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2020-12-05 伏龜影評

幸福的秘訣究竟是什麼?面對生活中那麼多的不幸,我們應該怎麼辦?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思考過這些問題,但是真正獲得幸福的人並不多。曾經,我也有過很多困惑,但直到我接觸了靈修的一本書——《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毫不誇張的說,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

此後,我逢人必薦此書,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但我無法作出任何保證,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在於,要麼你認為它一文不值,要麼你奉若至寶。那麼,《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究竟講了什麼呢?讓我們從「內觀法」說起。

(一)內觀和小我

有些人得過且過,有些人卻渴求幸福。在尋找幸福的路上,他們嘗試了很多方法,內觀法正是其中之一。內觀法的關鍵在於,觀察自己的念頭,最終目標是尋求心靈的平靜。而外在形式有很多,可以打坐或瑜伽,也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聲音、呼吸等外物上。

但是,有些人不解,內觀法和幸福的關係究竟是什麼?

說起來,內觀法是需要一定悟性的,存在一定的領悟門檻。《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的作者其實就是由內觀法開啟靈修之旅,書中的主要內容就是分門別類的指出內觀的對象。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小我。它是指未經審視的思想,一個虛幻的自我感。幸福的起點正是從辨識「小我」開始的,而辨識小我也是覺醒的開始。

值得一提,不必對「小我」這一概念大作文章,或是和心理學的自我概念進行對比。這麼做毫無意義。《道德經》有言,名可名,非常名。小我這一概念只是一個路標,並不是目的地本身。

辨識小我並不容易,不僅需要理解小我是什麼,還需要在生活中足夠警覺。我將結合《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的理念和我自身經歷來解讀。

先說前者。小我的結構本身並不複雜,就是「我的XXX」。將外物納入自己的心理結構,由此形成一個虛假的自我感(自我認知),譬如職業身份、性別、興趣、財富、地位、物品等。認同於外物所形成的自我感,影響在哪裡呢?

譬如一個認同於財富的人,當他財富縮減,焦慮和不安就會產生。而賺多少錢,他才會滿足呢?他永遠畫不出一條界線,達到就滿足。賺了100萬,他會滿足一陣子,然後想賺更多。結果,當他財富增加時,他也不會心安滿足,而是會在空虛感的驅使下沒完沒了的賺錢。這麼一看,一旦認同於某物,無論它是增是減,你都不會幸福,不是焦慮就是空虛。

由於納入心理結構的內容花樣繁多,所以辨識小我需要足夠的警覺。接下來,我分享一次辨識小我的過程。

有一次,我發愣,思緒突然跳到之前和同伴搭乘高鐵時發生的一件事。起初,我想到當初在高鐵上質疑他人亂坐座位後,對方的小我被觸發,拒絕出示車票,我們進一步逼問,因為我們的小我也被觸發了,想要維護自己的正確。但事實上,是同伴看錯了班次,因此看錯了座位號。

於是,我反思,我應該更具有質疑精神,一遇到小我,應該更加警惕。如果我有更加警惕小我,查看同伴的信息,那麼我就可能避免這次小小的爭執。同時,我也在為我沒有給大叔道歉而後悔。另外,我還想到,我是如此相信同伴,以致於做出了盲目的行為,試想其他的人,為了同伴、義氣挺身而出做壞事的不在少數,缺少質疑精神就容易導致這樣的結果。一件事情究竟對不對,不能給盲點遮蔽了,要更加辯證。

如果到這裡就結束,那麼這就是一次單純的反省而已。但是,當我第二次對自己說,我應該給大叔道歉——這種事情明顯不可能發生了,為什麼我還要再次強調?——這引起了我的注意。

實際上,這並沒有意義,因為已經過去了,成為歷史,不被過去影響到當下也是靈修的關鍵。舊事重提,這無非是為了加強「我是個懂禮貌的人」的自我形象。換言之,第二個看似反省的念頭升起時,它不是真的反省,而是小我。因此,對反省這件事情的反省——這個邏輯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反而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的小我。辨識出小我的瞬間,確實湧出一股愉悅之感。微笑的背後,是當下的喜悅。

