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複合材料合同,暴露出美國高超聲速飛彈研製可能遇到了挫折

2021-01-07 環球時報

11月13日,一家名叫巴特勒科技的美國企業獲得了美國國防部4630萬美元的合同,研製一種高超聲速下的熱防護材料。合同的名字叫做「用於高超聲速的碳-碳複合材料製造」。這份合同的授予,讓人多少感覺有點不對味。

碳-碳複合材料是人們所熟悉的宇航防熱材料,而熱防護系統是航空宇航領域中當仁不讓的關鍵技術之一,特別是到了高超聲速階段。世界上沒有多少材料可以耐受高超聲速武器飛行時產生的氣動加熱,而不變形、燒蝕乃至解體。無論太空梭還是X-37B,用的都是碳-碳複合材料隔熱瓦。美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獵戶座」也打算採用同樣的防熱材料。如今把它用在高超聲速武器上,聽起來似乎也很合理。

但是,碳-碳複合材料是最好的嗎?顯然不是。

研製中的美國高超聲速飛彈

按照哈爾濱工業大學有關專家的論文,碳-碳複合材料在惰性氣氛保護環境下具有優異的高溫力學性能,但由於碳元素特殊的性質,它在空氣環境下 400℃便開始發生氧化現象,且隨著溫度的升高,氧化速度逐漸加快。也就是說,在稠密大氣中使用,無論採用東風17那樣的助推滑翔彈道,還是X-51A那樣的巡航彈道。碳-碳複合材料都會和氧氣發生反應,很快就把自己燒掉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美科學家們都採取了很多辦法。主要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改進材料結構,即使有所燒蝕也不會影響強度;第二種是在裡面添加一些燒蝕材料,比如鋯元素的化合物,溫度升高的時候讓它們先燒掉,保護碳-碳複合材料本身;第三種是加塗層,把氧原子擋在外面,不和碳原子反應,塗層的種類很多,包括金屬、玻璃、陶瓷,等等。

碳纖維複合材料

但即使採用了各種辦法,碳-碳複合材料的耐高溫指標也不能讓人滿意。一般用在不超過2000攝氏度的情況下。多數情況下在1500~1700攝氏度下使用。這麼高的溫度,連鋼鐵也融化了。為什麼還是不能滿足高超聲速武器的研製需求呢?這是因為速度越快,氣動加熱就越劇烈。如果材料耐熱性能無法提升上去,就意味著高超聲速飛彈的使用受到巨大限制。如果在低空的稠密大氣中使用,速度和射程不能進一步提高。如果要提高速度和射程,就必須把飛彈推到高空稀薄大氣中飛行,降低氣動加熱的強度,但這會導致暴露攻擊意圖。而且當飛彈從高空俯衝下來、攻擊地面目標的時候,還是要穿越稠密大氣。如果這時候減速來緩解氣動加熱,動能殺傷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不減速,彈體可能就燒掉了。

要想達到更高的飛行速度,就要選擇另一大類熱防護材料:超高溫陶瓷。超高溫陶瓷的種類很多,按照有關文獻的數字,它們的熔點高達3000攝氏度以上,某些陶瓷在實驗室中表現出了比碳-碳複合材料更優越的性能。有趣的是,陶瓷本身在高溫環境下也是要氧化的,但是通過合理選擇材料配方和結構,氧化層反而會保護後面的陶瓷材料,確保飛彈結構穩定。

無論中美科學家,對這兩種材料的優劣都是非常清楚的。實際上,美國科學家在超高溫陶瓷領域一直開展廣泛而深刻的研究。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試驗結果。

