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玩家買硬體產品的主要渠道已經從線下電腦城轉向了線上,在享受在線購物的便利和實惠的同時,像顯示器這樣的產品就無法親自體驗其效果,只能看參數購買,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那麼在購買顯示器時應該查看哪些參數,這些參數有何意義呢?
僅看sRGB不靠譜
在各種顯示器的介紹當中,色域一般都是被重點介紹的一個參數。色域是一種顏色進行編碼的方法,也指一個技術系統能夠產生的顏色的總和。色域的高低確實能反映顯示器的色彩狀況,比較常用的就是sRGB色域,但是現在不少產品介紹中sRGB色域數值卻如放飛自我一般,甚至出現了130% sRGB色域,這是在玩數字遊戲嗎?這多半是廠商在偷換概念的結果。
最為常見的就是用NTSC色域和DCI-P3色域轉換成sRGB色域,比如72% NTSC≈100% sRGB,要是100% NTSC色域的話,轉換過來就是123% sRGB色域。那麼這麼獲得的sRGB色域有意義嗎?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NTSC 並不能完全覆蓋住 sRGB。嚴格上說,sRGB 是不能直接換算成 NTSC 的,反之亦然。
不同色域有其特定的用途,比如DCI-P3應用於數字影院 注重視覺衝擊;sRGB用於顯示器、印表機以及網絡的一種標準RGB色彩空間;NTSC其實是現在主流消費市場比較認可的一種色彩標準;AdobeRGB是為了儘可能在CMYK彩色印刷中利用計算機顯示器等設備的RGB顏色模式上囊括更多的顏色。
現在主流的顯示器普遍採用了IPS、VA面板,基本上都有接近100% sRGB色域的表現,所以廠商才會搬出這種偷換概念的做法,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所以sRGB的值有指導意義,但也很有限了。
色深容易被忽視
與色域相比,普通用戶對於色深的關注度就少了很多。色深(bit)可以理解為顏色數量的多少,數值越大,色彩越細膩,過渡越平滑自然。8bit色深指的是紅、綠、藍三原色中每種顏色都有2得8次方種,組合起來顏色數量就是256×256×256=16.7m的顏色數,而10bit色深的色數則達到了10.7億。可以看到10bit色深比8bit色深顯示的色數多了不少,色彩表現會更好。
目前市面上主流產品基本都是8bit色深,10bit色深的產品多是高端的專業顯示器。當然電競顯示器上也有這類產品,像聯想 X27q、愛攻AG273QXP之類的都是,對顯示器色彩有較高要求的玩家可以重點考查色深這一項。
色彩精準度都做得不錯
要說色彩的話,怎可少得了色彩精準度這一項。色彩精準度就是指顯示設備顯示的色彩精準程度,一般用Delta E或ΔE來表示。ΔE反映的是顯示器色彩與標準值之間的差距的大小,因此它的值越小越好,色彩還原能力越強,而ΔE越大說明色彩越失真。一般來說,ΔE<2則說明這臺顯示設備已經非常專業、非常優秀了。而ΔE<6之下的顯示效果都是可以被用戶所接受的,當ΔE>6之後的顯示器人眼已經無法接受了
現在不僅僅是專業顯示器,不少電競顯示器為了突出自身色彩表現出色,也開始在出廠時進行色彩的校準,不少產品都實現了ΔE<2的表現,算得上是比較不錯的了。
最後做個總結,因為現在消費級、電競顯示器的多數都已經採用了 IPS、VA等廣視角面板,基礎的色彩表現能力不差。通常大家在選購產品時,只要注意選擇99%~100% sRGB色域、8bit色深(預算夠上10bit產品當然更好)以及色彩精準度ΔE<2的產品,肯定就是色彩表現比較不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