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節目,長知識,就算以後吹牛逼,聲音都要比其他人大一些。歡迎收聽《右鍵音樂》,讓你吹牛聲音大起來的必聽節目!
接下來,來看看,國際標準音!什麼是國際標準音呢?
樂音體系中的各音級,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標準。國際通用的標準高度(第一國際高度)是每秒鐘振動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組的a為「標準音」。又名演奏會音高
所以,現在呀, 我們說的國際標準音這個概念呢, 就是指振動頻率為440HZ的為個音。音樂理論上是小字一組的a來標記!美式的標記方式是A4,字母大寫!關於美式的標記,我在基本樂理——為什麼是CDEFGAB七個音名,這就期節目中詳細說過,如果沒有聽過的朋友,可以去聽聽,這裡我就不再贅述了!
我們描述音高用頻率,但頻率都是用現代技術測量得出的,早期當時的音樂家們並不能精確判斷。儘管在17世紀就已經開始研究聲音的頻率,但相關的測量手段直到19世紀才在德國物理學家 約翰謝貝爾 的努力下變得精確起來。以前用於確定音高的單位是「周期/秒」。信息物理系統,簡稱(CPS)在20世紀被重新命名為「赫茲」。
說說國際標準音在各個時期的高度吧,這個音的標準高度,歷代不盡相同。比如:
文藝復興(High Renaissance):460Hz
巴洛克時期(Baroque): 415Hz
浪漫主義時期(Romantic):430Hz
而且,赿是早期,這個標準音越是沒個定數,就是越亂,19世紀以前,人們並沒有想過要制定一個標準音高,全歐洲使用的調音標準都不一樣。比如說:1720年 英國音笛演奏中央A的頻率為380Hz,同時期法國漢堡市、萊比錫等地使用的管風琴則以480Hz為標準音,這兩者相差約四個半音。不僅是不同國家或不同時期的音高無法統一,就連同一時期同一個城市裡都沒有統一的音高。舉例來說,在17世紀英國某個教堂管風琴的音高可能比同城中某戶人家的鋼琴高上五個半音。就算是在同一個教堂裡,管風琴的音高也會因為調音方法的影響。隨著時間不斷變化,通常來說,琴管的末端會被捶擊成錐形或向外撐開,以調高或調低聲音,經過多次這樣的錘擊後,琴管都會受到損耗,因而整體的聲音也就越來越高。所以這個音不管是客觀,還上主觀上,基本都沒有個標準,可以說呀, 它的高度主要取決於調音人的心情。
1711年音叉被發明,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調音工具,但其製作的標準也並沒有統一。比如1740年亨德爾Handel使用的音叉音高為A=422.5Hz,而1780年的一款音叉則被製成了A=409Hz,比前者低了大約四分之一個全音。而且因為測量方法的落後,各地音高依然差異很大。
到了後來, 19世紀的時候 ,一些國家開始嘗試統一標準音的高度,比如:1859年 因為歌手們的持續抗議,法國通過了一個法案規定a1為435HZ。這是把音高尺度標準化的第一個嘗試。19世紀末的時候,英國也開始統一這個標準音,雖然最後並沒有推廣開來,但這幫傢伙呀, 也算是就這個想法了!時光穿梭,轉眼來到了20世紀,20世紀是個不同尋常的世紀,各種新標準一個一個的被制定出來,很多到了現在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標準,你比如這個國際標準音,就是其中之一!
1926年 美國樂器廠商率先制定了以440Hz作為A音的標準,並以此標準生產樂器。(這裡補充一句,440HZ的這個標準,在早期也被使用過,只不過沒有推廣開而已!比如:1834年 斯圖加特會議曾根據謝貝爾的研究建議把C264(A440)作為標準音。)
到了1936年 美國標準委員會正式推薦將中央C上面的A音的頻率定為440Hz。
1939年5月 在倫敦召開國際標準協會會議確立了A = 440Hz的標準。
1955年,這一標準被國際標準化組織認可,並於1975年確定下來,編號ISO16。從此,a1=440HZ是國際上通用的音高標準,鋼琴上的其他87個音根據十二平均律生成,最低音A2=27.5HZ,最高音c5=4186HZ。全世界的音樂基本都在一個調上了。很少有在調外瞎混的了!而且標準音附近的音域也基本在人發聲音域,歌唱家減輕了負擔,世界音樂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一直到現在!方便了音樂理論研究、樂器製作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