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自1966年第一部《奧特曼》的拍攝至今已經走過了51個年頭,奧特曼伴隨著我們許多人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在我們童年的心中有這麼一位英雄,他總是在人類遭遇危機時現身與邪惡的怪獸英勇戰鬥,他總是那麼厲害,龐大的怪獸在他面前也顯得不堪一擊,可可當我們長大成人後才發現原來奧特曼和怪獸都只是演員套上皮套後通過特攝製作而成時,也是沒有失望的,反而覺得這才更顯真實和偉大。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跟隨這一張張的老照片和奧特曼的拍攝花絮來了解奧特曼的一個拍攝過程。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說到奧特曼的成功,其營造的巨人形象可以說是一個關鍵,而巨人形象的營造則需要大量的建築,樹木,山川,奧特人偶等模型。當然這也是最費資金的一項,這些模型原材料一般為:木頭,石膏,塑料等,其製作的過程也是一個精細活,這是要經過多次畫圖設計經導演認可才最後通過製作而來,特別是裡面的飛行器尤為重要,因為出場次數多而且還要加上機械動力,迪迦奧特曼裡面的飛燕號,就是經過數月設計反覆打磨製作而成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人物,初代奧特曼被奧迷們戲稱為「硫酸臉」,其臉部崩壞,身上花紋很粗,基本看不出胸肌的特徵給奧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鑑於當時的製作條件,又是第一部以奧特巨人形象登場的奧特曼,能做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隨著製作技術的精進和不斷的改良,奧特曼的皮套已經非常的完美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奧特曼最經典的鏡頭莫過於變身的過程了,由初代開始,變身場景就是由遠及近,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如今變身畫面加入了更多的CG特效,而他們變身方式一般都為光學背景(綠布)加模型,攝影師會利用鏡頭對奧特模型的拉近,給觀眾呈現一種奧特曼由遠處飛過來的錯覺。當然也有類似鏡頭的運用,你會發現你從來都不會看到她們真真切切的坐在駕駛室在天空飛行,而是頻繁的這種鏡頭切換,(她們拍攝的其實是兩個場景,一個是人坐在飛機模型駕駛艙裡的畫面,一個便是飛機模型在天空飛行的畫面)給人營造一種人駕駛飛機在天空飛行擊打怪物的假象。其實奧特曼飛行的畫面也是運用了類似的拍攝手法,攝影師會讓奧特演員藉助蹦蹦床跳一下,然後鏡頭剪輯到飛行狀,此時將製作逼真的奧特曼或者怪獸的模型用透明線吊起來,由人操控飛行,是不是有點真假難辨。至於裡面的爆炸效果,前期基本都是用一些電路,一串電火花,一臺遙控裝置來製作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相對於昭和時期的奧特兄弟們真槍實幹的拍攝手法,現在的新生代可謂大放異彩。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電子化產品的代代更新,不管是攝影機,還是特效軟體都有了質的飛躍,這讓奧特曼特效場面的實現變得越來越簡單且華麗,綠布摳像,CG特效合成這些都已在現在的拍攝過程中成為了常態,圓古公司再也不需要為了節約資本而將奧特曼戰怪獸的場景控制在三分鐘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各位對奧特曼的拍攝過程,還有什麼新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交流。謝謝。
小飛看動漫,有你更精彩
文/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