說來話長,實際上醒悟和喜悅只是一瞬間的事。但這卻需要足夠的警覺,才能在生活中內觀自己的每一個思緒,不被虛假的自我感(小我)所蒙蔽。《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此書羅列了小我的各種表現形式和運轉機制,我就不贅述了。

此書的一個價值在於,指引人們將內觀法融入生活,從而長時間維持一種平和的心境。這種平靜的內心,是幸福的土壤。大起大落的心靈狀態是不可能帶來幸福的,因為每一份大樂的背後都蘊藏著轉為大悲的可能。當然,辨識小我並不是《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內觀法運用的極致。

(二)內觀與本我

內觀法的目的是什麼?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平靜的內心,還是為了還原自己的本來面目。在《新世界:靈性的覺醒》中,本來的我被翻譯為本我,也即本真、真我。這與弗洛伊德的本我並非同一個概念。

如果一個人說,我不知道自己是誰,那此書就會恭喜你。儘管這會有一種迷茫感,但是「不知道自己是誰」正是尋找本我的開始。因為你不認為那些外物是真正的你,你不認為財富、地位、身份、職業等外物所構築的自我感就是你。

然而,有些人會從記憶中尋找真正的自己,認為記憶塑造了我們。先問一句,真的是這樣嗎?記憶往往需要注意力的參與,一件事情你記得多少,通常取決於你注意了多少。那麼,誰在管理這份注意力?此外,記憶本身彈性很大,有時候甚至會根據你的欲望目標來扭曲記憶。這麼一想,記憶真的塑造了我們嗎?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認為,當你在內觀自己的念頭時,那個觀察的意識就是真正的你,也即本我。想像一下,你的大腦就像屏幕,而你的所有思緒就是屏幕上的畫面,而真正的你就是觀察著屏幕的人。注意,這份觀察是不帶任何觀點傾向的,否則就稱不上內觀。如果你觀察一個念頭,然後心想這念頭真傻,那麼,這就只是念頭與念頭之間的左右手互博,而非觀察者意識。

當處於本我狀態時,你的內心會湧現一股純粹的愉悅,身心自由,幸福感滿滿。《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稱之為本體的喜悅。

看起來有些玄乎,但我對此有切身體會。怎樣處於本我狀態?當你辨識出小我(虛假自我),你就處於本我狀態。上文我提到的經歷,就是在辨識出小我的瞬間感受到至樂。但為什麼會這樣?

儘管這是一個實踐過就能有所體會的事情,但我覺得還是可以用《心流》的觀點解釋一二。《心流》是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所著,書中提到的心流體驗指的是,個人將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隨後產生心流體驗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

如果你想要辨識小我,你就需要足夠的警覺,也即較為高度的注意力。否則,你只會像沉浸在夢中一樣沉迷於虛假自我。而當你對一件事情長時集中注意力,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心流體驗,也就是《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所說的本體喜悅。換言之,內觀也能帶來心流體驗,與創作、研究、運動等活動產生的心流體驗是一樣的。

至於「為什麼會存在心流體驗」,這種問題就沒有意義了。無論是《新世界:靈性的覺醒》還是《心流》,這些書的觀點都是通過歸納法所得出的。科學理論都是以歸納法為起點展開的,比如狹義相對論推理的原點是光速不變原理,但是光速不變卻是通過實驗驗證後歸納得出的結論,光速為什麼不變?不知道。心流體驗是歸納法得出的觀點,為什麼會有心流體驗?不知道,但是,確實存在。

(三)幸福的九字箴言

看到這裡,基本上可以理解《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的大部分觀點。此書由內觀法為根基,通過對內觀對象的分門別類,來減輕人們內觀的難度,從而將內觀法融入生活。如此一來,內觀所需要的長時間高度注意力,會在不知不覺間給人們帶來心流體驗,也即幸福感。

看起來複雜,實際上基本可以濃縮成九個字——不抗拒、不評判、不執著。這九字就是幸福的指導總綱,同時也是我的人生信條。

- 不抗拒不抗拒的是當下。不管此時此刻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要抗拒,而是包容接納當下。書中曾提到一個例子,一個不快樂的女人向作者訴苦,作者傾聽之後反問:「如果你不介意自己的不快樂,會發生什麼?」

