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童話中走出來的曼妙國度
彭麗
一陣掌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飛機在摩洛哥菲斯上空盤旋近半小時,終於平安降落了。一個從電影和小說走進我生活的遙遠而神秘,浩瀚又闊遠,藍色且浪漫的童話般曼妙的國度—摩洛哥,我終於可以一睹你的芳容。
行走在封存千年印記的菲斯古城
原本由西班牙港口塔裡法經直布羅陀海船到丹吉爾,因摩洛哥60年不遇的雨雪天氣,極端的大風迫使我們改乘飛機,在塔裡法滯留了一天,旅途的折騰增添了到達菲斯後的喜悅。急切想去穿遊這座全球最浪漫十大城市之一的古城 —菲斯。
鋪設在厚重高大的圍牆之間是六千條蜿蜒小巷,像蛛網一般,狹窄處只能一人通過。房屋密集,攤位林立,狹窄無比的巷子擠滿了販賣各種手工藝品的商店、茶餐館、肉店、蔬菜水果店等充滿異國風情的景物。
慢慢挪動著步子的毛驢,擠滿當地寶貝的小鋪,石板堆砌的路邊小販兜售的叫賣聲,衣著寬袍,無視路人行色匆匆的老城居民,一派既蒼舊且繁華的風貌。行走於此,仿若身處中世紀的古城。巷子裡還隱藏著古蘭經經學院,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卡拉維因大學仍保留著中世紀氣質。
手工藝術是菲斯的靈魂。有許多百年老字號的手工陶藝,金器銀器,織布作坊穿插其間,其中名噪海外的當屬皮革大染坊。在胳臂巷弄裡空氣中時而瀰漫藥草和香料的混濁味。經過生產皮革的巷子時,最好備用一枝薄荷葉掩住鼻子,以防被臭味燻倒,據說這種採用石灰加鴿子糞漚漬而成的皮子頗受國際市場青睞呢!
最是舍夫沙萬那抹藍
從菲斯出發4小時車程便到達如夢如幻的藍色山城舍夫沙萬。她與希臘的聖託裡尼,印度的焦特普爾,並稱為世界最美三座藍色之城。生活在內陸西南城市的我尤其鍾情於藍色,這種情有獨鍾可以追溯到學生時代的沉滲式的閱讀中,那寶藍的天空,湛藍的海洋,幽秘的藍色小鎮總在我的遐想中。
2018年2月的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之行的藍色記憶,定格在了舍夫沙萬,那抹醉美的藍讓思緒飛揚,泛起抹不去的愛意。
始建於1471年的舍夫沙萬安靜地藏在摩洛哥西北部裡夫山寬闊的山谷之中。最初只是被西班牙人驅逐的摩爾人建立的一個堡壘。經過漫長的發展和擴建,有些坡度的堡壘逐漸成為一座小鎮。小鎮遠離大都市的喧囂,多數民宅門前、階梯和牆壁都被塗繪成燦爛的天空藍。
傳說小鎮並非一開始就如此這般滿目的藍,將小鎮塗成藍色的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源於受宗教迫害的猶太難民在1930年代來到這個偏僻的古城,把當時還比較悄無生氣,沒有色彩的街道漆成了美麗的藍與白,於是小城裡的居民紛紛效仿。很快,舍夫沙萬便被藍色所包圍。把小鎮活脫脫變成了吸人眼球,充滿活力,仙氣十足的秘境小鎮。
小鎮高高低低,街巷左彎右拐,主調不僅僅是藍色,還有白色的襯託,斑斕的牆,還有牆上的塗鴉。住戶門的造型,色彩和風格也是千奇百變,別致而獨特,格外搶人眼球。家家戶戶的門前或散落著色彩豔麗的小桌小椅,或在門上裝點著大大小小的花籃,或在地上放些零零星星的盆景,豔麗的鮮花在藍白絕配的映襯下,美剎遊人的視覺。
舍夫沙萬是個多民族雜居的小城,居住著柏柏爾人、猶太人和摩爾人。這裡民風純補,尤其是柏柏爾人對拍照比較忌諱,他們的好客或許就體現在門飾,桌椅和綠植吧。倒是遠道而來的遊客互為好奇,臨時組合也創造出一幅幅生動有趣精彩活潑的瞬間。
在被小鎮飄逸而恬靜的色彩深深吸引的同時,千姿百態的貓咪又給迷人的小鎮增添了不少趣味,成為舍夫沙萬繞不過去的存在。
