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國人對於運動健身的重視程度愈發加深,他們的需求也更加全面。充滿幹勁的運動人士,不僅需要能夠記錄運動歷程的App、工具,更希望可以在運動圈子內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另外,藉助專業的課程和硬體設備進行科學的運動健身,也是他們持續追求的目標。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以咕咚、Keep、悅跑圈等為代表的的運動平臺逐漸興起,成為用戶與資本青睞的選擇。尤其在技術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運動App都開始涉足更廣的領域。以咕咚為例,除了專注於App產品本身之外,也開始研發智能運動硬體,並在今年進軍代餐行業,開啟全新業務。從2010年至2020年,咕咚幾次拓展業務的原因是什麼?智能運動又是如何布局的?對此,我們採訪到CEO申波,他與我們聊了聊這十年間咕咚的重要變化。
品牌研究所 Vol.03
咕咚 CEO
申波
從運動社區到智能硬體,咕咚的布局源於四大需求
根據Mob研究院《國民運動健康趨勢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將達到4.35億,國內體育消費市場預計達到1.5萬億。當運動健身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用戶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多元和專業。申波認為,如今的用戶在運動上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 2020年預計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將達4.3億人(來源:Mob研究院)
第一,對運動工具的需求。無論是室內健身,還是戶外跑步、登山,使用手機或手錶等工具記錄配速、距離、心率等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行為。這不僅可以讓自己的運動周期有跡可循,也能夠通過分享數據的行為,促進社交交往。
第二,對賽事的需求。體育產業的本質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因此比賽對用戶來說是一種剛需。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線上賽事的蓬勃發展,能夠滿足用戶無法參加線下比賽的強烈需求。
第三,對專業內容的需求。不是每個人都是專業的「運動家」,因此在運動健身時,姿態是否正確、動作是否標準、時長是否能達到鍛鍊目的……種種問題都需要有專業課程的指導,才能讓用戶的鍛鍊更專業、更有效。
▲ 咕咚運動圈,滿足運動人士的內容、社交、賽事需求(來源:咕咚)
第四,對運動裝備的需求。除了對工具、比賽、內容的需求之外,如何保證運動過程中的安全、高效,讓運動更科學,也是用戶非常關心的問題,因此在實體產品方面,如跑步裝備等,也催生了強烈的市場需求。
「在朋友圈曬運動數據、參加線下運動團/賽事等社交活動可以讓用戶堅持運動,但當用戶越來越專業時,就需要用科學的設備輔助他們進行心率等數據的測算,同時保證運動的安全。」申波提到。
伴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作為中國領先的智能運動平臺,咕咚從App社區起步,在經歷了App 計步的 1.0 時代、賽事+智能硬體的 2.0 時代之後,已經升級成為運動大數據的智能課程服務平臺,進入3.0時代。如今,通過專業化運作、社區化運營,保證用戶的運動體驗,是咕咚的目標。「我們的希望讓每個人都動起來,堅持鍛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即便咕咚的產品形態正隨著技術發生改變,但理念和願景卻始終如一。」
瞄準戶外跑步場景,為愛好者提供「智能運動」服務
在流量紅利逐漸衰退的情況下,咕咚依舊保持著每年10%左右的用戶增長率。「從線上來看,我們重點的營收版塊在實時運動體系、在線賽事以及運動裝備等服務。」申波說到。其中,咕咚的實時運動體系產品「CODOON LIVE」是一個連接教練和用戶的在線開放平臺,通過在線實時直播,可以為用戶提供健身課程服務,打破線下健身房價格高、效率低,以及線上健身App無人指導、訓練枯燥等弊端。
近些年,隨著技術、大數據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運動平臺開始逐步拓展業務版圖,將「觸手」深入至智能運動服務領域,咕咚也隨之升級「智能運動,盡在咕咚」戰略。由於主打戶外運動場景,因此他們的戰略定位相對來說更加清晰。
「我們的智能運動,一方面能夠為用戶提供專業的在線課程內容,另一方面重點開發可聯網的智能運動設備,並連接跑步比賽等活動。另外,還可以根據每個人實際運動的效果,推薦定製化的課程和服務。」
在智能硬體方面,咕咚主要以戶外產品為主,將運動裝備、訓練課程與AI技術結合,研發並推出了咕咚智能跑鞋、智能運動手錶等系列。以咕咚運動手錶為例,產品支持6大運動模式,實時監測心率,內置9軸運動傳感器,可以精確捕捉佩戴者的實時姿態;並依託咕咚首創的V-COACH虛擬教練服務及CODOON LIVE直播課程,實現真人在線私教。
▲ 咕咚推出智能運動手錶(來源:咕咚官網)
而對於跑步機、單車等大型的智能運動設備,咕咚則採取與第三方合作的形式來推進。也就是說,雖然大型的智能運動設備是產品矩陣的一部分,但咕咚還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個人戶外運動的支撐上。
留住高價值用戶,咕咚要覆蓋運動的「吃穿用練」
2019年,申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道:「只有高價值的或付費的用戶才是護城河。」高價值用戶,是指那部分願意主動付費,購買內容、硬體等產品的人。從咕咚的後臺數據來看,擁有產品的高價值用戶平均活躍度是沒有購買硬體用戶的兩倍,而且他們更專業、更活躍,相對來說對運動的熱情更久。因此,咕咚的策略很明確,既要通過運動設備在站內、站外不斷獲取高價值用戶,也要通過咕咚App提供的專業服務持續轉化智能運動設備等產品。
一直以來,申波都非常關注美國健身行業的「獨角獸」企業Peloton,它在「課程直播+硬體銷售」中掀起的家庭健身市場變革,為申波提供了盈利的新思路。「通過硬體獲取高價值用戶,然後為他們不斷地提供周邊商品及內容服務,這是Peloton商業模式的核心,也是值得咕咚借鑑的地方。」
2020年,咕咚開始進軍輕食代餐領域,推出新品「辣系列」,用低卡、0脂的魔芋代替普通麵餅和紅薯粉,逐步開拓運動領域的其他品類。「目前,我們已經基本滿足了用戶對運動裝備、運動周邊的需求,接下來就可以深入用戶運動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成為伴隨用戶成長的運動平臺。」這樣的品牌建設比較類似於迪卡儂,不僅僅研發單品品牌,而是聚焦於全渠道品牌,用相對較強的品牌效應,通過軟體、硬體與用戶達成緊密的聯繫。
▲ 咕咚推出魔芋酸辣粉和魔芋火雞面代餐食品
未來,咕咚將基於智能運動硬體+在線課程服務,構建生態閉環,解決用戶運動難開始、難堅持、難見效的痛點。這意味著他們將不僅局限於現有的戶外運動、室內健身等服務,還將擴充球類等其他運動類別,打造運動大生態,成為真正的體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