我再以自己的經歷來舉例。很多人玩競技類遊戲時常常會出現暴怒的情況,有一次,我輸了也很生氣。但是,我跟自己說,能不能包容接納這股怒氣?我靜靜呼吸,等待,任由怒氣肆意,卻不去想任何事情來刺激這股怒氣。很快,怒氣消失,並且轉化為一股內心的寧靜。可以想像,如果是通過言語謾罵、摔東西、重新遊戲等方式,怒氣可能不減反增。

- 不評判對個人而言,不評判的是所有念頭。如果評判念頭,就意味著你已經在認同於某些念頭。所謂的評判,就會變成加強或捍衛虛假自我感(小我)的武器。比如說,我寫影評會表達出一些觀點,同時也會有不同聲音的評論。如果我去爭論,那麼就會陷入「捍衛我的觀點=捍衛我」的陷阱。

相反的,當我不評判時,我能平靜的接納所有聲音。哪怕聽到否定聲音時心裡不好受,但接納那一刻的不好受,就會削減我的虛假自我感,減少我認同於外物。對於生活中的流言蜚語,不評判是為了維持內心的平和,是一種心理狀態,但該闢謠的還是要闢謠。

- 不執著佛家認為,人類痛苦的一個根源是我執。執著於一切有形、無形的外物,會帶來痛苦。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裡的屠刀指的就是那份執著。執著為什麼會痛苦?其實也不難理解。

比如有的人執著於「闖出一番事業」。那麼,在他闖出一番事業之前,他都是痛苦的。回到家鄉,他會羞於啟齒;面對事業,他痛並快樂著;深夜自問,他又可能在自我否定與自我肯定中焦灼不安。而在他闖出一番事業之後,某一瞬間會有滿足感,但是很快又會感到迷茫和空虛,因為「靶子」消失了。

結語

看完《新世界:靈性的覺醒》之後,有的人難免困惑。因為此書的很多觀點和智慧,都是反直覺的。甚至可能有的人誤以為,此書就是提倡清靜無為的避世。其實並非如此。作者一直強調的是,活在當下,而非活在虛假的自我幻相。

幸福是需要修煉的。幸福從來都不是可以直接達成的事情,幸福是一種間接效果。《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的絕大多數內容,都在教你識別痛苦。事實上,對痛苦本身的覺知,就是幸福的開始。《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本書篇幅不長,也就17萬字,表述也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由衷推薦大家閱讀!