太空梭的碳-碳複合材料防熱瓦嚴重燒蝕

那麼,美國國防部這次為什麼還是要把碳-碳複合材料投入批產,來支持高超聲速飛彈的研製?答案很簡單,美國的超高溫陶瓷研製進度可能並不順利。

超高溫陶瓷的研製是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具體陶瓷配方的研製完全是個「一爐一爐扔錢」的過程。要經過漫長的嘗試才能突然發現一種合用的配方,其中的很多試驗幾乎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反覆失敗幾乎是家常便飯了。有了配方,要想製造合格的陶瓷材料,難度也非常大。其實超高溫陶瓷的製造方法和我們常用的瓷器一樣,就是用高溫燒制,讓材料內部發生反應,達到人們想要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然而超高溫陶瓷的這個指標,可比茶壺高太多了。所以,國內外每年都為此發表大量的文獻,卻還沒有哪個機構公開宣布,自己的超高溫陶瓷燒結工藝可以投入大批量生產了。

既然合適的超高溫材料還沒研製出來,美國軍方著什麼急下單呢?在報導中,巴特勒科技提到了這樣一句話,這項合同將為美國提供「繼續追趕乃至超越強大對手在高超聲速武器方面的能力」。很顯然,美國對中、俄在高超聲速飛彈上的領先地位非常著急,認為自己已經處在落後狀態了。那麼寧可採用性能低一點的材料,也要先把型號搞出來,批量裝備到部隊。至於超高溫陶瓷的應用,等到下一代再考慮吧。

