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ICT)正在迅猛的發展,並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成為主要趨勢,各大企業也紛紛在相關領域布局。華為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布局智能產品,從終端設備到智能家居,同時在深度學習上也有持續突破;騰訊、阿里、百度等也在大數據方向各有側重,在數據搜集與分析上都有著極其亮眼的表現。
對這些企業而言,其在數據分析上的成就更多地是用來支撐公司內部的業務,而在大數據能力開放給社會並服務用戶上還有很多不足。阿里的數據分析用來窺測用戶的喜好並推薦更多適合用戶需求的產品以提升銷售;騰訊的數據分析則更多地用來實時掌握產品表現,準確洞察用戶行為;百度則根據用戶行為做的大數據分析,提升推薦準確性。
大數據時代下的用戶價值體系
數據來源的不同必然意味著對個體有著不同的作用。對用戶而言,身體體徵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無疑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腕帶產品佔據人體手腕這一重要部位,其核心正是離人體更近,佩戴時間更長,這在採集人體體徵數據、記錄個人行為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健康醫療角度來看:通過對體徵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個體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趨勢數據,一切都圍繞個人健康服務發揮作用。
其中發揮最核心作用的是個人行為與健康數據服務系統(PMPD系統),其由智能硬體終端、人機互動及雲端數據服務等三大部分組成。三大組成部分,在受規範約束的前提下,又自成系統,每個組成部分都保持服務接口開放狀態。在符合規範且用戶價值一致的前提下,一切能提供有效健康數據採集的終端都可以接入系統,一切能提供有效人機互動的平臺都可以接入系統,一切能提供專業健康數據分析反饋服務的數據云端都可接入系統。
這也就意味著,該系統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其能夠兼容多種智能硬體設備,形成並提供統一的數據系統及明確的用戶價值體系。通過數據云端存儲,數據不只是簡單的呈現,而是經過分析之後的有著指導意義的數據。同時數據之間不再是個孤島,它可以覆蓋不同年齡層、不同體徵的完整數據模型系統,在同一的約束下,該系統提供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持續有效的深層次的價值支撐。
從時間管理的角度來看:數據分析對個人的時間配置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都知道,管理時間的秘訣就是:有條理的強制自己關注那些重要的事情,抑制住對緊急的事情的衝動。人類天生喜歡關注那些需要立即回應的事情,比如手機響了,但是對那些最重要的事情都是會拖延到後面才回去管的,比如去健身房。你需要把這兩種情況反轉,抵抗你的大腦和人類的習性。
一萬小時理論告訴我們,就算是普通人在經過10000小時的訓練之後,也能夠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養成每日時間統計習慣,計算你每天在某個項目上投入的時間,通過時間投入作自我分析,把感受化為具體數據。不僅能看到總體記錄、記錄次數,也能看到歷史上你在哪個月投入比較多,哪個月狀態不好,投入很少等。過去的自己是否努力,看的一清二楚,無需藉口和理由。
把時間用在有利於自己提升的事情上,這正是PMPD系統的作用。它幫你記錄你每天在每個項目上花費的時間,同時會告訴你,比你優秀的人在每個項目上花費的時間。在這樣對比的過程中,你會增強你對事情重要程度的區分,對你的事情的優先級做計劃。時間管理在這樣的過程中更加有效。
從個人運動角度來看:當前的腕帶產品多主打運動功能。然而,簡單的數據統計功能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不僅想要知道自己今天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裡,更重要的是我們想要知道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相比有了什麼樣的進步。
同時,在運動中的安全問題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以馬拉松為例,儘管人們對馬拉松運動有著無比的熱情,但馬拉松對個人的身體狀況有著極高的要求,一系列的馬拉松猝死事件更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PMPD系統在數據記錄的同時,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比對,為個體提供一份完備的參考。你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參加馬拉松將一目了然。
………………
回顧腕帶產品發展,以瑞士機械錶和日本石英表為代表的傳統手錶為用戶提供了基礎的心理價值和審美文化價值;以Apple Watch為代表的智能手錶試圖取代智慧型手機,滿足所有人在所有場景下的所有需求。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卻在面臨著一樣的市場考驗,一個行業,如果支撐其行業發展的用戶價值體系出現錯誤,這也就意味著腕帶產品亟需建立新的用戶價值體系。
這一次,是中國企業開始構建自己的用戶價值體系,從腕帶產品入手,運用數據服務,在眾多企業仍在將數據用於企業業務的時候,深圳智能表芯科技讓數據真正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賦予了智能腕帶產品以新的用戶價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