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火50秒後,報警器示警 記者 吳依瀅 攝
2月22日,姜山一棟兩層的房子著火。起火時,一家人都在二樓,而起火點在一樓。等到火燒得玻璃都碎了,白煙瀰漫在整棟房子裡,一家人才發現著火了,被困二樓。
記者了解到,如何在火災初起階段及時有效地提醒人員儘快逃離現場,對於減少火災中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具有實際意義。昨天,寧波消防做了一個實驗,當無人在家的屋內起火後,在有與沒有安裝煙感報警器的情況下,火情多久才會被發現。
實驗準備
時間:2月25日15:00-16:00
地點:鎮海區莊市街道湯家村一拆遷過渡房內
材料準備:一套無人居住的房子、一套智能火災預警系統、布料、紙、打火機、手機
人員準備:消防隊員攜帶消防器材全程陪同
實驗過程
實驗設定的場景是屋內無人的情況下發生火災。實驗前後進行了兩次,一次智能火災預警系統的煙霧探測器沒有打開,相當於沒有安裝報警器,第二次是將煙霧探測器打開。
進行實驗的房子為兩室一廳的格局,進門便是客廳,最深處的廚房,客廳與廚房沒有隔開,預警系統安裝在進門位置的天花板上。門窗全部關閉。
第一次實驗
房子裡已經嗆死人,外面沒有異常
當消防隊員將準備好的布料、紙等易燃物品堆放好,第一次實驗就開始了。消防隊員用打火機將物品點燃。一開始,火很小,也沒有煙。不過,才過了30秒,房間裡已經有一層薄煙瀰漫開。煙雖然稀薄,但很刺眼。不到一分鐘,鼻子與喉嚨開始感到不適。火旺起來的速度很快。等到兩分鐘,室內早已煙霧瀰漫。人已經很難在室內呆著。
可是,此時站在室外的觀察員卻一點異常都看不出來。直到室內的實驗人員衝出來把門窗打開,煙霧一股腦衝出來,才知道裡面準備的材料都已經燒完了。
如果此時,屋裡真的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次實驗
點火後50秒,報警器、手機相繼響起
等到室內煙霧全部散去,第二次實驗開始。
同樣分量的易燃物品,點火。10秒,火苗變大。20秒,開始冒煙。30秒,室內已經充斥了薄煙,眼睛不適。40秒,鼻子與喉嚨出現不適。50秒,報警器發出刺耳的警報。警報聲驚動了附近的鄰居。鄰居們馬上趕了過來。
5-6秒後,與預警系統綁定的手機響起,「莊市街道湯家村發出警報,請前往現場查看……」
消防隊員告訴記者,如果警報響起16秒無人處理,系統自動向消防報警,還會提供詳細的地址。
此時,準備的燃燒物一半都還沒燒完。
【數據】
住宅火災佔總數超三成
鼓勵家庭安裝感煙報警器
昨天,記者從寧波消防部門了解到,2015年1至12月份,寧波全市共接報火災4942起,死亡10人,已核直接經濟損失5366.6萬元。
從火災發生時段分析來看,下午和晚上為火災高發時段。而從火災發生場所分析來看,住宅發生火災1676起,佔總數的33.9%,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82.7萬元,佔總數的20.2%,造成10人死亡,佔100%。
此外,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是火災中的最大殺手,吸入有毒煙氣致死的人數佔火災死亡總人數的70%~75%。
根據《建設設計防火規範》要求,一定規模的高層建築、各類大型娛樂場、賓館、廠房等都需要安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但對於居民樓等小場所因為沒有強制性要求,並沒有普及自動報警設施,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延誤逃生和救援的最佳時機。
記者了解到,近日,寧波公安局聯合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老齡辦、市殘疾人聯合會、市保監局等部門鼓勵市民安裝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建議居住3人以上的出租房、勞動密集型企業配套員工集體宿舍、農家樂、居家養老機構、社區居民活動場所、傳統文化村落、三級及以下耐火等級的老舊居民住宅等場所重點應用,鼓勵在其他居住場所等小場所內安裝使用獨立式感煙報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