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感報警器不靈為哪般?調查發現多數煙感報警器只報濃煙

2020-11-30 北青網

不少公眾場所都能看到一種乳白色的煙感報警器。連日來,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這些隨處可見的煙感報警器,對菸民吸菸時產生的煙霧卻不怎麼敏感,甚至有時還會出現亂報警的尷尬現象。但很多人其實對能報菸草味兒的報警器有需求,希望它能以第三方身份提醒抽菸的人,禁止在室內公共場所吸菸。

公眾 樓道的煙味兒能報警就好了

家住豐臺區的張先生對記者說了一件最近讓他頗為頭疼的事情:總有一些不自覺的菸民在樓道裡吸菸。「經常是一進樓道就聞到一股子嗆人的煙味兒,有時樓梯內還散落著一些菸頭。每次我都得讓孩子捂著鼻子快走幾步。」

抱怨之餘,張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明明看到樓道的天花板上有煙感報警器,但是它怎麼也沒有報警呢?難道它探測不出吸菸產生的煙霧?」

「我們公司辦公區的天花板上就有煙感報警器,晚上加班時,有同事偷偷在工位上吸菸,卻從來沒見它響過。」一位私企職員陳女士表示,自己很反感二手菸,但同事之間礙於情面,並不好意思提醒。「如果煙感報警器能起作用,對一些不自覺的人就能有一定約束力。」

在另一位居民丁先生家的居民小區,同樣還是電梯裡,煙感報警器有一天突然報警了。這讓物業工作人員緊張不已,趕到現場忙活一通,卻發現是一戶人家裝修產生的味道引發了這次報警。

酒店 客房內吸菸行為難監控

最近半年,從北京市控煙志願者暗訪結果看,本市酒店、賓館的違法吸菸投訴排名已經躍居第三位,僅次於餐館和寫字樓。

「酒店客房的控煙,真是個老大難問題。」一位酒店從業者坦言,酒店客房的私密性導致勸阻吸菸難度大大增加。客人走後,客服人員經常能發現客房中煙霧繚繞、菸灰菸蒂隨處亂丟的現象,室內殘存二手菸味道更是令人難以接受,再入住客人要求退換房間情況時有發生。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雖然很多酒店、賓館的客房裡都會有禁菸提示,並裝有煙感報警器,但客房內的違法吸菸情況仍然幾乎每天上演。

首都大酒店相關負責人程女士表示,儘管客房裡都裝有煙感報警器,但由於單人吸菸的煙霧量沒有那麼大,加上客人可能會在吸菸同時開著窗或排風扇,所以煙感報警器往往會檢測不到。「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接到過因酒店客人吸菸導致的報警情況。」

對於在客房裡抽菸的現象,程女士表示,我們通常只能等客人離店後,對房間進行徹底清理,比如開窗通風,對容易吸附煙味、有害物質的棉製品和地毯進行清洗,並且對相關客房暫停售賣幾天,等煙味兒全部散去再重新啟用。

額外收取衛生清潔費,屬於酒店業處理違法吸菸行為的國際慣例。採訪中,香格裡拉飯店負責人表示,該酒店2016年8月開始向在客房內吸菸的客人收取500元至2000元的客房清潔費。然而,由於客房內的吸菸行為難以監控,這項措施在實行過程中並不容易,很多吸菸客人會拒不承認吸菸行為,有的還會討價還價,不肯支付客房清潔費。

賣家 煙感報警器重點探測火災濃煙

那麼,煙感報警器到底能不能檢測到菸草產生的煙霧呢?

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銷售煙感報警器的商家數量不少,價格在幾元到十幾元不等。很多煙感報警器都宣稱有光電傳感器或雙向傳感器,「5秒報警,快速反應」、「360度全方位探測,不遺漏任何一個角落」。有的煙感報警器宣傳海報裡,甚至就是人們手拿一支點燃的香菸放在煙感報警器下方的畫面。

然而,當記者詢問商家,在電梯、樓梯間或賓館客房裡,煙感報警器對吸菸產生的煙霧是否會報警時,得到的答案無一例外全是否定的。

其中一位商家表示,如果吸菸者吐出的煙霧直接對著煙感報警器吹,那肯定是會報警的。但是現在的煙感報警器通常都安裝在房頂上,這時人要是在其下方距離較遠的位置抽菸,報警的概率就會非常低。

