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智卓越中心在前額葉不同子區在抉擇中不同功能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期,《美國科學院院報》在線發表了題為《前額葉皮層在價值抉擇計算中的證據累積》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中科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天明課題組完成。研究人員訓練獼猴完成一項基於不確定信息證據積累的價值抉擇任務,並在獼猴進行抉擇的過程中,對前額葉中兩個重要的子區進行了單細胞電生理記錄。研究發現,在價值抉擇過程中,眶額葉皮層僅編碼單個證據在視覺特徵層面攜帶的價值信息;背外側前額葉區域不僅編碼了證據在運動層面的累積,還編碼了單個證據從視覺特徵到運動相關的信息轉換。該研究有利於理解前額葉皮層不同子區在基於價值的抉擇任務中發揮的作用。

判斷不同選項對應的價值,是抉擇中的關鍵一步。近年來,前額葉皮層,特別是眶額葉皮層被認為在基於價值的抉擇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之前學界並不明確價值計算涉及的前額葉各子區承擔的功能,尤其是價值在大腦中進行計算的過程中,是否存在一個與最終運動輸出無關的價值計算環節,存在爭議。

研究人員訓練獼猴完成一個精巧的抉擇任務。獼猴需觀看四張依次出現的圖片,通過移動眼睛的注視點,在一個紅點和一個綠點之間做出選擇。這四張圖片攜帶的信息告知獼猴紅點和綠點可獲得獎勵的概率,即其價值。紅色或綠色目標點在每一次試驗中隨機出現在屏幕的左側或右側,而圖片僅攜帶和顏色相關的價值信息(圖A)。大腦中計算眼動的環路採用空間坐標,因此,圖片給出的關於紅點和綠點的價值信息需轉化為向左還是向右眼動的價值信息。這兩種價值信息一個在顏色特徵層面,一個在運動層面,而前額葉皮層在抉擇中信息累積的過程中,究竟在哪個層面進行計算及兩種價值信息如何轉化,成為該研究的關鍵(圖B)。

研究人員運用單細胞電生理記錄手段,分別對兩隻獼猴的眶額葉和背側前額葉神經元的活性進行了記錄。為解析神經元的電活動對不同價值變量的編碼性質,研究人員對群體神經元的活動應用了基於線性回歸和套索回歸的分析方法。研究發現,眶額葉神經元僅編碼單個證據攜帶的顏色相關的價值信息,而不進行累積;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神經元不僅編碼了證據在動作層面的累積(圖C),其編碼的形式還顯示它們參與了單個證據攜帶的信息,從顏色特徵相關到動作相關的轉換過程。整個價值累積和計算的過程在兩個腦區內均不存在一個獨立於運動信息的中間計算環節。

該研究推翻了目前學界較為流行的觀點。眶額葉皮層並未進行價值信息的整合與累積,相反,證據累積在動作層面通過背頂側前額葉皮層的神經元完成。兩個腦區神經元對價值編碼的差異提示了眶額葉和背頂側前額葉如何合作來計算抉擇中的價值信息,這使科研人員重新思考前額葉的各個分區在基於價值計算的抉擇過程中的功能。

該研究由博士研究生林中喬、聶車暢、張原逢及工作人員陳陽在楊天明的指導下完成,課題組的其他成員在課題的各個階段給予了幫助。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上海市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圖註:(A)獼猴行為學範式。(B)兩種假設:其一在視覺特徵空間完成,其二在運動空間完成,價值信息由視覺特徵空間向運動空間的轉換可以發生在單個證據階段,或者在證據累積完成後的階段。(C)dlPFC對價值信息在運動空間累積的編碼