相關焦點

  • 禪修是靈性覺醒的唯一途徑,禪修的本質是什麼?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演變中,其歷史,其身邊的世界,其周遭的宇宙,以及個人意識,會隨著資源的增減,自然的生滅,正負能量的多寡,以及包括對於整個物質和非物質的意識能量世界的洞察與發現,人類會因個人心性選擇不同,覺醒等級不同,而出現正反善惡兩極分化,從而演變出升級或毀滅兩種模式。
  • 氟化物打壓靈性覺醒
    氟化物也是嚴重打壓靈性覺醒的方式,氟化物被(秘密社團「共濟會」和「光明會」)強制引進到供水系統,作為一種壓制靈性和意識覺醒的手段。在飲水中加氟讓所有飲水的人的松果體受到嚴重損害,影響了智慧的提升以及靈性的敏感度,阻斷了跟高緯世界的連接。1990年代末,英國科學家詹妮弗盧克就氟化鈉對松果體的影響進行了首次研究。她斷定,位於大腦中部的松果體正是氟化物所瞄準的目標。比起體內其它任何物質,松果體吸收的氟化物最多,甚至比骨頭吸收的還多。這個結果說明,氟的最終毒害目標就是松果體!
  • 靈性覺醒篇17:覺醒是什麼,覺醒前有哪些徵兆,每個人都會覺醒嗎
    靈性覺醒也可以稱之為靈魂的覺醒。每個人在經歷靈性覺醒前,都只能看到現實世界這一個維度,覺得人只有一輩子,很多人不相信輪迴,只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東西。靈魂寄居於人的身體,在未覺醒的身體中時,靈魂並沒有多少自由。因為它的所有想法都被現實世界所束縛。人們會因為現實世界的規則而選擇壓抑自己的心。
  • 靈性覺醒的14個跡象
    你有經歷過任何一種靈性覺醒的症狀嗎?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你的答案是「是的!」靈性覺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個人會意識到他們與無限連接,並逐漸意識到他們的靈性本質。然而,當我們在身體之中時,有許多人都「忘記」我們的靈性本質。我們經常認為我們是彼此分離的,這一生就是我們唯一的存在。當一些人體驗了靈性覺醒,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靈性本質,並且理解他們真正與永恆的存在連接。這個結果往往會遇到一些特定的靈性覺醒狀況。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靈性覺醒之人都將體驗到以下的跡象和症狀,但他們至少會經歷到幾個。
  • 2020年以後,靈性覺醒是人類生存的主流,我們應該怎麼把握?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靈性覺醒。靈性覺醒,即每個人都有各自獨有的靈魂,而靈魂有汙染和乾淨兩種;歷來一些能夠普世的聖人,通過靈修和冥想,使自己的靈魂重新回到本來乾淨的樣貌,恢復其慈悲平等的本性。我們與之相比,有著各種煩惱和執著,人類現有的不良表現,以及世界的不安,自然的破壞,環境的惡劣,足於說明了人類的覺醒遠沒有到來。因此,我們只能向聖人學習,也使自己開發出慈悲平等的靈性,使得人人都能和平相處,相愛相敬,使世界由此遠離戰爭,遠離歧視,遠離貪婪等惡緣,那一刻,才可以說靈性覺醒了。
  • 靈性覺醒篇19:覺醒後,我們會經歷哪些階段,哪個階段最困難?
    覺醒後,只要一個人想朝著好的方向轉變,他必然會踏上成長之路。而這個靈性成長的道路分為很多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在改變著你過往對世界的認知。這個新世界裡有太多顛覆人類過往認知的事情,尤其是現代發展科學,去除封建迷信,導致人們過於的相信科學證明的一切。
  • 《DNF》知源戰鬥法師三覺怎麼樣 知源戰鬥法師三覺技能預覽
    導 讀 《DNF》國服測試服在10月21日更新了女魔法師的三次覺醒,正式服會在月底29號更新上線。
  • 【右腦開發】松果體:靈性覺醒的奧秘
    這一現象正是松果體在「作祟」。陰謀理論家聲稱,在我們政府工作的秘密社團試圖維持更大的精神和社會的自滿情緒,通過化學方法籠罩我們生物門戶的靈性覺醒。修煉有素者的松果體(泥丸宮)可以避開人的一雙肉眼睛,就像楊戩那樣直接通過第三隻眼看到不同時空的世界、看到事物的本質。老子在《道德經》中描述了這個境界:「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 菲茨傑拉德:入行晚、起點高與深思熟慮的寓言小說|書評
    那些追尋著「作家夢」的年輕人在文壇嶄露頭角,從而進入職業作家的行列,也有一些人行至知天命的年紀才萌生了寫作的念想。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這位六十多歲才開始執筆的作家曾三次入圍布克獎短名單,最終憑藉她的第三部作品《離岸》摘得桂冠,其封筆之作、長篇小說《藍花》曾十九次被媒體評為「年度最佳圖書」,並獲得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獎。
  • 起點某作者靠短篇書評籤約,推薦不斷,上架拿全勤,書評很獨到
    起點某作者靠短篇書評籤約,推薦不斷,上架拿全勤,書評很獨到。 起點籤約說難不難,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籤約的,短篇火起來很難,所以平臺給的推薦也不會很多,目前小編知道的唯一一個短片寫得比較火可讀性很強很有感染力的是