「煙感報警器主要是監測火災煙霧的,並不是針對菸草煙霧的探測儀器。」另一位商家則十分乾脆地表示,煙感報警器內部的傳感器並沒有那麼敏感,吸一兩支煙的煙霧濃度達不到報警的標準。

消防部門 觸發報警跟煙霧濃度有關

「煙感報警器對香菸的煙霧應該是很敏感的,甚至有時候屋內粉塵顆粒超過一定量都會報警,更何況煙霧這麼小的微粒。」通州區消防支隊防火處宣傳科幹部祁興龍表示,一些裝有煙感報警器的公共場所,如果有人在下面或附近抽菸,都可能觸發煙感報警器,這也是為了能第一時間進行火災預警。「只要煙感報警器一響,相關公共場所的中控室或微型消防站應立即啟動火災預警處置流程。」

對於一些公共場所煙感報警器對香菸煙霧不敏感的現象,祁興龍表示,煙感報警器並不是不會報警,而是有一定機率,這也跟煙霧濃度有關。煙感報警器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一些煙霧的微小顆粒進入到報警器,當氣孔感知到煙氣達到一定量之後,才會進行報警。因此,當公共場所環境空間比較大或者吸菸者的位置距離煙感報警器比較遠時,煙霧如果沒有達到相當的濃度,也可能不會觸發煙感報警器。此外,也可能存在某些公共場所消防器材設施保養不到位、使用了敏感度過低的劣質產品,或者人為將煙感報警器關閉的違法行為等情況。

消防部門提示,點燃的香菸本身就是一種明火,很多室內火災都是因為臥床吸菸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公眾要摒棄在室內公共場所違法吸菸的不良習慣;社會單位要對公共場所的消防器材、設施進行定期維護、保養,確保其靈敏、可靠,能達到火災預警的目的;此外,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控煙執法宣傳力度,讓公眾了解違法吸菸的危害和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控煙新招 志願者已配備高靈敏探測器

「菸捲的煙霧中含有較多有毒有害物質,可以吸附在物質上,再揮發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在室內通風情況下,也會有少量存留,從而給人帶來二手菸、甚至三手煙的危害。」北京市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表示,尤其是酒店、賓館的客房裡,殘留的二手菸、三手煙會影響酒店員工和其他住客的身體健康。

針對控煙工作調查取證難以及投訴巡查信息無法及時處理等問題,北京市控煙協會在市科委的支持下,研發了一種高靈敏度煙霧探測器。

張建樞介紹,這個可攜式煙霧探測器,與微電腦大小差不多,可以背挎在身上。它能通過傳感器排除油煙、霧霾,進行菸草煙霧的特異性檢測與判斷,可用於學校、醫院、會議室、辦公室、超市、酒店、網吧、休閒場所等大型公共場所的煙霧檢測。「這種煙霧探測器對菸草煙霧的靈敏度很高,當時就可以檢測出場所裡有沒有人吸過煙。」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款高靈敏度煙霧探測器已經開始陪同本市部分控煙志願者一起上崗了。截至目前,東城、海澱、石景山、豐臺等八個區的控煙志願者隊伍已經配備了這一高科技裝備。志願者們到被舉報的違法吸菸場所現場核查時,經常會用到它。

