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在科技界 50歲的院士都屬於年輕人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院士退休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怎麼選?怎麼退?近日,成都商報記者專訪魏復盛、何祚庥、吳有生三位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的院士。

  何祚庥

  53歲時(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復盛

  59歲時(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有生

  52歲時(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社會對於院士的心態是把院士說得太高太懸,一個人當選院士,單位不管是經費還是實驗室或者招生都更容易,結果導致單位或者當地把更多人當選院士作為一個集體奮鬥的目標。希望院士如果有正常的退出機制,可以給社會上的「院士熱」降降溫。———魏復盛

  如果有院士收禮品,就應該運用退出機制退出。院士這個群體必須在社會公德和道德上達到很高標準,不僅是學術。———吳有生

  什麼是年輕人,有沒有20歲就當院士的年輕人,年輕人的歲數應該定義清楚。在科技界中,50歲的院士都屬於年輕人。———何祚庥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爭議何祚庥
    何祚庥故居,被稱為「晚清第一園」的何園走出不少仁人義士。這個何祚庥先生,有著不一般的較真的精神、積極的態度與新鮮的活力。這一點當然是可愛的。何祚庥大約是中國千餘名院士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了。在公眾印象裡,他顛覆了傳統、嚴謹、專注、低調的院士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或天真可愛、或自大無畏的批判者的誇張表情與激烈言辭。多年來,他對偽氣功、偽科學、怒江大壩、轉基因、中醫等等都大放其炮,四面出擊。以致樹敵無數,有人把他列為「四大惡人」之首,說他是「萬能院士」,「什麼都懂,就是不懂物理」;也有支持者認為他思想先鋒、自由解放,是敢說真話、不庸俗、不世故的老天真。
  • 何祚庥等多位院士集體發聲:「水變油」是偽科學
    來源:院士論壇這兩天,「水氫發動機」引發全網關注,令人不得不聯想起一件往事:1984年3月,哈爾濱普通司機王洪成宣布發明「水變油」,稱熱值高於普通汽油、柴油,且無汙染,成本極低。隨後,這項「發明」受到不少權威人士肯定,並騙取大量投資。
  • 院士何祚庥:中醫陰陽五行是偽科學
    第2頁: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是偽科學第3頁:馬上廢止中醫不現實   何院士總是被媒體包圍見到記者,何祚庥劈頭就問:「你準備發多少字,我就給你談多少問題。」  「我的母親對中醫十分反感」  10月下旬的一天早晨,天色陰沉灰暗,何祚庥穿了一件明黃色的防風衫來到辦公室,加上他滿頭銀髮,很是醒目。  他的語言也和服裝一樣風格鮮明:「我說話很尖銳,我喜歡討論尖銳的問題,不怕得罪人。」
  • 【人物】何祚庥
    何祚庥(xiū),1927年8月24日出生於上海,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馬列理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1951年何祚庥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理論教育處擔任幹事;1956年進入中國核工業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蘇聯莫斯科核子研究所進行學習和研究;1960年回國,並參與氫彈的輕核理論組,擔任共產黨總支部委員,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機部九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等職務
  • 何祚庥:氫彈理論開拓者 層子模型賦新篇(一)
    (1927—),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南洋模範中學,講授數理化等科目的教師都是一些名師。趙憲初先生教數學,俞養和先生教物理,徐宗駿教化學。俞養和老師的物理課講得非常精彩,他引導何祚庥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何祚庥後來走上了從事物理學研究的道路,與此有很大的關係。
  • 何祚庥院士:抓緊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何祚庥:第一代、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都是用半導體技術。第一代指的是晶體矽光伏發電,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現在用得非常普遍,我們國家在這個市場佔有很大份額。第二代指的是品種繁多的薄膜電池,優點是材料用量少,最大的缺點是光電轉化率只有晶體矽的一半。
  •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王貽芳等人對撞機方案是個釣魚工程
    原標題:何祚庥:我的一點補充意見 | 大對撞13- 編者按 -關於中國是否建巨型對撞機,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曾在2017年1月曾提出幾點意見, 其中回顧了美國國會在1993年拋棄計劃能量為20TeV的超導超級對撞機(SSC)的一個理由: 沒有太大的科學價值
  • 「中國特異功能第一人」病故:曾被稱「神人」,遭何祚庥打假
    說起這個名字,可能年輕人並不熟悉,不過年長的人應該還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張寶勝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如雷貫耳。不僅有人為他出書,還有以他的經歷拍攝的六集電視連續劇《張寶勝》,人們稱之為「神人」、「中國聖人」、「活佛菩薩」、「國寶級大師」。
