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文學家道長,曾對太陽系天文進行論述,考察結果相當先進

2020-12-04 老陽私塾

老陽按:中國自古能人輩出,只是太多的人淹沒在歷史的進程之中,不被世人所發現,老陽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一位道長,雖然是道長,他卻對天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近代天文學家李明徹道長李明徹(1751—1832),字大綱,又字飛雲,號青來。清代天文學家。祖籍江蘇,出生於廣州。少年時入道觀當道士。

其間,除受教於道教學說外尚攻讀了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成年後,又對已傳入國內的西方科學知識產生興趣,曾赴澳門向外國傳教士學習觀察天象推算地理測繪法和三角幾何學。自此,他與天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李明徹兼學了西洋油畫的畫技而被視為通曉西方藝術之才。他曾受地方官府之命,攜帶西洋油畫進京城向朝廷進貢,因而有暇到主管天文歷數的欽天監觀摩,從而開闊了對傳統的天文學認識。

回到廣州後,他依據自己歷年對天文現象的觀察成果,並結合中西方天文學的資料,陸續寫成了《寰天圖說》三卷、續編兩卷。全書論述了對太陽系星球位置及對日蝕、月蝕成因、地球晝夜節氣變化的測定之法,並對自然現象作了探討。這是一部廣東地區最早撰成的關於天文學的著作,揉合了中西方天文學的精粹。由於其資料翔實、論述精確,該書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的一部有較大影響的著作。李明徹寫完《寰天圖說》後,又受兩廣總督阮元的邀請,主持編寫了記敘全省地理形態的《廣東通志·輿地略》。

至道光九年(1829),他主持籌建的廣州純陽道觀(位於今廣州河南漱珠崗)峻工後,他以此地作為天文觀測臺,繼續從事研究星象與修道養生。道光十二年(1832),李明徹羽化於廣州純陽觀。