相關焦點

  • 前額葉不同子區在抉擇中不同功能研究獲進展
    近期,《美國科學院院報》在線發表了題為《前額葉皮層在價值抉擇計算中的證據累積》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中科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天明課題組完成。
  • PNAS:挑戰主流研究觀點,揭示前額葉子區在抉擇中不同的功能
    |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報導2020年11月17日,《美國科學院院報》在線發表了題為《前額葉皮層在價值抉擇計算中的證據累積》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中科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楊天明研究組完成。該研究訓練獼猴完成一項基於不確定信息證據積累的價值抉擇任務,並在獼猴進行抉擇的過程中對前額葉中兩個重要的子區進行了單細胞電生理記錄。
  • PNAS:挑戰主流研究觀點,揭示前額葉子區在抉擇中不同的功能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中科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楊天明研究組完成。該研究訓練獼猴完成一項基於不確定信息證據積累的價值抉擇任務,並在獼猴進行抉擇的過程中對前額葉中兩個重要的子區進行了單細胞電生理記錄。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1.30 星期一
    科研進展1、南海海洋所等在海洋環流研究中獲進展2、地質地球所提出單點衛星方法分析磁繩結構 3、版納植物園在社會昆蟲上發現傳播性追逐威懾信號 4、金屬所等開發出高速列車關鍵構件疲勞壽命預測軟體系統 5、新疆天文臺在耀斑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中獲進展
  • 腦智卓越中心等在受損神經環路修復和功能重塑研究中獲進展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中科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躍軍指導,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完成。  神經元是大腦的基本功能單元,腦內有上千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神經元之間形成複雜而精確的網絡連接(神經環路),是感知世界,思考和行為的基礎。
  • 腦智卓越中心在編碼同類雄性特徵的神經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9月21日,Neuron在線發表題為《特異性感知與攻擊行為相關的同物種雄性信息的下丘腦神經元》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許曉鴻研究組完成。
  • 腦智卓越中心關於基因表達動態示蹤的新技術獲進展
    2021年1月5日,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通過內源性啟動子驅動的sgRNA監測低豐度轉錄本和lncRNAs的表達》,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輝研究組和研究員周海波研究組合作完成。
  • 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揭示靈活行動選擇的神經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姚海珊研究組在eLif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次級運動皮層在靈活視覺分類行為中參與適應性行動選擇的控制》的研究論文。
  • 腦智卓越中心關於基因表達動態示蹤的新技術研究—論文—科學網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輝研究組和研究員周海波研究組合作完成。 在活細胞中實時監測內源基因活性對研究基因的生物學功能並調控其表達水平至關重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表明,lncRNAs通過調控某些重要編碼基因的表達,不僅參與了腦發育、神經元分化、突觸可塑性的發生發展,而且參與了神經系統損傷之後的修復過程。深入研究lncRNAs,將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提供新思路。然而,受現有標記技術的限制,對其功能注釋具有挑戰性。
  • 腦智卓越中心揭示認知顏色空間形成的神經機制
    8月26日,《神經元》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獼猴V1,V2和V4等級化的顏色處理機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偉研究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唐世明實驗室合作完成。
  • 《科學》雜誌發表上海科學家新發現 記憶力和前額葉有關
    世界頂級學術雜誌《科學》(Science),近日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組的最新發現:當你學習一件事時,大腦內側前額葉的神經電活動,參與了工作記憶內容的編碼,是影響工作記憶正確率的關鍵角色,前額葉太興奮或太壓抑都會導致工作記憶的正確率下降。  「這是一項非常基礎性的研究成果,還需大量的、長期的後續研究才能有所應用。
  • 腦智卓越中心揭示認知顏色空間形成的神經機制
    8月26日,《神經元》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獼猴V1,V2和V4等級化的顏色處理機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偉研究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唐世明實驗室合作完成。
  • 中國科學家在磁泡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我科學家在磁泡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科技日報合肥10月27日電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磁性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澄清了該類材料中的複雜多拓撲態的起源,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 我國科學家在磁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我國科學家在磁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2020-10-30 01:29:04 來源 :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合肥10月27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磁性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澄清了該類材料中的複雜多拓撲態的起源,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 我是中科院腦智中心在讀博士,記憶晶片有可能成為現實嗎,問我吧!
    我是中科院腦智中心在讀博士
  • 慎重切除前額葉——記憶相關區DTI、BOLD分析
    從進化上來講,前額葉是最晚發展的皮質結構之一,在社會認知複雜的神經機制中,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額葉皮質大約佔人類大腦皮質的1/3,並與其他腦區有著豐富的神經纖維聯繫,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其主要參與部分記憶功能(工作記憶等,如記電話號碼);負責高級認知功能,比如注意、思考、決策、執行等;還與社會功能密切相關。
  • 額葉是什麼 額葉切除手術
    額葉是身體重要的一部分,是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額葉出現問題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症狀表現,危害還是很大的,所以額葉是不能出現問題的。那麼具體額葉是什麼呢?額葉切除手術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手術呢?額葉是什麼額葉:是大腦發育中最高級的部分,它包括初級運動區、前運動區和前額葉。位於中央溝以前。
  • ASL技術基本原理及在血管性認知障礙中的研究進展
    ASL檢查無需外源性對比劑,在反映腦部血流灌注信息中時間解析度高,而且具有無創、廉價及操作簡單的特點。現就ASL技術基本原理及近年來在VCI中的應用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 ASL技術在VCI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3.1 檢測顱內廣泛低灌注 VC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顱內廣泛低灌注。
  • 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暨中科懷柔腦智...
    在腦智交叉平臺建設基礎上,為進一步打造腦智研究創新與產業鏈條、構建科技生態體系,自動化所將依託北京懷柔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成立「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實現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的「創新型」研發和科技成果的「導向型」轉化,為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提供保障,助力懷柔科學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