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合肥市GDP為9409.4億元,2020年進入萬億城市俱樂部的目標勢在必得。但是,合肥在1954年成為安徽省省會時,還是一個只有5萬人口的小縣城,建成區面積只有幾平方公裡,那時的合肥城區基本上集中在合肥護城河以內,即廬州古城的位置。如今,合肥建成區面積已破500平方公裡,整體脈絡走向以廬州古城為中心,向四面擴張。
廬州,合肥的古稱,廬州古城址位於今合肥環城路線內,四周都有護城河,城牆走向及長度和今天的環城路相當。上世紀50年代,因合肥城市建設而將城牆拆除,就地修路和種植綠化,經過幾十年的精雕細琢,形成了國內獨有的長達8700米的環城公園,這被作為城市建設綠化經典案例寫入地理課本。但是,在近些年,廬州老城升級改造中,復建廬州古城門,一度被炒的很熱;廬州古城究竟有幾個城門?答案是7個,那麼,都在今合肥什麼位置?
1、時雍門,即今小東門,位置大約在今天的長江中路東口
2、威武門,即今大東門,位置大約在今天的淮河路橋西
3、南薰門,即今南門,位置大約在今天安徽建設廳和銀河大廈中間
4、德勝門,今仍保持原名,位置大約在今天安徽省教育廳和安徽日報社之間
5、西平門,即今大西門,位置大約在今安徽省團校和琥珀潭間
6、水西門,今仍保持原名,位置大約在今安徽省財政廳西側
7、拱辰門,即今北門,位置大約在原安徽省政協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