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
王漢文
黃石素有「江南聚寶盆」的美譽,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礦物晶體觀賞石也就更多,最為著名的礦物晶體觀賞石有湖北石、紅矽鈣錳礦、魚眼石、黃鐵礦、方解石、石膏、水晶等。黃石的礦物晶體聞名世界,是中國四大礦物晶體集散地之一。
湖北石
湖北石是一種十幾年前「發現」的新礦物。上世紀末,一位加拿大礦物愛好者在收集到了從中國帶回去的一種淺棕至深棕色且有玻璃光澤的礦物後,經研究鑑定,確認它是礦物家族中的新品種。因只知道它來自中國湖北,不知詳細地址,於是將其命名為湖北石(Hubeite),2000年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和礦物命名委員會命名機構通過了此名稱。
湖北石產於大冶馮家山礦,目前馮家山礦區是世界上湖北石的唯一產地。湖北石生成於熱液接觸交代型礦脈,是含水鐵錳鈣複合偏矽酸鹽。三斜晶系,晶體呈柱狀、板狀,多見放射狀、球狀集合體。顏色淺棕至深棕色。玻璃光澤,透明到半透明。
湖北石多與紅矽鈣錳礦、魚眼石共生,也常與黃鐵礦、黃銅礦、毒重石、水晶等礦物共生,單獨的湖北石標本或者僅以湖北石為觀賞對象的石頭相對不受重視,但新發現它的特殊性值得礦物學者高度重視和進一步的科學探究,它的珍稀性科學和經濟價值更值得礦物愛好者關注。
紅矽鈣錳礦
紅矽鈣錳礦也產自大冶馮家山礦。它與湖北石像一對難兄難弟,不僅出生在一個地方,而且經常伴生在一起。
紅矽鈣錳礦是一種含水鐵錳鈣複合偏矽酸鹽,三斜晶系。晶體呈柱狀、板狀,常見束狀、放射狀、球狀集合體。顏色有玫瑰紅、粉紅、橘紅、橙紅、深葡萄酒紅等。玻璃絲絹光澤,透明半透明。
紅矽鈣錳礦產於熱液和接觸變質類礦床。在中國、南非、美國、德國、瑞典、義大利、墨西哥、澳大利亞甚至日本都有發現。最早關於紅矽鈣錳礦的記錄,出現在1892年。南非喀拉哈裡錳礦帶出產的紅矽鈣錳礦,在上世紀一直是世界上此品種礦標的主要來源。直到後來(大約是1998年)在大冶馮家山礦新發現了質量上乘的紅矽鈣錳礦,才打破了南非產地的壟斷地位。而世界上其他產地所產出的紅矽鈣錳礦,跟中國和南非的相比,就顯得相形見拙了。
黃鐵礦
黃鐵礦是鐵的二硫化物。黃鐵礦的化學式是FeS2,純黃鐵礦含有46.7%的鐵和53.3%的硫,成分中通常含鈷、鎳、砷、硒、碲等微量元素,含量較高時可在提取硫的過程中綜合回收和利用。
晶體屬等軸晶系NaCl型結構,常呈立方體、八面體、五角十二面體等晶形及其聚形,集合體呈粒狀、緻密塊狀、浸染狀或球狀。也可呈隱晶質的膠狀黃鐵礦和非晶質鮞狀黃鐵礦等。淺銅黃色,強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參差狀斷口。因其淺黃銅色和明亮的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是黃金,故又稱為「愚人金」。
黃鐵礦是半導體礦物,並具熱電性。黃石的黃鐵礦分布較為廣泛,在各類巖石中都有出現,通常與水晶、方解石、石英巖等伴生,在地表易風化為褐鐵礦。黃鐵礦是提取硫和製造硫酸的主要原料。晶形美觀的可作為觀賞石和低檔的寶石。
透明石膏
方解石是一種碳酸鈣礦物,天然碳酸鈣中最常見的就是它。因此,方解石是一種分布很廣的礦物。方解石的晶體形狀多種多樣,它們的集合體可以是一簇簇的晶體,也可以是粒狀、塊狀、纖維狀、鍾乳狀、土狀等等。敲擊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塊,故名方解石。