舍夫沙萬的萌貓是散養的,尾長腰短,身體小巧,神態招人喜愛。漫步在小巷裡,隨處可見慵懶自娛的貓咪,或憨態可掬,或活潑可愛,或敏捷輕盈,或相依相愛,或憨吃酣睡,或高冷發呆,或悠然散步,宛如精靈的化身點綴其間。藍色,居民和貓和諧共存,互為風景。正是這自然的糅合更顯別樣的溫暖生活。
舍夫沙萬的藍色並不是一種,而是湖藍、寶石藍、琉璃藍、勿忘草藍、粉藍色、天藍色很多種藍色交織在一起,對於愛拍照的人來說,大概可以從日出拍到日落,舍夫沙萬在每個時刻都可以給你不同的驚喜。為了配合藍白底色,選擇吸睛的紅色和跳脫的黃色算是絕配,一向百搭的白色,搭上藍色,超級清新素雅,也是不二的選擇,秒變「文藝範」。紅黃白色搭上主角的你,妥妥的大片。舍夫沙萬就是為鏡頭而生的夢想棲息地。
流連於童話般曼妙的北非風情
八十年代由好萊塢巨星英格蘭·鮑曼主演的《北非諜影》點燃了我對躋身歐非大陸的摩洛哥的憧憬,也平添了對卡莎布蘭卡的嚮往。
來到摩洛哥經濟文化中心,聞名的海邊浪漫之城卡薩布蘭卡當然得去它的標誌性建築哈桑二世清真寺。它是伊斯蘭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唯一向非教徒開放的清真寺,建築面積 2公頃,長 200米寬 100米,屋頂可啟閉,25扇自動門全部由鈦合金鑄成,可抗海水腐蝕,寺內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
從清真寺出來,遊覽了穆罕默德五世廣場和鴿子廣場。夕陽下漫步邁阿密海濱大道,瞭望藍色大西洋,體會雋永的北非風情。遺憾的是裡克咖啡館西餐生意興隆,預約爆棚,未能如願以償。
下一站是摩洛哥的魅力藝術小鎮—艾西拉。據說,這個小鎮年年均有藝術節,年年畫面各不同,但總有一幅能讓你找回過往時光,飛逝的童年。如果用時髦的詞,那這個市的市長絕對是一個創新型人才。每年邀請他的藝術家朋友們相聚艾西拉,塗鴉出五花八門的彩色世界,雖然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完美和寬廣的內涵,但這種意識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為艾西拉的市長點讚。
在摩洛哥境內,距離不遠的大西洋海邊,有一個奇怪的洞穴,當地人也稱之為「大力神洞」。洞不算大,但令人稱奇的是,這個洞穴的洞口竟酷似一幅非洲地圖,甚至連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都有。這就是非洲之眼—海克裡斯洞穴。她是千百年來海浪衝擊巖石自然形成的。著名的斯帕特爾海角燈塔就在離她不遠的海邊上,面對遼闊浩茫的大西洋,塔身高聳,以此為界,左大西洋,右地中海,對面西班牙,南面北非諸國。
摩洛哥之行的最後一站是「非洲之珠」丹吉爾,位於非洲大陸的最西北角海濱城市,對面就是西班牙,在官導的引導下,我們穿行在丹吉爾老城和傳統集市,如《一千零一夜》裡所描繪的景象:房屋密集,式樣千姿百態,街巷交錯,兩旁皆是店鋪、攤點和手工作坊。初訪這裡,辨不清東南西北,找不著出口入口。雜貨鋪裡貨物琳琅滿目,服裝店和綢布店更是顯得五彩繽紛。獨具匠心,形狀各異的門目不暇接,製鞋店和裁縫店的店面袖珍精巧,小巷裡的牆色彩斑斕,落日下的丹吉爾魅力十足。
從這裡,我們如願地登上了返回西班牙的遊船,吹拂著大西洋的海風,回味著從首都拉巴特王宮,舍拉廢墟,國王陵寢到菲斯,舍夫沙萬和卡薩布蘭卡的獨特文化, 在飽覽直布羅陀海峽沿岸風光和大西洋上的夕陽中依依不捨地離開摩洛哥,回到西班牙。
作者簡介:
筆名宜人麗江,從事教育工作,鍾愛書法,迷戀旅行。書法於我即是放浪筆墨,點畫人生,書韻墨香,淨化心智;旅行於我即是打開世界之窗,看盡世界的模樣,記憶人與自然的美好。
版面欣賞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