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誌發表上海科學家新發現 記憶力和前額葉有關

2020-12-05 東方網

  東方網10月28日消息:心算一道複雜點兒的算術題,你能在腦裡準確地暫記那些中間運算結果嗎;聽聞一個陌生的電話號碼,不作任何記錄便直接撥號,你能瞬間背下那串數字嗎……普通人管這叫「聰不聰明」,腦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其實反映了「工作記憶能力好不好」。世界頂級學術雜誌《科學》(Science),近日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組的最新發現:當你學習一件事時,大腦內側前額葉的神經電活動,參與了工作記憶內容的編碼,是影響工作記憶正確率的關鍵角色,前額葉太興奮或太壓抑都會導致工作記憶的正確率下降。

  「這是一項非常基礎性的研究成果,還需大量的、長期的後續研究才能有所應用。我們希望,也許有一天,這些研究能幫助普通人和腦疾病患者提高工作記憶能力。」李澄宇昨天下午在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解釋。所謂「工作記憶」,是一種重要的短時程記憶,它負責將「正在經歷」的信息進行短暫儲存和運用。很難找到一個不需要工作記憶參與的腦力任務,它的好壞與智商有關,它的缺陷常出現於腦疾病和衰老的過程中,可惜科學界尚未闡明個中機制——雖然知道大腦的前額葉(即額頭後面的大腦區域)神經元的電活動對工作記憶非常重要,但具體怎麼個重要法仍是未知數。李澄宇研究組通過精妙、周密的小鼠實驗,揭示了一幅清晰的「工作記憶動態路線圖」,原來前額葉在其中的不同階段還有不同的作用:在學習階段,工作記憶由前額葉神經電活動「掌管」;而一旦習得之後,工作記憶便轉移至另一個腦區去了;前額葉則迅速將其功能切換到抉擇行為的調控上。

  前額葉在工作記憶中的具體貢獻機制,此前遲遲未獲破譯,主要原因有二:一來,稍縱即逝的工作記憶是秒級的記憶,而傳統實驗手段產生的都是長時程影響,至少也是分鐘級的時間尺度;二則,前額葉的功能較多,工作記憶常常與抉擇、運動控制等行為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分。

  李澄宇研究組巧妙地設計了小鼠學習記憶嗅覺的任務訓練及一系列對照實驗:被限制飲水的小鼠,會先後聞到兩種氣味,如氣味不同,可以獲得舔一口水的獎勵;如氣味相同,則沒有獎勵,要抑制自己不去舔水。這樣一來,小鼠的工作記憶與抉擇等其他腦功能,便在時間段上被明顯區隔開來——在記住第一個氣味尚未聞到第二個氣味期間,小鼠的行為只能是工作記憶而不是抉擇。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記憶還有廣泛的應用潛力:或許未來可用於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診斷上——通過發現工作記憶的異常,在阿爾茨海默症高危人群四五十歲時就提示其患病風險,從而幫助實現及早幹預和延緩病程。

