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嬌」的後頂葉皮層腦區: 只愛新刺激,不屑參與低級抉擇?—新聞...

2020-12-03 科學網
「傲嬌」的後頂葉皮層腦區: 只愛新刺激,不屑參與低級抉擇?

 

走在路上,我們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大大小小的抉擇:分岔路口向左還是向右?怎麼避開迎面而來的汽車?如何根據標識判斷男女洗手間?根據以往的研究,這些抉擇行為都與大腦後側、頂部皮層中的神經元活動高度相關。

可最近的多個研究結果發現,抑制後頂葉皮層的神經元並不影響動物在抉擇行為中的表現,這在神經科學領域引發了廣泛爭議。

近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寧龍研究組化解了這個爭議,他們發現,在動物面對未知感覺刺激時,後頂葉皮層才會啟動抉擇,發揮關鍵作用。而面對已有經驗的刺激時,後頂葉皮層便不發揮作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爭議:後頂葉皮層腦區是否參與抉擇?

後頂葉皮層是大腦中一個處理多種感覺、運動信息的聯合腦區,能夠接收來自視覺系統、聽覺系統和軀體感覺系統的信息傳入。一直以來,它被認為在大腦的分類與抉擇、空間導航、運動規劃、注意等高級功能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如果後頂葉皮層受損,會出現感覺-運動不協調、空間感知障礙、記憶受損等情況。

此前有研究利用靈長類動物進行實驗,經過長期(數月)的訓練後,面對視覺、聽覺等刺激,猴子能夠準確抉擇。可當後頂葉皮層被抑制時,面對這些刺激,猴子仍然能夠準確抉擇。由此得出了後頂葉皮層並非必須參與抉擇過程的結論。

這引起了徐寧龍研究組的興趣,他們想知道,後頂葉皮層被抑制後,為什麼動物還能夠做出準確抉擇呢?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博士生鍾林想起了小時候爸媽教他學習識別男女衛生間標識的經歷,在爸媽教過幾次之後他便能積累起經驗,從而準確區分。

放到猴子身上來,經過一年的反覆的學習強化,被歸類到熟悉的認知範疇後,當它再次面臨該刺激時,或許僅憑經驗就能作出反應,而不再需要後頂葉皮層的參與?

發現:後頂葉皮層是小鼠「舉一反三」的關鍵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決定利用小鼠進行實驗。他們給口渴的小鼠提供左右兩個水嘴,先後給小鼠播放8kHz和32kHz的「滴」聲,當播放8kHz的低頻聲音時,左邊水嘴供水,反之右邊水嘴供水。為了能快速喝到水,小鼠必須根據聲音的頻率大小做出抉擇。

小鼠們每天要經歷400-500次這樣的練習,在10天之後,終於可以近乎完美地分辨聲音,找對水嘴。

「這兩個聲音經過了反覆強化學習,就像老師講的例題,一般大家都能掌握。可如果面對新的問題,小鼠們還能舉一反三嗎?我們又利用新的、小鼠沒聽過的聲音進行刺激實驗,這是本研究的一個創新點。」鍾林說。

後來,他們將刺激聲音分別換成了11.3kHz、13kHz、14.9kHz等低頻段和17.1kHz、19.7kHz、22.6kHz等高頻段的聲音。結果發現,即使小鼠從來沒聽過這些聲音,也很容易分辨出高低頻率,快速喝到水。

「就像我們人類,即使沒見過所有衛生間標識,也依然能夠準確區分。」鍾林說。

可是,當研究人員利用化學藥物和光遺傳技術抑制掉後頂葉皮層的活性後,小鼠們便只會做反覆學習過的「例題」,即準確區分8kHz和32kHz兩種聲音,快速喝到水。而聽到介於二者頻率之間的新聲音,它們便不能很好地區分,喝不到水的概率很高。這就表明,後頂葉皮層是小鼠會不會「舉一反三」的關鍵。

驗證:後頂葉皮層「只愛新刺激」

雙光子顯微鏡鈣成像是一種螢光成像技術,首先將鈣探針蛋白表達到神經元中,蛋白在雷射的激發下會呈現螢光變化,以此來觀測神經元的活動。

利用這種技術,研究人員發現,對於8kHz和32kHz這兩個已經學會的聲音,小鼠後頂葉皮層中的神經元的反應不顯著。而對於新的聲音,其神經元反應非常活躍。到了第二天,再次應對同種新聲音刺激時,其神經元反應又會恢復穩定。這就驗證了之前的實驗結果,後頂葉皮層只在面對「新刺激」的時候才發揮作用。

為了使研究更加可靠,徐寧龍研究組給小鼠們設計了新的任務。對於那些已經能夠分辨低頻和高頻聲音的小鼠,在第二階段的訓練中,改變原有的高低頻設定,將原來高頻的聲音,作為第二階段的低頻聲音,同時引入更高頻的聲音作為新刺激。

