為一個時代的參照物,他成為複雜的、符號化的存在。

何園百年

在真正面對面採訪何祚庥先生之前,我儘量多地閱讀了一些資料。

關於何祚庥的出身,現在見諸報端的幾乎只有「出身在上海一個封建知識分子家庭」這樣的輕描淡寫。很少有人知道,何祚庥出身於晚清顯赫的何氏家族,與晚清名臣李鴻章、孫家鼐、張之洞為進退與共的姻親和同鄉。

被譽為「晚清第一園」的揚州何園便是何祚庥先生的故居。

此後百年,何園走出不少仁人義士。

何祚庥的六伯父何世楨、八伯父何世枚都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律系博士,被稱為中國法律界海洋學派的奠基人。這對博士兄弟於1924年在上海創辦了持志大學,正是今日舉世聞名的復旦大學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何祚庥的六伯父何世楨曾是國民黨中央委員,年輕時是五四運動的急先鋒,孫中山是他參加國民黨的介紹人。而何祚庥在學生時代就追隨馬克思主義,「曾認為自己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顯然,何氏家族內部也曾因不同政見發生過「國共之爭」。

「革命這兩個字在我們家族是不忌諱的。我的六伯父參加國民黨,也就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何祚庥告訴《中國科學報》,「你們如果到了何園。那裡有一張國共聯合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照片。照片上有多位名人,其中有一位是何世楨,還有一位是毛澤東。」

解放後何祚庥專程去看望六伯父,這位昔日的國民黨中央委員,開始願意與他討論共產黨的理論。

時至今日,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無比微妙的歷史巧合。

南渡北歸

何祚庥的一生從理論物理學轉到科學哲學,其實從來沒有脫離過對馬克思主義的崇奉。他說自己選擇學物理,也是出於自己的政治理想。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這給何祚庥帶來了極大的思想震動:「一看名單,都是全世界鼎鼎有名的物理學家。物理太重要了!我一定要幹這個!」

抗戰勝利後,這些青年學子曾激烈地爭論過中國將向何處去的問題。可在1947年,誰知道共產黨會取勝呢?他們當時估計最大的可能是「南北朝」。北平、天津總是在共產黨的區域內。何祚庥喜歡共產黨,一看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北平招生,就急急忙忙從上海交通大學轉學到清華大學物理系。

「在上海交大,關注的是如何報國和尋求出路的問題。等到我考清華、學物理,就多了一重政治的選擇,堅決走革命的道路。這就是人生的決策。」

新中國成立前夕,何祚庥已是清華大學地下黨理學院的支部書記,後任中宣部副部長的龔育之為副書記。

1951年底,中宣部單獨成立科學衛生處,主管全國的科學戰線工作。何祚庥在此工作,主要是搞調研、參與制定政策、做科學家們的思想工作等。

到宣傳部工作,物理專業當然擱在一邊。但何祚庥不是一個純粹念書的人。在科技界他不是簡單地做了一點科學工作,而是在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上起了很多作用,爭取了大批科學家站在共產黨這一邊。

何祚庥的表姐王承書,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統計物理學家,我國核同位素分離科學的學術奠基人,也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總設計師,被毛澤東譽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女功臣」。她同先生張文裕的回國便是何祚庥一手促成。

後來周光召加入原子彈工作也與何祚庥直接相關。

當時周光召雖然也加入了共產黨,但其社會關係仍被認為「極其複雜」,這樣的出身能夠調來搞原子彈嗎?

就連知人善任的錢三強教授一聽到周光召的出身,也猶豫起來。當晚他和核工業部部長劉傑通了長途電話,一旁的何祚庥極力擔保周光召政治表現極好,業務能力極強。劉傑部長終於表態,我們是「有成分論,不唯成分論,重在表現」。

何祚庥曾對記者說:「如果說我有點什麼長處,就是我從不妒忌人。原子彈、氫彈有好幾位關鍵人物都是我推薦的。」

「在原子彈、氫彈的理論物理學家中,有些是貢獻較大的人士,如周光召院士、于敏院士等。至於何祚庥卻只做了小小的工作。但是,由於我是追隨著駿馬向前飛跑的一隻馬尾巴上的『蒼蠅』,也就跟上了時代。」1980年,何祚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時如此自嘲。

時代推進者

近20年來,何祚庥以異常旺盛的精力,廣泛關注各種社會現實問題的研究,視野遍布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經濟政策、文藝理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若干理論問題。從1995年起,又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號召,參與揭露各種偽科學、偽氣功,揭露法輪功等活動。熱情主張發展高清晰度電視、城市新型有軌電車、快速磁懸浮、開發西南地區水電、調雅魯藏布江水於大西北,發展乾淨的熱核發電技術、和平利用核爆炸技術等,呼籲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技術等。