本報記者 劉歡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

相關焦點

  • 遇到抽菸,煙感報警器為何「視而不見」?
    不少公眾場所或居民樓樓道甚至賓館房間的房頂上,都能看到一種乳白色的煙感報警器。連日來,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這些隨處可見的煙感報警器,對菸民吸菸時產生的煙霧卻不怎麼敏感,甚至有時還會出現亂報警的尷尬現象。
  • 煙感報警器誤報的原因及如何減少誤報率?
    煙感報警器通過煙發現火災。在您沒有看到火苗或聞到煙味的時候,煙感器已經知道了。它不停工作,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從不間斷。在報警時,它發出尖嘯刺耳的聲音,直到煙霧散去。在真實的火災中它一直工作到被燒毀。     誤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當火災沒有發生的時候,煙霧報警器卻不斷地發出警報,您可能會將它撤去,那麼當火災確實發生的時候就不會發出警報了。
  • 家中發生火災獨居老人昏迷 智能煙感報警器發揮大作用!
    /20201128/131ca4a009a343608c502f1bcde2d5b0.shtml   昨天(11月27日),南京建鄴區蓮花新城一戶居民家中發生火災,現場濃煙滾滾,80多歲的獨居老人吸入濃煙陷入昏迷
  • 家裡到底要不要裝煙感報警器?看完這個實驗你就知道了
    電動車燃燒產生大量黑煙   客廳煙感報警時間為24秒,因電動車燃燒產生大量的濃煙,現場離地面1.5米以上的區域能見度幾乎為零,而房間I內的能見度也下降明顯   從房間Ⅰ湧出的濃煙讓消防員措手不及   開門房間報警為36秒,房間I的獨立式煙霧感應報警器開始報警,能見度也幾乎為零;房間II的能見度開始明顯下降,部分參與實驗的記者開始撤離
  • 煙感報警器丨小身材,大能量,你24小時的守護神
    火災發生時產生的濃煙觸發了安裝在1樓的獨立煙感警報器,一名住戶被警報聲吵醒後下樓察看情況,及時發現了1樓的火災,該住戶立即喚醒另外一名住戶從窗戶成功逃生。煙感報警器也叫做「獨立式火災煙感探測報警器」,在公共場合經常看到,比如學校、商場、住宅等場所的房頂或者走廊都隨處可見。這小小的煙感報警器在遇到危險時可以派上大用場。
  • 家裡到底要不要裝煙感報警器?看完實驗才知道火災無情!
    二、模擬電動車火災(起火後,煙感反應更加明顯;濃煙非常厲害,最多只能堅持三分鐘)待煙氣散盡,工作人員將所有的獨立式煙霧感應報警器進行復位處理後,實驗再次開始。引燃電動車後,開始計時。1、電動車燃燒產生大量黑煙。客廳煙感報警時間為24秒,因電動車燃燒產生大量的濃煙,現場離地面1.5米以上的區域能見度幾乎為零。
  • 安裝煙感報警器 守護獨居老人(圖)
    現在有了這個報警器,報警聲連旁邊的鄰居都能聽到,放心多了。」珠山區石獅埠街道風景路社區獨居老人宋金榮逢人便誇社區想得周到,原來是老人住了大半輩子的老房子,裝上了高科技新設備——智能煙感報警器。安裝智能煙感報警器(葉慧 攝)  為有效幫助社區獨居老人、殘疾人解決生命安全問題,5月22日,珠山區石獅埠街道風景路社區聯合珠山區消防大隊為轄區內的15戶孤寡、獨居、殘疾老人免費安裝了智能煙感報警器。
  • 獨居老人做飯忘關火,智能煙感報警器設施「幫大忙」
    2020年4月24日10時32分, 莫愁湖街道北圩社區玉蘭裡7棟105獨居老人家中獨立式煙感報警器報警,平臺第一時間將精確的報警地址信息通過電話、手機APP等通道報送至消防特勤,不到5分鐘,消防特勤隊員及時趕到事發現場,到達現場發現滿屋煙霧,經現場核實發現原來是住戶在廚房燒煮食物無人看管引發濃煙,特勤及時處理阻止了一場火災的發生
  • 一文看懂煙感報警器原理
    打開APP 一文看懂煙感報警器原理 發表於 2019-09-05 17:12:44   煙感報警器原理   煙感報警器其實是煙感或煙霧報警器的別稱
  • 楊鎮安裝智能煙感報警器工作開始啦!
    為深入推進轄區火災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火災傷亡事故,強化轄區弱勢群眾安全保障,楊鎮為轄區36個村60歲以上老人、鰥寡孤獨等特殊群體家庭免費安裝智能煙感報警器。工作人員上門為老年人詳細講解自動報警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並為其進行安裝和檢測,同時提示不能在報警器附近吸菸,注意用火用電安全。截止目前,已安裝智能煙感報警器400餘個。此次安裝工作,進一步提升了轄區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識,同時也為他們建立了一道消防安全屏障。