方解石是地殼最重要的造巖礦石,屬變巖,碳酸鈣礦物,三方晶系,三組完全解理,斷口;玻璃光澤。完全透明至半透明,普通為白色或無色,因含有其他金屬元素呈現出淡紅、淡黃、淡茶、玫紅、紫,多種顏色,條痕白色遇稀鹽酸劇烈起泡,非常純淨完全透明的晶體俗稱為冰洲石,具有強烈雙折射功能和最大的偏振光功能,是人工不能製造也不能替代的自然晶體。
方解石見於石灰石山,廣泛存在於第三紀及第四紀石灰巖和變質巖礦床中。方解石是地球造巖礦石,佔地殼總量之40%以上,其種類不低於200種。代表產地有中國、墨西哥、英國、法國、美國、德國。中國的方解石主要分布在廣西、江西、湖北、湖南一帶,湖北的方解石主要產自大冶諸礦山。其粉紅色兩頭尖方解石和去年在徐斌煤礦發現的冰糖茶色方解石最受國內外觀賞石愛好者青睞。
魚眼石
魚眼石是一種含結晶水的鉀、鈣的氟化物矽酸鹽礦物,四方晶系。常見的魚眼石是具有玻璃光澤的白至灰色的晶體。因其解理面上散射出的光線呈珍珠光澤,酷似魚眼的反射色,故稱「魚眼石」。
魚眼石晶體呈柱狀、雙錐狀、等軸狀或板狀,晶簇、板狀、粒狀、葉片狀集合體,無色、白色,含雜質的呈玫瑰紅、淺綠、藍、黃等色。玻璃光澤至珍珠光澤,透明半透明,多與沸石、方解石、水晶、直閃石、黃鐵礦等共生。板狀結晶或柱狀結晶、有著漂亮顏色和一定厚度的魚眼石,被人稱為寶石,是製作各種首飾的珍貴原料。
魚眼石是一種不太常見的礦物,魚眼石因其美麗的外表,豔麗的顏色,以及產量和產地的稀少,是礦物收藏的一個重要品種。魚眼石從其含氟和羥基的多少可以分為氟魚眼石和羥魚眼石兩個亞種。一般多為氟魚眼石,像印度出產的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印度魚眼石以其顏色豔麗,品質優良著稱,被世界藏家所喜好。
1997年以來,在大冶馮家山矽灰石礦晶洞中發現了羥魚眼石,該石呈板狀透明晶體,形態多樣,色階豐富。目前收集到的黃石羥魚眼石多為淡黃色或白色板狀晶體標本,並伴生有沸石、水晶等多種共生礦物,晶體多在1—3釐米,最大的約10釐米,極具收藏價值。
透明石膏
2015年年底,大冶靈鄉鎮坳頭鐵礦發現大量透明石膏,其中一塊體形巨大,它長9米多、寬2米多、高3米多,像個小房子。重量估計超過100噸。
石膏是單斜晶系礦物,其主要化學成分為硫酸鈣的水合物。石膏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工業材料和建築材料。可用於水泥緩凝劑、石膏建築製品、模型製作、醫用食品添加劑、硫酸生產、紙張填料、油漆填料等。
石膏是礦物晶體中的常見物,但絕大多數是白色非透明的。而該礦出產的石膏不僅體塊巨大,且透明如鏡、晶形完美。2016年8月17日,國土資源部史志辦專職副主任張泓諮詢多位專家後明確稱,這是國內至今開採出來的體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透明石膏。就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它也是不尋常的,但是否為世界最大,還需進一步考證。
礦晶、化石是一體。除以上礦晶外,1971年在河口鎮章山石龍頭發現的千萬年前的動物化石,在當時引起轟動;另外在下陸區長樂山發現的魚化石填補了黃石三疊紀地層史料的空白;還有廣泛開發的石榴石、矽灰石、蛇紋石等前景也十分樂觀。所有這些礦晶觀賞石的品種,無不展現著黃石觀賞石的優勢,無不誘惑著國內外許許多多的奇石收藏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