為什麼一個科學技術人士,卻每每「不務正業」?他大筆一揮:「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引來無數板磚。

歷史地分析和評價何祚庥是困難的。何先生是一位年屆80的長者,其今日的性情與思想,根植於這個叫做「中國」的土壤之中,並隨著80年的時代浮沉經歷了太多周折。這些周折如何具體而微地映射到他一個一個人生階段裡去,我們現在是很難一一還原與描摹的。

雖然歷史地分析是勉強的,我們還是試圖原樣地呈現何祚庥先生的現在——在院士、公眾人物也是爭議人物這些標籤背後的那個人的言談舉止、嬉笑怒罵。

當他一次又一次向記者展示他的小巧的女式電動自行車、太陽能聚光鏡,不厭其煩地鼓吹他的能源觀點,用激進的甚至口號式的語言批評他的對立者時,我覺得,這個何祚庥先生,有著不一般的較真的精神、積極的態度與新鮮的活力。這一點當然是可愛的。

而至於為諸多他的批判者們所質疑的、他所思所說所做的動機的真誠性和功利性,我毋寧相信他在《做人、做事、做學問》一書中特意寫到的話:「怎樣做人,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認清時代,認清社會發展的動向,做時代的積極推進者。」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3-01-04 第5版 人物周刊)