  • TED視頻演講:靈性開悟會終結人類所有的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幸福的人生。 同樣,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如意。曾經,我們想要改變,卻不知該往哪走。曾經,我們想要終結自己的苦難,卻發現還是陷入了另外一個痛苦的循環。
  • [靈性經典] 意識盲點及聖靈的全知
    然而,靈性「我是」的正向放射、對人類真實性質的宣告,會穿透意識中的那些停滯場域,就仿佛它們不存在一樣。 反覆聲明關於人類性質及其在宇宙中位置的靈性事實,最終會消除人類意識和行動中的所有停滯場域。 靈性實相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可以超越一切局限感。
  • 幸福的人生什麼樣?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口常開~
    幸福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每個人的答案也都不盡相同。有的人追求高,認為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那才叫幸福;有的人將目光聚焦於人生的每一天,覺得無病無災,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那就是幸福。
  • 靈性與人類的未來發展方向,你不知道的人生秘密
    這說明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靈性已經覺醒的人,在默默關注著人類世界的發展,並給予良性有效的提示與警醒,促其到達正常圓滿的發展軌跡。靈性之門,等待21世紀的新人類打開2019年對於靈性的探索也日漸高漲,在各種超前的人類古文明科技,古遺蹟的發現下
  • 人類發展已經進入靈性世界!
    這個世界,是一個有形無形、各種維度空間重疊存在的,包括物質、能量、信息,肉眼可見的物質是這個紅塵物質世界特有的,也是整體大宇宙中最特殊的存在,可以承載、穩定、改變一切,通過這裡可以知一切,因為一切都在這裡,這裡是抓住氫氣球的手,是可以控制一切命運開關的手和的平臺,而且這一切都是唯一的,所以,能得而為有肉身之人存在於這個物質世界,最難得。
  • 再說真實的覺醒與揚升
    真實的覺醒是人類對人性惡的一面的覺知厭惡,轉而追求善的一面,進一步覺悟就會超越人性而追求神性。什麼是揚升?本意是個體和社會的文明程度向上發展,但當前人們提的揚升應該是如下的理解——揚升是人類文明的跳躍式發展,是人類心靈升華基礎上的文明新跨越。當下說的揚升在社會層面上來說是社會制度的大轉折,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這是人類文明大進步的標誌性變化;在個人層面上來說是個體靈性的提升及向神性的轉變。
  • 關於開第三眼靈魂出竅等|靈性體驗
    我靈魂出竅的體驗也是同一晚發生的所以在這裡一起寫 第一次去印度(瑞詩凱詩)的時候我就有了靈性覺醒的體驗(我意識到我並未我的頭腦,身體而是我的意識,意識到內在世界有另一個維度) 然後回來後每天都做瑜伽還有長時間的冥想一般要做4-5次當時我對冥想很上癮 因為我發現進入深度冥想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顏色的光(後來在網上查了很多信息,
  • 靈性成長 | 有靈性的人,這10大品質會自然流露出來
    即使在巨大的痛苦中,他仍認識宇宙的和諧,因為他在心中找到安詳。靈性在於我們是什麼人,而不在於我們追逐什麼理想;靈性不再是到遠方的印度、西藏或某一個宗教聖城,而是回到家中。這種靈性充滿了喜悅與整合,既是平凡的,也是覺醒的;這種靈性能讓我們在生活的驚奇之中安住;這種成熟的靈性讓神聖之光照亮我們、穿透我們……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靈性成熟的10大特質。
  • 起點第一秀兒作者!書評成書,八次推薦?還籤約上架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起點裡一本特立獨行的書——《倉氏囈語》【作者】倉一衛【簡介】記錄倉老師與網絡文學相愛相殺的點點滴滴,為後來者點燃一根小火柴!歡迎來到,書評樂園!起點十八年,見過各種各樣的網文套路,系統流、重生流、廢柴流、靈氣復甦流……波爾可以說是閱書無數了,覺得當今網文套路也就那樣了,再推陳出新也不過如此!直到我看到了《倉氏囈語》這本書!別人在起點寫書,他在書裡寫書評?甚至已經籤約上架了?
  • [靈性探索] 礦物是神聖的愛與能量
    你們具有新意識後,將會以另一種方式看待整個礦物界。你們不會像現在很多人那樣用礦物去賺錢,而是會懷著聖愛與尊重去運用它們。到那時,你們從礦物那裡獲得的將遠遠超出你們的想像!一塊在河水中被翻滾、打磨、衝擊過的普通卵石是吃過苦、也吸收過能量的。它可以帶給你們某些覺知。去河邊撿一塊卵石吧。把它捧在手裡,對它說說話。把很多聖愛發送給它並等著它反饋給你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