相關焦點

  • 我國在腦科學領域獲重大突破 解析人腦前額葉皮層
    4月12日從科技部獲悉,在973計劃的支持下,我國科學家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繪製了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揭示神經幹細胞的重要作用。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人腦前額葉皮層是人類大腦高級功能的關鍵組成部分,參與記憶形成、短期儲存以及調取功能、語言功能、情緒調節等功能。前額葉皮層的細胞組成是其形成神經網絡和執行豐富功能的生物學基礎。但是人腦前額葉皮層由哪些細胞構成,這些細胞是如何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的,這些關鍵科學問題之前研究較少。
  • 內側前額葉皮質後部作怪?偏見與人類大腦結構有關
    據外媒報導,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項腦科學研究發現,內側前額葉皮質後部會促進人類產生確認偏誤。具體而言, 對於那些不會讓自己更加相信已有觀念的意見,內側前額葉皮質後部就不那麼敏感 。如果新的信息與原有信息不一致,人會本能的抗拒 。而內側前額葉皮質後部負責的是追蹤決策信息,並在應該改變決策時發出信號指示。研究中,研究人員將42名成人每兩人組成一組,並要求他們單獨判斷房產的掛牌價比顯示價格高還是低,並以1-60美分為賭注進行下注。
  • 前額葉皮質活性高的男人不容易背叛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 煎蛋 授權轉載日本科學家發現大腦與執行控制有關的區域同男人對戀情的忠誠有關。這些情緒中立的照片是為了測試參與者的自我控制,科學家們認為它與右腹內側前額葉皮質的活性有關。先前曾有研究表明動作任務和無動作任務能夠預測個體自我調節的差異,不論刺激是否為性刺激。參與者們需儘快對貓的圖片作出反應並儘可能準確地按下按鈕(動作試驗),在看到狗的圖片時不能按下按鈕(無動作試驗)。每幅圖片會出現三次,每次半秒鐘,接著黑屏兩秒鐘。
  • 科學網—實驗證明:大腦前額葉是自我意識形成的神經基礎
    你若轉個身,右邊成了人民大會堂,而歷史博物館則「轉」到了左邊。然而,當我們以大會堂為坐標來描述天安門廣場時,「變數」就沒這麼多了。 人類的高級指揮部——「大腦」每天都在繁忙而高效地進行著,諸如:東南西北、左右上下等等很多不同的空間坐標系信息處理。
  • 腦科學日報|細胞療法可恢復頭部損傷患者的記憶力
    1,《細胞》子刊:二甲雙胍又獲新技能!科學家首次證實,二甲雙胍可提高老化神經幹細胞活力,恢復神經髓鞘再生能力來源:奇點網3,Nat Commun:細胞療法可恢復頭部損傷患者的記憶力來源:生物在線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細胞療法,可以改善記憶力並預防腦外傷後的癲癇發作。這項研究發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科學家繪製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上。
  • 研究揭示海馬和前額葉皮層的抽象幾何
    研究揭示海馬和前額葉皮層的抽象幾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5 16:24:38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
  • 科學家發現工作記憶的關鍵物質!有望研發出治療神經疾病的新藥物
    科學家發現工作記憶的關鍵物質!有望研發出治療神經疾病的新藥物  Connor Feng • 2020-03-26 11:00:22 來源:前瞻網 E2839G0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繪製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上。
  • 腦科學日報:越胖記憶力越差;大腦如何區分現在與過去的危險?
    來源:細胞 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神經學家們已經確定了大腦區分真實的和當前的危險與過去的經歷有關的危險的機制。這項發現發表在《Nature》雜誌上,對我們對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理解具有影響。
  • 壓力如何使人崩潰|前額葉|皮層_網易財經
    較早的教科書認為,當人們面對壓力時,位於大腦底部的下丘腦(一種較早進化出現的大腦結構)會迅速作出反應,並誘導腦垂體和腎上腺素分泌一系列激素,這些激素能加速心跳、升高血壓、降低食慾。而現在,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發現前額葉皮層扮演著意想不到的角色。前額葉皮層鄰近頭部前額,能作為控制中心協調注意力、判斷力、決策能力、洞察力、計劃能力、回憶能力等高級認知功能。
  • 額葉是什麼 額葉切除手術
    額葉是身體重要的一部分,是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額葉出現問題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症狀表現,危害還是很大的,所以額葉是不能出現問題的。那麼具體額葉是什麼呢?額葉切除手術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手術呢?額葉是什麼額葉:是大腦發育中最高級的部分,它包括初級運動區、前運動區和前額葉。位於中央溝以前。
  • 《科學》:科學家發現新葉綠素能吸收紅外光
  • 左撇子智商高、古典音樂提升記憶力?小心這些偽科學
    ……   記者看到,在評論留言區,許多網友發表看法,大多對此表示深信不疑,有人甚至說自己的脾氣性格與大腦開發不均衡有關。   楊元魁告訴記者,大腦的主要解剖結構包括額葉、枕葉、頂葉和顳葉,其中包裹在大腦整個表面、約2—3毫米的細胞層被稱為大腦皮層。人類大腦皮層是神經細胞胞體集中的區域,分為6個細胞層,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的意識結構,不僅與軀體的各種感覺和運動有關,也與語言、思維等各種認知能力密切相關。
  • 世界頂級科學雜誌在大選前公開站隊,政治扭曲了科學的中立?
    其中,《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和《自然》更是發表聯名社論,譴責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毀壞科學和民主制度的若干行為,明確表態支持民主黨人拜登。近幾十年來,這種現象極為罕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主編埃裡克·魯賓(Eric Rubin)說,這是創刊208年以來第四次全體編輯署名的社論,也是第一篇有關政治和選舉的文章。
  • 慎重切除前額葉——記憶相關區DTI、BOLD分析
    Egas Moniz),後者因「發現了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諾獎,也是最失敗的一次頒獎。早在1937年,雅各布森便發表了一篇開創了前額葉皮層功能研究新紀元的論文:靈長類動物腦功能研究IV:額葉損傷對猴延遲交替習慣的影響。
  • 世界十大最佳科學雜誌 了解科學的最佳雜誌
    科學雜誌是非科學門外漢的期刊,它包含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的最新新聞、發現和創新。它是由科學界的技術專家撰寫的,這裡我們列出了世界上十大最佳科學雜誌,其中有些可能是你平時喜歡看的。9.科學美國人《科學美國人》是現存最古老的科學雜誌,於1845年8月首次出版。這是一本關於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很好的雜誌,它用一種非常清晰的語言向普通讀者和科學愛好者解釋科學。
  • 腦科學日報:可進入大腦的新型藥物遞送顆粒;閉上眼睛提高記憶力
    2,兩項新研究:接種流感和/或肺炎疫苗,能降低痴呆症風險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7月27日,在剛剛舉辦的阿爾茨海默症協會(AAIC)年度國際虛擬會議上發表的兩項新研究表明,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和/或肺炎球菌疫苗,與降低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有關
  • 2020年中國高校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論文排行榜
    2020年剛剛結束,中國大學就傳來捷報,2020年,中國大學在《自然》和《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的高校和發表論文的數量,較2019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2020年,中國高校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的高校,由2019年的53所,增長到了63所。
  • 關鍵基因影響大腦前額葉發育以及精神疾病的發生
    根據最近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以小鼠為對象的研究結果,在發育過程中前額葉皮層接線錯誤導致大腦活動異常和與精神疾病相關的認知障礙。先前已經證明,從整個大腦中消除一種名為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DISC1)的分子會改變前額葉皮質和海馬之間的連接性,並削弱該環路暴露於環境壓力源的小鼠的認知能力。Ileana Hanganu-Opatz及其同事現在表明,在母親感染病毒的小鼠胚胎中,特定的一組前額葉皮質神經元中的DISC1被破壞會產生類似的缺陷。