相關焦點

  • 道士裡的天文學家告訴你,如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今天,就來介紹一位道士中的天文學家,他以道教廟觀內朝鬥臺兼做天文觀測臺,撰寫天文著作《寰天圖說》,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發展歷程中一位有較大影響的天文學家。成年後,又對西方科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曾赴澳門向外國傳教士學習觀察天象推算地理測繪法和三角幾何學,便從此與天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著有《寰天圖說》三卷、續編兩卷。全書論述了對太陽系星球位置及對日蝕、月蝕成因、地球晝夜節氣變化的測定之法,並對自然現象作了探討。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超太陽100個天文單位
    參與研究的美國卡內基科學學會在新聞公報中介紹,這是迄今觀測到的第一顆與太陽距離超過100個天文單位(日地距離為1個天文單位)的太陽系天體。相比之下,觀測距離排第二遠的鬩神星被發現時與太陽距離約96個天文單位,曾被視為「第九行星」、後被降級為矮行星的冥王星現在的位置距太陽約34個天文單位。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超太陽100個天文單位
    參與研究的美國卡內基科學學會在新聞公報中介紹,這是迄今觀測到的第一顆與太陽距離超過100個天文單位(日地距離為1個天文單位)的太陽系天體。相比之下,觀測距離排第二遠的鬩神星被發現時與太陽距離約96個天文單位,曾被視為「第九行星」、後被降級為矮行星的冥王星現在的位置距太陽約34個天文單位。
  •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證據(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歸功於科技的發展,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許多「極端物體」(extreme objects),它們群集的情況讓科學家猜測,它們有可能是在一個像木星一樣的大型行星的軌道上迴轉,天文學家因此猜測這個行星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行星 體積相當地球20倍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行星 體積相當地球20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9日 09:19 來源: 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天文學家鮑斯對這顆行星的低密度感到很驚異,他說科學家目前還無法了解為什麼這些所謂的「鬆軟星球」竟能如此鬆軟。    母星也不尋常    不僅如此,「TrES-4」所圍繞轉動的母恆星GSC02620-00648也很不尋常,因為它的年齡與太陽相當,而進化過程卻比太陽快。曼德舍夫解釋說:「由於它的質量比太陽大,因此進化速度要比太陽快。
  • 近代天文觀測的「眼睛」——天文望遠鏡發明史,由伽利略衍生發明
    到1609年為止,已經有56個世紀歷史的天文觀測全是靠肉眼來進行的。即使這樣,當時天文學已經取得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成就: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克卜勒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繞日運行的規律。但是,天文學的發展畢竟到了單憑肉眼觀測已很難繼續深入的地步。就在這時,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並把它指向太空,自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 太陽系中曾有兩個太陽?-虎嗅網
    4年前,一些天文學家提出,在外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一顆太陽系「第九行星」。但是,第九行星究竟是什麼?它為什麼會出現在那裡?要解釋這些問題並不容易。最近,兩項研究分別提出了兩個瘋狂的假說: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初黑洞;或者,它的存在是因為太陽系中曾有第二個太陽。
  • 天文學家製作出迄今最大的恆星、星系和類星體三維天文圖像目錄
    、星系和類星體三維天文圖像目錄(Credit R.White/STScI /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劉霞):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天文學研究所(IfA)天文學家,使用「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PS1)提供的數據,製作出了迄今最大的恆星、星系和類星體三維天文圖像目錄。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球狀星團,如同雪花一般,相當驚豔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樣,宇宙是相當浩大的,所以我們不得不通過一定的層次結構來劃分宇宙。而我們人類所位於的太陽系,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宇宙結構中比較小的級別,在太陽系之上還有著更大的層次結構。比如說星團,所謂星團,就是指由超過十個以上並有著引力聯繫的恆星所組成的星群。
  • 太陽系中曾有過兩個太陽?
    4年前,一些天文學家提出,在外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一顆太陽系「第九行星」。但是,第九行星究竟是什麼?它為什麼會出現在那裡?要解釋這些問題並不容易。最近,兩項研究分別提出了兩個瘋狂的假說: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初黑洞;或者,它的存在是因為太陽系中曾有第二個太陽。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上方發現一顆系外行星,尺寸和地球相當
    據發表在《天文雜誌》的科學報告,天文學家剛剛在銀河系的上方發現了一顆行星。其實,發現系外行星,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因為隨著我們發射了一些先進的探測器進入太空以後,我們發現了很多系外行星,至今為止,我們目前已經確認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當然,這個數值是比較小的,畢竟宇宙中,系外行星的數量可能是數不勝數,所以我們所發現的系外行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 天文學家:計劃用LSST搜索太陽系第一個黑洞!地球會有危險嗎?
    一項最近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將計劃動用在2022年建成的LSST望遠鏡,準備搜索太陽系可能潛在的第十大行星(第九大),據最新的理論認為這個天體可能是一個葡萄柚(西柚)大小的黑洞!2019年9月底,英國杜倫大學的物理學家雅各布·舒爾茨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傑姆斯·恩溫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設想,他們認為,動用了全球最先進的望遠鏡都沒有發現這顆行星,因此它很有可能是一個從光學波段難以觀測到的黑洞,他們根據對外海王星天體的擾動量,計算出這個黑洞的質量大約在5-15倍,距離太陽大約在300-1000天文單位,公轉周期大約在3萬年左右!
  • 為何非洲原始部落知道如此先進的天文知識?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天狼星b是很難觀測到的一顆白矮星,更不用說精準的把它們的運行軌跡畫出來了,那麼,為什麼這個原始部落有如此先進的天文知識呢?非洲古老的大岡人將自己視為天狼星人的後代,在部落中流傳著天狼星後代的傳說,可以詳細描述天狼星b的周期。在大岡部落的傳說中,在遠古時代天狼星的「神」拜訪了他們的祖先,他們駕駛著帶火焰的宇宙飛船從天而降,向當時的地球人傳授了很多知識。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遙遠的星體 是冥王星距離的3.5倍
    與歐洲有關的一切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中的最遠的星體,它的距離遠達120天文單位(AU),一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為1.5億公裡。天文學家對冥王星外的天體有相當的多發現,而將冥王星除去九大行星之名的Eris,距離是96天文單位。至於剛剛進入星際空間的航海家2號,目前距離我們120天文單位,不過它與2018 VG18的相對距離極遙遠,無法幫我們進一步調查。
  • 著名天文學家王思潮辭世 曾解讀「2012末日論」
    紫金山天文臺訃告著名行星天文學家王思潮先生,因突發腦溢血醫治無效,於今天上午11:33去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UFO專家、行星天文學家。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天體物理專業。1970年開始在我國天文界開展隕石研究,開展了7次隕石的科學考察,收集到我國首次的珍貴的寧強碳質球粒隕石。1987年至1988年應邀赴美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合作研究。1971年開始開展我國不明飛行物(UFO)和地外文明的研究,對我國螺旋狀、扇狀、光團狀UFO等八類不同類型UFO進行了深入研究。
  • 衝破玻璃天花板的天文學家葉叔華:天文不是浪漫的工作
    她不僅涉足了以男性為主體的天文研究領域,更是中國天文史上惟一的一位女天文臺長。   她是一位傑出的天文學家,然而在跨入該研究領域之前,天文學並不是她的最愛。她和許多文藝女青年一樣鍾情於文學、古典音樂,最後秉承父意改考了數學,這也促使了葉叔華對天文學發生興趣。
  • 太陽系究竟有幾大行星
    「數學筆尖」的驚人發現  據說,曾有人為了找到天王星,花了19年時間,進行了大量的觀測,看到天王星12次,但都把它誤當恆星,總是讓它「逃之夭夭」。直到1781年英國人威廉·赫歇爾用反射望遠鏡觀察天空時,才發現了天王星,這是太陽系的第七顆大行星。  但天王星的運動非常「古怪」。
  • 哈佛大學科學家:太陽系中曾有兩個太陽?
    Hurt/Caltech)4年前,一些天文學家提出,在外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一顆太陽系「第九行星」。但是,第九行星究竟是什麼?它為什麼會出現在那裡?要解釋這些問題並不容易。最近,兩項研究分別提出了兩個瘋狂的假說: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初黑洞;或者,它的存在是因為太陽系中曾有第二個太陽。
  • 100年前,他浪漫解構太陽系,讓別的星球觸手可及
    從古代天文學家用肉眼夜觀天象,到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再到阿波羅計劃實現對月球的考察,我們與太陽系行星的距離不斷被縮進。天文學家又是通過何種方式丈量、探索浩瀚宇宙…… 人類求索歷程和太陽系的一切,應有盡有。在人類探尋「我們從哪裡來」的千百年間,這本書就像是一座紀念碑,一個閃光的碎片,一枚轉動的齒輪,一次浪漫的致敬。
  • 中國古代五大天文學家 ---石申
    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環形山共有5座,其中有一座就是以戰國時代魏國天文學家石申命名的。關於石申的生平事跡,史書記載極為有限。從現有史料來看,石申又名石申夫,生卒年代不詳,大約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他著有《天文》8卷。後人把這部著作與當時另一位天文學家甘德的著作《天文星佔》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