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4 17:19:43 來源:中國山東網
崮山雙峰並起,高入雲端,南崮海拔510米,山巔有龍興寺,尚存金代刻石多處。北崮海拔542米,有兩條登山通道,其一順巨石巖隙,蜿蜒而上,路窄坡陡,俗稱「梯子口」;其二為人工開鑿的盤石路,路一側直臨崖頭,極其險峻。山巔平坦,有插旗頂、飲馬灣、西校場、龍墩、繡墩等景點和古代屯兵足跡。
蓬萊崮山
位於蓬萊市境內艾山北面7公裡處,距蓬萊市區38公裡,是蓬萊、龍口、棲霞的界山,山勢挺拔陡峭,怪石嶙峋,有「膠東小華山」之譽。
崮山雙峰並起,高入雲端,南崮海拔510米,山巔有龍興寺,尚存金代刻石多處。北崮海拔542米,有兩條登山通道,其一順巨石巖隙,蜿蜒而上,路窄坡陡,俗稱「梯子口」;其二為人工開鑿的盤石路,路一側直臨崖頭,極其險峻。山巔平坦,有插旗頂、飲馬灣、西校場、龍墩、繡墩等景點和古代屯兵足跡。
蓬萊崮山
蓬萊崮山雙峰並起,高入雲端,南崮海拔510米,山巔有龍興寺,尚存金代刻石多處。北崮海拔542米,有兩條登山通道,其一順巨石巖隙,蜿蜒而上,路窄坡陡,俗稱「梯子口」;其二為人工開鑿的盤石路,路一側直臨崖頭,極其險峻。山巔平坦,有插旗頂、飲馬灣、西校場、龍墩、繡墩等景點和古代屯兵足跡。
崮山奇峰怪嶺,崖懸壁峭,崮頂高聳入雲,四周常有雲霧繚繞,故有「南崮北崮,隔天一步」之說。建國後封山育林,栽松植果,林地面積大增,喬木以黑松為主,隨著樹齡的增長,與崮山奇石相襯,觀賞價值在不斷提高。林海茫茫,山花漫漫,景觀引人入勝,於是每年春夏之時,遊人絡繹不絕,已自發形成遊覽景區。
挺拔峻峭的崮山,自古被奇人異士們所青睞,到此修廟建院,傳經論道,修身養性,讀史煉丹,不但為這青山綠壑多添了一些靈氣,還留下了諸多傳世的美談。
紫霞宮:位於南天門之上,建築精美,氣勢宏偉,殿內道家造像眾多,建造華麗而傳神,百姓常年敬香拜道不絕。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被日軍焚毀,殘垣斷壁毀於上世紀那個動亂的年代。
南天門:位於南山頂處,地勢險要,內塑神像,森嚴壯觀。修建於1830年左右,在山下的百姓中流傳著修建南天門時一碗米飯十多人吃的故事。
老母廟:在南天門右上方,用精美石料修成,廟內老母像活靈活現,神採威儀,端坐其中。
洞府寶地:位於老母廟北幾十米遠的地方。在高2米、寬3米的絕壁中間刻著兩扇古老的洞門,門楣大書「洞府寶地」,門的左右側各有一聯。
神仙洞:位於山頂南天門西側,是道士修煉道德的地方,至今仍有人來此祭拜。
天井:位於山頂南邊,一米見方的泉水清亮見底,旱天水不少,澇天水不多,經年累月常滿不溢。
試劍石:傳為韓信試劍時一劍劈開的巨石。
一筆「鳳」:位於韓家村北山坡小路的一塊巨大紅石上,「鳳」字一筆寫就,氣勢飛躍。
丹霞壁:位於一筆「鳳」之上的紅石上,傳是韓信所書,意為朝霞映照之寶地。
摩崖石刻:在山巔崖壁之上,存有眾多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天井左邊絕壁之上的「萬古吉慶」石刻,記錄了一郡太守為斷弟兄二人打官司一案,歷盡苦難,終使弟兄和好的一幕,書法古樸典雅、剛勁有力,通篇達280字,對當地淳樸的民風有著深遠的影響。
韓信天然石像:石像頭部約4米,面向西南,頭戴將軍盔,額頭寬廣,鼻梁高挺,下巴略尖,嘴角寬厚而堅毅,
韓信天然石像一道劍眉之下,怒目圓睜。
韓信點將臺:位於崮山頂峰北部,面向山谷,臺面平整如刀削,鄰近懸崖之處,一道石壁突兀而起,臺下是懸崖峭壁,右側有數級臺階,也是天然形成。
夕陽照海:晴好的黃昏看夕陽照海是崮山的一大美景。西望萊州灣,火紅的夕陽正柔柔地依偎著桔紅色的大海,萬道霞光映紅海水。海面上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歸帆點點,芙蓉島像遠航歸來的巨舟靜靜的停泊在母親的身邊,遊人感受到的是一種與天地同在、天人合一的境界。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