或許這裡還有一個因素。在超高溫陶瓷的配方選擇中,鋯這種金屬佔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全球鋯礦石的探明儲量多數不在中國也不在美國。其中澳大利亞和南非分別佔65.38%和17.95%。其他鋯儲量相對豐富國家還有印度、莫三比克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和美國的鋯資源儲量基本相等,都僅佔世界儲量的0.6%,只有澳大利亞的百分之一。美國如果依靠澳大利亞的鋯礦來保證高超聲速飛彈研製裝備,就面臨著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問題。用碳-碳複合材料就沒有這個問題了。這個問題對中國來說或許更嚴重,能不能保證鋯資源供應,對於我們的高超聲速技術發展,是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作者:孔新 版權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與美國聯合研製高超聲速飛彈應對中俄
    【文/觀察者網 楊子江】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琳達·雷諾茲12月1日聲明稱,澳方將與美國加強合作,共同研製高超聲速巡航飛彈,對抗同樣在開發類似武器的中國和俄羅斯。根據路透社消息,澳政府今年已在武器研製上砸進約70億美元巨資,用於研發遠程高速反導系統和高超聲速武器。高超聲速武器具有強大的機動性能,可以在超過5倍音速的速度下飛行,傳統防空系統難以對其進行攔截。去年俄羅斯研製出首款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聲速飛彈,而美國已在2017年測試過其高超聲速武器,並計劃在近年內投入現役。
  • 廖孟豪 ¦ 美軍高超聲速飛彈科研布局發生重大調整,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隨著美國防部2019財年預算申請文件的公布,美軍在高超聲速領域的科研預算布局和項目進展動向也一併浮出水面。
  • 印度高超聲速技術雖有進展,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它在不攜帶火箭發動機時,還可作為一種高超聲速飛機,用於對地攻擊或偵察,然後返回基地。後來,印度前總統、「印度飛彈之父」卡拉姆,提出印度要研製AVATAR空天飛機,並稱之為 「夢之計劃」。印度媒體稱,HSTDV的成功,讓印度加入了「高超音速飛彈俱樂部」,成為繼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之後,全球第4個開發和測試這一技術的國家,這將為印度研製6倍聲速的飛彈鋪平道路,並且有望在5年內製造出第一枚高超聲速飛彈。
  • 黃志澄:印度高超聲速技術雖有進展,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它在不攜帶火箭發動機時,還可作為一種高超聲速飛機,用於對地攻擊或偵察,然後返回基地。後來,印度前總統、「印度飛彈之父」卡拉姆,提出印度要研製AVATAR空天飛機,並稱之為 「夢之計劃」。印度媒體稱,HSTDV的成功,讓印度加入了「高超音速飛彈俱樂部」,成為繼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之後,全球第4個開發和測試這一技術的國家,這將為印度研製6倍聲速的飛彈鋪平道路,並且有望在5年內製造出第一枚高超聲速飛彈。
  • 志澄觀察:印度高超聲速技術雖有進展,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它在不攜帶火箭發動機時,還可作為一種高超聲速飛機,用於對地攻擊或偵察,然後返回基地。後來,印度前總統、「印度飛彈之父」卡拉姆,提出印度要研製AVATAR空天飛機,並稱之為 「夢之計劃」。印度媒體稱,HSTDV的成功,讓印度加入了「高超音速飛彈俱樂部」,成為繼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之後,全球第4個開發和測試這一技術的國家,這將為印度研製6倍聲速的飛彈鋪平道路,並且有望在5年內製造出第一枚高超聲速飛彈。
  • 日本發布全新高超音速飛彈研製計劃,不容忽視
    而對於飛彈自身,其中之一搭載的是普通的旋成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另外一種則搭載了技術上更為先進的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也正是因為如此,世界各軍事強國在研或已經裝備使用的高超聲速飛彈許多都配備了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
  • 俄列裝高超聲速武器優勢突出 滿足武器革新要求
    高超聲速武器作為俄羅斯的發展熱點,更是成為兩國較量的焦點。不同於一般的武器,高超聲速飛彈在進入滑翔段後,其彈道會由傳統易預測的拋物線彈道變為機動性強、速度更快、難以預測的跳躍式滑翔彈道,這會給美方的攔截防禦造成極大的壓力,同時減小美國反導系統對俄戰略力量的威脅。
  • 聚焦高超聲速武器:時速超過一萬千米 仍可變向
    近日,美國及其盟友澳大利亞均證實,近期成功進行了一系列機密的高超聲速巡航飛彈測試。報導稱,這種飛彈的速度可達到每小時12000千米,這意味著任何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都無法及時將它攔截。這次測試屬於「高超聲速國際飛行研究實驗」(HiFire)項目的一部分。  高超聲速指高於5馬赫的速度,即音速的5倍以上。
  • 「星空2號」:第二代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啼聲
    航天科技集團氣動研究院是我國研究高超聲速飛行方面最具實力的單位之一,擁有大型高超聲速風洞等研究設施。之前筆者在寫微信公號文章的時候,光想起「彩虹」無人機是他們研製的,有點以偏概全了。