研究發現,部分神經元對新刺激和訓練刺激有顯著區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則不再區分新刺激與訓練刺激,這表明後頂葉皮層在對新刺激進行歸類學習中有一個動態編碼的過程。

「我們的研究不但有助於化解神經科學領域內的爭議,更有助於理解動物智能中的一個關鍵特性,即如何將學會的範疇和概念泛化到新事物中去。對於這一功能神經機制的解析可能對類腦智能研究有所啟發,助力開發具有更強大適應性的分類學習算法。」徐寧龍說。

他表示,「我們將會進一步在神經環路水平探討後頂葉皮層如何與感覺皮層交流,通過神經可塑性實現分類學習的神經環路機制。」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3-019-0383-6

相關焦點

  • 前扣帶回:決策者之決策腦區|Science述評
    神經科學認為不同的腦區在抉擇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對價值的表徵,比較,選擇和反饋的監管等,不同腦區是分層,分布式運行的(1)。解析不同腦區精細的功能及其神經環路,是理解抉擇這一高級腦功能的重要內容。
  • 迷走神經刺激喚醒昏迷15年的植物人 這是腦損傷患者的福音or困惑
    在流下眼淚的兩周之前,研究人員在其胸腔植入了一臺旨在刺激其迷走神經的設備——迷走神經遍布全身,從耳後到胸腔再到胃部都有分布,負責向大腦傳送信息。在植入設備後,男子的母親幾乎立刻就看到了他意識活動的跡象,而這已經有近20年沒有出現了。兩周後,研究人員為男子播放他最喜歡的音樂,一滴眼淚從他眼中滑落。
  • 大腦存在一個動態評估外界信息重要性的關鍵腦區——丘腦室旁核
    該工作將引起腦認知和腦疾病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並吸引更多研究者探索PVT這一重要腦區的功能。」美國三院院士、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Robert Malenka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評價道。掌管大腦「抉擇」的關鍵腦區人們每時每刻都會接受海量信息的轟炸,你為何會從中抽提出對你最重要的信息,並據此作出恰當反應?
  • 前額葉不同子區在抉擇中不同功能研究獲進展
    研究人員訓練獼猴完成一項基於不確定信息證據積累的價值抉擇任務,並在獼猴進行抉擇的過程中,對前額葉中兩個重要的子區進行了單細胞電生理記錄。研究發現,在價值抉擇過程中,眶額葉皮層僅編碼單個證據在視覺特徵層面攜帶的價值信息;背外側前額葉區域不僅編碼了證據在運動層面的累積,還編碼了單個證據從視覺特徵到運動相關的信息轉換。該研究有利於理解前額葉皮層不同子區在基於價值的抉擇任務中發揮的作用。
  • Science | 新證據!丘腦是編碼記憶的關鍵腦區
    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團隊確定了丘腦是編碼過去經驗的關鍵腦區。丘腦的全腦連接丘腦皮質聯繫是聯合學習的關鍵神經環路我們的大腦對外界的精準感知需整合外部感覺信號與內部神經衝動,並與先前獲取的刺激信息密切相關儘管數十年來的工作已經證實感覺皮層如何處理物理刺激信息,但大腦對自上而下的記憶編碼了解甚少。大腦皮層第一層L1是自上而下信息輸入的重要區域,如丘腦部分高階腦區,因此很可能是信息整合的關鍵節點。為了探究丘腦皮質(Thalamocortical)連接在記憶中的作用,德國弗萊堡大學醫學院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腦科學研究所的雙聘教授Johannes J.
  • PNAS:挑戰主流研究觀點,揭示前額葉子區在抉擇中不同的功能
    該研究訓練獼猴完成一項基於不確定信息證據積累的價值抉擇任務,並在獼猴進行抉擇的過程中對前額葉中兩個重要的子區進行了單細胞電生理記錄。研究發現在價值抉擇的過程中,眶額葉皮層僅編碼單個證據在視覺特徵層面所攜帶的價值信息,而背外側前額葉區域不僅編碼了證據在運動層面的累積,還編碼了單個證據從視覺特徵到運動相關的信息轉換。
  • Nature|這個腦區決定你雙十一要買什麼!科學家揭示眶額皮層促使...
    時隔14年後,2020年11月2日,目前已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神經科學系任職的Padoa-Schioppa延續之前的工作再次在Nature雜誌上發表文章揭示了OFC腦區的神經元活動直接決定經濟選擇行為(2)。研究人員反覆向獼猴提供了兩種飲料,並記錄了動物的選擇。
  • PNAS:挑戰主流研究觀點,揭示前額葉子區在抉擇中不同的功能