  • 萬州千個獨立式煙感探測報警器免費為民安裝
    慧聰消防網訊    2017中國消防安全產業大會(CFIC2017)    消防品牌榮耀直擊     為深入推進冬季火災防控工作,進一步提高社區火災預警、防控能力,確保火災形勢穩定,12月5日上午,重慶萬州消防支隊組織技術人員來到王家坡、高筍塘社區,上門入戶,宣傳推廣獨立式煙感火災探測報警器,在向部分沿街商戶、三合一場所、居民免費發放安裝報警器的同時,現場為大家講解了煙感報警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並進行了實物效果演示。
  • 二三十元、噴口煙就報警的煙感報警器,真能救你全家嗎?
    二三十元、噴口煙就報警的煙感報警器,真能救你全家嗎? 不過,家裡裝上煙感報警器 就一定可以高枕無憂了嗎?在浙江大華 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 好奇君對網上購買來的6款煙感 進行了檢測 實驗設備為:
  • 給居家生活上「安全鎖」,松江這個社區有了煙感報警器
    家住中山街道茸梅轄區的陳伯伯夫婦樂呵呵地說道,「現在有了這個報警器安心多了,感謝政府對我們的關心。」由中山街道服務辦牽頭,組織對轄區內的特殊人群進行再次排摸宣傳,開展了為社區特殊家庭安裝獨立煙感報警器的工程。
  • 煙感報警器的簡單介紹以及智慧煙感領域六大品牌和選購指南
    煙感報警器無疑就是這樣的消防利器! 那麼,到底什麼是煙感報警器? 煙感報警器是消防系統的哨兵,運用光電感煙或離子感煙技術,通過監測煙霧的濃度來實現火災防範,可在早期探測到火災後直接發出警報,提醒現場人員迅速報警並及時疏散逃生。
  • 【安全提醒】二三十元,噴口煙就報警的煙感報警器,真能救你全家嗎?
    ,   一種簡單實用的火災預警設備,   對及早發現火情非常有效,   可以提高50%以上的生存機率。   實驗設備為:煙感探頭測試煙箱,   測試目的:煙感的靈敏度是否達到國標。   煙感報警器   就是幫助大家   儘早發現火情,   越早報警就越能挽救生命。   使用靈敏度過低的產品,   等到發出報警時   火勢已大到失去了控制。   這樣的煙感   還有什麼意義呢?
  • 8款網購煙感報警器 測試6款不合格
    疏散指示標誌燈和消防應急照明燈、煙感報警器是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的消防設施。3·15來臨之際,昨天上午,寧波市消防救援支隊做了兩組關於消防器材的對比實驗,以檢測這些消防產品的質量和功能。□通訊員顏傑蔡俊記者陶倪文/攝實驗一有無逃生指示,差別有多大?
  • 業主家裡煙感報警響物業正確處理方法 煙感報警器誤報原因有哪些
    現在很多的家裡為了安全會安裝煙感報警器,對煙感報警器,相信很多的業主也都是了解的,但是有時候嚴管報警器也會出現誤報的情況,如果出現了煙感報警器報警的情況,一般物業要及時的進行處理,保證業主的安全,那麼業主家裡煙感報警響物業正確處理方法是什麼?煙感報警器誤報原因有哪些?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煙霧報警器如何才不會報警
    : 用膠帶或塑膠袋封住煙霧報警器,煙霧傳感器接收不到煙霧信息; 關閉蜂鳴器,報警器無法發出聲音,這種方式不適合聯動型消防報警系統; 拆除煙霧報警器,對於無線獨立的煙感報警器,如果不再需要使用,可以拆除。
  • 是否安裝煙感報警器 無人在家時起火情況大不同
    等到火燒得玻璃都碎了,白煙瀰漫在整棟房子裡,一家人才發現著火了,被困二樓。記者了解到,如何在火災初起階段及時有效地提醒人員儘快逃離現場,對於減少火災中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具有實際意義。昨天,寧波消防做了一個實驗,當無人在家的屋內起火後,在有與沒有安裝煙感報警器的情況下,火情多久才會被發現。
  • 從寧波海曙消防事件看家庭煙霧報警器
    但是說到底,大家也是在為這對母子感到惋惜,同時,也是希望大家能引起為戒,不再發生類似的悲劇。     逝者已矣,留給我們的是經驗和教訓。對於事件的原因和後續問題,會有相關部門介入。而那些在網上評論誰是誰非的平民百姓而言,這件事留給我們的難道只是一個談資而已嗎?絕對不是,我們能得到的有很多:家庭安防裝置的配備是否需要?發生火災如何自救?這些都是留給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