  • 美國推進研製更大的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圖片) 美國已經測試了吸氣式高超聲速發動機,但其設計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未達到攜帶乘客、武器或情報設備所需的尺寸。創造一種可以像常規噴氣式飛機一樣的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仍是需要完成的一項工作。
  • 抱上美國大腿!澳大利亞斥資69億美元搭上高超聲速武器「便車」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2月1日報導,11月30日,美國與澳大利亞宣布,將合作開展一項新的名為「南十字星綜合飛行研究試驗」(SCIFiRE)的研究項目,兩國將合作開發測試一種空基的高超音速巡航飛彈。SCIFiRE項目旨在助力美國國防部啟動一項空前的高超聲速巡航飛彈計劃——「吸氣式高超聲速武器概念」(HAWC)。該項目旨在完善包括「能夠有效進行高超聲速飛行的先進飛行器配置,實現持續高超聲速巡航的碳氫超燃衝壓發動機推進,專為高溫巡航設計的熱管理方法,價格低廉的系統設計及製造方法」等一系列技術。
  • 軍事與商業航天中的高超聲速飛行器
    這架X-43A高超聲速飛行器由一枚「飛馬座」固體火箭助推加速。按飛行器設計和管理的角度來說,「飛馬座」火箭屬於成熟技術。美國有多顆衛星就是由同款火箭發射到近地軌道上的,按理說執行在大氣層內平飛的任務,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這一天的試驗,卻出了大事。
  • 俄羅斯「核重建」隱身與高超並舉|「匕首」飛彈|逆火|戰略轟炸機|...
    老舊戰略轟炸機提升作戰能力最省事的做法是為其增加新型精確制飛彈藥,比如亞聲速遠程隱身巡航飛彈、空射彈道飛彈、高超聲速飛彈等彈藥,不僅能提升其遠程精確打擊能力,還能提高載機的生存能力。這也是各國的通常做法,比如美國B-52轟炸機就在後期增加而來AGM-86、AGM-129等遠程巡航飛彈,未來還將裝備AGM-183A空射高超聲速飛彈。蘇聯時期,圖-95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裝備Kh-55遠程巡航飛彈,遠程打擊能力大幅增強。冷戰結束後,繼承蘇聯空基核力量遺產的俄羅斯在升級改進老舊轟炸機中,也增加了多種新式機載武器。
  • 軍事與商業航天中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虎嗅網
    這架X-43A高超聲速飛行器由一枚「飛馬座」固體火箭助推加速。按飛行器設計和管理的角度來說,「飛馬座」火箭屬於成熟技術。美國有多顆衛星就是由同款火箭發射到近地軌道上的,按理說執行在大氣層內平飛的任務,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這一天的試驗,卻出了大事。
  • 美國空軍:要搞一種「核動力高超聲速滑翔器」
    此前,俄羅斯公布了自己的"海燕"核動力飛彈和"波塞冬"水下核動力無人機,這兩款武器都具備依賴核動力無限巡航的能力。現在看來,美國軍方也有和俄羅斯類似的想法。據俄羅斯衛星網8月20日報導,美國空軍八月中旬公布了一系列與核技術相關的技術需求,包括耐熱材料和熱保護系統等。據悉,這些技術可能被用於美軍未來研發新的攜帶核戰鬥裝藥,可在洲際範圍活動的高超音速滑翔機。
  • 美軍宣布2023年部署高超音速飛彈,網友評論:美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報導稱,高超音速飛彈能夠抵達地球大氣層的頂層,在準備進行打擊之前,它始終處於敵軍防空系統和飛彈防禦系統防禦射程之外。美陸軍稱,其設計將充分考慮精確性、速度、生存能力和機動性,這樣才能達到在數分鐘內打擊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恐怖能力。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公司和波音公司,這次也一同與美國飛彈防禦局籤訂合同,共同設計這樣一種高超音速飛彈防禦系統。
  •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20倍聲速的民族尊嚴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首先,關於昨天說到的東-26的機動彈頭,有乘客表示,這玩意不是「高超聲速」概念……然而這事就好笑了,東-26彈頭的飛行速度已經達到15倍聲速了,還不算「高超聲速」?什麼才算?它確實不是高超滑翔,但你說不是「高超聲速」就很可笑了。
  • 高超聲速武器:用實力詮釋「唯快不破」
    俄羅斯是首個批量列裝高超聲速武器的國家,所列裝的主要有「先鋒」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匕首」高超聲速飛彈、「鋯石」高超聲速巡航飛彈等。「先鋒」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是以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為彈頭、以洲際彈道飛彈所用助推器為動力載具的洲際飛彈,彈頭最大飛行速度據稱超過20馬赫,可攜帶核戰鬥部或常規戰鬥部。
  • 美軍高超音速飛彈,時速20倍音速:俄軍S-400飛彈無法攔截很危險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10日報導, 據美國《軍事時報》網站(Militarytimes.com)報導,五角大樓將要求合同到期的軍人停止退伍,以保持戰鬥力。那麼,美軍什麼時候可能對伊朗動武呢?那還要等一件先進武器服役。
  • 中國反艦彈道飛彈試射,高超音速飛彈技術競爭日趨白熱化
    無論如何,美國媒體的評論員就此發表評論:雖然不清楚具體技術細節,但中國擁有被稱為「航母殺手」飛彈的事實本身就足以讓美國航母遠離中國海岸。這就令高超音速發動機工作的化學環境更加複雜。 美國在2010年美國進行的試驗中,從高空飛行的B-52轟炸機投擲了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其工作機制是飛行器先使用火箭加速達到4.5馬赫的速度,然後啟動超燃衝壓發動機。空氣高速流入衝壓發動機的進氣道,燃料在發動機內燃燒,氣體向後噴出達到高超音速。這意味著幾分鐘內進氣溫度達到1,000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