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的泛化與分化是巴普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之一,這是我們教育心理學的一大考點之一,主要考選擇題,大多數是要求學生選出這是屬於刺激的哪種現象,其實就是測試考生對二者的區分。究竟如何區分兩者呢?
主要是看概念:
刺激泛化: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作出條件反應後,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通俗來說,就是人和動物對相似刺激做出了相同的反應,把兩種相似的刺激混淆了,無法區分。
比如說巴普洛夫實驗中的狗,搖一個小鈴鐺,狗聽到鈴聲後分泌大量唾液,換了一個大鈴鐺,狗聽到鈴聲後也分泌大量唾液,這就是一種刺激的泛化現象。
泛化是考察的重點,考題常考一些成語、典故、俗語。如驚弓之鳥、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等。
刺激分化: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得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通俗來說,就是能區分相似刺激,從而作出不同的反應。
分化考得比較簡單,多是結合生活實際例子考察,比如三歲的小明能夠從腳步聲聽出媽媽是否回家了,這就是一種分化的現象。
以上介紹了如何區分刺激的泛化與分化,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