    該研究訓練獼猴完成一項基於不確定信息證據積累的價值抉擇任務,並在獼猴進行抉擇的過程中對前額葉中兩個重要的子區進行了單細胞電生理記錄。  研究發現在價值抉擇的過程中,眶額葉皮層僅編碼單個證據在視覺特徵層面所攜帶的價值信息,而背外側前額葉區域不僅編碼了證據在運動層面的累積,還編碼了單個證據從視覺特徵到運動相關的信息轉換。
  • 人類是低級生物?霍金的警告要實現了嗎?
    在138億年前,宇宙經歷了奇點大爆炸,這麼多年過去了,宇宙也一直在加速膨脹的過程中,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如果只存在人類一種智慧生物,這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如今人類已經突破了地球的桎梏,成功去到了宇宙中,為什麼我們還沒有聯繫上地外生命呢?因此有科學家猜測,另外生命的文明程度遠遠超過人類,其實他們早已經接受到了人類的信號,只不過不屑於人類接觸罷了。
  • 柯南:出場自帶小三光環的只有她,黑烏鴉這次真心難以抉擇了
    出場自帶小三光環的只有她,黑烏鴉這次真心難以抉擇了。一個好好的千金大小姐,機智聰明,自帶忠犬男管家,你非要摻和人家青梅竹馬的幹什麼??和葉之前以為小蘭是「工藤那傢伙」暗搓搓的用要吃人的眼神盯了小蘭一路,後來明明知道服部跟小蘭互相都不會喜歡還因為他們都穿像情侶裝的衣服吃醋。
  • 科學家發現人腦中存在「責任腦區」
    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的教授休•加納文最近通過腦掃描發現,人腦內存在一片負責「責任感」的腦區,而古柯鹼吸食者的腦掃描圖像顯示,將毒品上癮的人和沒有上癮的人相比,上癮者的「責任腦區」結構明顯不完整。加納文教授希望這一發現能從藥理上改變對古柯鹼上癮者的醫療護理環境。
  • 腦智卓越中心在前額葉不同子區在抉擇中不同功能研究中獲進展
    研究人員訓練獼猴完成一項基於不確定信息證據積累的價值抉擇任務,並在獼猴進行抉擇的過程中,對前額葉中兩個重要的子區進行了單細胞電生理記錄。研究發現,在價值抉擇過程中,眶額葉皮層僅編碼單個證據在視覺特徵層面攜帶的價值信息;背外側前額葉區域不僅編碼了證據在運動層面的累積,還編碼了單個證據從視覺特徵到運動相關的信息轉換。該研究有利於理解前額葉皮層不同子區在基於價值的抉擇任務中發揮的作用。
  • Science重磅新發現:這個腦區也能影響記憶
    到目前為止,海馬體被認為是負責記憶的最重要的腦區,其他區域只作為輔助。然而,1月13日發表在《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稱為內嗅皮層的腦區在記憶中起著新的獨立作用。 由奧地利科學技術協會(IST Austria)的 Jozsef Csicsvari 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表明,在大鼠中,內嗅皮層重現與海馬體輸入無關的運動記憶。
  • 腦區功能與學習能力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腦區功能優勢在3歲前已經顯現,每個正常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腦優勢。人的學習能力、思維類型、心理傾向、行為風格都隱藏在其腦功能區優勢中,而學習能力最初的發展是從感覺運動階段開始,向知覺和知覺動作統合階段演進,再進入語言文字符號運用階段,最後達到邏輯思維和推理階段。人的各種活動都是在腦的各種不同思想意識支配下進行的。
  • 中國傲嬌男子圖鑑
    中國傲嬌男子圖鑑 比起「霸道總裁」, 「傲嬌男子」竟是珍貴又可愛。
  • 探索「植物人」語言能力和意識水平,我科學家有了新進展
    基於此,研究人員首先設計了3種包含不同層級的語言序列(僅包含字層級的單字序列,包含字及詞結構的詞組序列,包含字、詞、句層級的句子序列),記錄了無反應覺醒症候群和最小意識狀態患者在接受到語音刺激時的床旁腦電活動,並與健康人進行了對比。群體對比的結果顯示,患者組和健康被試組均表現出了對字層級結構的顯著神經響應,但僅健康被試組的腦電活動顯著體現出對詞和句子結構的追蹤。
  • 通過腦刺激調節相關腦波互作 老年人工作記憶成功恢復
    通過腦刺激調節相關腦波互作 老年人工作記憶成功恢復 2019-04-09 13:49:25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全球最富,腦區男神(上)
    近期新首富貝佐斯的離婚案鬧得沸沸揚揚,特別是貝佐斯「發文主動曝出他們手裡還有自己和情人的裸照,並以此來威脅自己不再追查,還直指AMI這麼做是為了力挺一直和自己看不對眼的總統川普」後,桃色新聞轉化為了政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