相關焦點

  • 院士何祚庥:中醫陰陽五行是偽科學
    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是偽科學第3頁:馬上廢止中醫不現實   何院士總是被媒體包圍(資料圖)    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搜狐科學頻道共推中醫申遺已正式啟動               中醫藥申遺正式啟動 針灸等8項內容列入名錄              「中醫熱」世界興起 傳統文化和醫學造福百姓              中國睡眠研究會
  • 【人物】何祚庥
    何祚庥(xiū),1927年8月24日出生於上海,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馬列理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1951年何祚庥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理論教育處擔任幹事;1956年進入中國核工業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蘇聯莫斯科核子研究所進行學習和研究;1960年回國,並參與氫彈的輕核理論組,擔任共產黨總支部委員,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機部九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等職務
  • 何祚庥等多位院士集體發聲:「水變油」是偽科學
    發酵十餘年後,1995年5月12日,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在《中國科學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質疑「水變油」的真實性。不久後,1995年8月4日,《中國科學報》刊發何祚庥、趙忠賢、鄒承魯、吳文俊等41位科技界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呼籲《調查「水變油」的投資對經濟建設的破壞》。
  • 何祚庥,你沒有資格批中醫
    一篇題為「何祚庥支持批評中醫,稱陰陽五行理論是偽科學」的報導,引起筆者矚目。文章說,何祚庥,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前些年他說過這樣一句引起爭議的話:「中國傳統文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醫就知道了。」
  • 何祚庥炮轟中醫害死陳曉旭 中醫存廢討論再升級
    52:49 | 來源:新民周刊 | 作者:賀莉丹   2007年5月29日,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有「反偽鬥士」之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在南寧放言
  • 何祚庥:氫彈理論開拓者 層子模型賦新篇(一)
    2019-11-12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為畢業後的生計著想,何祚庥選擇了化學專業。雖然讀的是化學專業,但是他那時對物理依然很有興趣。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使人們了解到了原子彈的威力。原子彈爆炸不久,美國便出版了介紹原子彈原理的《史密斯報告》,隨即中國就翻譯出版了這份報告。
  • 何祚庥:在科技界 50歲的院士都屬於年輕人
    近日,成都商報記者專訪魏復盛、何祚庥、吳有生三位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的院士。  何祚庥  53歲時(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復盛  59歲時(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有生  52歲時(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社會對於院士的心態是把院士說得太高太懸,一個人當選院士,單位不管是經費還是實驗室或者招生都更容易,結果導致單位或者當地把更多人當選院士作為一個集體奮鬥的目標
  • 「中國特異功能第一人」病故:曾被稱「神人」,遭何祚庥打假
    本文原標題:《「中國特異功能第一人」神話破滅記:曾家喻戶曉,被稱「神人」、「中國聖人」、「活佛菩薩」……》20世紀80年代曾名噪一時的「氣功大師」張寶勝,近日心臟病發死亡,時年58歲。
  • 能源可持續發展引爭議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未來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是以核能為主,還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這是一個問題,一個已引發科學界重大爭議的問題。「世界物理年在中國」系列活動十六日在北京舉行最後一場活動——「物理學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型報告會,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報告稱,中國現已明確積極發展核電方針,到二0二0年,中國核電比例將由目前僅約百分之一達到約百分之四,而且還將進一步加快發展。
  • 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出路在哪--訪全國政協委員何祚庥
    就此,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何祚庥。  記者:去年中國科協公布的最新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有基本科學素養,不及美國10年前的六分之一。調查還發現中國人很少去科普場所等等。中國人真是這麼「不熱愛科學」嗎?  何祚庥:首先得明白什麼是「科學素養」。粗略地說,就是「人們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它們的影響了解有多少,有多深」。
  • 何祚庥—新聞—科學網
    何祚庥,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王貽芳等人對撞機方案是個釣魚工程
    原標題:何祚庥:我的一點補充意見 | 大對撞13- 編者按 -關於中國是否建巨型對撞機,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曾在2017年1月曾提出幾點意見, 其中回顧了美國國會在1993年拋棄計劃能量為20TeV的超導超級對撞機(SSC)的一個理由: 沒有太大的科學價值
  • 駁斥何祚庥:中醫害死陳曉旭這一言論很無德
    衛生部副部長駁斥何祚庥:中醫害死陳曉旭?這一言論很無德!  本報訊據《北京晨報》報導:針對「陳曉旭被中醫害死」之說,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昨天首次進行了嚴厲批駁,「這是借人們喜愛的影視演員攻擊中醫藥的言論,很不嚴肅、很不道德、很不科學!」
  • 【中國科學報】琥珀解密古生物擴散蹤跡
    白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設想一下,印度板塊漂移過程中一定是經歷了極端的環境變化,那麼喜溼熱的櫛蠶存活機率肯定非常低。其中一個例證就是馬達加斯加板塊與印度板塊一起脫離岡瓦納古陸後,共同漂移了約3300萬到5300萬年,直到晚白堊紀(約8700萬年前)才逐漸分開。而馬達加斯加尚未發現櫛蠶,據推測其櫛蠶土著種類已經滅絕。
  • 何祚庥院士:抓緊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何祚庥:第一代、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都是用半導體技術。第一代指的是晶體矽光伏發電,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現在用得非常普遍,我們國家在這個市場佔有很大份額。第二代指的是品種繁多的薄膜電池,優點是材料用量少,最大的缺點是光電轉化率只有晶體矽的一半。
  •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惠州兩大「重器」對全國科技創新意義重大
    點擊圖片查看系列報導近日,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時認為,中科院與惠州市在惠東縣建設強流重離子加速器相比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惠州的HIAF、CiADS體量更加龐大。何祚庥表示,從投入資金來看,惠州兩大科學裝置項目是東莞散裂中子源項目的近3倍。從科研價值、示範效應來看,惠州兩大科學裝置進一步彌補了東莞散裂中子源在產業應用性方面的不足,形成珠江口東岸前沿物理研究與生產配套應用協同並進、先進能源技術和材料探測技術快速發展的新格局。
  • 【中國科學報】赤潮的發生
    媒體:中國科學報 日期:2010-10-14 作者:王美功 作者:王美功單位:中國科學報社山東記者站刊登:《中國科學報》 1998年5月8日
  • 楊振寧、何祚庥回應:李政道楊振寧獲諾獎的相關情況
    以下文章來源於國科大科技史與科學文化 ,作者楊振寧 何祚庥最近收到楊振寧先生來信,對文中個別表述及標題提出意見,並提供了當年中國物理學家的祝賀電文(及他的回覆),以及何祚庥先生的一封表達相關意見的信文。徵得楊、何兩位先生同意,《科學文化評論》將上述材料公布於眾,以期讀者對當年國內對楊、李獲獎的態度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
  • 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我國首創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技術
    在現場考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說,利用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新技術是世界首創。  甘肅電投日新應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出資控股、中科院陳應天教授以技術和自有資金參股合作成立的高科技新能源公司,公司以陳應天教授最新研發的新型太陽爐生成多晶矽材料領先技術等10多項發明專利為依託,致力於開發生產更低廉、更潔淨、更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和高科技服務。
  • 何祚庥:堅決反對在中國內陸地區建造核電站
    現在中國的一些人在鼓吹必須實現「2020年達到7000萬千瓦或80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據說已上報到國家發改委待批的核電站,總功率已高達1.5億千瓦之多。理由是他們所設計的新型核電站,安全係數極高,出現重大核事故的風險「概率」極小,因而「完全」可在內陸地區「安全」地建造核電站。我卻認為,必須立即停止在中國內陸地區建造任何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