  •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惠州兩大「重器」對全國科技創新意義重大
    點擊圖片查看系列報導近日,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時認為,中科院與惠州市在惠東縣建設強流重離子加速器他表示,兩大科學裝置論證、建設及啟用等不同階段在壯大主業、引進要素以及連結產業方面產生的集聚效應,對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都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和發展意義。
  • 學者稱中國院士嚴重老齡化 權力介入成一大原因
    八九十歲院士,其實已經遠遠告別了科研的前線  李俠介紹,自己文章中引用的數據,都是從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公開資料中搜集整合而來。根據這份統計,在中科院全部709名院士中,70歲以上的有527人。而中國工程院764名院士中,這個數字更是達到604人。
  • 何祚庥—新聞—科學網
    何祚庥,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我國首創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技術
    在現場考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說,利用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新技術是世界首創。  甘肅電投日新應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出資控股、中科院陳應天教授以技術和自有資金參股合作成立的高科技新能源公司,公司以陳應天教授最新研發的新型太陽爐生成多晶矽材料領先技術等10多項發明專利為依託,致力於開發生產更低廉、更潔淨、更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和高科技服務。
  • 何祚庥炮轟中醫害死陳曉旭 中醫存廢討論再升級
    何祚庥:大報小報到處都是,講得很詳細:開始她右邊有點疼,找中醫看,中醫沒當回事;好多人勸陳曉旭看西醫,她頑固拒絕;後來疼得受不了,她去診斷是乳腺癌晚期,想開刀來不及了。我都看報紙上寫的,是她親人說的。  記者:根據報紙新聞,你就有了這一論斷?  何祚庥:只要早期發現,乳腺癌一般可治好。我告訴你,按照中醫的辦法,它根本沒有能耐診斷是乳腺癌。
  • 何小剛:評何祚庥院士對中國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意見
    來源: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撰文 | 何小剛(上海交通大學,臺灣大學特聘教授)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31日● ● ●《知識分子》2017年1月25日刊登了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何祚庥院士對中國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意見。此長文分六大部分。
  • 何祚庥,你沒有資格批中醫
    一篇題為「何祚庥支持批評中醫,稱陰陽五行理論是偽科學」的報導,引起筆者矚目。文章說,何祚庥,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前些年他說過這樣一句引起爭議的話:「中國傳統文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醫就知道了。」
  • 院士談複製人是否能被社會接受
    提問者:青年報記者 曾偉    受訪者: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大哲學系教授何祚庥院士    問:自從義大利醫生安蒂諾裡、美國生育專家扎沃斯等爭相製造全球第一「複製人」以來,全球一片喊打之聲,但《紐約時報》17日發表赫尼格的署名文章認為,隨著克隆嬰兒誕生可能性逐漸增大,人們對待複製人的態度也將像試管嬰兒一樣被社會接受,真的會這樣嗎?
  • 96歲老院士不願受獎:該給年輕人
    「不願」受獎的96歲王院士當得知自己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第一反應,王振義院士卻是「不願意接受」。這個獎應該多給年輕人,鼓勵他們做出更多貢獻,得獎的都是年紀大的,起不到鼓勵作用。我們要看將來,不要看現在。不過面對21位評審委員會的堅定決定,王振義院士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獎項,畢竟這也是評獎委員會對自身的認可。其實,以王振義院士為白血病患者做出的貢獻,他獲得這個獎項也是實至名歸,應該得到大家的認可。而王振義院士所提的「應該讓更多年輕人獲獎」,其實也很有道理。畢竟青年科學家才是未來科研的主力軍。
  • 駁斥何祚庥:中醫害死陳曉旭這一言論很無德
    衛生部副部長駁斥何祚庥:中醫害死陳曉旭?這一言論很無德!  本報訊據《北京晨報》報導:針對「陳曉旭被中醫害死」之說,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昨天首次進行了嚴厲批駁,「這是借人們喜愛的影視演員攻擊中醫藥的言論,很不嚴肅、很不道德、很不科學!」
  • 院士李邦河:應鼓勵年輕人潛心研究不去爭官當
    昨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李邦河在科技組聯組討論發言時的第一句話,便讓在場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這位古稀之年的數學家向科學界的「官本位」集中開火。列席聯組討論的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聽完李邦河的發言後大發感慨,稱他最近作為評委參與的一些重大科研項目評獎中,最後拿大獎的基本上都是當官的。為了這個問題,他也呼籲了好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